石匮書後集卷第二十三

關燈
茨下。

    及旦而父始至,持其首為泣,複儀目尚張;父曰:『兒得死所矣』!作詩吊之,乃暝。

     ·焦源溥,号涵一;陝西三原人,萬曆癸醜進士。

    曆沙河、濬二縣知縣,以卓異入為四川道禦史。

     時熹廟禦極,群臣聚訟三案;溥疏謂:『光宗為神宗之元子,為元子者為忠,則為福藩者非忠。

    孝端、孝靖為神宗之後,為二後者為忠,則為鄭貴妃者非忠。

    孝元、孝和為光宗之後,為二後者為忠,則為李選侍者非忠』。

    又言:『鄭養性必不可不奪職,崔文昇必不可不磔市。

    移宮始末,必不可得而抹殺;盜犯叵測,必不得而寬容』。

    危言正論,舉朝側目。

    巡按真、保,以忤要人意,例轉河南副使,備廬、鳳;移疾歸。

     崇祯初,起補山西,曆參政、按察使。

    昇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大同。

    既莅任,銳意興除:簡軍實、修馬政、築城壘、謹斥堠。

    未一年,以人言罷歸。

     癸未冬,賊入西安,召諸邑薦紳授僞職;乃以總督官銜延溥,脅之去。

    見李自成,溥罵曰:『爾為賊,吾恨不手刃爾!乃欲誘我?吾朝廷大臣,有死無二,幸速見殺』!賊閉之室中三日,罵益厲;溥美鬚髯,皆上指,目眦盡裂。

    賊稍近,即舉手擊之。

    将殺之,複罵不絕聲;賊拔其舌,支解死——時十二月十九日也。

    溥從兄源清,萬曆丁未進士;曆官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宣府。

    罷官裡居,年七十,始舉一子。

    賊入境,不屈,自經。

    二臣皆以清品聞,而溥尤尚氣節;為台中,好直言,辨論朋黨間事,尤切至。

     其與溥同死者,有前南京吏部尚書南企仲,渭南人,萬曆庚辰進士;時年九十,陷賊,大罵不屈,不食兩日死。

    其子禮部祠祭司主事南居業,萬曆甲辰進士;不屈,被殺。

    以未得其詳,故附書之。

     ·王徵,号葵心,西安泾陽人。

    天啟壬戌進士,除廣平推官。

    時白蓮獄興,連及者數千人;徵悉為辯其枉,釋之。

    修清河水閘,溉田至千頃。

    丁憂去。

    服阕,補揚州。

    三王之國,所過多誅求;不得,則執人而榜之。

    徵白王,請戢衛士,王折節聽。

    黃山之獄,多連引富商巨室;徵持不肯下,請去官以謝奄黨,卒賴以全者數十百人。

    忠賢建祠,徵與淮揚道參政三原來複不往拜,人稱為關西二勁。

    再丁憂去。

    而登将劉興治據島為亂,巡撫孫元化疏起徵山東按察司佥事,監遼海軍務。

    徵至,區畫海事,擒叛者。

    而孔、李二将自吳橋噪走登州,其家屬開城應之;徵與巡撫航海詣阙自歸,得遣戍。

    會赦,歸。

     自徵為舉人垂三十年,布衣蔬食,不入公府。

    及宦後裡居,着書講學,一室蕭然。

    又好接引後生,人方之黃叔度。

    而秦中賊大起,徵素通西學,善制器,因為其縣設守禦方略及推演武侯木牛流馬等事。

    李自成入西安,下縣使緻徵,徵引佩刀坐所事天主堂中待命。

    徵子永春,乃以病上;遂執永春以行。

    徵不複食,絕粒七日而卒,自書本朝官以表其墓;年七十四。

     徵之學,以畏天愛人為主。

    事母至孝;母病,徒跣百裡以禱藥王。

    居喪哀毀,幾于滅性。

    所着有「奇器圖說」等書。

     子永春,以百姓為之代請于賊,得不殺。

     ·沈迅,号羽君;山東蓬萊籍,萊陽人。

    崇祯辛未進士,出李明睿之門;曆兵科給事中。

     甲申國變,歸裡;裡名窩樂,築土城自蔽,鄉之人多集之。

    迅有弟十二風子,負膂力,精騎射,運槊如飛;嘗禦盜,無不手取。

    丁亥,或傳河間逃兵盡走窩樂。

    會奉清旨,從富室搜馬;迅有馬八,上其六。

    巡撫使人複責之,必十二;迅曰:『所留二耳;必欲如額,無以應。

    豈以兵來』?使者以不為迅所禮,惡迅于撫軍曰:『迅且反』!遂以聞;奉密旨,百騎至土城。

    戚族皆散去,迅登壘而守。

    有某道請隔陴而語,勸迅姑就縛;迅與其弟分乘二馬嚴拒,必不下,遂施砲傷清兵數人,屬其弟十二風子攜孤潛活他所。

    風子坐孤其懷,奪路奮鞭,縱馬出;清人相顧錯愕。

    迅母曰:『若從清活,非吾意、吾教汝』!頃之,母命服自缢樓上。

    迅乃盡驅其家大小諸口,登樓觀死母;散三千金于庭曰:『同事者儘持去,或遇吾子為周旋也』!迅縱火焚樓,而身冠服,亦自投火死。

     風子潛膠州,或聞見害;孤存。

     ·楊卓然,字又先,湖廣辰州人;崇祯辛未進士。

    初授杭州司理;計處,補太湖知縣。

    太湖逼流賊,卓然性慷慨、習勞苦,日事戎馬,竟深入賊穴與賊講。

    賊感其誠,多有來歸者。

    朝廷以卓然知兵,使監軍揚武陵,亦複大款賊;款卒不成,棄去。

     弘光中,擢徽甯道。

    乙酉,起義兵當清,為鎮時張天祿所執,已報捷江南洪督師軍門矣;張之中軍高謙者,見卓然抱持,為雪涕,告天祿:『此吾舊蒙恩,必生之』!天祿不可;則以合營保卓然曰:『即異日遇諸原,請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