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書後集卷第八

關燈


    泰昌初,複其官,改兵部職方司主事。

    天啟二年,孫閣部督師關外,善繼請從。

    閣部當關四年,常倚之為左右手。

    曆武選郎中,告歸。

    崇祯間,起尚寶司卿,升太常寺少卿。

    尋複告歸。

    丙子秋,北兵攻定興。

    善繼郊居,以其邑在涿州、保定之間,背障神京,慮孤城不支,則敵勢益張;遂入城督兵助守。

    已而城陷,善繼死之;蓋先于閣部二年。

    事聞,贈大理寺卿,恤典特優。

    甲申,追谥「忠節」。

     賀逢聖,号對揚,湖廣江夏人;萬曆癸卯舉人。

    屢上春官不第,遷應城儒學教谕。

    丙辰,成進士,廷試第二人;授編修,升國子監司業、洗馬。

     天啟甲子,逆奄魏忠賢用事,湖廣建生祠,屬逢聖作上梁文;則正色拒曰:『方為天子講官,不敢交結近侍』。

    忠賢銜之。

    丁卯,削籍歸裡。

    家居,屏迹不見當道;不以私幹人,人亦不敢幹以私。

    與鄉人處,好以德化人。

    間嘗遇盜,以好語勸谕,其人卒改節;有王彥方之風。

    逢聖素與熊廷弼不協,及東事敗,朝議尤歸罪經略;同鄉薦紳為訟冤,逢聖援筆起草,不以夙嫌廢公議。

     崇祯初年,補南京國子監祭酒,升少詹。

    甲戌,以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

    逢聖為人剛方清正,言動皆可師法。

    是科狀元劉理順同在館教習,與逢聖意氣相投,同輩稱為「一聖一賢」。

    尋升禮部侍郎,晉尚書。

    丙子,兼東閣大學士。

    戊寅,緻政歸。

    明年,天子遣官存問。

     庚辰,再召入,與首輔不合;壬午,請告歸。

    癸未,闖、獻二賊交窺江、漢,武昌議募兵守城,而庫藏空诎;楚王有積金百萬,三司長請金數十萬以饷軍士,不應。

    逢聖倡議捐資募兵,佥謂宜募士着;适承天、德安潰兵俱下,楚王盡募之為軍鋒,以長史徐學顔領之,号「楚府兵」。

    張獻忠緣江而上,悉師破漢陽,臨江欲渡;總兵武大震議撤江上兵,撄城守。

    參将崔文榮曰:『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漢。

    磨盤、煤炭諸州深不及馬腹,縱之飛渡;而撄城坐困,非策也』。

    議者不從。

    賊果從煤炭州而渡,直偪城下。

    文榮禦之,少有斬獲;賊攻武勝,以文榮率諸軍拒之,多殺傷。

    越數日,楚府新募兵為賊内應,開門逆賊;文榮躍馬持矛大呼,殺賊三人,賊攢矛刺之,洞腋死。

    逢聖與文榮同守武勝門;城陷,逢聖馳歸,衣冠北向再拜,以巨舟載其家屬出墩子湖,至中流鑿舟,全家溺死者十二人。

    逢聖屍沈百七十日,不壞。

    十一月壬子,始浮出水面;鄉人禮葬之。

    事聞,上震悼,下禮部議恤;以國變不果。

    弘光贈宮保,谥「文忠」。

     呂維祺,江南新安人。

    萬曆癸醜進士,官南京兵部尚書。

    居官必盡其職;而尤好講學,所在以教人為務。

    上疏言三不負,謂上不負天子、中不負知己、下不負所學也。

     崇祯辛巳,流寇攻雒陽;分守北城,出家财饷軍。

    勢危甚,谕子弟門人以「與城存亡」義。

    衆勸沮之;曰:『我國大臣,受恩深厚,讵可不死!且生平所學謂何?吾志已決,無多言』!亡何,衆潰城破,左右勸更衣,缒城避民舍;勿聽,唯呼天大恸,誓死不移。

    賊至,挾之去。

    過福王,呼曰:『綱常名義,願大王無為賊屈也』!及賊營,厲聲曰:『我官為大司馬,恨家居不能以兵殺賊,至此惟一死耳。

    我死不愧天地、不辱君父,複何憾哉』!賊脅之跪,不屈;北向拜曰:『聖恩未報,臣力已竭矣』!複西向拜。

    已,延頸就刃。

    賊皆啧啧,稱為忠臣。

     姜曰廣,字居之,号燕及;南昌新建人。

    萬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

    鄒忠介以薦李三才,為廷論所指;曰廣出揭直之。

    甲子,授編修。

    奉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奉旨閱視島帥毛文龍還。

    乙醜,分考禮闱。

    權奄魏忠賢用事,令其甥傅應星納交于曰廣,峻拒之;複令其孫魏撫民晉谒,亦不見。

    坐門戶,落職為民。

     丁卯冬,起原官。

    次年,升中允。

    己巳,東兵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