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卷四·孝義門 唐人與親别而複歸,謂之拜家慶。

    盧象詩雲:“上堂家慶畢,顧與親思(恩) 迩。

    ”孟浩然詩雲:“明朝拜家慶,須著老萊衣。

    ”〔葛常之《韻語陽秋》卷一○〕 荊公初去臨川詩雲:“馬頭西去淚(百)沾襟,一望親庭更苦心。

    已覺省煩非仲叔,安能養志似曾參!”赴調西笑(去)時詩也。

    非仲叔,則自傷不能養口體;不如曾參,則自傷不能養志也。

    人士(自)一官所驅乃爾,為志亦豈得已哉! 後又有詩雲:“古人一日養,不以三公換。

    ”正為此爾。

    〔《葛常之》卷十〕 張劍州以太夫人喪劍州歸,荊公予之詩并示女弟雲:“烏辭反哺颠毛黑,鳥引思歸口舌丹。

    ”又有《張劍州至劍一日以親憂罷》詩雲:“白頭反哺秦烏側,流血思歸蜀鳥前。

    ”所賦皆一時之事,而語意重複如此,何耶?〔同上,同上〕 陳繹奉親至孝,嘗作慶老堂以娛其母。

    介甫贈之詩雲:“種竹常疑出冬筍,開池故合湧寒泉。

    ”蓋不獨詠堂前景物,而孝感之事實寓焉。

    出冬筍暗用孟宗事,湧寒泉暗用姜詩事。

    〔同上,同上〕 王稚川調官京師,母老,留鼎州,久不歸侍。

    嘗閱貴人歌舞,有詩雲:“畫堂玉佩萦雲響,不及桃源《Ы乃歌》。

    ”山谷次韻諷之曰:“慈母每占烏鵲喜,家人應賦《з歌》。

    “可謂盡朋友責善之義。

    谷至孝,奉母安康君至為親滌廁窬,浣中裙,未嘗頃刻不供子職。

    洎貶黔南,不能與親俱,則《贈王郎》詩雲:“留我左右手,奉承白發親。

    ”《至贛上食蓮有感》則曰:“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亦可見其孝誠矣。

    餘聞無瑕者可以戮人,則其告稚川之語未為過也。

    老杜《送李舟》詩非不歸重,而其中亦不能無譏焉,所謂“舟也衣纟采衣,告我欲遠适。

    倚門固有望,斂衣(衽)就行役。

    南登吟《白華》,已見楚山碧。

     何時太夫人,堂上會親戚。

    ”豈非譏其無方之遊耶?孔子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則山谷、少陵之詩,皆孔子之意也。

    ”〔同上〕 人之事親,當以敬為主。

    故孔子告子遊曰:“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束皙作《補亡詩》,于《南陔白華》二篇每以為言。

    《南陔》曰:“養隆敬薄,惟禽之似。

    ”《白華》曰:“竭誠盡敬,忘劬。

    ”可謂得孔子之旨矣。

    今之人恃親之愛己而忘其敬者多,故表而出之,以為事親之戒。

    〔同上〔同上〕 李白《樂府》三卷,于三綱五常之道,數緻意焉。

    慮君臣之義不笃也,則有《君道曲》一(之)篇。

    所謂:“軒後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鴻翼于夷吾,劉、葛魚水〔本無〕二。

    ”慮父子之義不笃也,則有《東海勇婦》之篇,所謂:“淳于免诏獄,漢主為缇紫。

    津妾一棹歌,脫父于嚴刑。

    生(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慮兄弟之義不笃也,則有《上留田》之篇,所謂:“田氏倉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荊。

    交柯之木本同形,東枝憔悴西枝榮。

    無心之物尚如此,參商胡乃尋天兵。

    ”慮朋友之義不笃也,則有《箜篌謠》之篇,所謂:“貴賤交結(結交)心不移,惟有嚴陵及光武。

    ”“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