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故)
有管、蔡流言之說,然乃自以季劄為比,亦誣矣。
豈其掠美之言哉!〔同上,同上〕 晉嵇康《贈弟秀才》四言詩雲:“感悟馳情,思我所欽。
”則以所欽為弟。
陸機《贈從兄車騎》詩雲:“寤寐靡安豫,願言思所欽。
”則以所欽為兄。
又《贈馮文罷(罴)》詩雲:“慷慨誰為感,願言懷所欽。
”則以所欽為友。
〔同上〕 陸機作詩贈賈谧,幾三百言,無非極其哀(褒)贊,方谧用事,生死榮辱人如反覆手,其裒(褒)贊亦何足怪。
然其間亦有寄意譏诮,人未能推其意者。
按臧榮緒《晉書》:谧父韓壽,母,賈充少女也。
充平生不議立後,〔後〕妻郭槐辄以外孫韓谧襲封,帝計(許)之,遂以谧為魯公,則是賈谧非充子也。
故機詩雲:“誕育洪胄,纂戎于魯。
”言誕育,則以譏非己生也。
又曰:“惟漢有木,曾不逾境。
”謂桔逾淮則化為枳,言如螟蛉之化蜾蠃無異也。
夫谧勢焰薰灼如此,而機敢為度詞以狎侮之,真文人之習氣哉!〔同上〕 王福峙之子&pi、&theta、勃皆有才名,故杜易簡稱為三珠樹。
其後助、︱、勸又皆以文顯。
勃于兄弟之間極友愛,自鄉還虢詩雲:“人生忽如客,骨肉知何常。
願及百年内,花萼常相将。
無使《棠棣廢》,取譬人無良。
”觀此語意,豈兄弟〔中〕有不相能者耶?及觀戒功、勁雲:“欲不可縱,争不可常。
勿輕小忿,将成大殃。
”此二人者,似非處于禮義之域者。
《棠棣》廢之語(詩),疑為此二人設也。
〔同上,同上〕 楊六尚書,白樂天妻兄也。
初除東川節度,代妻賀兄雲:“覓得黔婁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來?”又寒食寄詩雲:“蠻旗似火行随馬,蜀妓如花坐繞身。
不使黔婁夫婦看,誇張富貴向何人!”皆責望之言也。
〔同上,同上〕 《文選》載嵇叔夜《贈秀才入軍詩》,李善注謂兄喜秀才入軍,而張銑謂叔夜弟不知其名。
考五詩或曰“攜我好仇”,或曰“思我良朋”,或曰“佳人不在”,皆非兄弟之稱。
善、銑所注恐未必然爾。
〔同上,同上〕 錢起《題杜牧林亭》詩雲:“不須耽小隐,南阮在平津。
”南阮謂杜也。
史載更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怏怏不平,以至于卒。
審爾,以牧之豈肯受其料理哉!然宗族貴宦,河潤者非一,枯菀升沉,時命存焉,何至怏怏如是!可以知牧之量不宏也。
〔同上〕 李義山作《驕兒詩》,時衮師方三四歲爾。
其末乃雲:“兒應勿學耶,讀書求甲乙。
況今西與北,羌戎正狂悖。
兒當速成大,探雛入虎窟。
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衤失。
”〔夫〕兵連禍結,生民塗炭,以日為歲之時,而乃望三四歲兒立功于二十年後,所謂“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者也!〔同上,同上〕 陶淵明《命子》篇則曰:“夙興夜寐,願爾之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其《責子》篇則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 《告俨等數(疏)》則曰:“鮑叔、管仲,同财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
而況同父之人哉!”則淵明之子未必賢也。
故杜子美論之曰:“有子賢與愚,何其挂懷抱。
”然子美于諸子亦未為忘情者。
子美《遣興》詩雲:“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又《憶幼兒》(子)詩雲:“别離經(驚)節換,聰惠(慧)與誰論。
”“憶渠愁隻睡,炙背俯晴軒。
”《得家書》雲:“熊兒幸無恙,骥子最憐渠。
”《元日示宗武》雲:“汝啼吾手戰。
” 觀此數詩,于諸子鐘情尤甚于淵明矣。
山谷乃雲:“杜子美困于三蜀,蓋為不知者诟病,以為诎于生事,又往往譏宗武失學,故寄之淵明爾。
俗人不知,便為譏病,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也。
”〔同上,同上〕
豈其掠美之言哉!〔同上,同上〕 晉嵇康《贈弟秀才》四言詩雲:“感悟馳情,思我所欽。
”則以所欽為弟。
陸機《贈從兄車騎》詩雲:“寤寐靡安豫,願言思所欽。
”則以所欽為兄。
又《贈馮文罷(罴)》詩雲:“慷慨誰為感,願言懷所欽。
”則以所欽為友。
〔同上〕 陸機作詩贈賈谧,幾三百言,無非極其哀(褒)贊,方谧用事,生死榮辱人如反覆手,其裒(褒)贊亦何足怪。
然其間亦有寄意譏诮,人未能推其意者。
按臧榮緒《晉書》:谧父韓壽,母,賈充少女也。
充平生不議立後,〔後〕妻郭槐辄以外孫韓谧襲封,帝計(許)之,遂以谧為魯公,則是賈谧非充子也。
故機詩雲:“誕育洪胄,纂戎于魯。
”言誕育,則以譏非己生也。
又曰:“惟漢有木,曾不逾境。
”謂桔逾淮則化為枳,言如螟蛉之化蜾蠃無異也。
夫谧勢焰薰灼如此,而機敢為度詞以狎侮之,真文人之習氣哉!〔同上〕 王福峙之子&pi、&theta、勃皆有才名,故杜易簡稱為三珠樹。
其後助、︱、勸又皆以文顯。
勃于兄弟之間極友愛,自鄉還虢詩雲:“人生忽如客,骨肉知何常。
願及百年内,花萼常相将。
無使《棠棣廢》,取譬人無良。
”觀此語意,豈兄弟〔中〕有不相能者耶?及觀戒功、勁雲:“欲不可縱,争不可常。
勿輕小忿,将成大殃。
”此二人者,似非處于禮義之域者。
《棠棣》廢之語(詩),疑為此二人設也。
〔同上,同上〕 楊六尚書,白樂天妻兄也。
初除東川節度,代妻賀兄雲:“覓得黔婁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來?”又寒食寄詩雲:“蠻旗似火行随馬,蜀妓如花坐繞身。
不使黔婁夫婦看,誇張富貴向何人!”皆責望之言也。
〔同上,同上〕 《文選》載嵇叔夜《贈秀才入軍詩》,李善注謂兄喜秀才入軍,而張銑謂叔夜弟不知其名。
考五詩或曰“攜我好仇”,或曰“思我良朋”,或曰“佳人不在”,皆非兄弟之稱。
善、銑所注恐未必然爾。
〔同上,同上〕 錢起《題杜牧林亭》詩雲:“不須耽小隐,南阮在平津。
”南阮謂杜也。
史載更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怏怏不平,以至于卒。
審爾,以牧之豈肯受其料理哉!然宗族貴宦,河潤者非一,枯菀升沉,時命存焉,何至怏怏如是!可以知牧之量不宏也。
〔同上〕 李義山作《驕兒詩》,時衮師方三四歲爾。
其末乃雲:“兒應勿學耶,讀書求甲乙。
況今西與北,羌戎正狂悖。
兒當速成大,探雛入虎窟。
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衤失。
”〔夫〕兵連禍結,生民塗炭,以日為歲之時,而乃望三四歲兒立功于二十年後,所謂“俟河之清,人壽幾何”者也!〔同上,同上〕 陶淵明《命子》篇則曰:“夙興夜寐,願爾之才。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其《責子》篇則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 《告俨等數(疏)》則曰:“鮑叔、管仲,同财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
而況同父之人哉!”則淵明之子未必賢也。
故杜子美論之曰:“有子賢與愚,何其挂懷抱。
”然子美于諸子亦未為忘情者。
子美《遣興》詩雲:“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又《憶幼兒》(子)詩雲:“别離經(驚)節換,聰惠(慧)與誰論。
”“憶渠愁隻睡,炙背俯晴軒。
”《得家書》雲:“熊兒幸無恙,骥子最憐渠。
”《元日示宗武》雲:“汝啼吾手戰。
” 觀此數詩,于諸子鐘情尤甚于淵明矣。
山谷乃雲:“杜子美困于三蜀,蓋為不知者诟病,以為诎于生事,又往往譏宗武失學,故寄之淵明爾。
俗人不知,便為譏病,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說夢也。
”〔同上,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