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卷二·忠義門 世人論淵明自永初以後,不稱年号,隻稱甲子,與思悅所論不同。

    觀淵明《讀史九章》,其間皆有深意。

    其尤章章者,如《夷齊》、《箕子》、《魯二儒》三篇,《夷齊》雲:“天下革命,絕景窮居。

    正風淩俗,爰感懦夫。

    ” 《箕子》雲:“去鄉之感,猶有遲遲。

    矧伊代謝,觸物皆非。

    ”《魯二儒》雲:“易代随時,迷變則愚。

    介介若人,特為正夫。

    ”由是觀之,則淵明委身蓬巷,甘黔婁之貧而不自悔者,豈非以恥事二姓而然也?〔葛常之《韻語陽秋》卷五〕 子美詩〔《遊山寺》雲〕:“雖有古殿存,世尊亦蒙埃。

    山僧衣藍縷,告訴棟梁摧。

    ”本即所賦事,自然及于乘輿蒙塵,股肱非材之意。

    豈非忠義所激,一飯不忘君耶!〔黃常明《碧溪詩話》卷三》〕 明宗召蜀中舊臣賦《蜀主降巨唐詩》,王偕等皆譏荒淫。

    獨中丞牛希濟曰:“唐主再懸新日月,蜀王準保舊山川。

    ”明宗曰:“希濟不忘君親,忠孝也。

    ”賜彩百段。

    餘謂希濟但能兩解之辭而已。

    江革雲:“不能殺身報主,得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

    ”此可以厲臣子之節。

    〔《溪》卷二〕 詩人比雨如絲如膏之類甚多,至杜牧乃以羽林槍為比,恐未盡其形似。

    《念昔遊》雲:“雲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

    曾奉郊宮為近侍,分明羽林槍。

    ”《大雨行》雲:“四面明騰玉京仗,萬裡橫亘羽林槍。

    ”豈去國凄斷之情,不能忘雞翹豹尾中耶?〔《丹附集》,《韻語陽秋》卷三〕 柳遷南荒,有雲:“愁向公廷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太白雲:“我似鹧鸪鳥,南遷懶北飛。

    ”皆褊忮躁辭,非吠畝之義。

    杜詩雲:“馮唐雖晚達,終觊在皇都。

    ”“愁來有江水,焉得北之朝!”其賦張曲江雲:“歸老守故林,戀阙悄延頸。

    ”乃心王室可知。

    〔黃常明《溪詩話》卷三〕 世俗誇太白賜床、調羹為榮,力士脫靴為勇。

    愚觀唐宗渠渠于白,豈真樂道下賢者哉?其意急得豔詞語以悅婦人耳。

    白之論撰,亦不過玉樓金殿鴛鴦翡翠等語,社稷蒼生何賴?就使滑稽傲世,然東方生不忘納谏,況黃屋既為之屈乎? 說者以謀谟潛密,曆考全集,愛國憂民之心如子美語,一何鮮也!力士閨闼腐庸,惟恐不當人主意,挾主勢驅之,何所不可,脫靴乃其職也。

    自退之為“蚍蜉撼大樹”之喻,遂使後學吞聲。

    餘竊謂如論其文章豪逸,真一代偉人;如論其心術事業可施廊廟,李、杜齊名真忝竊也。

    〔《溪》卷二〕 汲長孺段太尉皆義勇奮不顧身之人,至于仁愛撫養則矜憐恻怛無所不至,所謂剛者必仁,仁者必勇也。

    嘗觀樂天雲:“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

    ”希文雲:“吾生豈不幸,所禀多剛腸。

    ”皆心中語也。

    白則有“敢辭為俗吏,且欲活疲民。

    ”又雲:“心中有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饑凍聲。

    ”範又有“寸懷如春風,思與天下共。

    《赴姑蘇》雲:“豈辭雲水三千裡,由濟瘡痍十萬民。

    ” 與汲段正相似。

    〔黃常明《溪詩話》卷一○〕 靈徹有“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世傳為口實,凡語有及抽簪,即以此譏之。

    餘謂矯飾罔人,固不足論,若出于至誠,時對知己一吐心胸,何害?觀昌黎送盤谷雲:“行抽手闆付丞相,不待彈劾歸農桑。

    ”贈侯喜:“便當提攜妻與子,南入箕□無還時。

    ”“如今便當去,咄咄無自癡。

    ”“二如今更誰恨,可便耕灞。

    ”此類凡數十,豈苟以飾口哉?其剛勁之操不少屈,所守索定故也。

    〔《溪》卷二〕 永叔嘗試谒執政,坐中賦《雪詩》雲:“主人與國共憂戚,豈惟喜悅将豐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

    ”當時乃謂:“唐韓退之亦能道言語,其預裴晉公宴會,但雲‘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清時’,不曾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