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關燈
,不聲不響呢?”鄒浩道:“行當得間進言,勉報知己的厚望。

    ”田畫道:“小子拭目待之!”至劉後立,田畫與僚友道:“鄒志完再不說話,我便要與他絕交了!”  及鄒浩進谏得罪出都,田畫乃至途中迎候鄒浩,與他一别。

    鄒浩不禁黯然流下眼淚來。

    田畫正色說道:“君未免太沒氣節了!君隐默不說話,苟全祿位在京裡,假使一旦遇着寒疾,五日不出汗,也當死的,豈必定要嶺海外才能死人麼?古語說得好:”烈士徇名節‘。

     君今且被罪,乃是君的光榮,難道君還反悔嗎?然而,忠臣義士所當作的事情還多着,君此行更要砥砺,幸勿因此舉自滿啦!“鄒浩聽了,忙謝道:”君的說話甚是,我敬受教了!“當鄒浩将進奏時,曾把此事告訴他另一個友人、宗正寺簿王回,且道:”我谏奏此事,十有九分要受譴責,我一身受了,原是應當的,不過高堂老母,未免失了孝道。

    “王回道:”人臣應該谏阻的事,哪有更大于此一樁事呢?  君雖有老母在堂,然移孝作忠,亦是太夫人的素志啦!“因為鄒浩的母親異常賢德,當日見鄒浩除谏官,曾谕鄒浩道:”谏官的職責是在規谏君上。

     兒隻要能盡忠報國,無虧公論,我自喜慰,不必别生顧慮的。

    “所以王回就這等勖勉鄒浩。

    至是鄒浩被罪南下,京城裡的官員都各自引嫌,沒有人敢來顧視他。

      王回獨集友醵資,給鄒浩治裝,且安慰鄒浩的母親,往來經理,不憚煩勞。

    邏者見王回如此,便報告章惇,章惇大怒,即請旨把王回逮捕入獄,命禦史審訊。

    禦史問道:”你曾否通謀呢?“王回慨然道:”我實與聞這事,不敢相欺。

    “遂朗誦鄒浩所上的奏疏,先後約二千言,一字不錯。

    禦史遂定谳複奏,哲宗即诏除王回名。

    王回即日徒步出都,坦然自去了。

     再說劉後既受冊立,居然作了數年渴想的正宮娘娘,真是吐氣揚眉,說不盡的快活。

    章惇在朝堂,郝随在宮裡,又内外同時舉行慶賀,弄得熱熱鬧鬧的,盛極一時。

    真個是:歡聲陣陣歡無極,喜氣騰騰喜未央。

      不料福兮禍所伏的一句話,竟被老子道了個正着。

    劉後終得章惇、郝随等扶植,正位中宮,這實在是樁福事;哪知接着就來一樁禍事,給她個樂極生悲。

    皇子茂生了才經兩個月,好端端的一個甯馨兒子,忽然害了一種怪病,求盡高明的醫生診治,都瞧不出是個什麼症候,頻投藥石,總不對症,完全于病無益。

    皇子茂便漸漸地不能進乳,啼哭不停;啼到最後,一口氣接不上,眼睛兒一眨,手腳兒一伸,一個小靈魂便回轉到來的路上去了。

    劉後見皇子竟爾夭逝了,直哭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倒是哲宗有點兒見解,勸住劉後道:“隻是這等哭什麼呢?已經不幸夭折了,難道哭得他活嗎?還是自己保重點吧!”劉後住了哭,含着一泡眼淚,對答道:“臣妾何嘗不這麼想呢?怎奈一時偏想不開啊!”哲宗道:“卿隻付之無可奈何便了。

    ” 劉後點了點頭,哲宗也就不提了。

    過不些時,哲宗又害了重病,越治越沉重,劉後更加愁上加愁,憂上加憂了。

    延至三年正月八日,哲宗壽數已盡,至是駕崩。

    總計哲宗在位,改元二次,共十有五年,享壽二十五歲。

     哲宗既崩,無有儲貳,向太後乃召諸輔臣入宮,商議擇立嗣君。

    向太後流涕道:“國家不幸,大行皇帝無有子嗣,而今須要擇賢繼位。

    ”章惇抗聲對道:“依禮律論當立母弟簡王趙似。

    ”向太後道:“老身也無親生子,諸王都是神宗皇帝的庶子,不能像這等分别。

    ”章惇又率爾對道:“若要立長,那麼應該立申王趙悅佖。

    ”  向太後道:“申王趙佖有目疾,不可立他,還是端王趙估好。

    ”章惇竟駁回道:“端王很是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曾布乃呵叱章恇道:“章恇敢忤聖旨嗎?”奏對向太後道:“國太聖谕極當!”蔡卞、許将亦齊聲奏答道:“合依聖旨!”向太後道:“先帝嘗謂端王有福壽,且是仁孝;老身要立他為嗣主,乃是承先帝的遺意啊!”于是章惇乃默然不敢再争。

    向太後即宣旨召端王趙佶入宮,就哲宗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徽宗皇帝。

    曾布等遂請求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

    向太後辭道:“官家年紀已長,當能處決政事了,不必老身再垂簾多事。

    ”徽宗跪下泣請道:“兒臣究是年紀輕,閱曆淺,恐怕驟處國家大事,見理不明,還得懇求母後訓政些時。

    ”向太後無奈,隻得應允了。

    徽宗系神宗皇帝第十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