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五十回劉賢妃正位中宮向太後傳旨立嗣孟後廢居瑤華宮後,匆匆已經三年了。
哲宗因廢後之事,中了章惇的奸計,深自懊悔,便把中宮的位子虛懸着,至今還未繼立。
郝随、章惇日夜圖謀,想扶植劉賢妃正位,隻是老不得哲宗允許。
劉賢妃見孟後廢了,滿想這個皇後寶位,馬上就歸了自己;不料從早想到夜,從黑想到明,一直想了三年,還是想不到。
所以郝随、章惇、劉賢妃等,在上在下,在内在外,徒是彼此幹着急。
而今好了,總算天随人願,給劉賢妃一個穩取後位的寶貝,喜得劉賢妃心花怒放,郝随、章惇色舞眉飛,一齊興頭十分。
你道劉賢妃得了個什麼寶貝,就可望穩取得後位?這個寶貝,在不甚需要的人得着,有時還嫌他多了,不甚重視;而在需要的人得着,又值求之不得的當兒,真是萬分寶貴。
究竟是什麼呢?原來哲宗尚未有儲嗣,渴望早生一個兒子。
劉賢妃因此就把生兒子,作為取後位的唯一希望。
果然被她想着,竟爾十月懷胎,而今一舉得男,取名做茂。
哲宗見劉賢妃生了皇子,不勝喜悅。
郝随便謂章惇道:“相公,劉賢妃誕生皇子,萬歲爺十分歡喜。
請求立為皇後,這是個極好的時候了! 而且是不可遲緩的。
倘若一遲緩,宮裡再有他嫔妃生育了,又是一樁障礙,那時争執起來,難保必得。
“章惇道:”正是。
老夫即日奏請皇上冊立便了。
“次日,章惇便首先上奏:”劉賢妃誕生皇嗣,請即冊為皇後。
“當時朝裡諸大臣,誰不仰承章惇意志,見章惇奏請,便接連起來奏請,一日竟奏數上。
哲宗此時,為着劉賢妃有子,就準了奏,诏冊劉賢妃為皇後。
至是郝随、章惇、劉賢妃才各個遂了心願,私下裡各有各的歡喜,不消細說。
偏有個右正言名做鄒浩的,獨反對此事,上疏谏阻。
疏雲:立後以配天子,安得不審!今為天下擇母,而所立乃賢妃,一時公議莫不疑惑,誠以國家自有仁宗故事,不可不遵用之耳。
蓋郭後與尚美人争寵,仁宗既廢後,并斥美人,所以示公也;及立後,則不選于妃嫔而蔔其貴族,所以遠嫌,所以為天下萬世法也。
陛下之廢孟氏與郭後無以異,果與賢妃争寵而緻罪乎?抑或不然也?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盂氏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立賢妃為後!及讀诏書有别選賢族之語。
又陛下臨朝,既歎以為國家不幸,至于宗景立妾,怒而罪之,于是天下始釋然不疑。
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臣觀白麻所言,不過稱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為證。
臣請論其所以然。
若曰有子可以為後,則永平貴人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後宮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鐘英甲族故也。
又況貴人實馬援之女,德妃無廢後之嫌,迥與今日事體不同。
頃年冬,妃從享景靈宮,是日雷變甚異;今宣制之後,霖雨飛雹,自奏告天地、宗廟以來,陰霪不止。
上天之意,豈不昭然!考之人事既如彼,求之天意又如此,望陛下不以一時改命為難,而以萬世公議為可畏,追停冊禮,如初诏行之。
疏上,哲宗召鄒浩曉谕道:“此事祖宗原有先例,并非獨自朕躬創行的,卿又何必固執呢?”鄒浩奏對道:“祖宗的大德,可取法的很多,而陛下不見取法;獨獨取法祖宗的小疵,臣竊恐難免譏議啦!”哲宗聽了,不禁變色,但未發怒。
鄒浩遂退出。
哲宗乃複取閱鄒浩的奏疏,閱了一會,躊躇四顧,凝然像是有所思索,許久,乃将鄒浩的奏疏發交中書,饬令複議。
這疏一發交中書,鄒浩便得罪了。
為什麼呢?因為先前孟後之廢,與夫今日劉後之立,章惇乃是構成這兩樁事的主要人物。
而今事方成功,鄒浩要來從旁破壞,章惇怎能不極意抵毀他,置他于罪呢?越日,章惇便奏劾鄒浩狂妄,應加嚴懲。
哲宗準奏,即把鄒浩削職除名,羁管于新州。
尚書左丞黃履入谏道:“鄒浩因為親被拔擢,感激陛下知遇之恩,所以犯顔盡納忠谏,陛下便把他竄逐于死地,此後滿朝臣子,盡将引為大戒,誰還再敢替陛下論得失呢?願陛下改賜善地,以保全孤忠。
”哲宗不聽,且出黃履知毫州。
鄒浩字做志完,與陽翟人田畫很相契。
田畫議論慷慨,時常與鄒浩以氣節相激勵。
元符初年,田畫入監京城門,與鄒浩會晤,問道:“君而今作什麼官了?”鄒浩答道:“現忝為谏言。
”田畫道:“君既居言路,現在是什麼時候?乃竟噤若寒蟬
哲宗因廢後之事,中了章惇的奸計,深自懊悔,便把中宮的位子虛懸着,至今還未繼立。
郝随、章惇日夜圖謀,想扶植劉賢妃正位,隻是老不得哲宗允許。
劉賢妃見孟後廢了,滿想這個皇後寶位,馬上就歸了自己;不料從早想到夜,從黑想到明,一直想了三年,還是想不到。
所以郝随、章惇、劉賢妃等,在上在下,在内在外,徒是彼此幹着急。
而今好了,總算天随人願,給劉賢妃一個穩取後位的寶貝,喜得劉賢妃心花怒放,郝随、章惇色舞眉飛,一齊興頭十分。
你道劉賢妃得了個什麼寶貝,就可望穩取得後位?這個寶貝,在不甚需要的人得着,有時還嫌他多了,不甚重視;而在需要的人得着,又值求之不得的當兒,真是萬分寶貴。
究竟是什麼呢?原來哲宗尚未有儲嗣,渴望早生一個兒子。
劉賢妃因此就把生兒子,作為取後位的唯一希望。
果然被她想着,竟爾十月懷胎,而今一舉得男,取名做茂。
哲宗見劉賢妃生了皇子,不勝喜悅。
郝随便謂章惇道:“相公,劉賢妃誕生皇子,萬歲爺十分歡喜。
請求立為皇後,這是個極好的時候了! 而且是不可遲緩的。
倘若一遲緩,宮裡再有他嫔妃生育了,又是一樁障礙,那時争執起來,難保必得。
“章惇道:”正是。
老夫即日奏請皇上冊立便了。
“次日,章惇便首先上奏:”劉賢妃誕生皇嗣,請即冊為皇後。
“當時朝裡諸大臣,誰不仰承章惇意志,見章惇奏請,便接連起來奏請,一日竟奏數上。
哲宗此時,為着劉賢妃有子,就準了奏,诏冊劉賢妃為皇後。
至是郝随、章惇、劉賢妃才各個遂了心願,私下裡各有各的歡喜,不消細說。
偏有個右正言名做鄒浩的,獨反對此事,上疏谏阻。
疏雲:立後以配天子,安得不審!今為天下擇母,而所立乃賢妃,一時公議莫不疑惑,誠以國家自有仁宗故事,不可不遵用之耳。
蓋郭後與尚美人争寵,仁宗既廢後,并斥美人,所以示公也;及立後,則不選于妃嫔而蔔其貴族,所以遠嫌,所以為天下萬世法也。
陛下之廢孟氏與郭後無以異,果與賢妃争寵而緻罪乎?抑或不然也?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盂氏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立賢妃為後!及讀诏書有别選賢族之語。
又陛下臨朝,既歎以為國家不幸,至于宗景立妾,怒而罪之,于是天下始釋然不疑。
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臣觀白麻所言,不過稱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為證。
臣請論其所以然。
若曰有子可以為後,則永平貴人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德冠後宮故也;祥符德妃,亦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鐘英甲族故也。
又況貴人實馬援之女,德妃無廢後之嫌,迥與今日事體不同。
頃年冬,妃從享景靈宮,是日雷變甚異;今宣制之後,霖雨飛雹,自奏告天地、宗廟以來,陰霪不止。
上天之意,豈不昭然!考之人事既如彼,求之天意又如此,望陛下不以一時改命為難,而以萬世公議為可畏,追停冊禮,如初诏行之。
疏上,哲宗召鄒浩曉谕道:“此事祖宗原有先例,并非獨自朕躬創行的,卿又何必固執呢?”鄒浩奏對道:“祖宗的大德,可取法的很多,而陛下不見取法;獨獨取法祖宗的小疵,臣竊恐難免譏議啦!”哲宗聽了,不禁變色,但未發怒。
鄒浩遂退出。
哲宗乃複取閱鄒浩的奏疏,閱了一會,躊躇四顧,凝然像是有所思索,許久,乃将鄒浩的奏疏發交中書,饬令複議。
這疏一發交中書,鄒浩便得罪了。
為什麼呢?因為先前孟後之廢,與夫今日劉後之立,章惇乃是構成這兩樁事的主要人物。
而今事方成功,鄒浩要來從旁破壞,章惇怎能不極意抵毀他,置他于罪呢?越日,章惇便奏劾鄒浩狂妄,應加嚴懲。
哲宗準奏,即把鄒浩削職除名,羁管于新州。
尚書左丞黃履入谏道:“鄒浩因為親被拔擢,感激陛下知遇之恩,所以犯顔盡納忠谏,陛下便把他竄逐于死地,此後滿朝臣子,盡将引為大戒,誰還再敢替陛下論得失呢?願陛下改賜善地,以保全孤忠。
”哲宗不聽,且出黃履知毫州。
鄒浩字做志完,與陽翟人田畫很相契。
田畫議論慷慨,時常與鄒浩以氣節相激勵。
元符初年,田畫入監京城門,與鄒浩會晤,問道:“君而今作什麼官了?”鄒浩答道:“現忝為谏言。
”田畫道:“君既居言路,現在是什麼時候?乃竟噤若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