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汝歌何善乎?」曰:「小藂是梨園供奉南不嫌女甥也。
所唱之音,乃不嫌之授也。
今色將衰,歌當廢矣!」時察院崔侍禦元範,自府幕而拜,即赴闕庭,李公連夕餞崔君於鏡湖光候亭。
屢命小藂歌餞,在座各為一絕句贈送之。
亞相為首唱矣,崔下句雲:「獨向栢臺為老吏。
」皆曰:「侍禦鳳閣中書,即其程也,何以老於栢臺?」眾請改之。
崔讓曰:「某但止於此任,寧望九遷乎?」是年秋,崔君鞠獄於譙中,乃終於栢臺之任矣。
楊、封、盧、高數篇,亦其次也。
《聽盛小藂歌送崔侍禦浙東廉使》,李訥:「綉衣奔命去情多,南國佳人歛翠蛾。
曾向教坊聽國樂,為君重唱盛藂歌。
」《奉和亞台禦史》,崔元範:「楊公留宴峴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
獨向栢臺為老吏,可憐林木響餘聲。
」團練判官楊知至:「燕趙能歌有幾人,落花迴雪似含嚬。
聲隨禦史西歸去,誰伴文翁怨九春?」觀察判官封彥沖:「蓮府纔為綠水賓,庾杲之在王儉府,似芙蓉泛綠水,故有此句。
忽乘駿馬入鹹秦。
為君唱作西河調,日暮偏傷去住人。
」觀察支使盧鄴:「何郎戴笏別賢侯,更吐歌珠宴庾樓。
莫道江南不同醉,即陪舟檝上京遊。
」前進士高湘:「謝安春渚餞袁宏,千裡仁風一扇清。
歌黛慘時方酩酊,不知公子重飛觥。
」處士盧溵:「烏臺上客紫髯公,共捧天書靜鏡中。
桃葉不須歌白苧,耶溪暮雨起樵風。
」 宗兄悼 滕倪苦心為詩,嘉聲早播。
遠之吉州,謁宗人邁郎中。
吉守以「吾家鮮士,此弟則千裡之駒也。
」每吟其「白髮不知容相國,也同閒客滿頭生。
」又《題鷺鷥障子》雲:「映水有深意,見人無懼心。
」且曰:「魏文酷陳思之學,潘嶽褒正叔之文;貴集一家之芳,安以宗從疏遠矣。
」倪既秋試,捧笈告遊,及留詩一首為別。
滕君得之悵然,曰:「此生必不與此子再相見也。
」乃祖於太臯之閣,別異常情。
倪至秋深,逝於商於之館舍,聞者莫不傷悼焉。
倪詩曰:「秋初江上別旌旗,故國無家淚欲垂。
千裡未知投足處,前程便是聽猿時。
誤攻文字身空老,卻返樵漁計已遲。
羽翼凋零飛不得,丹霄無路接差池。
」 夢神姥 盧著作肇為華州紇幹公泉防禦判官,遊仙掌諸峯,歇馬于巨靈廟。
忽寐,夢在數間空舍中,見一老嫗於大釜中燃火,盧君詢其所由,曰:「老人是華嶽神母也。
」又問:「釜中煮者何物?」母曰:「橡子也。
」「用此奚為?」母愀然曰:「食之也。
」盧曰:「且兒為五嶽神主,厭於禱祠;母食樹子,豈無奉養之志乎?」母曰:「以神鬼之道,雖有君臣父子,禍福本不相及矣。
祈祭之所,不呼名字者,不得饗焉。
」盧夢覺,召嶽廟祝,別置神母位,常饌出生一分,公宴則闕。
在家,忽遺忘之,噦咽而體中不快也。
雲谿子曰:「親聞範陽所述,故書之。
」 玉泉祠 餘以鬼神之道難明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朝賢後於盟津,報受禪於晉壤,禱祀名山大川,則其兆應也。
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夢豬嚙足,自知不祥,語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吳,必不還爾。
」果為吳將呂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荊州。
今吳楚之俗,夢半豬者,乃書其屋柱而禳之。
玉泉祠,天下謂四絕之境。
或言此祠鬼興土木之功而樹,祠曰「三郎神」。
三郎,即關三郎也。
允敬者,則髣髴似覩之。
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帛縱橫,莫敢盜者。
廚中或先嘗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
侮慢者,則長虵毒獸隨其後。
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淨,莫得居之。
舞娥異 李八座翺,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匪疾而顏色憂悴。
殷堯藩侍禦當筵而贈詩曰:「姑蘇太守青蛾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明府詰其事,乃故蘇臺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也。
夏卿之胤,正卿之姪。
曰:「妾以昆弟夭喪,無以從人,委身於樂部,恥辱先人。
」言訖涕咽,情不能堪。
亞相為之籲嘆,且曰:「吾與韋族,其姻舊矣。
」速命更其舞服,飾以袿襦,延與韓夫人相見。
夫人,吏部之子。
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撫念如其所媵,遂於賓榻中選士而嫁之也。
舒元輿侍郎聞之,自京馳詩贈李公曰:「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絳幃。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李尚書初守廬江,有重繫者合當大辟。
引慮之時,啟鳴曰:「某偶黷典章,即從誅戮。
然昔於羣山,專習一藝,願於貴人之前試之。
」乃曰:「長嘯也。
死而無恨歟!」乃命緩繫而聽之,清聲上徹雲漢。
公曰:「不謂蘇門之風,出於赭衣之下。
可命鸞鶴同遊,可與孫阮齊躅。
去其械梏,蠲其罪乎!」後鎮山南,夜聞長笛之音,而瀏亮不絕。
問是何人吹之也,具雲:「府獄重囚。
」令明日引來。
官吏遞相尤怨,夜使囚徒為樂,罪累必深。
及至,發龍吟之韻,奏出塞之悲,閨思鄉情,莫不淒切。
公曰:「汝之吹竹已得其能。
不事農業,可為伶人爾。
」卒歲而憐愍之,便令奔去也。
夫徐晃持刑,而行陣齊整;慕容貸法,而兵士傾心。
寬猛相濟,故無不均。
前聞于襄陽鵰鶚高舉,後有李漢南文學推能。
于、李之雙名,真亞匹也;雖楊、杜之齊勳,未比二侯之奇特者矣。
所唱之音,乃不嫌之授也。
今色將衰,歌當廢矣!」時察院崔侍禦元範,自府幕而拜,即赴闕庭,李公連夕餞崔君於鏡湖光候亭。
屢命小藂歌餞,在座各為一絕句贈送之。
亞相為首唱矣,崔下句雲:「獨向栢臺為老吏。
」皆曰:「侍禦鳳閣中書,即其程也,何以老於栢臺?」眾請改之。
崔讓曰:「某但止於此任,寧望九遷乎?」是年秋,崔君鞠獄於譙中,乃終於栢臺之任矣。
楊、封、盧、高數篇,亦其次也。
《聽盛小藂歌送崔侍禦浙東廉使》,李訥:「綉衣奔命去情多,南國佳人歛翠蛾。
曾向教坊聽國樂,為君重唱盛藂歌。
」《奉和亞台禦史》,崔元範:「楊公留宴峴山亭,洛浦高歌五夜情。
獨向栢臺為老吏,可憐林木響餘聲。
」團練判官楊知至:「燕趙能歌有幾人,落花迴雪似含嚬。
聲隨禦史西歸去,誰伴文翁怨九春?」觀察判官封彥沖:「蓮府纔為綠水賓,庾杲之在王儉府,似芙蓉泛綠水,故有此句。
忽乘駿馬入鹹秦。
為君唱作西河調,日暮偏傷去住人。
」觀察支使盧鄴:「何郎戴笏別賢侯,更吐歌珠宴庾樓。
莫道江南不同醉,即陪舟檝上京遊。
」前進士高湘:「謝安春渚餞袁宏,千裡仁風一扇清。
歌黛慘時方酩酊,不知公子重飛觥。
」處士盧溵:「烏臺上客紫髯公,共捧天書靜鏡中。
桃葉不須歌白苧,耶溪暮雨起樵風。
」 宗兄悼 滕倪苦心為詩,嘉聲早播。
遠之吉州,謁宗人邁郎中。
吉守以「吾家鮮士,此弟則千裡之駒也。
」每吟其「白髮不知容相國,也同閒客滿頭生。
」又《題鷺鷥障子》雲:「映水有深意,見人無懼心。
」且曰:「魏文酷陳思之學,潘嶽褒正叔之文;貴集一家之芳,安以宗從疏遠矣。
」倪既秋試,捧笈告遊,及留詩一首為別。
滕君得之悵然,曰:「此生必不與此子再相見也。
」乃祖於太臯之閣,別異常情。
倪至秋深,逝於商於之館舍,聞者莫不傷悼焉。
倪詩曰:「秋初江上別旌旗,故國無家淚欲垂。
千裡未知投足處,前程便是聽猿時。
誤攻文字身空老,卻返樵漁計已遲。
羽翼凋零飛不得,丹霄無路接差池。
」 夢神姥 盧著作肇為華州紇幹公泉防禦判官,遊仙掌諸峯,歇馬于巨靈廟。
忽寐,夢在數間空舍中,見一老嫗於大釜中燃火,盧君詢其所由,曰:「老人是華嶽神母也。
」又問:「釜中煮者何物?」母曰:「橡子也。
」「用此奚為?」母愀然曰:「食之也。
」盧曰:「且兒為五嶽神主,厭於禱祠;母食樹子,豈無奉養之志乎?」母曰:「以神鬼之道,雖有君臣父子,禍福本不相及矣。
祈祭之所,不呼名字者,不得饗焉。
」盧夢覺,召嶽廟祝,別置神母位,常饌出生一分,公宴則闕。
在家,忽遺忘之,噦咽而體中不快也。
雲谿子曰:「親聞範陽所述,故書之。
」 玉泉祠 餘以鬼神之道難明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朝賢後於盟津,報受禪於晉壤,禱祀名山大川,則其兆應也。
蜀前將軍關羽守荊州,夢豬嚙足,自知不祥,語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吳,必不還爾。
」果為吳將呂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荊州。
今吳楚之俗,夢半豬者,乃書其屋柱而禳之。
玉泉祠,天下謂四絕之境。
或言此祠鬼興土木之功而樹,祠曰「三郎神」。
三郎,即關三郎也。
允敬者,則髣髴似覩之。
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帛縱橫,莫敢盜者。
廚中或先嘗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
侮慢者,則長虵毒獸隨其後。
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淨,莫得居之。
舞娥異 李八座翺,潭州席上有舞柘枝者,匪疾而顏色憂悴。
殷堯藩侍禦當筵而贈詩曰:「姑蘇太守青蛾女,流落長沙舞柘枝。
滿座繡衣皆不識,可憐紅臉淚雙垂。
」明府詰其事,乃故蘇臺韋中丞愛姬所生之女也。
夏卿之胤,正卿之姪。
曰:「妾以昆弟夭喪,無以從人,委身於樂部,恥辱先人。
」言訖涕咽,情不能堪。
亞相為之籲嘆,且曰:「吾與韋族,其姻舊矣。
」速命更其舞服,飾以袿襦,延與韓夫人相見。
夫人,吏部之子。
顧其言語清楚,宛有冠蓋風儀,撫念如其所媵,遂於賓榻中選士而嫁之也。
舒元輿侍郎聞之,自京馳詩贈李公曰:「湘江舞罷忽成悲,便脫蠻靴出絳幃。
誰是蔡邕琴酒客,魏公懷舊嫁文姬。
」李尚書初守廬江,有重繫者合當大辟。
引慮之時,啟鳴曰:「某偶黷典章,即從誅戮。
然昔於羣山,專習一藝,願於貴人之前試之。
」乃曰:「長嘯也。
死而無恨歟!」乃命緩繫而聽之,清聲上徹雲漢。
公曰:「不謂蘇門之風,出於赭衣之下。
可命鸞鶴同遊,可與孫阮齊躅。
去其械梏,蠲其罪乎!」後鎮山南,夜聞長笛之音,而瀏亮不絕。
問是何人吹之也,具雲:「府獄重囚。
」令明日引來。
官吏遞相尤怨,夜使囚徒為樂,罪累必深。
及至,發龍吟之韻,奏出塞之悲,閨思鄉情,莫不淒切。
公曰:「汝之吹竹已得其能。
不事農業,可為伶人爾。
」卒歲而憐愍之,便令奔去也。
夫徐晃持刑,而行陣齊整;慕容貸法,而兵士傾心。
寬猛相濟,故無不均。
前聞于襄陽鵰鶚高舉,後有李漢南文學推能。
于、李之雙名,真亞匹也;雖楊、杜之齊勳,未比二侯之奇特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