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回 滬甯站宋教仁中彈亡身
關燈
小
中
大
”。
那軍官将他揪住,即令兵弁過來,把他反縛。
張問:“何事?”軍官道:“到總執法處自知。
”及至總執法處,見方也在内。
正尋思間,忽道執法官傳令上堂。
振武走至堂上,執法官遂将黎督拍來電文,宣讀一遍。
讀畢,又宣布大總統命令一遍。
張、方兩人聞此兩令,吓得汗流浃背,再三哀求。
法官道:“令出如山,無可挽回。
”遂遵令将張、方二人正法,将校等一律釋出,發給川資,仍令回鄂。
将校等得命,即日離京南下。
此時黨員聞張、方正法,謂黎督有意苛求,計成三大诘難,電達全國。
黎督也令秘書員撰成數稿,陸續發布。
此電發過,張、主罪狀顯然,雖有同黨代為辯護,也是不能。
鄂事不表。
且說孫文自卸職後,遊曆各省,到處歡迎,後接袁總統電文相邀,仍乘車北上,甫到都門,見有數千人士,經各界代表投刺緻敬,孫前總統方知這些人士,都為歡迎而來。
孫遂左右緻敬,已表謝忱。
袁總統接孫電,早派委員在站伺候,及至相見,代達老袁誠意。
遂備好車馬,孫即上車,至行轅,略歇一宵。
次日,即往總統府拜會,袁遂出迎入廳,彼此略談,不多時,孫即告别。
翌日,袁又回谒,雖然竭力交歡,但兩人志趣終是不合,一個是建設共和政體;一個是欲行專制行為,如何能拼攏到一處呢。
這日,兩人又正談間,忽報前南京黃留守來電,今晚也到都門了。
袁總統道:“克強來,正好機會。
”孫聞黃将到,遂辭席回寓。
袁又派員去迎黃興,至黃到京,與孫到時一樣歡迎。
且又與孫同寓,更同孫去谒老袁,老袁也格外優待,黃略談數語,頗為老袁注意,袁亦不往下說,遂與孫告辭回寓。
便與孫密議道:“我看項城為人,将來恐有變動違法,如欲防範,先将吾黨鞏固,倘違法去處,便好抵制。
”意欲召集同盟會及統一共和黨,到寓密議,雙方聯絡。
現參議院中,還有一小半是會中人。
拟統改國民黨,與袁政府相持。
倘不違法就罷,如有變動,參議院提出質問,得以彈劾,諒他也無可如何。
孫文極贊成此議,當由黃召集參議員同盟會,及統一共和黨議員,兩下合并,以後共改稱國民黨,且各處召緻入黨。
那知老袁另有手段,一心籠絡孫、黃,為他利用。
先前已授黃為陸軍上将,因孫文有志築路,更與商議一切。
孫欲建大公司,借外債六十萬萬,分四十年還清。
袁知無效,表面上似贊成,遂下令任孫文為全國鐵路全權,并一切借債招股事宜,聽其裁奪,然後交議院議決,得政府批準。
又與孫、黃協定内政大綱八條,電詢黎副總統,得了贊同複電。
乃由總統府秘書廳通電公布。
孫文以政體己定,即欲離京,便向老袁辭行,啟程南下。
惟黃興尚有一事未決,不能即行。
原來總理陸征祥屢次請假,不願到任。
袁以總理一席關系甚大,遂與黃興商議,拟任沈秉坤或趙秉鈞為國務總理。
黃以沈初入黨,信用未孚,趙因前唐為總理時,已入同盟會,遂回寓與衆議員商決,即轉告老袁。
老袁得此信,正中心懷,即将趙秉鈞開列單中,赉交參議院議決。
院中議員即投同意票表決,雖有兩票不同意,也從多數表決。
總理既定,咨複老袁,老袁即正式任命,陸遂解職。
哪知黃等舁趙上台,正中老袁計策。
後又遣顧問楊度入黨,陰探虛實,凡黃開會讨論黨綱,又遣人僞作來賓,聽他演講,暗用筆記,回報老袁,所有黨中之事,無有不知。
所以總統府國務會議,雖是趙總理主席,暗中卻是老袁畫策,叫他怎行就怎行。
黃留守後來自悔,反費兩月精神,毫無實效,即向各機關辭行,出都南下。
及到滬,各同志迎問道:“京中情形如何?”黃道:“老袁陰險,諒來必定違法,吾輩十數年鐵血,換一個假共和。
”大衆疑信參半。
黃過數日,遂返長沙家中省親去了。
光陰易逝,倏忽已至民國光複這一日,各省皆懸五色旗,舉行慶祝禮,總統府由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遣趙總理代表,具犧牲酒醴,緻祭革命流血諸烈士。
袁總統亦到壇如禮。
禮畢,各退回府休息,這且不表。
且說外蒙自獨立來,袁總統屢電他取消獨立,不但不取消獨立,反居然設立政府,推哲布尊丹巴為帝,改元共戴,立起個蒙古帝國來。
後來見中國革命告終,南北統一,恐怕中國诘問,遂先布置,結俄為援,遂遣杭達充正使赴俄,要求俄主代緻中國北京政府,提出蒙古獨立,不許中國幹涉,俄主應允,杭達遂離俄。
俄主即電達駐華俄使,轉達北京政府,提出三大要求。
蒙古國亦由内閣大臣電達北京,宣布正式獨立。
此時,袁總統正就任,并申慶賀,袁總統得電後,勸令取消自主。
于是電來電往,皆無效。
袁總統遂用羁縻手段,對待外蒙。
哪知外蒙竟煽惑西蒙,複嗾東蒙各旗,稱兵内犯,侵洮南府。
袁總統飛饬東三省各都督派兵出剿,一戰始平。
至國慶之期,内蒙與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入京觐見,袁總統又用籠絡手段,賞赉甚厚,又令蒙藏事務局總裁緻書内外蒙古、前後西藏,勸其歸附民國,同造共和。
前藏達賴喇嘛因尹都督駐兵川邊,乘機答複,聲言内附,以次東蒙古十旗,亦複函政府,情願歸附。
袁總統聞報,即派蒙古科爾沁親王及吉林都督陳昭常、東三省宣檢使張錫銮一齊到會,會議三四天。
政府又派委員到會,提出意見,宣明五族共和,共戴民國。
各旗等均表同情。
三委員回京報告,袁總統以為得了蒙、藏兩大部,從此可以進行。
不料由駐華俄使來一個照會,内中之言,簡直說是蒙古地方為俄人勢力範圍,與中華民國脫離關系,還有附約十七條,所有蒙古種種利益,統為俄國所有。
外交部接着連忙拆開一看,内中全文,滿紙皆是俄人,把個梁總長吓得了不得,不但中國沒有主權,連外蒙古自己也沒有主權了,越想越是難辦,想了半天,忽然道:“有了,我何不如此辦?” 列位必以為他一定有大方法對待俄人,不料他将俄使照會拿起,竟向總統府去了,兩日不見出頭。
衆人以為他在總統府議事,誰知他竟假病出都,過兩日,總統府中檢出一封辭職書,說“偶抱彩薪,另簡能員”。
袁總統看了,隻得一笑置之,一時難覓,隻得仍令前陸總理為外交總長,提交參議院議決。
衆議員亦以俄蒙交涉緊急,當即通過。
陸總理遂任外交總長,辦理俄蒙交涉。
正然想不出頭緒,忽英使又來一個照會,催索要求前訂條件。
陸總長将前次原書檢出,内開五大條,躊躇了一會,竟往總統府。
袁總統見陸總長來,起身相迎,陸亦見過禮。
袁總統先說熱河來電,科布多境及開魯縣克複等情,陸總長複将英使照會取出呈與袁總統閱畢,袁總統道:“前日已經說過,今日又來催逼,不能不答複了。
”遂開國務會議。
國務員到會協議,議了多時,才裁決答複各詞,呈報英使館。
英使未有答複,中國政府樂得空閑一時,好辦理他事。
且說外蒙聞西藏也想與庫倫一樣同做皇帝,遂遣使到西藏,迎達賴至庫,共商獨立事情。
達賴不允,乃協議彼此聯絡,雙方稱帝,遂定蒙藏協約九條。
中國得此消息,一班激烈将士皆主張武力解決,有說去征蒙,有說去征藏,紛紛不一。
袁總統從容不迫,不肯輕動。
且說六國銀行團與熊總長會議,始終無效,熊遂辭職。
袁以周學熙繼任,仍留熊辦理借款,因用款緊急,暗托顧問洋員莫理遜赴英運動,借到倫敦款一千萬鎊,議定本年交三百萬鎊,明年交七百萬鎊,利息五厘,以鹽課作押,因此政府才有用款,勉強支持,哪有餘款撥付軍饷去征蒙藏。
且說袁總統因熱河緊急,恐昆源辦不了,遂将他調回。
改任能為熱河都統,熊即告辭前往。
倏忽已是民國二年,元旦這一日,各省一切禮節仍如前式。
其中累有各省小節目,皆是随發随平,不必細述。
就是蒙古問題,經陸總長提出議案,與俄使商榷一方,不過雙方議定,各不進兵,免緻決裂,就算了案。
又過兩日,即陰曆正月十日,為清隆裕太後萬壽,袁總統遣梁士贻為道賀專使,梁乘輿至幹清門,下輿入内。
清内務府大臣世續出來迎接。
梁前進,見隆裕端坐殿上,滿臉病容。
梁遞上國書,内稱“中華民國大總統緻賀”,隆裕太後答詞,由世續代誦“大總統專使緻賀,實佩大德”雲雲。
世續念一句,隆裕後哭一句。
粱看不下去,當即辭去。
次日,隆裕後即卧牀不起,正民國二年正月中,格外沉重,經禦醫診治無效,直至二月二十一日,竟歸天去了。
清後既逝,一切喪葬如儀。
大殓後,停柩體元殿。
宮内一班小太監乘機為亂,将珍珠寶物紛紛搬運,彈也彈壓不住。
世續無法,遂詐言道:“袁總統派段芝貴入宮,你們這般滋鬧,将要軍法從事。
”小内監聞聽,這才安靜。
雖然如此,宮中已失去十餘萬元,世續這才正式治喪。
袁總統又派蔭昌、江朝宗等數人前往幫辦,一面又令國務院發出通告二通,又派員前往緻祭,查優待清室條例,所有崇陵未完工程,代為修妥,所用經費,皆由中華民國支出。
将隆裕後社會社會祔葬崇陵。
至清宣統帝,歸瑾、瑜兩太妃撫育,清室事算交代完畢。
袁總統遂發布正式召集國會令,又令各省行政長官召集省議會議員。
這兩令發後,各省辦理選舉事宜,也有手續已了的,也有尚未了的,未了的皆因黨派競争,使選舉人左右為難,舉這面怕那面,舉那面又怕這面,弄得選舉人自己連一點主權沒有。
故此中華民國第一次選舉,就生出多少情弊。
袁總統得此消息,遂嚴令各選舉區遵守法律。
又令選舉監督,将刑律第八章摘錄,懸示投票所。
又令于投票所加派衛兵,保持秩序。
各選舉區見此行為,方才平靜。
難免暗地裡樹黨立幟,究竟國民黨人數衆多,大半皆是國民黨當選。
袁總統最忌的是國民黨,探得參議院中被國民黨占去十分之七,料想将來必受牽制,遂想出秘謀,将國民黨有人望的,索性敬他一料衛生丸。
且說前任農林總長宋教仁,自卸職後,為國民黨辦事,主持黨務,值孫、黃組織同盟會,他已入為會員,襄助《民報》鼓吹革命。
至孫文回國,在南京設政府,皆是他一手編成。
他想南北未和
那軍官将他揪住,即令兵弁過來,把他反縛。
張問:“何事?”軍官道:“到總執法處自知。
”及至總執法處,見方也在内。
正尋思間,忽道執法官傳令上堂。
振武走至堂上,執法官遂将黎督拍來電文,宣讀一遍。
讀畢,又宣布大總統命令一遍。
張、方兩人聞此兩令,吓得汗流浃背,再三哀求。
法官道:“令出如山,無可挽回。
”遂遵令将張、方二人正法,将校等一律釋出,發給川資,仍令回鄂。
将校等得命,即日離京南下。
此時黨員聞張、方正法,謂黎督有意苛求,計成三大诘難,電達全國。
黎督也令秘書員撰成數稿,陸續發布。
此電發過,張、主罪狀顯然,雖有同黨代為辯護,也是不能。
鄂事不表。
且說孫文自卸職後,遊曆各省,到處歡迎,後接袁總統電文相邀,仍乘車北上,甫到都門,見有數千人士,經各界代表投刺緻敬,孫前總統方知這些人士,都為歡迎而來。
孫遂左右緻敬,已表謝忱。
袁總統接孫電,早派委員在站伺候,及至相見,代達老袁誠意。
遂備好車馬,孫即上車,至行轅,略歇一宵。
次日,即往總統府拜會,袁遂出迎入廳,彼此略談,不多時,孫即告别。
翌日,袁又回谒,雖然竭力交歡,但兩人志趣終是不合,一個是建設共和政體;一個是欲行專制行為,如何能拼攏到一處呢。
這日,兩人又正談間,忽報前南京黃留守來電,今晚也到都門了。
袁總統道:“克強來,正好機會。
”孫聞黃将到,遂辭席回寓。
袁又派員去迎黃興,至黃到京,與孫到時一樣歡迎。
且又與孫同寓,更同孫去谒老袁,老袁也格外優待,黃略談數語,頗為老袁注意,袁亦不往下說,遂與孫告辭回寓。
便與孫密議道:“我看項城為人,将來恐有變動違法,如欲防範,先将吾黨鞏固,倘違法去處,便好抵制。
”意欲召集同盟會及統一共和黨,到寓密議,雙方聯絡。
現參議院中,還有一小半是會中人。
拟統改國民黨,與袁政府相持。
倘不違法就罷,如有變動,參議院提出質問,得以彈劾,諒他也無可如何。
孫文極贊成此議,當由黃召集參議員同盟會,及統一共和黨議員,兩下合并,以後共改稱國民黨,且各處召緻入黨。
那知老袁另有手段,一心籠絡孫、黃,為他利用。
先前已授黃為陸軍上将,因孫文有志築路,更與商議一切。
孫欲建大公司,借外債六十萬萬,分四十年還清。
袁知無效,表面上似贊成,遂下令任孫文為全國鐵路全權,并一切借債招股事宜,聽其裁奪,然後交議院議決,得政府批準。
又與孫、黃協定内政大綱八條,電詢黎副總統,得了贊同複電。
乃由總統府秘書廳通電公布。
孫文以政體己定,即欲離京,便向老袁辭行,啟程南下。
惟黃興尚有一事未決,不能即行。
原來總理陸征祥屢次請假,不願到任。
袁以總理一席關系甚大,遂與黃興商議,拟任沈秉坤或趙秉鈞為國務總理。
黃以沈初入黨,信用未孚,趙因前唐為總理時,已入同盟會,遂回寓與衆議員商決,即轉告老袁。
老袁得此信,正中心懷,即将趙秉鈞開列單中,赉交參議院議決。
院中議員即投同意票表決,雖有兩票不同意,也從多數表決。
總理既定,咨複老袁,老袁即正式任命,陸遂解職。
哪知黃等舁趙上台,正中老袁計策。
後又遣顧問楊度入黨,陰探虛實,凡黃開會讨論黨綱,又遣人僞作來賓,聽他演講,暗用筆記,回報老袁,所有黨中之事,無有不知。
所以總統府國務會議,雖是趙總理主席,暗中卻是老袁畫策,叫他怎行就怎行。
黃留守後來自悔,反費兩月精神,毫無實效,即向各機關辭行,出都南下。
及到滬,各同志迎問道:“京中情形如何?”黃道:“老袁陰險,諒來必定違法,吾輩十數年鐵血,換一個假共和。
”大衆疑信參半。
黃過數日,遂返長沙家中省親去了。
光陰易逝,倏忽已至民國光複這一日,各省皆懸五色旗,舉行慶祝禮,總統府由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遣趙總理代表,具犧牲酒醴,緻祭革命流血諸烈士。
袁總統亦到壇如禮。
禮畢,各退回府休息,這且不表。
且說外蒙自獨立來,袁總統屢電他取消獨立,不但不取消獨立,反居然設立政府,推哲布尊丹巴為帝,改元共戴,立起個蒙古帝國來。
後來見中國革命告終,南北統一,恐怕中國诘問,遂先布置,結俄為援,遂遣杭達充正使赴俄,要求俄主代緻中國北京政府,提出蒙古獨立,不許中國幹涉,俄主應允,杭達遂離俄。
俄主即電達駐華俄使,轉達北京政府,提出三大要求。
蒙古國亦由内閣大臣電達北京,宣布正式獨立。
此時,袁總統正就任,并申慶賀,袁總統得電後,勸令取消自主。
于是電來電往,皆無效。
袁總統遂用羁縻手段,對待外蒙。
哪知外蒙竟煽惑西蒙,複嗾東蒙各旗,稱兵内犯,侵洮南府。
袁總統飛饬東三省各都督派兵出剿,一戰始平。
至國慶之期,内蒙與甘珠爾瓦呼圖克圖入京觐見,袁總統又用籠絡手段,賞赉甚厚,又令蒙藏事務局總裁緻書内外蒙古、前後西藏,勸其歸附民國,同造共和。
前藏達賴喇嘛因尹都督駐兵川邊,乘機答複,聲言内附,以次東蒙古十旗,亦複函政府,情願歸附。
袁總統聞報,即派蒙古科爾沁親王及吉林都督陳昭常、東三省宣檢使張錫銮一齊到會,會議三四天。
政府又派委員到會,提出意見,宣明五族共和,共戴民國。
各旗等均表同情。
三委員回京報告,袁總統以為得了蒙、藏兩大部,從此可以進行。
不料由駐華俄使來一個照會,内中之言,簡直說是蒙古地方為俄人勢力範圍,與中華民國脫離關系,還有附約十七條,所有蒙古種種利益,統為俄國所有。
外交部接着連忙拆開一看,内中全文,滿紙皆是俄人,把個梁總長吓得了不得,不但中國沒有主權,連外蒙古自己也沒有主權了,越想越是難辦,想了半天,忽然道:“有了,我何不如此辦?” 列位必以為他一定有大方法對待俄人,不料他将俄使照會拿起,竟向總統府去了,兩日不見出頭。
衆人以為他在總統府議事,誰知他竟假病出都,過兩日,總統府中檢出一封辭職書,說“偶抱彩薪,另簡能員”。
袁總統看了,隻得一笑置之,一時難覓,隻得仍令前陸總理為外交總長,提交參議院議決。
衆議員亦以俄蒙交涉緊急,當即通過。
陸總理遂任外交總長,辦理俄蒙交涉。
正然想不出頭緒,忽英使又來一個照會,催索要求前訂條件。
陸總長将前次原書檢出,内開五大條,躊躇了一會,竟往總統府。
袁總統見陸總長來,起身相迎,陸亦見過禮。
袁總統先說熱河來電,科布多境及開魯縣克複等情,陸總長複将英使照會取出呈與袁總統閱畢,袁總統道:“前日已經說過,今日又來催逼,不能不答複了。
”遂開國務會議。
國務員到會協議,議了多時,才裁決答複各詞,呈報英使館。
英使未有答複,中國政府樂得空閑一時,好辦理他事。
且說外蒙聞西藏也想與庫倫一樣同做皇帝,遂遣使到西藏,迎達賴至庫,共商獨立事情。
達賴不允,乃協議彼此聯絡,雙方稱帝,遂定蒙藏協約九條。
中國得此消息,一班激烈将士皆主張武力解決,有說去征蒙,有說去征藏,紛紛不一。
袁總統從容不迫,不肯輕動。
且說六國銀行團與熊總長會議,始終無效,熊遂辭職。
袁以周學熙繼任,仍留熊辦理借款,因用款緊急,暗托顧問洋員莫理遜赴英運動,借到倫敦款一千萬鎊,議定本年交三百萬鎊,明年交七百萬鎊,利息五厘,以鹽課作押,因此政府才有用款,勉強支持,哪有餘款撥付軍饷去征蒙藏。
且說袁總統因熱河緊急,恐昆源辦不了,遂将他調回。
改任能為熱河都統,熊即告辭前往。
倏忽已是民國二年,元旦這一日,各省一切禮節仍如前式。
其中累有各省小節目,皆是随發随平,不必細述。
就是蒙古問題,經陸總長提出議案,與俄使商榷一方,不過雙方議定,各不進兵,免緻決裂,就算了案。
又過兩日,即陰曆正月十日,為清隆裕太後萬壽,袁總統遣梁士贻為道賀專使,梁乘輿至幹清門,下輿入内。
清内務府大臣世續出來迎接。
梁前進,見隆裕端坐殿上,滿臉病容。
梁遞上國書,内稱“中華民國大總統緻賀”,隆裕太後答詞,由世續代誦“大總統專使緻賀,實佩大德”雲雲。
世續念一句,隆裕後哭一句。
粱看不下去,當即辭去。
次日,隆裕後即卧牀不起,正民國二年正月中,格外沉重,經禦醫診治無效,直至二月二十一日,竟歸天去了。
清後既逝,一切喪葬如儀。
大殓後,停柩體元殿。
宮内一班小太監乘機為亂,将珍珠寶物紛紛搬運,彈也彈壓不住。
世續無法,遂詐言道:“袁總統派段芝貴入宮,你們這般滋鬧,将要軍法從事。
”小内監聞聽,這才安靜。
雖然如此,宮中已失去十餘萬元,世續這才正式治喪。
袁總統又派蔭昌、江朝宗等數人前往幫辦,一面又令國務院發出通告二通,又派員前往緻祭,查優待清室條例,所有崇陵未完工程,代為修妥,所用經費,皆由中華民國支出。
将隆裕後社會社會祔葬崇陵。
至清宣統帝,歸瑾、瑜兩太妃撫育,清室事算交代完畢。
袁總統遂發布正式召集國會令,又令各省行政長官召集省議會議員。
這兩令發後,各省辦理選舉事宜,也有手續已了的,也有尚未了的,未了的皆因黨派競争,使選舉人左右為難,舉這面怕那面,舉那面又怕這面,弄得選舉人自己連一點主權沒有。
故此中華民國第一次選舉,就生出多少情弊。
袁總統得此消息,遂嚴令各選舉區遵守法律。
又令選舉監督,将刑律第八章摘錄,懸示投票所。
又令于投票所加派衛兵,保持秩序。
各選舉區見此行為,方才平靜。
難免暗地裡樹黨立幟,究竟國民黨人數衆多,大半皆是國民黨當選。
袁總統最忌的是國民黨,探得參議院中被國民黨占去十分之七,料想将來必受牽制,遂想出秘謀,将國民黨有人望的,索性敬他一料衛生丸。
且說前任農林總長宋教仁,自卸職後,為國民黨辦事,主持黨務,值孫、黃組織同盟會,他已入為會員,襄助《民報》鼓吹革命。
至孫文回國,在南京設政府,皆是他一手編成。
他想南北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