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五回 庚子年拳會起遷都陝地
關燈
小
中
大
兵皆無,隻好自己設法。
今聞國荃大捷,心甚安慰。
且說李鴻章帶領淮勇,與程學啟同到上海。
現毛酋據住蘇冊,與上海毗連,欲東圖上海,擴充勢力。
今鴻章到滬,與蘇淞道吳煦,及程學啟、郭松林等會商,聯絡英、法各軍,設會防局,分防抵禦,以期肅清賊黨。
即檄調美領事華爾來營,用好言撫慰,并令他傾心練勇。
華爾見鴻章很客氣,遂滿口應允。
即募兵三千,歸華爾督練,叫作常勝軍。
華爾本得罪本國,逃匿上海。
今見鴻章傾心待他,他也就盡心為中國辦事。
适朝旨授鴻章署江蘇巡撫,鴻章接篆後,令參将李恒嵩會同華爾,并聯絡英、法兵,進攻各縣。
正布置出發,忽報李秀成已攻下太倉,後進兵攻嘉定,洋兵大敗,嘉定已陷,現攻青浦。
鴻章遣程學啟往擊,又檄英、法兩提督援救。
時英、法兵正攻奉賢,接文即回兵往救,正遇秀成大戰,法督中彈死,英督遂退,美督亦走。
看成進攻上海程學啟營,學啟因兵少不敢迎戰,防守甚固,秀成撲一陣,死一陣,屍與濠平。
秀成将借屍登城。
忽一聲炮響,學啟擡頭一看,見鴻章親自督師來援,遂大呼出擊。
太平軍見衆兵施威,大駭而走。
鴻章遂與學啟合兵,奮力追殺,連複嘉定等縣。
僞慕王譚诏洸聽陳炳文合集敗殘太平軍,從太倉入犯。
鴻章令華爾往救,中炮彈而死。
遂令美人白齊文統領其衆。
哪知白齊文一味壞極,閉城索饷,縱兵搶掠。
鴻章撤退,反投秀成。
又被浙軍擒住,溺水而死。
一時蘇淞所屬縣城悉皆克複。
所有僞降賊酋,按名檢閱,盡數正法;其餘賊兵降者免死,不降者并皆殺訖,申表奏捷。
旨下加太子少保銜,諸将亦皆升賞。
遂分軍兩路進攻,一路鴻章自領,進攻常州,一路由程學啟進攻浙江、浙西,勢如破竹。
至攻嘉興,不料被黃文金自湖州來援,學啟中彈而亡。
鴻章攻常州,連日不下,憤甚,遂調回嘉興兵,并力攻城。
鴻章首先士卒,諸将奮勇,一齊登城,城遂克複。
所擒敵酋,均皆斬首,江蘇全省,除江甯一城,餘都盡平。
卻說翼王石達開自江甯出走,入江西,走湖南,皆不能立足,後至廣西,遂自樹一幟,與秀全已不通信。
心想獨霸一方,非聯絡川、滇大寇不可,遂乘機入蜀。
時清廷令駱秉章督川,命他先剿川寇藍大順、李永和,再專擒達開。
時正逢達開入川,秉章素知達開生平,與幕友劉蓉商議,禱計就計,逼達開至柴打地方,于老鴉河擒之,解至成都,訊問後,即行磔死。
洪氏所有要地,均被曾、左、李及諸将蕩平,現隻有一江甯,拿者雖分奔各省,已勢成弩末。
秀全見悍酋已盡,窮蹙萬分,即将各處頭目一律封王,以期再圖振舉。
時國藩聞各處皆克,隻江甯未下,即激勵諸将,節節進攻。
李秀成由上海敗後,奔入江甯,此時見大勢已去,遂勸秀全遷都避難。
秀全不允,秀成贻書世賢,叫他就食江西。
自己留守江甯,屢撲國荃大營,均被殺退。
國荃新募兵勇已訓成勁旅,國藩即檄知楊載福、鮑超、彭玉麟等諸将,分路進攻,截太平軍援路。
再令李鴻章助攻江甯。
國荃費多少心機,好容易把江甯城圍住,江甯一破,大事定矣。
今見鴻章前來,恐他分功。
哪知鴻章亦因自己是國藩所薦,也不願分國荃功,遂托病在身,延久不至,并将各項經費撥充國荃軍饷。
國荃聞知甚感,即鼓勵将士攻克地堡城,即龍膊子山陰堅壘(太平軍改的别名),由城上造起炮台,用炮向城内轟擊,城内惶恐。
又值城内糧草盡絕,不獨軍民忍饑,連天王府亦無食。
到同治三年五月,秀全挨不得苦,遂飲毒自盡。
秀全弟仁發、仁達等,扶立秀全子福瑱嗣位,年十六歲。
國荃聞信,饬軍士猛攻不息,又掘地道三十餘處。
地道告成,國荃懸重賞,進前者有功,退後者必誅。
軍士一齊奮呼,遂從諸将攻破各門,搜殺三日,死太平軍十餘萬人。
幼主福瑱乘夜從攻破地方遁走。
遂飛報國藩,由國藩申奏,旨下論功行賞。
國藩移駐江甯,令将季全死屍掘出,焚骨揚灰。
并将洪仁發、仁達、秀成等正法。
隻洪福瑱不知去向。
不料洪福瑱逃入湖州,依黃文金。
為左宗堂、李鴻章探知,率兵往攻,文金又走淳安,遇黃少春,與戰,中炮而死。
福瑱逃至石城縣楊家牌地方,亦被黃文英擒住,解送南昌巡撫沈葆桢處,當即正法。
一班首領同時授首。
其餘各省太平軍首領亦次第蕩平。
此時正是同治四年十二月。
太平軍雖盡數殲滅,不料又有撚軍出來。
清廷命僧王格林沁及湖廣總督官文會剿。
究竟撚軍能滅與否,且聽下回分解。
今聞國荃大捷,心甚安慰。
且說李鴻章帶領淮勇,與程學啟同到上海。
現毛酋據住蘇冊,與上海毗連,欲東圖上海,擴充勢力。
今鴻章到滬,與蘇淞道吳煦,及程學啟、郭松林等會商,聯絡英、法各軍,設會防局,分防抵禦,以期肅清賊黨。
即檄調美領事華爾來營,用好言撫慰,并令他傾心練勇。
華爾見鴻章很客氣,遂滿口應允。
即募兵三千,歸華爾督練,叫作常勝軍。
華爾本得罪本國,逃匿上海。
今見鴻章傾心待他,他也就盡心為中國辦事。
适朝旨授鴻章署江蘇巡撫,鴻章接篆後,令參将李恒嵩會同華爾,并聯絡英、法兵,進攻各縣。
正布置出發,忽報李秀成已攻下太倉,後進兵攻嘉定,洋兵大敗,嘉定已陷,現攻青浦。
鴻章遣程學啟往擊,又檄英、法兩提督援救。
時英、法兵正攻奉賢,接文即回兵往救,正遇秀成大戰,法督中彈死,英督遂退,美督亦走。
看成進攻上海程學啟營,學啟因兵少不敢迎戰,防守甚固,秀成撲一陣,死一陣,屍與濠平。
秀成将借屍登城。
忽一聲炮響,學啟擡頭一看,見鴻章親自督師來援,遂大呼出擊。
太平軍見衆兵施威,大駭而走。
鴻章遂與學啟合兵,奮力追殺,連複嘉定等縣。
僞慕王譚诏洸聽陳炳文合集敗殘太平軍,從太倉入犯。
鴻章令華爾往救,中炮彈而死。
遂令美人白齊文統領其衆。
哪知白齊文一味壞極,閉城索饷,縱兵搶掠。
鴻章撤退,反投秀成。
又被浙軍擒住,溺水而死。
一時蘇淞所屬縣城悉皆克複。
所有僞降賊酋,按名檢閱,盡數正法;其餘賊兵降者免死,不降者并皆殺訖,申表奏捷。
旨下加太子少保銜,諸将亦皆升賞。
遂分軍兩路進攻,一路鴻章自領,進攻常州,一路由程學啟進攻浙江、浙西,勢如破竹。
至攻嘉興,不料被黃文金自湖州來援,學啟中彈而亡。
鴻章攻常州,連日不下,憤甚,遂調回嘉興兵,并力攻城。
鴻章首先士卒,諸将奮勇,一齊登城,城遂克複。
所擒敵酋,均皆斬首,江蘇全省,除江甯一城,餘都盡平。
卻說翼王石達開自江甯出走,入江西,走湖南,皆不能立足,後至廣西,遂自樹一幟,與秀全已不通信。
心想獨霸一方,非聯絡川、滇大寇不可,遂乘機入蜀。
時清廷令駱秉章督川,命他先剿川寇藍大順、李永和,再專擒達開。
時正逢達開入川,秉章素知達開生平,與幕友劉蓉商議,禱計就計,逼達開至柴打地方,于老鴉河擒之,解至成都,訊問後,即行磔死。
洪氏所有要地,均被曾、左、李及諸将蕩平,現隻有一江甯,拿者雖分奔各省,已勢成弩末。
秀全見悍酋已盡,窮蹙萬分,即将各處頭目一律封王,以期再圖振舉。
時國藩聞各處皆克,隻江甯未下,即激勵諸将,節節進攻。
李秀成由上海敗後,奔入江甯,此時見大勢已去,遂勸秀全遷都避難。
秀全不允,秀成贻書世賢,叫他就食江西。
自己留守江甯,屢撲國荃大營,均被殺退。
國荃新募兵勇已訓成勁旅,國藩即檄知楊載福、鮑超、彭玉麟等諸将,分路進攻,截太平軍援路。
再令李鴻章助攻江甯。
國荃費多少心機,好容易把江甯城圍住,江甯一破,大事定矣。
今見鴻章前來,恐他分功。
哪知鴻章亦因自己是國藩所薦,也不願分國荃功,遂托病在身,延久不至,并将各項經費撥充國荃軍饷。
國荃聞知甚感,即鼓勵将士攻克地堡城,即龍膊子山陰堅壘(太平軍改的别名),由城上造起炮台,用炮向城内轟擊,城内惶恐。
又值城内糧草盡絕,不獨軍民忍饑,連天王府亦無食。
到同治三年五月,秀全挨不得苦,遂飲毒自盡。
秀全弟仁發、仁達等,扶立秀全子福瑱嗣位,年十六歲。
國荃聞信,饬軍士猛攻不息,又掘地道三十餘處。
地道告成,國荃懸重賞,進前者有功,退後者必誅。
軍士一齊奮呼,遂從諸将攻破各門,搜殺三日,死太平軍十餘萬人。
幼主福瑱乘夜從攻破地方遁走。
遂飛報國藩,由國藩申奏,旨下論功行賞。
國藩移駐江甯,令将季全死屍掘出,焚骨揚灰。
并将洪仁發、仁達、秀成等正法。
隻洪福瑱不知去向。
不料洪福瑱逃入湖州,依黃文金。
為左宗堂、李鴻章探知,率兵往攻,文金又走淳安,遇黃少春,與戰,中炮而死。
福瑱逃至石城縣楊家牌地方,亦被黃文英擒住,解送南昌巡撫沈葆桢處,當即正法。
一班首領同時授首。
其餘各省太平軍首領亦次第蕩平。
此時正是同治四年十二月。
太平軍雖盡數殲滅,不料又有撚軍出來。
清廷命僧王格林沁及湖廣總督官文會剿。
究竟撚軍能滅與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