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三回 曾文正左文襄同心秉政
關燈
小
中
大
懼哉?”秀全稱善,即命北王、翼王各領賊兵,分取安徽、江西。
兩王領令,各帶太平軍數萬,分道而去。
秀清又遣天将防堵京城内外要隘,如雨花台、天保城、株陵關等處,皆布得鐵桶相似,使敵兵無隙可伺。
卻說林鳳祥既取揚、鎮,又與吉文元各領一軍,一出滁州破鳳陽,一出蒲口克亳州,兩軍會合,直趨河南。
江岸清兵見賊勢熏焰,急令勝保進剿。
哪知勝保兵還未動,林、吉兩人已下歸德。
河南巡撫陸應谷聞報,方欲領兵往剿,林、吉等又轉入開封矣。
陸撫台遂飛檄沈藩司。
藩司接檄,正思守備,那林、吉已逼城下。
城兵正在無法,幸新任江甯将軍托明阿路經河南,與城兵夾擊,方将林、吉殺退。
林吉遂分兵向荥陽、懷慶,意圖牽制清兵。
哪知清廷疊次聞警,派直督讷爾經額為欽差,與尚書恩華率兵至河南援救,将至懷慶,與林、吉相遇。
城内聞有救兵,亦出城助剿。
林、吉等奮力接戰。
又兼勝保兵亦到,三面夾攻,并令兵放炮縱火,吉文元中彈身亡。
林見損傷太多,遂棄寨北走,竟入山西,連陷曲沃,直至洪洞縣。
又得天京派太平軍二萬,由曾立昌率領。
鳳祥得此一支生軍,遂令兵士改充清兵,潛行至臨氵名關。
讷欽差因才旋師,不辨真僞,被鳳祥沖入,将關襲破。
清兵除死傷外,悉逃深州。
林兵追至,遂陷深州。
清廷聞警,鹹豐帝即命惠親王曼愉為大将軍,科爾沁僧王等督京旗精兵,兼程馳剿。
且說這僧王格林沁,是清廷第一個有謀有勇的人,他今奉旨出師,自比漢人格外出力。
一到深州,即督手下親兵奮勇殺敵,不過半日工夫,将風祥大營連破十數座,殺死太平軍千餘。
鳳祥支持不住,遂棄深州東走,又被勝保迎面一擊,隻得退入靜海去了。
卻說安徽省城被石達開攻破,江西省城又被韋昌輝攻破。
楊秀清又遣胡以晃、賴漢英占據兩省要隘,以便往來接應。
幸清廷授江忠源江南按察使,聞江西急緊,間道往援,打一個勝仗,才将南昌的圍解了。
江忠源入南昌城協力助守,一面将小勝捷音飛奏清廷,一面飛書至湖南告急。
湖南巡撫駱秉章集衆會議。
言湘省有一個大紳士,抱經天之才、濟世之略,因鹹豐元年诏求真言,他詳陳聖德三端,語甚切直,緻幹天怒,虧大學士祁隽藻并會試時房師季芝昌兩人極力解救,方才免罪。
鹹豐二年,因丁母憂在家。
當洪、楊起時,有旨令他幫前任張巡撫辦團練剿匪,他因守制,不欲聞軍事。
後經友人郭嵩焘勸他效漢姚期故事,墨绖從戎,可以生顯死榮。
他遂奮袂而起,募鄉民為義勇,用官長皆書生。
但是他的官長,皆是懷揣經略,不是同學的,就是至親契友,真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現已創成數營。
但恐此人不出。
若得此人出來,何愁洪、楊不滅,太平軍不平哉?列位,你道此人是誰,就是清朝大忠臣,姓曾名國藩,字伯涵,号滌生,湖南湘鄉縣人,道光十八年中進士,道光末年升至禮部右侍郎,與駱巡撫最莫逆,時相往來。
今見江忠源乞救書,遂向駱撫道:“江岷樵有撥亂才,不可使其坐困,請救之。
”岷樵是忠源字,國藩曾與有識,并深知箕才。
駱曰:“請兄助之。
”國藩應允。
遂與駱撫議定,即遣湘勇千二百,楚勇二千,營兵六百,屬編修郭嵩焘、道員夏廷樾、知縣朱孫贻三人帶領。
又忠源弟忠濟暨諸生羅澤南二人,亦各率鄉人前往江西赴援。
将到南昌,正遇太平軍攻城,郭等即督義勇上前抵敵。
哪知義勇皆操練未久,又未經過大敵,被太平軍殺死數百。
幸虧江忠源出兵接應,方得入城。
遂與忠源商議破敵之策。
忠源道:“兵不練不精,劍不磨不利,湘楚義勇皆未經訓練,不能與這些悍賊争衡,不如先用他去剿匪,若能把土匪平,也就可以少可應援,未知衆位如何?”衆人稱善。
于是,夏、羅、江、劉四人分領義勇出攻樟樹、安福、泰和等各縣土匪,未到一月,次第皆平,義勇亦先後回城。
忠源遂會同衆将出城,與太平軍一戰,竟将太平軍殺退,追至數十裡方回。
郭嵩焘向江忠源道:“南方地勢非比北方,但南方數省,大半皆是水多,沿江一帶盡是賊舟,賊用舟,我步陸,彼逸我勞,何日能平?欲要平賊,非辦水師沿江防堵,不能有效。
”忠源稱善,遂遣郭嵩焘回湖南請國藩代奏。
國藩具疏陳請,造船購炮,募兵習操,為補充水師應用。
朝旨準奏,即命國藩照奏施行。
國藩奉旨後,即由長沙至衡州,趕造戰船,創辦水師。
經多少閱曆,選多少機心船,作才造成三種船:一叫快蟹,船最大;一叫長龍,略小些;一叫舢闆,船最小。
快蟹是營官坐船,長龍是哨官的船,舢闆是副哨船。
由衡州、湘潭募水師五千人,共編十營,令褚必航等四人為營官,日夜操練,選谙練水師的,任為總統。
又募陸軍五千,分十三營,派周風山等分營統帶。
又保舉遊擊塔齊布為副将充先鋒。
水陸共得萬餘人,由國藩自己管轄,一俟船炮齊備,糧械充足,即拟沿江順流,與太平軍決一勝負。
忽報太平軍率大隊已攻陷九江,分竄湖北。
一日,忽接湖廣總督乞援公文一角,拆開一看,乃是新任座師吳文熔求救公函。
國藩正苦炮械未齊,一時不能赴援,因有朝旨催促,又兼座師,不得不酌派數營前往赴援。
要知國藩初次出兵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兩王領令,各帶太平軍數萬,分道而去。
秀清又遣天将防堵京城内外要隘,如雨花台、天保城、株陵關等處,皆布得鐵桶相似,使敵兵無隙可伺。
卻說林鳳祥既取揚、鎮,又與吉文元各領一軍,一出滁州破鳳陽,一出蒲口克亳州,兩軍會合,直趨河南。
江岸清兵見賊勢熏焰,急令勝保進剿。
哪知勝保兵還未動,林、吉兩人已下歸德。
河南巡撫陸應谷聞報,方欲領兵往剿,林、吉等又轉入開封矣。
陸撫台遂飛檄沈藩司。
藩司接檄,正思守備,那林、吉已逼城下。
城兵正在無法,幸新任江甯将軍托明阿路經河南,與城兵夾擊,方将林、吉殺退。
林吉遂分兵向荥陽、懷慶,意圖牽制清兵。
哪知清廷疊次聞警,派直督讷爾經額為欽差,與尚書恩華率兵至河南援救,将至懷慶,與林、吉相遇。
城内聞有救兵,亦出城助剿。
林、吉等奮力接戰。
又兼勝保兵亦到,三面夾攻,并令兵放炮縱火,吉文元中彈身亡。
林見損傷太多,遂棄寨北走,竟入山西,連陷曲沃,直至洪洞縣。
又得天京派太平軍二萬,由曾立昌率領。
鳳祥得此一支生軍,遂令兵士改充清兵,潛行至臨氵名關。
讷欽差因才旋師,不辨真僞,被鳳祥沖入,将關襲破。
清兵除死傷外,悉逃深州。
林兵追至,遂陷深州。
清廷聞警,鹹豐帝即命惠親王曼愉為大将軍,科爾沁僧王等督京旗精兵,兼程馳剿。
且說這僧王格林沁,是清廷第一個有謀有勇的人,他今奉旨出師,自比漢人格外出力。
一到深州,即督手下親兵奮勇殺敵,不過半日工夫,将風祥大營連破十數座,殺死太平軍千餘。
鳳祥支持不住,遂棄深州東走,又被勝保迎面一擊,隻得退入靜海去了。
卻說安徽省城被石達開攻破,江西省城又被韋昌輝攻破。
楊秀清又遣胡以晃、賴漢英占據兩省要隘,以便往來接應。
幸清廷授江忠源江南按察使,聞江西急緊,間道往援,打一個勝仗,才将南昌的圍解了。
江忠源入南昌城協力助守,一面将小勝捷音飛奏清廷,一面飛書至湖南告急。
湖南巡撫駱秉章集衆會議。
言湘省有一個大紳士,抱經天之才、濟世之略,因鹹豐元年诏求真言,他詳陳聖德三端,語甚切直,緻幹天怒,虧大學士祁隽藻并會試時房師季芝昌兩人極力解救,方才免罪。
鹹豐二年,因丁母憂在家。
當洪、楊起時,有旨令他幫前任張巡撫辦團練剿匪,他因守制,不欲聞軍事。
後經友人郭嵩焘勸他效漢姚期故事,墨绖從戎,可以生顯死榮。
他遂奮袂而起,募鄉民為義勇,用官長皆書生。
但是他的官長,皆是懷揣經略,不是同學的,就是至親契友,真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現已創成數營。
但恐此人不出。
若得此人出來,何愁洪、楊不滅,太平軍不平哉?列位,你道此人是誰,就是清朝大忠臣,姓曾名國藩,字伯涵,号滌生,湖南湘鄉縣人,道光十八年中進士,道光末年升至禮部右侍郎,與駱巡撫最莫逆,時相往來。
今見江忠源乞救書,遂向駱撫道:“江岷樵有撥亂才,不可使其坐困,請救之。
”岷樵是忠源字,國藩曾與有識,并深知箕才。
駱曰:“請兄助之。
”國藩應允。
遂與駱撫議定,即遣湘勇千二百,楚勇二千,營兵六百,屬編修郭嵩焘、道員夏廷樾、知縣朱孫贻三人帶領。
又忠源弟忠濟暨諸生羅澤南二人,亦各率鄉人前往江西赴援。
将到南昌,正遇太平軍攻城,郭等即督義勇上前抵敵。
哪知義勇皆操練未久,又未經過大敵,被太平軍殺死數百。
幸虧江忠源出兵接應,方得入城。
遂與忠源商議破敵之策。
忠源道:“兵不練不精,劍不磨不利,湘楚義勇皆未經訓練,不能與這些悍賊争衡,不如先用他去剿匪,若能把土匪平,也就可以少可應援,未知衆位如何?”衆人稱善。
于是,夏、羅、江、劉四人分領義勇出攻樟樹、安福、泰和等各縣土匪,未到一月,次第皆平,義勇亦先後回城。
忠源遂會同衆将出城,與太平軍一戰,竟将太平軍殺退,追至數十裡方回。
郭嵩焘向江忠源道:“南方地勢非比北方,但南方數省,大半皆是水多,沿江一帶盡是賊舟,賊用舟,我步陸,彼逸我勞,何日能平?欲要平賊,非辦水師沿江防堵,不能有效。
”忠源稱善,遂遣郭嵩焘回湖南請國藩代奏。
國藩具疏陳請,造船購炮,募兵習操,為補充水師應用。
朝旨準奏,即命國藩照奏施行。
國藩奉旨後,即由長沙至衡州,趕造戰船,創辦水師。
經多少閱曆,選多少機心船,作才造成三種船:一叫快蟹,船最大;一叫長龍,略小些;一叫舢闆,船最小。
快蟹是營官坐船,長龍是哨官的船,舢闆是副哨船。
由衡州、湘潭募水師五千人,共編十營,令褚必航等四人為營官,日夜操練,選谙練水師的,任為總統。
又募陸軍五千,分十三營,派周風山等分營統帶。
又保舉遊擊塔齊布為副将充先鋒。
水陸共得萬餘人,由國藩自己管轄,一俟船炮齊備,糧械充足,即拟沿江順流,與太平軍決一勝負。
忽報太平軍率大隊已攻陷九江,分竄湖北。
一日,忽接湖廣總督乞援公文一角,拆開一看,乃是新任座師吳文熔求救公函。
國藩正苦炮械未齊,一時不能赴援,因有朝旨催促,又兼座師,不得不酌派數營前往赴援。
要知國藩初次出兵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