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四回 十八載滅洪楊四海安甯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積德存仁是寶珍。
貪圖權勢必傷身。
拔山蓋世終成幻,如願相償有幾人。
卻說曾國藩因湖廣總督吳文熔緻書求救,正慮炮械未齊,礙座師情面,不得不派兵往援。
正在調遣,忽又接吳督一書,拆閱後,方知太平軍已被擊退。
并說衡湘水師宜留心訓練,切不可輕忽,關系甚大,雲雲。
國藩方才放心,停兵不發。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忽接安徽警報,言太平軍連陷舒、桐二城,又趨廬州。
朝旨授江忠源安徽巡撫,并饬國藩出兵前往赴援。
國藩因部署未定,不敢輕發。
忠源見廬州緊迫,遂先赴鄂。
将至六安,奈将士多病,不能前往。
忠源無奈,隻得留總兵音德布及病卒留守六安,自己選勁卒數千,并親兵數百,約共三千,馳赴廬州,竭力防守。
不意太平軍秦日綱密結知府胡元炜,作為内應,将南門潛開,放太平軍入城,殺掠焚燒。
勢如鼎沸。
忠源知不可為,遂身中數槍,投水自盡。
報傳至衡州,國藩歎息不已。
忽又接黃州噩耗,言湖北總督吳文熔陣亡。
國藩大驚,探悉黃州失敗情形,原因巡撫崇綸傾陷之故,遂愠結于心。
忽接朝旨到營,令速率炮船出援武昌。
國藩遵旨,乃大集水陸兵馬,由衡州出發,到長沙集會。
水師沿江而下,陸軍分道而行。
途中疊次聞報,言太平軍已陷嶽州,破湘陰,入甯鄉,不禁大聲道:“了不得了。
”遂急命水師趨湘陰,陸軍趨甯鄉,令褚汝航率數船前行。
将至湘陰,太平軍聞風遁去。
國藩聽前隊得勝,督船速進。
行至湖口,陡起飓風,将船亂蕩。
及至風定,船隻已損數十号,兵士溺水死者數百名,忙下令将船統收入港,再作計較。
忽報甯鄉又得勝,太平軍統行遁去。
又報儲統領,因追賊中計身亡,國藩大為惋惜。
又報鄒、楊二統領追殺太平軍,被王統領鑫敗兵沖動,太平軍反敗為勝,将官軍亦沖敗了。
國藩深憤王統領鑫,平日不聽我言,自樹一幟,緻遭大挫,可惜我軍反被牽動,若不去救,未知何止。
遂命褚汝航帶水師三營,赴嶽州援應。
汝航甫去,又接警信,言太平軍已殺湘江,踞靖港,分股繞襲湘潭,占住長沙上遊,掣住我軍肘腑,此皆王鑫負才使然。
國藩心中雖憤,不能因他一人而破壞全體,于是飛檄塔齊布,迅援湘潭,自督水師迎擊靖港。
正要出兵,正值貴州道胡林翼到來。
緣林翼系故督吳文熔調來,今見文熔戰殁,隻得來見國藩。
國藩素慕林翼,相見之下,深為歡悅,便令林翼率黔勇,與塔齊布同往湘潭。
國藩自出靖港,被太平軍乘風殺入,兵士奔潰,國藩猝投水中,虧左右撈救,退入城外妙高峰寺暫住。
國藩便召衆将商議道:“靖港一敗,搖動北面;若湘潭失守,南面又要受挾。
”楊載福道:“此事隻有添兵去救湘潭,方保無虞。
”國藩道:“誰人可去?”載福道:“楊某不才,願率水師一營,去助塔副将。
”彭玉麟道:“楊某之言善,彭某願同一行。
”國藩見二人意思雷同,當即應允。
彭、楊二人遂集齊船隻,扯起風帆,向南速駛。
将近湘潭,遙聞一片喊聲,知道正在開戰,遂急加樯急進。
見太平軍水陸夾攻湘軍,塔、胡二人分頭迎戰,楊、彭二人當先沖入,火藥火彈直飛賊船。
太平軍酋正督兵進攻,不意水師突至,彈如飛蝗,煙霧亂飛,鬧得太平軍手忙足亂,不敢對敵,遂舍舟登岸,隻剩小船數艘,劃槳飛奔上岸的,被塔、胡兩軍截殺過半,乘船逃走的,又被楊、彭兩人防剿,殺得太平軍水陸難容,一溜風已逃得光光了。
此陣計殺死太平軍四五千人,塔、胡等将收複湘潭,差弁至長沙報捷。
國藩接得捷音,甚為喜慰,即将靖港戰勝情形,具折陳奏。
有旨湖南提督鮑起豹,畏賊規避,着即革職,即命以塔齊布署理。
國藩接旨後,即檄知塔齊布赴省莅任,并将水陸各軍整頓停當。
适有廣西知府李孟群,廣東副将陳輝龍各率水勇戰艦,來長沙會同曾帥,克日進剿。
二人俱意氣自負,國藩勉勵一番。
忽探報華容等縣及澧州等城均陷。
國藩聞報,遂分水師三路,陸軍三路,一齊進剿。
太平軍一見,即棄澧州,退守嶽州。
第一路水師營官褚汝航趕到,與太平軍接戰。
曾帥率楊、彭等第三路亦駛到,接連第二路陳何等亦到,三路夾攻,把太平軍殺得棄船逃去。
曾帥乘水師得勝,即傳知陸路塔、胡等與水師直驅嶽州,并力攻擊。
守城太平軍見曾軍如此大勢,吓得一齊棄城逃走。
塔、胡二人遂迎曾帥入城,安民已畢,探報太平軍逃得不遠,即在嶽州門口。
曾帥即命各将分路出發,自己在城防守,俟聽捷音。
忽報城陵矶水師大勝,獲賊船七十六艘,斬太平軍千餘名。
又報擂鼓台大勝,斬賊酋曾天養。
又報水師追賊至螺矶,途遇逆風,被太平軍順風放火,燒毀戰船三十多隻。
褚汝航等五将不退,先後戰殁。
曾帥大驚,幸
貪圖權勢必傷身。
拔山蓋世終成幻,如願相償有幾人。
卻說曾國藩因湖廣總督吳文熔緻書求救,正慮炮械未齊,礙座師情面,不得不派兵往援。
正在調遣,忽又接吳督一書,拆閱後,方知太平軍已被擊退。
并說衡湘水師宜留心訓練,切不可輕忽,關系甚大,雲雲。
國藩方才放心,停兵不發。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忽接安徽警報,言太平軍連陷舒、桐二城,又趨廬州。
朝旨授江忠源安徽巡撫,并饬國藩出兵前往赴援。
國藩因部署未定,不敢輕發。
忠源見廬州緊迫,遂先赴鄂。
将至六安,奈将士多病,不能前往。
忠源無奈,隻得留總兵音德布及病卒留守六安,自己選勁卒數千,并親兵數百,約共三千,馳赴廬州,竭力防守。
不意太平軍秦日綱密結知府胡元炜,作為内應,将南門潛開,放太平軍入城,殺掠焚燒。
勢如鼎沸。
忠源知不可為,遂身中數槍,投水自盡。
報傳至衡州,國藩歎息不已。
忽又接黃州噩耗,言湖北總督吳文熔陣亡。
國藩大驚,探悉黃州失敗情形,原因巡撫崇綸傾陷之故,遂愠結于心。
忽接朝旨到營,令速率炮船出援武昌。
國藩遵旨,乃大集水陸兵馬,由衡州出發,到長沙集會。
水師沿江而下,陸軍分道而行。
途中疊次聞報,言太平軍已陷嶽州,破湘陰,入甯鄉,不禁大聲道:“了不得了。
”遂急命水師趨湘陰,陸軍趨甯鄉,令褚汝航率數船前行。
将至湘陰,太平軍聞風遁去。
國藩聽前隊得勝,督船速進。
行至湖口,陡起飓風,将船亂蕩。
及至風定,船隻已損數十号,兵士溺水死者數百名,忙下令将船統收入港,再作計較。
忽報甯鄉又得勝,太平軍統行遁去。
又報儲統領,因追賊中計身亡,國藩大為惋惜。
又報鄒、楊二統領追殺太平軍,被王統領鑫敗兵沖動,太平軍反敗為勝,将官軍亦沖敗了。
國藩深憤王統領鑫,平日不聽我言,自樹一幟,緻遭大挫,可惜我軍反被牽動,若不去救,未知何止。
遂命褚汝航帶水師三營,赴嶽州援應。
汝航甫去,又接警信,言太平軍已殺湘江,踞靖港,分股繞襲湘潭,占住長沙上遊,掣住我軍肘腑,此皆王鑫負才使然。
國藩心中雖憤,不能因他一人而破壞全體,于是飛檄塔齊布,迅援湘潭,自督水師迎擊靖港。
正要出兵,正值貴州道胡林翼到來。
緣林翼系故督吳文熔調來,今見文熔戰殁,隻得來見國藩。
國藩素慕林翼,相見之下,深為歡悅,便令林翼率黔勇,與塔齊布同往湘潭。
國藩自出靖港,被太平軍乘風殺入,兵士奔潰,國藩猝投水中,虧左右撈救,退入城外妙高峰寺暫住。
國藩便召衆将商議道:“靖港一敗,搖動北面;若湘潭失守,南面又要受挾。
”楊載福道:“此事隻有添兵去救湘潭,方保無虞。
”國藩道:“誰人可去?”載福道:“楊某不才,願率水師一營,去助塔副将。
”彭玉麟道:“楊某之言善,彭某願同一行。
”國藩見二人意思雷同,當即應允。
彭、楊二人遂集齊船隻,扯起風帆,向南速駛。
将近湘潭,遙聞一片喊聲,知道正在開戰,遂急加樯急進。
見太平軍水陸夾攻湘軍,塔、胡二人分頭迎戰,楊、彭二人當先沖入,火藥火彈直飛賊船。
太平軍酋正督兵進攻,不意水師突至,彈如飛蝗,煙霧亂飛,鬧得太平軍手忙足亂,不敢對敵,遂舍舟登岸,隻剩小船數艘,劃槳飛奔上岸的,被塔、胡兩軍截殺過半,乘船逃走的,又被楊、彭兩人防剿,殺得太平軍水陸難容,一溜風已逃得光光了。
此陣計殺死太平軍四五千人,塔、胡等将收複湘潭,差弁至長沙報捷。
國藩接得捷音,甚為喜慰,即将靖港戰勝情形,具折陳奏。
有旨湖南提督鮑起豹,畏賊規避,着即革職,即命以塔齊布署理。
國藩接旨後,即檄知塔齊布赴省莅任,并将水陸各軍整頓停當。
适有廣西知府李孟群,廣東副将陳輝龍各率水勇戰艦,來長沙會同曾帥,克日進剿。
二人俱意氣自負,國藩勉勵一番。
忽探報華容等縣及澧州等城均陷。
國藩聞報,遂分水師三路,陸軍三路,一齊進剿。
太平軍一見,即棄澧州,退守嶽州。
第一路水師營官褚汝航趕到,與太平軍接戰。
曾帥率楊、彭等第三路亦駛到,接連第二路陳何等亦到,三路夾攻,把太平軍殺得棄船逃去。
曾帥乘水師得勝,即傳知陸路塔、胡等與水師直驅嶽州,并力攻擊。
守城太平軍見曾軍如此大勢,吓得一齊棄城逃走。
塔、胡二人遂迎曾帥入城,安民已畢,探報太平軍逃得不遠,即在嶽州門口。
曾帥即命各将分路出發,自己在城防守,俟聽捷音。
忽報城陵矶水師大勝,獲賊船七十六艘,斬太平軍千餘名。
又報擂鼓台大勝,斬賊酋曾天養。
又報水師追賊至螺矶,途遇逆風,被太平軍順風放火,燒毀戰船三十多隻。
褚汝航等五将不退,先後戰殁。
曾帥大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