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回 混乾坤歸一統海晏河清
關燈
小
中
大
不忘大德。
”多爾衮道:“倘得天佑,得定中原,當以王爵相報。
”三桂謝恩,并請發兵相救。
多爾衮即命多铎、阿濟格入帳與三桂相見,即令率兵先退關外李闖兵。
且說李闖部将唐通等,見清兵來援山海關,知清兵厲害,早已望風逃走。
桂便請多爾衮入關。
由三桂點名參谒,分列坐次,會議軍事。
三桂道:“賊兵雖衆,皆是烏合,三桂不才,願沖頭陣。
”多爾衮應允,遂令分兵,四面進攻。
李闖此時正在山上督戰,忽然煙塵四起,暗無天日,霎時塵開,見有無數辮兵,橫躍入陣,督兵的都是紅頂花翎,不覺大驚道:“這不是滿兵?怎麼到此?”急将麾蓋去了,向山下退走。
部下見無主将,紛紛大亂。
滿漢各軍追趕數十裡,斬首數萬級,始收兵回關。
多爾衮令軍民人等盡行剃發。
吳三桂一聞令下,始先遵行。
剃畢,即請作前隊先行。
多爾衮亦率精兵随後,李闖奔一關,三桂克一關;奔一城,克一城,直追至蕉棗城下。
李闖入城,令兵士分紮城外。
三桂追至,首先奮力踏營,不一時,将城外所紮之營全行攻破。
李闖大懼,遣使向三桂營乞和。
三桂一見來使,未容開口,喝令“斬來”,即令攻城。
忽城上一片喧嘩,三桂擡頭一看,見是父母被縛,大叫“三桂投降,以全親命。
”三桂沉思道:“李闖拿我父母,挾制于我,諒他不敢傷害。
”奮身大呼三桂:“不降。
”一言未了,隻聽撲撲,一連二三十首級,由城上摔下。
三桂一見是父母首級,心一急,身子一晃,由馬上栽下。
兵士忙扶起,三桂捶胸大哭。
恰适清兵亦到,多爾衮聞知,安慰一番,清兵乘此銳氣,督兵攻城。
李闖見清兵攻城,諒來難守,忙商議逃走。
遂令部下将所掠的金銀寶玩收拾妥貼,把明朝宮院殿宇及民舍,全行放起火來,自己率領家小,開西門連夜逃奔山陝去了。
清兵正攻時,忽見城中火起,烈焰飛空,料李闖已逃走。
滿兵随即上城,把城門開了,三桂當先沖入。
兵士亦陸續進城,直至宮前,令兵士救滅餘火。
可惜一座花花宮室,頃刻化成灰堆。
三桂正欲率兵追趕,忽祖大壽、孔有德趕到,促令勿追。
三桂隻得班師回京。
且說攝政王多爾衮入京後,一切國事,都由範文程、洪承疇二人料理。
範、洪二人當時拟就幾道告示,四處張貼,京城百姓一見告示,已是喜歡不得。
及見為明帝發喪,格外感激。
攝政王多爾衮見民心已服婚,遂召集民夫,修造武英殿。
工成,即升殿入座,召集百官,百官俱上表稱賀。
是日繕好奏折,令輔國公屯齊喀和托等,到沈陽迎接兩宮。
輔國公等去後,忽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監國,一定與我為難。
洪承疇道:“朱由崧無甚了得,隻是兵部尚書史可法,是祥符縣人,具有卓識。
他有一弟,倒會過的,若能令伊弟招降了他,最好的了。
”多爾衮道:“再為商酌。
”不數日,請駕大臣差人禀報,說兩宮已準,擇于九月内起銮。
一日,探馬報明福王在南京稱帝,改元弘光,命史可法統轄淮、揚、盧鳳四鎮。
江淮一帶都駐紮重兵了。
多爾衮聞報,仍與洪承疇商議。
此時承疇已托史可法兄寄書招降,俟回音再論。
且說攝政王一日接到沈陽谕旨,知兩宮已經起銮,遂派阿濟格、多铎等,率兵出城巡視,連接數報,說聖駕已到某處了。
攝政王命于通州城外,先設行殿。
又聞報說聖駕已入山海關,節節進行。
即傳齊王公大臣,滿漢文武,俱穿禮服,前往接駕。
是日,銮駕已郅通州,但見龍旗煥彩,鸾辂和鈴,兩旁侍衛,擁着一位七齡天子,生得隆準龍顔.器宇非凡。
後面便是兩宮皇太後,這位吉特氏,端嚴之中,寓作一種娬媚。
攝政王率王公文武大臣,依次跪接,由太監傳旨平身,一齊起來。
聖駕進了行殿,七齡天子升了禦座,旁邊傳胪立着,俟王大臣排列好了,一一唱名,贊五拜三叩首禮。
禮畢,退殿少息。
約二三時,複命起銮。
從永定門入大清門,王大臣迎送如儀。
城内居民早已聞命,家家焚香,戶戶結彩。
銮駕徐徐經過,入了紫禁城,王大臣俱各退出。
惟攝政王随駕入宮,猛見那已革肅親王豪格仍然翎頂輝煌,昂然而人,心中甚疑,不好明問,隻得随駕入官。
十月朔,順治帝親詣南郊,祭告天地社稷,并将曆代神主奉安太廟,即升武英殿,即中國皇帝位。
滿漢文武各官趨跄拜祝。
禮畢,頒诏天下,國号大清。
定都燕京,紀元順治。
即加封多爾衮攝政王,因他功高,加封濟爾哈朗信義輔政叔王,晉封阿濟格為英親王。
複肅親王豪格爵,賜吳三桂平西王冊印。
谕旨一下,國事大定。
于是令直隸巡撫衛國允等決議遠略。
聞李闖西奔入陝,行至平陽,分兵守隘,遂走西安。
清兵西讨,李闖迎戰,大敗,遂棄西安,出潼關,分兵南下,略地至郏襄。
清兵既定三秦,下河南,入楚,取荊襄,李闖南奔辰州,屯于黔陽。
部下亡者夫半,衆尚十餘萬,乏食,遣将四出抄掠,黔陽四境,雞犬皆盡,無可掠。
故明川湖總督何騰蛟進攻之。
李闖營于羅公山,倚險築塹,為久屯計。
勢愈蹙,食盡,逃者益衆,自将輕騎抄掠,何騰蚊伏兵邀之,大敗,殺
”多爾衮道:“倘得天佑,得定中原,當以王爵相報。
”三桂謝恩,并請發兵相救。
多爾衮即命多铎、阿濟格入帳與三桂相見,即令率兵先退關外李闖兵。
且說李闖部将唐通等,見清兵來援山海關,知清兵厲害,早已望風逃走。
桂便請多爾衮入關。
由三桂點名參谒,分列坐次,會議軍事。
三桂道:“賊兵雖衆,皆是烏合,三桂不才,願沖頭陣。
”多爾衮應允,遂令分兵,四面進攻。
李闖此時正在山上督戰,忽然煙塵四起,暗無天日,霎時塵開,見有無數辮兵,橫躍入陣,督兵的都是紅頂花翎,不覺大驚道:“這不是滿兵?怎麼到此?”急将麾蓋去了,向山下退走。
部下見無主将,紛紛大亂。
滿漢各軍追趕數十裡,斬首數萬級,始收兵回關。
多爾衮令軍民人等盡行剃發。
吳三桂一聞令下,始先遵行。
剃畢,即請作前隊先行。
多爾衮亦率精兵随後,李闖奔一關,三桂克一關;奔一城,克一城,直追至蕉棗城下。
李闖入城,令兵士分紮城外。
三桂追至,首先奮力踏營,不一時,将城外所紮之營全行攻破。
李闖大懼,遣使向三桂營乞和。
三桂一見來使,未容開口,喝令“斬來”,即令攻城。
忽城上一片喧嘩,三桂擡頭一看,見是父母被縛,大叫“三桂投降,以全親命。
”三桂沉思道:“李闖拿我父母,挾制于我,諒他不敢傷害。
”奮身大呼三桂:“不降。
”一言未了,隻聽撲撲,一連二三十首級,由城上摔下。
三桂一見是父母首級,心一急,身子一晃,由馬上栽下。
兵士忙扶起,三桂捶胸大哭。
恰适清兵亦到,多爾衮聞知,安慰一番,清兵乘此銳氣,督兵攻城。
李闖見清兵攻城,諒來難守,忙商議逃走。
遂令部下将所掠的金銀寶玩收拾妥貼,把明朝宮院殿宇及民舍,全行放起火來,自己率領家小,開西門連夜逃奔山陝去了。
清兵正攻時,忽見城中火起,烈焰飛空,料李闖已逃走。
滿兵随即上城,把城門開了,三桂當先沖入。
兵士亦陸續進城,直至宮前,令兵士救滅餘火。
可惜一座花花宮室,頃刻化成灰堆。
三桂正欲率兵追趕,忽祖大壽、孔有德趕到,促令勿追。
三桂隻得班師回京。
且說攝政王多爾衮入京後,一切國事,都由範文程、洪承疇二人料理。
範、洪二人當時拟就幾道告示,四處張貼,京城百姓一見告示,已是喜歡不得。
及見為明帝發喪,格外感激。
攝政王多爾衮見民心已服婚,遂召集民夫,修造武英殿。
工成,即升殿入座,召集百官,百官俱上表稱賀。
是日繕好奏折,令輔國公屯齊喀和托等,到沈陽迎接兩宮。
輔國公等去後,忽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監國,一定與我為難。
洪承疇道:“朱由崧無甚了得,隻是兵部尚書史可法,是祥符縣人,具有卓識。
他有一弟,倒會過的,若能令伊弟招降了他,最好的了。
”多爾衮道:“再為商酌。
”不數日,請駕大臣差人禀報,說兩宮已準,擇于九月内起銮。
一日,探馬報明福王在南京稱帝,改元弘光,命史可法統轄淮、揚、盧鳳四鎮。
江淮一帶都駐紮重兵了。
多爾衮聞報,仍與洪承疇商議。
此時承疇已托史可法兄寄書招降,俟回音再論。
且說攝政王一日接到沈陽谕旨,知兩宮已經起銮,遂派阿濟格、多铎等,率兵出城巡視,連接數報,說聖駕已到某處了。
攝政王命于通州城外,先設行殿。
又聞報說聖駕已入山海關,節節進行。
即傳齊王公大臣,滿漢文武,俱穿禮服,前往接駕。
是日,銮駕已郅通州,但見龍旗煥彩,鸾辂和鈴,兩旁侍衛,擁着一位七齡天子,生得隆準龍顔.器宇非凡。
後面便是兩宮皇太後,這位吉特氏,端嚴之中,寓作一種娬媚。
攝政王率王公文武大臣,依次跪接,由太監傳旨平身,一齊起來。
聖駕進了行殿,七齡天子升了禦座,旁邊傳胪立着,俟王大臣排列好了,一一唱名,贊五拜三叩首禮。
禮畢,退殿少息。
約二三時,複命起銮。
從永定門入大清門,王大臣迎送如儀。
城内居民早已聞命,家家焚香,戶戶結彩。
銮駕徐徐經過,入了紫禁城,王大臣俱各退出。
惟攝政王随駕入宮,猛見那已革肅親王豪格仍然翎頂輝煌,昂然而人,心中甚疑,不好明問,隻得随駕入官。
十月朔,順治帝親詣南郊,祭告天地社稷,并将曆代神主奉安太廟,即升武英殿,即中國皇帝位。
滿漢文武各官趨跄拜祝。
禮畢,頒诏天下,國号大清。
定都燕京,紀元順治。
即加封多爾衮攝政王,因他功高,加封濟爾哈朗信義輔政叔王,晉封阿濟格為英親王。
複肅親王豪格爵,賜吳三桂平西王冊印。
谕旨一下,國事大定。
于是令直隸巡撫衛國允等決議遠略。
聞李闖西奔入陝,行至平陽,分兵守隘,遂走西安。
清兵西讨,李闖迎戰,大敗,遂棄西安,出潼關,分兵南下,略地至郏襄。
清兵既定三秦,下河南,入楚,取荊襄,李闖南奔辰州,屯于黔陽。
部下亡者夫半,衆尚十餘萬,乏食,遣将四出抄掠,黔陽四境,雞犬皆盡,無可掠。
故明川湖總督何騰蛟進攻之。
李闖營于羅公山,倚險築塹,為久屯計。
勢愈蹙,食盡,逃者益衆,自将輕騎抄掠,何騰蚊伏兵邀之,大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