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回 混乾坤歸一統海晏河清
關燈
小
中
大
幾盡,自以十數騎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築塹自守,合圍共擊之。
李闖麾左右格鬥,皆陷于淖,衆擊之,人馬俱斃。
村民不知是李闖,割其首獻于騰蛟。
騰蛟驗之,左胪傷镞,始知是李闖也。
李過聞李闖死,勒兵随附,僅奪其屍,滅一村而還。
結草為頭,以衮冕葬羅公山下。
衆推李過為首,改名李繡,又改李赤心,後俱散亡。
或曰:李闖由保安走延陵,過通城,命其下先行。
通城有羅公山,山有元帝廟,山民賽會,謀捍衛李闖。
李闖以二十四騎過山,複呵騎止山下,自己單騎登山入廟,覓帝像伏谒,若有物擊之不能起,村人疑為劫盜,取荷鋤碎其首而死。
或又曰:李闖死于淖。
死于元帝廟中乃其弟李過,非李闖也。
未知孰是,時順治二年也。
且說攝政王得史可法複書,當即交洪承疇念過,說道:“史可法是不肯降的了。
”承疇道:“聞明福王用馬士英、劉孔昭等辦事,就要滅亡的。
”多爾衮道:“有史可法呢。
”承疇道:“馬、劉二人向來貪鄙,單靠他一人也無用。
”卻說史可法, 以福王由崧有七不可立:一貪、二淫、三酗、四不孝、五虐下、六不讀書、七幹預有司,拟迎立潞王常澇。
偏這馬士英勾結總兵高傑等四人,備齊甲仗,護送福王至儀真,迎人南京即位,改元弘光。
史可法、呂大器争持不可,自是史可法與馬士英不合,遂自請出鎮揚州。
時馬士英以奸邪用事,崇祯長子逃難至江南,楊維垣揚言王之明貌似太子,弘光因遣官嚴訊,必使認為王之明。
南甯侯左良玉忿甚,引兵東向,傳檄讨奸臣。
馬士英至九江,嘔血而死。
是時,河南尚為南明屬地,清帝命豫親王多铎率兵南讨,一路長驅直入,如人無人之境。
史可法聞之大驚,命高傑出師徐州抵禦。
尋因清兵已下河南,高傑進屯歸德,欲與睢州總兵許定國聯絡,不料定國已納款請營,高傑誤入,被定國殺之。
适清都統準塔奉命接應多铎。
多铎令準塔率本部出淮北,白率本部出淮南,克徐州,攻宿遷,陷淮安,淮北一帶望風降清。
多铎由歸德趨泗州,渡淮河,将近揚州。
此時史可法赤心報國,聞清兵已渡淮河,急督師抵禦。
将行未及數裡,忽南京飛檄來調,說是左良玉謀反,從九江入犯。
可法因事急,遂折回江南。
可法方渡江,抵燕子矶,又接谕旨,說黃得功已破良玉,令可法速回淮揚。
可法猶欲赴援,報說泗州已失,急返揚州。
哪知清兵已從天長六合而來,距揚州三十裡。
揚州守兵聽清兵來,已逃盡了。
可法此時戰不能戰,守無可守,隻候清兵臨城再議。
及至清兵到來,極力進攻,炮石交加,城堞大崩,兵士傷亡大半,清兵踏屍入城。
惟恐傷殘太多,奮身大呼曰:“我是史督帥。
”清兵不論真僞,一陣亂刀,把可法砍死。
多铎得了揚州,下令屠城十日。
後人着有《揚州十日記》,即此是也。
卻說揚州被清兵攻破,此報傳至南京,哪知福王隻顧貪樂,所有朝政,單靠馬士英辦理。
一聞此報,急遣總兵楊文骢、鄭鴻逵率兵抵禦。
哪知這兩人一見清兵蜂擁前來,連面也不敢見,一個逃往蘇州,一個逃奔杭州。
清兵遂克鎮江,即由丹陽進兵,直向金陵撲來。
弘光帝聞清兵将到,心中着急,正在無法。
忽有太監奏道:“聞黃得工駐兵蕪湖,趕緊前去,叫他保駕可也。
”弘光帝遂帶了愛妃,暗開通濟門逃往。
次早馬士英等聞帝已出走,束手無策,遂會同各大臣議論出降,寫了降書,投送清營。
一日,清兵正往前進,有探子報道,南京遣使納降。
多铎大喜照準,遂率乓入城撼安民。
休息一天,即遣貝子貝勒進兵蕪湖,追擒弘光帝。
順迢二年乙酉五月,多铎擒弘光于蕪湖,遣送京師。
總兵黃得攻、高傑、進士黃淳耀、原任蘇松巡撫山陰彪佳、大學士高宏圖、左都禦史劉宗周俱死于難。
時明魯王避難在台州。
六月,鄭遵謙、張國維、方國安等迎立之。
魯王僭據紹興,清兵讨之。
順治三年丙牡月,遁入舟山,未幾擒送京師。
時唐王之子避難于浙,鄭鴻逵、鄭勝等攜至福建,鄭芝龍等立之于福建,僭稱帝,号隆武,用鄭芝龍為政。
清兵讨平之,鄭芝龍遁出于海,未幾遂降。
又隆武弟逃至廣東,蘇觀生、何吾驺、顧元鏡等立之于廣州,稱監國,改元紹武。
十二月,清總兵李成棟擊斬之。
又桂王之子永唠王朱由榔逃難至梧州,丁魁楚、瞿式耜等立之于肇慶府,改元永曆,頒诏湖南、雲貴等省。
時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南巡撫堵胤錫奉诏稱臣。
忽聞清降将李成棟奉貝勒博洛命,由閩趨粵,連下湖州、惠州及廣州,分兵攻高、雷各州,自督軍攻肇慶。
此時瞿式耜尚在峽石,奏請增兵,與清兵決一死戰。
偏偏有司禮王坤隻勸桂王西走,丁魁楚也贊成。
王坤不從。
桂王連夜出奔。
及至肇慶,梧州失陷。
王坤又議奔湖廣去倚何騰蛟,于是扈駕前行,獨丁魁楚緩行。
數日後,魁楚竟密遣人至成棟營請降。
成棟不準,遂斬之。
适值清廷命孔有德為征南大将軍,耿仲明、尚可喜等進兵湖南,所向直入,連拔長沙、湘陰,進攻衡州。
此時清降将金聲桓暗遣人密約李成棟反正,成棟尚
李闖麾左右格鬥,皆陷于淖,衆擊之,人馬俱斃。
村民不知是李闖,割其首獻于騰蛟。
騰蛟驗之,左胪傷镞,始知是李闖也。
李過聞李闖死,勒兵随附,僅奪其屍,滅一村而還。
結草為頭,以衮冕葬羅公山下。
衆推李過為首,改名李繡,又改李赤心,後俱散亡。
或曰:李闖由保安走延陵,過通城,命其下先行。
通城有羅公山,山有元帝廟,山民賽會,謀捍衛李闖。
李闖以二十四騎過山,複呵騎止山下,自己單騎登山入廟,覓帝像伏谒,若有物擊之不能起,村人疑為劫盜,取荷鋤碎其首而死。
或又曰:李闖死于淖。
死于元帝廟中乃其弟李過,非李闖也。
未知孰是,時順治二年也。
且說攝政王得史可法複書,當即交洪承疇念過,說道:“史可法是不肯降的了。
”承疇道:“聞明福王用馬士英、劉孔昭等辦事,就要滅亡的。
”多爾衮道:“有史可法呢。
”承疇道:“馬、劉二人向來貪鄙,單靠他一人也無用。
”卻說史可法, 以福王由崧有七不可立:一貪、二淫、三酗、四不孝、五虐下、六不讀書、七幹預有司,拟迎立潞王常澇。
偏這馬士英勾結總兵高傑等四人,備齊甲仗,護送福王至儀真,迎人南京即位,改元弘光。
史可法、呂大器争持不可,自是史可法與馬士英不合,遂自請出鎮揚州。
時馬士英以奸邪用事,崇祯長子逃難至江南,楊維垣揚言王之明貌似太子,弘光因遣官嚴訊,必使認為王之明。
南甯侯左良玉忿甚,引兵東向,傳檄讨奸臣。
馬士英至九江,嘔血而死。
是時,河南尚為南明屬地,清帝命豫親王多铎率兵南讨,一路長驅直入,如人無人之境。
史可法聞之大驚,命高傑出師徐州抵禦。
尋因清兵已下河南,高傑進屯歸德,欲與睢州總兵許定國聯絡,不料定國已納款請營,高傑誤入,被定國殺之。
适清都統準塔奉命接應多铎。
多铎令準塔率本部出淮北,白率本部出淮南,克徐州,攻宿遷,陷淮安,淮北一帶望風降清。
多铎由歸德趨泗州,渡淮河,将近揚州。
此時史可法赤心報國,聞清兵已渡淮河,急督師抵禦。
将行未及數裡,忽南京飛檄來調,說是左良玉謀反,從九江入犯。
可法因事急,遂折回江南。
可法方渡江,抵燕子矶,又接谕旨,說黃得功已破良玉,令可法速回淮揚。
可法猶欲赴援,報說泗州已失,急返揚州。
哪知清兵已從天長六合而來,距揚州三十裡。
揚州守兵聽清兵來,已逃盡了。
可法此時戰不能戰,守無可守,隻候清兵臨城再議。
及至清兵到來,極力進攻,炮石交加,城堞大崩,兵士傷亡大半,清兵踏屍入城。
惟恐傷殘太多,奮身大呼曰:“我是史督帥。
”清兵不論真僞,一陣亂刀,把可法砍死。
多铎得了揚州,下令屠城十日。
後人着有《揚州十日記》,即此是也。
卻說揚州被清兵攻破,此報傳至南京,哪知福王隻顧貪樂,所有朝政,單靠馬士英辦理。
一聞此報,急遣總兵楊文骢、鄭鴻逵率兵抵禦。
哪知這兩人一見清兵蜂擁前來,連面也不敢見,一個逃往蘇州,一個逃奔杭州。
清兵遂克鎮江,即由丹陽進兵,直向金陵撲來。
弘光帝聞清兵将到,心中着急,正在無法。
忽有太監奏道:“聞黃得工駐兵蕪湖,趕緊前去,叫他保駕可也。
”弘光帝遂帶了愛妃,暗開通濟門逃往。
次早馬士英等聞帝已出走,束手無策,遂會同各大臣議論出降,寫了降書,投送清營。
一日,清兵正往前進,有探子報道,南京遣使納降。
多铎大喜照準,遂率乓入城撼安民。
休息一天,即遣貝子貝勒進兵蕪湖,追擒弘光帝。
順迢二年乙酉五月,多铎擒弘光于蕪湖,遣送京師。
總兵黃得攻、高傑、進士黃淳耀、原任蘇松巡撫山陰彪佳、大學士高宏圖、左都禦史劉宗周俱死于難。
時明魯王避難在台州。
六月,鄭遵謙、張國維、方國安等迎立之。
魯王僭據紹興,清兵讨之。
順治三年丙牡月,遁入舟山,未幾擒送京師。
時唐王之子避難于浙,鄭鴻逵、鄭勝等攜至福建,鄭芝龍等立之于福建,僭稱帝,号隆武,用鄭芝龍為政。
清兵讨平之,鄭芝龍遁出于海,未幾遂降。
又隆武弟逃至廣東,蘇觀生、何吾驺、顧元鏡等立之于廣州,稱監國,改元紹武。
十二月,清總兵李成棟擊斬之。
又桂王之子永唠王朱由榔逃難至梧州,丁魁楚、瞿式耜等立之于肇慶府,改元永曆,頒诏湖南、雲貴等省。
時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南巡撫堵胤錫奉诏稱臣。
忽聞清降将李成棟奉貝勒博洛命,由閩趨粵,連下湖州、惠州及廣州,分兵攻高、雷各州,自督軍攻肇慶。
此時瞿式耜尚在峽石,奏請增兵,與清兵決一死戰。
偏偏有司禮王坤隻勸桂王西走,丁魁楚也贊成。
王坤不從。
桂王連夜出奔。
及至肇慶,梧州失陷。
王坤又議奔湖廣去倚何騰蛟,于是扈駕前行,獨丁魁楚緩行。
數日後,魁楚竟密遣人至成棟營請降。
成棟不準,遂斬之。
适值清廷命孔有德為征南大将軍,耿仲明、尚可喜等進兵湖南,所向直入,連拔長沙、湘陰,進攻衡州。
此時清降将金聲桓暗遣人密約李成棟反正,成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