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九回 天付與大清朝升平萬歲

關燈
崇祯元年四月,探報袁崇煥複督師薊遼。

    太宗頓足道:“我方欲發兵攻明,如何這袁崇煥又用了。

    ”原來崇煥免官,皆因魏忠賢暗中反對,至崇祯帝嗣位,開手便戮魏閹等,召用袁崇煥。

    崇煥見帝時,崇祯帝首先問他治遼方略,他奏稱:“假臣便宜,五年可以複全遼。

    ”當時,給事中許譽卿說他言過其實。

    至崇祯二年,便是滿主天聰三年,太宗因久坐無聊,時常出獵,校閱消遣,太宗正出獵回,有親卒報道,明朝有兩人來我國投降。

    太宗聞聽,即命人召見。

    二人見了太宗,伏地大哭。

     太宗問道:“何事?”二人奏道:“臣姓孔,名有德,他姓耿,名仲明,都是東江總兵毛文龍部将,因袁崇煥督師薊遼,無故将我毛帥殺死,懇求大皇帝發兵攻明,我等願為向導。

    ” 原來毛文龍盤據東江,素性倔強,崇煥恐他跋扈難制,借閱兵為名,崇煥将他斬首。

    所以孔、耿二人想替主将報仇,遂逃往滿洲,甘作虎伥。

    太宗道:“但山海關外,袁崇煥把守,不易進取,汝等有何良策?”二人沉吟許久,說:“關内外不易得手,何不繞道西北,從龍井關攻入。

    ”太宗道:“龍井關在何處?”孔有德道:“在明都東北長城口,此去經過蒙古,方可沿城人關。

    此關一入,即可向洪山、大安二口,分路直入搗遵化;遵化一下,明京便搖動了。

    ”太宗喜道:“汝等願作向導麼?”二人稱“願。

    ”皇弟多爾衮道:“你二人前來,曾被明廷察覺否?”二人齊道:“不但明廷未知,連袁崇煥也不曉。

    ”多爾道:“如此爾等速回登州。

    ”太宗道:“我攻明要他作向導,你如何叫他周登州?”多爾衮道:“此次攻明,非一二月間事,若被崇煥聞知,從登萊調水師潛入我國,豈不顧此失彼?”太宗道:“叫他回去,好是好,但是無人導入龍井關。

    ”多爾衮道:“蒙古喀爾沁部已順我國,我軍到蒙古,擇一熟路的作向導,便可入龍井關。

    ”太宗大喜,但指多爾衮對孔、耿道:“這是皇弟多爾衮,足智多謀,汝等就依他計仍回登州,秘密行事。

    将來有功,不吝重賞。

    ”孔、耿二人領命去訖。

    是年十月,太宗親整八旗勁旅,方欲啟行,聞報蒙古喀爾沁部遣台吉布爾噶圖入貢。

    太宗接見,就問龍井關路曾否認識。

     布爾噶圖道:“奴才數年前曾去過一次,略識路途。

    ”太宗即令他作向導,頓時滿朝文武,除居守外,都随駕出發。

    ”戈铤耀日,旌旗蔽天,不數日,到喀爾沁部。

    喀爾沁親王迎宴犒勞,不必細說。

    太宗到了龍井關,關上不過幾百名守卒,見滿兵蜂擁而來,都吓得逃走。

    滿兵整隊,遂分兩路進攻,一軍攻大安口,由濟爾哈朗、嶽托為統領,帶四旗。

    一軍攻洪山口,太宗親率四旗,連夜進發。

    此時明軍專守山海關,把大安、洪山二口,視為沒要緊,毫不設備,一任滿兵攻入,連夜進攻遵化。

     明廷聞報,飛檄山海關,調兵入援,總兵趙率教遵檄出兵,星夜前進。

    到了遵化東邊,地名三屯營。

    望前面都是滿兵,把三屯營密層層圍得鐵桶相似。

    率教回視自部,不及四分之一,諒想不是對手。

    當時鼓勵将士,分為數隊,一聲吶喊,竟向滿兵沖入。

    滿兵見有軍來,放其入陣,複将兩面合裹,把率教困在當心。

    率教雖勇,總奈滿兵越殺越多,率教兵越殺越少,指望城中出兵救援,誰知無一響應。

    又殺一會,看看日已西下,隻得殺一條路,直奔城下,大叫開城,城上矢石亂下。

    率教大叫道:“我是山海關總兵奉旨來援此城,請速開門。

    ”忽聽城上守兵答道:“主将有令,無論敵兵援兵,不許入城。

    ”率教至此無路,又受重傷,看看自己兵士已傷殘無幾,也無力再戰,遂仰天歎道:“天亡我也!”向北叩拜,竟拔劍自刎。

    此時滿兵已臨城下,将殘兵殺得淨盡,随即攻城。

    城中守将姓朱名國彥,隻守閉關的主意,活活把個率教性命亡去了,自己也無甚調度,隻得與妻子向北拜辭,投缳自缢。

    滿兵得了三屯營,又向遵化前進。

    遵化巡撫王元雅竭力固守,滿兵四面圍攻,守兵不及措置,被滿兵攻陷,城内各官盡,皆殉難。

    太宗入城,命兵士将各官死屍掩埋,大加犒賞。

    次日即率師進發,所過州縣,望風歸附。

    不到月餘,被滿兵占據了薊州、三河、順義、通州等處,直至明都城下。

    明廷震動,幸好有明朝勇将滿桂,見滿兵大至,帶兵援救,遇滿兵厮殺半日,并無勝負。

    忽城上大炮一聲,彈丸四射,滿兵稍退。

    不料滿桂兵也被打傷,滿桂也中了一彈,幸不緻命。

    太宗收兵,就在城北土關東首紮營,令明日攻城。

    忽貝勒豪格及額附恩格德爾二人,忙走入道:“袁崇煥現領兵到了。

    ”太宗慌道:“此事真麼?”原來明都被滿兵殺得震魄,飛檄各處領兵勤王。

     袁崇煥奉旨,先派趙率教、滿桂領兵入援,自己亦帶兩總兵随後起行,不料率教已戰敗身亡。

    趕到明都,各勤王兵亦至,随入見崇祯帝。

    帝命他率援兵,與滿兵迎戰。

    太宗見崇煥又至,心中不樂。

    豪格及恩格德爾道:“崇煥怎樣能軍,何至如何?趁他初到,劫他營壘,可獲大勝。

    ”太宗道:“崇煥智謀足備,能不防預?汝願劫營,處處留心,防他伏兵,可以萬全。

    ”豪格領命出兵,不料明軍果有預備,滿兵遇伏大敗,幸極力抵禦,未緻喪命。

    太宗道:“我說崇煥能軍,你如此莽撞,本應治罪,念你忠心,姑恕一次。

    但崇煥在日,阻我進步,總要除去才好。

    ” 次日探馬報道,明營比昨日格外壯盛。

    太宗道:“他是想與我久持,知我遠來,糧草不繼,不知諸将有何高見?”諸将紛論不一。

    太宗見旁邊有一大臣隻是微笑。

    太宗視之,乃内閣大學士範文程也。

    便問道:“先生有何妙策?”文程道:“現有一策,但秘密不可洩漏,容臣細奏。

    ”太宗令諸将退出,文程與太宗秘議,隻聽太宗大笑,諸将不知何策。

    一刻,文程出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