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九回 天付與大清朝升平萬歲

關燈
詩曰: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啭流莺繞建章。

     劍佩聲随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卻說李自成攻破明京,崇祯帝煤山自缢,遣人查出崇祯帝屍,有柳棺盛殓起來。

    又派人清官,逆臣等連章勸進,遂稱帝于明京,國号大順,改元永昌。

    每升座時,辄頭暈目眩,又鑄永昌錢,字多不成文。

    鑄九鼎,亦不成。

    于明朝制度,随意紛更。

    有識者早知其不能有為,此事傳至滿洲清國。

    清自太祖努爾哈赤開基以來,很為強盛。

    後太祖于天命十一年八月宴駕,傳位于太子皇太極,是為太宗。

    改元天聰,太宗嗣位後,仍遵太祖遺志,把八旗兵隊,格外簡練,候命出發。

    不到半年,适值朝鮮人韓潤、鄭梅得罪國王,逃入滿洲,願充向導。

    太宗遂命二貝勒阿敏為征韓大元帥,整齊兵馬,出師讨韓。

    那滿洲兵一入朝鮮,勢如破竹。

    初陷義州,又攻破定州,占據漢山城,殺得朝鮮兵亡魂散膽。

    這朝鮮國王李倧,從來靠着明朝勢力,向不作備,此時見滿兵長驅到國,都已吓得了不得。

    忽有一大臣奏道:“請國王一面遣使求和,一面速奔江華島暫避。

    ”李倧聽了此言,忙召集妃嫔出走,随命大臣修好國書,遣使求和。

    朝鮮使到滿營,被阿敏呵斥一頓,不允和議,仍令拔隊前進。

    看看離朝鮮國都不遠,忽報朝鮮國王遣族弟李覺求見。

    阿敏召入,李覺獻上一張禮單,内開馬百匹,虎豹上百張,棉綢苎布四百匹,布萬五千匹,不覺喜動眉梢,令軍士查收,便遣副将劉興祚同李覺前往,并囑興祚道:“若要議和,須待我入都。

    ” 興祚告辭出帳。

    帳外有貝勒濟爾哈朗,與興祚密談許久,興祚會意,随李覺赴江華島去了。

     且說阿敏自興祚去後,乃饬兵士攻城。

    一日,又親自督兵攻城,恰值劉興祚回來,先與濟爾哈朗說明,朝鮮已承認貢獻,現同李覺前來訂約。

    濟爾哈朗道:“如此便好訂盟。

    ”興祚道:“須禀過元帥。

    ”濟爾哈朗道:“不必。

    ”興祚道:“如元帥見怪,奈何?”濟爾哈朗笑道:“有我不妨。

    ”便召李覺進見,與他訂了草約。

    随入見阿敏,說已訂盟,阿敏怒道:“我為元帥,如何不報知?”濟爾哈朗道:“朝鮮已認貢獻。

    何苦久勞兵衆。

    ”阿敏道:“我不許和。

    ”濟爾哈朗仍是笑。

    忽報聖旨到,請元帥接旨,阿敏急命排香案,率大小軍官出帳跪接,差官讀诏:“朝鮮有意求和,應與訂約,克日班師,毋得騷擾。

    ”阿敏無奈,起接聖旨,餞送差官畢,方把盟約簽字。

    心中暗怨濟爾哈朗,料此事定是他密奏,他要保名譽,就暗囑親信軍隊四出擒掠,又得了無數子女玉帛,滿載而歸。

    李覺随同滿兵入朝,滿主太宗出城犒軍,與阿敏行抱見禮,便賜阿敏禦衣一襲,諸貝勒馬一匹,李覺随即叩見,命他起坐,賞他蟒衣一件。

    大開筵宴,封賞各官。

    過數日,李覺回國去了。

     太守既征服朝鮮,遂一意攻明。

    傳令禦駕親征,命貝勒杜度阿巴泰居守,自己帶領八旗,由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托、薩哈廉、豪格等作為前隊。

    攻城諸将攜着雲梯盾牌,橐駝負着辎重,作為後隊,前呼後擁,渡過遼河,向大小淩河進發。

    是時,遼東經略王之臣與袁崇煥不睦,明廷召還之臣,令崇煥統領關内外各軍。

    崇煥聞滿兵又來犯邊,急令趙率教率師往援。

    率教到了錦州,探馬報說,大淩河已陷,率教即命軍士掘塹,多運矢石上城,複遣人向甯遠告急。

    次日,忽來明兵一二千人,在城下大叫開門。

    率教上城探視,問道:“爾從何來?”城下兵士答道:“從大淩河逃來。

    ”率教見他們無狼狽情形,遂喝道:“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難道叫你等臨陣逃走麼?”說完,城下兵士仍嘩噪不已,率教傳令叫軍士放箭,射倒兵目一人,遂大聲道:“汝再如此喧鬧,叫你個個如此。

    ”于是城下兵士竟一哄而散。

    原來這些兵士有一半明軍,是被滿軍獲住;有一半是滿兵僞充明兵,來賺錦州,幸虧率教料破,不然,必定中計。

    率教下城回府,心中想道:滿人詭計雖然料破,明日必定還要猛攻,此處守兵又少,救兵不至,倘有疏失,如何是好。

    心想良久,忽猛省道:有了,當命親兵請欽差紀用商議。

    紀用本是個太監,因夤緣得這個錦州差使。

    不一時,紀用來到,叙完寒溫,率教就把清兵犯界,現在此處守兵又少,救兵不到,倘有差失,難免朝廷見罪,特請欽差前來商議。

    紀用道:“此事全仗經略調停。

    ”王之臣一面派兵守城,一面遣人向袁崇煥求救。

     且說滿主派兵賺城,被之臣料破,心中大怒,随命薩哈廉、瓦克達等帶兵前往錦州,極力攻城。

    王之臣獨力難支,隻得棄城向明京逃走,錦州遂陷。

    次日,命阿濟格、嶽托進攻甯遠。

    甯遠撫軍袁崇煥聽錦州失陷,滿兵必來攻甯遠,遂命兵士四面埋伏。

    滿兵前隊一到,即伏兵齊起,将阿濟格圍困。

    阿濟格見有備,急命速退,幸虧薩哈廉、瓦克達猛救,方逃入中軍。

    太宗見阿濟格受傷,别令部将瓦克達率精兵接應薩哈廉,一面令軍士向後漸退。

    崇煥被薩、瓦二人牽制,不及追趕。

    太宗退軍數裡,查點兵士,喪失不少。

    薩、瓦二人未回,待了多時,方見二人身負重傷,狼狽奔回。

    太宗切齒恨道:“這袁蠻子真正厲害,先考在日,怪不得常吃他虧。

    但此人不除,如何能夠得明朝江山。

    ”遂命濟爾哈朗斷後,把軍徐退錦州。

    崇煥聞滿軍退去,也收兵不追。

    太宗整齊隊伍,一隊一隊退歸沈陽去了。

    卻說袁崇煥擊退滿軍,遣使告捷,指望明帝降旨叙功,不料朝旨下來,反斥他不救錦州之罪。

    崇煥接旨大憤,遂上表乞休。

    旨下準奏,仍命王之臣代領其衆。

    滿主聽此信息,方舉手稱慶,拟來歲再出兵。

    不料明熹宗崩,皇弟信王嗣位,魏閹等伏誅。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