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八回 李自成犯京邑社稷摧崩

關燈
詩曰: 濯濯春風舊柳條,昔年曾鬥楚宮腰。

     繁華去後行人絕,猶自枯枝拂闆橋。

     闆橋霜冷馬蹄忙,為送行人下夕陽。

     多少遺宮成瓦礫,無窮戰壘聚鋒芒。

     舊京芳草銅駝卧,故冢冬青麥飯香。

     軒老早知興廢事,一蓑煙雨釣滄浪。

     卻說明之将亡,災異特甚。

    如太白晝見,日食地震,地裂湧血之類,不一而足。

    閩縣有少婦,摘蔬園中,虎逾園,攫取婦淫之。

    婦驚怖幾絕。

    家人共驅虎,逾時乃去。

    後産一虎,棄之郊外。

    餘杭周氏與龍交,一産四蛇。

    太原樂靜縣民李良雨,忽變為婦人,與同賈者苟合為夫婦。

    睢甯大雨河溢,五龍見雲中。

    是日,有龍為蛛網所挂,不得脫。

    須臾,複有一龍縱火焚其網,龍乃脫去,蛛死山中,絲網尚彌山谷。

    萬載縣有巨石自天而墜。

    張方伯修甘州城,得小棺五百餘具,約長二尺餘,啟視,内斂一人,男女老少不同,而皆紗帽紅袍,鳳冠霞帔。

    其少婦皆美麗動人,去衣視之,休皆瑩白可愛。

    南宿州村民婦,一産七男,膚紅白黑青諸色各異,以為妖,囑人瘗之。

    是夜,裡中有長者夢神謂曰:“明日有七将軍在厄,過爾門,爾當救之。

    ”長者起觇門外,果見有人攜一筐,以衣覆其上,内有群兒啼聲。

    問而知其故,遂如神言收養。

    及長,皆勇猛異常,崇祯時,俱為盜首。

    甲午九月初六日夜,一星圓大似碗,色如血,紅光燭地,霎時變為五,聚如碗大,俱血色。

    至三更,複并,并為一,至四更,複分為五,至五更,總歸為一,大如米籮,俱血紅色。

    順德縣民生一女,暴長,甫月,已如成人。

    甲辰二月,厚載門皇城一帶,忽影出城郭,山川、樹木、人物之形,又有鐵騎無數臨城,城上皆豎旗幟。

    京城大水,有巨人從北來,着白衣白帻,耳有墜,高二丈餘,兩目炯炯,火光射地,望南而去。

    蘇州城東陸太學邦傑家人婦,産一肉胞而無血,破之,中裹小兒百數,皆一二寸長,能蠕蠕動。

    蘇城吳乙妻,産金色鯉魚,長四尺,投之淵。

    山東一帶人家,藏倉小黑馬料豆,盡飛不見,雨于儀真,人撿取,有一撮可至二三合者。

    壬戌六月,日正午,北有一星明顯,随日而轉。

    當塗縣民産一物,如鴉而無羽毛,倏化為血。

    平陰縣人養蠶上簇,未成繭,忽一夕變為黃旗,長皆丈許。

    崇祯即位,将就寶座,大聲忽發于殿之西,若天崩地塌然,伏馬皆驚,百僚震恐。

    于五鳳樓前得一黃袱,内有小函,題曰:“天啟七,崇祯十七,還有福王一。

    ”戊辰七月二十三日,杭州仁和縣牛頭堰于望雲生一子,甫彌月,忽大潮湧至,于家惶懼奔逃,于随潮去。

    次日,赭山港王漁戶獲一大魚,重百餘斤,擡至彭敬全家易酒米。

    初破魚,腸中一小兒,端坐不動,以為神異。

    彭無子,遂乳哺為己子,于望雲亦無子,聞之往彭敬全家求還,彭不允,于訟之官。

    府尹判:魚腹全子,千古異事,着兩家合于之。

    待長,兩家各為聚婦。

    其宿于家婦而生者,即為于孫。

    宿于彭家婦而生者,即為彭孫。

    後各生數子。

     松江莫翁女已适人,忽化為男。

    河南大旱,密縣民婦生早魃,河南草木生戰鬥人馬披甲持矛之形。

    孟縣民孫光顯祖墓及同陌王氏、黨氏墓中一帶,有葡萄草,夏抽新條,條列萬狀,有為美人、書生、達官者,有為龍鳳龜麟雀魚蛇鼠者,有為蟬、為孔雀、為鹦鹉者,皆五彩,點染奇巧,生動可愛。

    和州芥菜結茄。

    宣城出血,京師城門哭聲,如女子啼。

    炮空鳴,鬼夜哭,山東雨血。

    京師宣武門外斜街民家白雞,羽毛鮮好,啄距純赤,漸大,重至四十餘斤。

    占曰:“此骛也,所見之處國亡。

    ”己卯,鳳翔大鼠成群,食牛,咬入人腹,食人見骨。

    四月,有星隕于鳳翔袁畫師家,不及地,旋轉如冶金,良久,漸高飛去,照數十裡。

    各處鬼夜哭,咆哮有聲,逐之有影。

    松江有大魚,長數十丈,目中可容三人而無睛。

    襄陽春山鄉,獲一牛,兩頭二日。

     德安府天雨魚,庚辰九月之望,兩日并出。

    壬午,順天三河縣空中忽堕一龍,牛頭蛇身,有鱗有角,宛轉叫号于沙土中,以水沃之則稍止,三日而死。

    泰州兩大山,合而為一,其民居兩山間者,皆不見。

    京師鐵炮自鳴。

    四川水變為血,并鳴有聲。

    山東婦人生一兒,人身雙貓首,首有角,角之巅有目,手垂過膝,兼雌雄兩體。

    嘉定一男子無家室,忽腹大面黃,人以為蠱。

    其鄰夜聞呼喚聲,啟戶視之,見生一男兒。

    鄰人以聞于官,其人抱兒遁去。

    蕲州有鬼,白日成陣,行牆屋上,揶揄居人。

    奉先殿鸱吻忽落地,作披發鬼,哭出宮而去。

    癸未正月,京營巡捕軍夜宿棋盤街之西,更初定,一老人囑曰:“夜半子分,有婦人缟素涕泣,自西至東,勿令過,過者厄不淺,雞鳴則免矣。

    吾乃土神,故以告也。

    ” 夜半婦果至,軍如所戒,不聽前。

    五鼓,偶熟睡,婦折而東,旋近,蹴邏者醒之,曰:“我喪門神也。

    上帝命我行罰此方,汝何聽老人言阻我,災首及汝。

    ”言畢不見,邏者奔歸,告家人。

    言未終,仆地而死,疫乃大作,人鬼錯雜。

    薄暮,人不敢行,一時貿易多得紙錢,乃置水投之,有聲則錢,無聲則紙。

    大疫定後,河北小兒見一人白面毛,逐之入廢棺中,發棺,則白毛飛滿空中,俄而羊毛疫大作,漸染至江南。

    民相戒曰:“無食茄,食茄必病。

    ”既而驗之,以手折茄,中分之,辄有羊毛,此病投以藥,皆死。

    惟刺中指節間,出柴血,去羊毛即愈。

    湯溪李生黃瓜。

    義烏有牛生兩頭一身八足。

     癸未十月初十日,黃昏時,禦庫銀一片飛出,銀邊相觸有聲,自西飛向東去乙光州雨綿絮,宮中黑眚見。

    杭州鸺烏見,鳥身人面,兩翼四足。

    沅州、銅仁連界處,掘出古碑,上有字二行雲:“東也流,西也流,流到天南有盡頭;張也敗,李也敗,敗出一個好世界。

    ”凡流赇所至城邑,三日前,必有鬼先至,其鬼千百成群,先大而後漸小,至則一城之人皆不知所為。

     其餘災異,多不勝書。

    所謂國家将亡,必有妖孽也。

    其崇祯何以亡國?請得而粗言之。

     崇祯,清朝谥為愍帝。

    愍帝既誅魏忠賢,天下歙然望治。

    無奈愍帝雖英明勤儉,愛民圖治,而性剛愎自用,專以察察為明,反為群臣所壅蔽;而且吝于糧賞,既不知人,又不知兵,毫無經濟駕馭之才。

    而二三文臣,皆系章句腐儒,無益于用,但知結黨朋比,惟為身謀,并不知有天下國家之大計。

    而二三武臣,又以賊滅則太平無事,必為文臣所欺淩,且難淫掠,故雖屢敗賊,而必不肯滅賊,蓋欲挾賊以自重。

    所以民謠有言:甲申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明朝諸臣送禮于李自成,具柬雲:“謹具大明江山一座,奉申敬文八股,頓首拜。

    ”蓋貧腐儒之亡國也。

    愍帝即位之初,即起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督薊、遼、登、萊、天津軍務,而袁崇煥遂以私忿殺左都督毛文龍。

    先是遊擊毛文龍奉遼撫王化貞命,安撫豬島、廣鹿島等處,以二百人據鐵山皮島,招集亡命,衆至十餘萬,逼近遼東,大為清朝牽制之患。

    于二年四月被殺,而明氏之亡決矣。

    戊辰崇祯元年,陝西延安大饑,府谷民王嘉胤倡亂,又有不沾泥、楊六郎等同起,延安人張獻忠從亂。

    獻忠多智,号為“八大王”。

    又有白水盜王二兵起應加嘉胤,北與嘉胤合,衆至五六千,掠延安、蒲縣、韓城等地。

    米脂人李自成往從嘉胤。

     自成家貧,性狡黠,善走,能騎射。

    不沾泥、楊六郎相繼俘獲,自成走匿延安山澤間,得免。

    己巳二年,張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