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八回 李自成犯京邑社稷摧崩
關燈
小
中
大
召入,國桢奏守軍不用命,鞭一人起,一人複卧如故。
上因命内侍俱守城,凡數千人,上括中外庫金二十萬犒軍。
是日,細民有痛哭輸金者,各授錦衣衛千戶。
十八日自成攻城,炮聲不絕,流矢雨集,自成所部仰語守兵曰:“亟開門,否且屠矣。
”守者懼,空炮向外,不實鉛子,徒以硝焰鳴之,猶揮手示之退,乃發。
李自成對彰儀門設坐,晉王、代王左右席地坐,太監杜勳侍其下,因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勳也,可缒下一人。
”守者曰:“留一人下為:質,請公上。
”勳曰:“我杜勳無所畏,何質為?”提督太監王承恩缒之上,因入大内,盛稱賊兵勢重,皇上可自為計。
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自成,亦缒上入見,備述自成犯上不道語,請遜位,上怒叱之。
諸内臣請留勳,勳曰:“有秦、晉二王為質,不反則二王不免。
”乃縱之出,仍缒下。
勳語守城内擋王則堯等曰:“吾黨富貴自在也。
”初,誤傳杜勳殉難,贈司禮監蔭錦衣衛立祠,至是方知其從李自成也。
上下诏親征。
召驸馬鞏永固,謀以家丁護太子南行,對曰:“臣等安敢私蓄家丁,即有之,何足當賊?”乃罷。
申刻,彰儀門啟,蓋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也,李自成率大隊疾驅入。
大學士蔣德璟宿會館,被創,上亟召閣臣入曰:“卿等知外城破乎?”曰:“不知。
”上曰:“事亟矣,今出何策?”俱曰:“陛下之福,自當亡慮,如其不利,臣等巷戰,誓不負國。
”命退。
是夕,上不能寝,内城陷,一閹奔告,上曰:“大營兵安在?李國桢安在?”答曰:“大營兵散矣,皇上宜急走。
”其人即出,呼之不應。
上即同太監王承思幸南宮,登萬歲山,望烽火燭天,徘徊逾時,回幹清官,朱書谕内閣:“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内外諸軍事,夾輔東宮。
”内臣持至閣,因命進酒,連進數觥,歎曰:“苦我民爾,以太子永王、定王,分舉外戚周、田二氏。
”語皇後曰:“大勢去矣。
”各泣下,宮人環泣,上揮去,令各為計。
皇後頓首曰:“妾侍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緻有今日。
”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後自經。
召公主至,上十五,歎曰:“爾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揮刀斷左臂,未殊死,手栗而止。
命袁貴妃自經,系絕複蘇,上拔劍刃其肩,又刃所禦妃嫔數人。
召王承思對飲,少頃,易靴出中南門,手持三眼槍,雜内監數十人皆騎而持斧出東門。
内監守城,疑有内變,施矢石相向。
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阍人辭焉,上歎息而去。
走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且曙矣。
丁未十九日,雞鳴時,上禦前殿,嗚鐘集百官,無一至者。
遂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亭新成,所閱内操處也。
太監主承恩對缢,上披發,禦藍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猶謂閣臣已得朱書也,不知内侍持朱谕至閣,閣臣已散,置幾上而返,文武群臣并無一人知者。
先是大内有秘室,鐍鍵甚嚴,相傳劉誠意藏秘記于内,非大變戒勿啟。
至是事急啟之,得繪圖三軸,末一軸圖像,酷肖聖容,身穿白背心,左足跣,披發中懸,于今無異,誠天數也。
時方昧爽,天忽雨,俄微雪,城陷,賊騎塞巷,投矢,令人持歸,閉門得免死。
于是俱門書“順民”。
自成所部經象房橋,群象哀鳴,淚下如雨。
太子走詣周奎第,奎卧未起,叩門不得入,因走匿内宮外舍。
初,上之出至南宮也,使人詣懿安張皇後所,勸後自裁,倉卒不得達。
宮中既亂,懿安皇後青衣蒙頭,徒步走入成國公第。
尚衣監何新入宮,見長公主斷肩仆地,與宮人救之蘇,負之而出。
既而自成等入,宮人魏氏大呼曰:“賊入大内,我輩必遭所污,有志者早為計。
”遂躍入禦河死,頃間從死者一二百人。
自成氈笠缥衣,乘烏駁馬,先使入清官,遂入宮問帝所在,大索不得,乃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
明日午刻,始得先帝兇問于煤山。
自成令以雙扉舁帝後于東華門側,斂以柳棺,覆以蓬廠,莫有敢往哭者。
自成分宮嫔,宮人費氏,年十六,投眢井,鈎出之,見其姿容,争相奪。
費氏绐曰:“我長公主也,若不得無禮,必告汝主。
”衆擁見自成。
自成令内官審之,非是,賞部校羅氏。
費氏複绐曰:“我實天演之冑,義難苟合,望将軍擇吉成禮。
” 羅氏喜,置酒極歡。
費氏懷利刃,俟其醉,斷其喉,因自刎。
自成大驚,命收葬之。
内臣獻太子,自成封為宋王,太子不為屈。
辛亥,改殡先帝、後。
出梓宮二:以丹漆殡先帝,黝漆殡先後。
加帝翼善冠、衮玉、滲金靴,後袍帶亦如之。
明亡,凡十六帝,共二百七十七年。
諸臣聞變,大學士範景文并妾,戶部尚書倪元璐并一門共十三人,左都禦史李邦華,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并妻何氏、子章明、媳王氏,左谕德馬世奇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并妻萬氏、妾李氏及子與婢仆輩阖門一十八人,太常少卿吳麟征,左庶子周鳳翔并二妾,檢讨汪偉并妻耿氏,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禦史陳良谟并妾時氏,禦史陳純德、趙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并母張氏、妻張氏及子,兵部員外金铉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祿寺署丞于騰蛟并妻,新樂侯劉文炳并祖母與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孫男女共十六人,驸馬鞏永固并樂安公主及子女五人,惠安伯張慶臻并阖門男女,宣城伯衛時春并合家,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曆張應選,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儒士、張世禧并二子,百戶王某,順天府學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長州生員許琰,俱死之。
諸臣死難,惟孟兆祥守正陽門,死于門下。
王章、趙譔罵敵而死。
範景文、申佳允、劉文炳、衛時春赴井,金铉、滕之所、阮文貴、張應選投禦河,施邦曜飲藥,淩義渠扼吭,鞏永固及樂安公主、張慶臻自焚。
其餘皆投環自缢而死。
襄城伯李國桢,聞舁帝、後梓宮于東華門外設廠,百官過者,莫敢進視。
國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宮前大哭。
自成部下執國桢見自成。
自成以好語誘國桢使降,國桢曰:“有三事,爾從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發;一須葬先帝以天子禮;一太子二王不可害。
”自成悉許之,扶出。
自成因以天于禮葬愍帝于田貴妃墓,惟國桢一人斬衰徒步往葬。
至陵,襄事畢,恸哭,作詩數章,遂于帝、後寝前自缢。
布衣湯文瓊見愍帝梓官過,恸哭觸石而死。
自成兵充塞街巷,惟殉難諸臣家不敢騷擾。
貫城罪囚,一時盡放。
京師洶洶,早有官民勸進,勸進表文有“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之句,出自才華,一時相傳,為士林之羞。
李自成稱帝,即位于武英殿。
每升禦座,辄目眩頭暈,見白衣人數丈長者前立蘆命鑄永昌錢,字不成文,又鑄九玺不成。
又于明朝制度任意紛更,識者已早知其終于自成矣。
清帝聞之,立起天兵赴援,大敗自成兵于山海關,遂克京師,自成兵西遁。
五月初一日,清帝即皇帝位,定鼎燕京。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因命内侍俱守城,凡數千人,上括中外庫金二十萬犒軍。
是日,細民有痛哭輸金者,各授錦衣衛千戶。
十八日自成攻城,炮聲不絕,流矢雨集,自成所部仰語守兵曰:“亟開門,否且屠矣。
”守者懼,空炮向外,不實鉛子,徒以硝焰鳴之,猶揮手示之退,乃發。
李自成對彰儀門設坐,晉王、代王左右席地坐,太監杜勳侍其下,因呼:“城上人莫射,我杜勳也,可缒下一人。
”守者曰:“留一人下為:質,請公上。
”勳曰:“我杜勳無所畏,何質為?”提督太監王承恩缒之上,因入大内,盛稱賊兵勢重,皇上可自為計。
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自成,亦缒上入見,備述自成犯上不道語,請遜位,上怒叱之。
諸内臣請留勳,勳曰:“有秦、晉二王為質,不反則二王不免。
”乃縱之出,仍缒下。
勳語守城内擋王則堯等曰:“吾黨富貴自在也。
”初,誤傳杜勳殉難,贈司禮監蔭錦衣衛立祠,至是方知其從李自成也。
上下诏親征。
召驸馬鞏永固,謀以家丁護太子南行,對曰:“臣等安敢私蓄家丁,即有之,何足當賊?”乃罷。
申刻,彰儀門啟,蓋太監曹化淳獻城開門也,李自成率大隊疾驅入。
大學士蔣德璟宿會館,被創,上亟召閣臣入曰:“卿等知外城破乎?”曰:“不知。
”上曰:“事亟矣,今出何策?”俱曰:“陛下之福,自當亡慮,如其不利,臣等巷戰,誓不負國。
”命退。
是夕,上不能寝,内城陷,一閹奔告,上曰:“大營兵安在?李國桢安在?”答曰:“大營兵散矣,皇上宜急走。
”其人即出,呼之不應。
上即同太監王承思幸南宮,登萬歲山,望烽火燭天,徘徊逾時,回幹清官,朱書谕内閣:“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内外諸軍事,夾輔東宮。
”内臣持至閣,因命進酒,連進數觥,歎曰:“苦我民爾,以太子永王、定王,分舉外戚周、田二氏。
”語皇後曰:“大勢去矣。
”各泣下,宮人環泣,上揮去,令各為計。
皇後頓首曰:“妾侍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緻有今日。
”拊太子、二王恸甚,遣之出,後自經。
召公主至,上十五,歎曰:“爾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揮刀斷左臂,未殊死,手栗而止。
命袁貴妃自經,系絕複蘇,上拔劍刃其肩,又刃所禦妃嫔數人。
召王承思對飲,少頃,易靴出中南門,手持三眼槍,雜内監數十人皆騎而持斧出東門。
内監守城,疑有内變,施矢石相向。
時成國公朱純臣守齊化門,因至其第,阍人辭焉,上歎息而去。
走安定門,門堅不可啟,天且曙矣。
丁未十九日,雞鳴時,上禦前殿,嗚鐘集百官,無一至者。
遂仍回南宮,登萬歲山之壽皇亭自經。
亭新成,所閱内操處也。
太監主承恩對缢,上披發,禦藍衣,跣左足,右朱履,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之誤朕也。
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猶謂閣臣已得朱書也,不知内侍持朱谕至閣,閣臣已散,置幾上而返,文武群臣并無一人知者。
先是大内有秘室,鐍鍵甚嚴,相傳劉誠意藏秘記于内,非大變戒勿啟。
至是事急啟之,得繪圖三軸,末一軸圖像,酷肖聖容,身穿白背心,左足跣,披發中懸,于今無異,誠天數也。
時方昧爽,天忽雨,俄微雪,城陷,賊騎塞巷,投矢,令人持歸,閉門得免死。
于是俱門書“順民”。
自成所部經象房橋,群象哀鳴,淚下如雨。
太子走詣周奎第,奎卧未起,叩門不得入,因走匿内宮外舍。
初,上之出至南宮也,使人詣懿安張皇後所,勸後自裁,倉卒不得達。
宮中既亂,懿安皇後青衣蒙頭,徒步走入成國公第。
尚衣監何新入宮,見長公主斷肩仆地,與宮人救之蘇,負之而出。
既而自成等入,宮人魏氏大呼曰:“賊入大内,我輩必遭所污,有志者早為計。
”遂躍入禦河死,頃間從死者一二百人。
自成氈笠缥衣,乘烏駁馬,先使入清官,遂入宮問帝所在,大索不得,乃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
明日午刻,始得先帝兇問于煤山。
自成令以雙扉舁帝後于東華門側,斂以柳棺,覆以蓬廠,莫有敢往哭者。
自成分宮嫔,宮人費氏,年十六,投眢井,鈎出之,見其姿容,争相奪。
費氏绐曰:“我長公主也,若不得無禮,必告汝主。
”衆擁見自成。
自成令内官審之,非是,賞部校羅氏。
費氏複绐曰:“我實天演之冑,義難苟合,望将軍擇吉成禮。
” 羅氏喜,置酒極歡。
費氏懷利刃,俟其醉,斷其喉,因自刎。
自成大驚,命收葬之。
内臣獻太子,自成封為宋王,太子不為屈。
辛亥,改殡先帝、後。
出梓宮二:以丹漆殡先帝,黝漆殡先後。
加帝翼善冠、衮玉、滲金靴,後袍帶亦如之。
明亡,凡十六帝,共二百七十七年。
諸臣聞變,大學士範景文并妾,戶部尚書倪元璐并一門共十三人,左都禦史李邦華,副都禦史施邦曜,大理卿淩義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并妻何氏、子章明、媳王氏,左谕德馬世奇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劉理順并妻萬氏、妾李氏及子與婢仆輩阖門一十八人,太常少卿吳麟征,左庶子周鳳翔并二妾,檢讨汪偉并妻耿氏,戶科給事中吳甘來,禦史王章,禦史陳良谟并妾時氏,禦史陳純德、趙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員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并母張氏、妻張氏及子,兵部員外金铉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祿寺署丞于騰蛟并妻,新樂侯劉文炳并祖母與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孫男女共十六人,驸馬鞏永固并樂安公主及子女五人,惠安伯張慶臻并阖門男女,宣城伯衛時春并合家,錦衣衛都指揮王國興,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珪,錦衣衛千戶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順天府知事陳貞達,副兵馬司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滕之所、阮文貴,經曆張應選,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儒士、張世禧并二子,百戶王某,順天府學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長州生員許琰,俱死之。
諸臣死難,惟孟兆祥守正陽門,死于門下。
王章、趙譔罵敵而死。
範景文、申佳允、劉文炳、衛時春赴井,金铉、滕之所、阮文貴、張應選投禦河,施邦曜飲藥,淩義渠扼吭,鞏永固及樂安公主、張慶臻自焚。
其餘皆投環自缢而死。
襄城伯李國桢,聞舁帝、後梓宮于東華門外設廠,百官過者,莫敢進視。
國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宮前大哭。
自成部下執國桢見自成。
自成以好語誘國桢使降,國桢曰:“有三事,爾從我即降:一祖宗陵寝不可發;一須葬先帝以天子禮;一太子二王不可害。
”自成悉許之,扶出。
自成因以天于禮葬愍帝于田貴妃墓,惟國桢一人斬衰徒步往葬。
至陵,襄事畢,恸哭,作詩數章,遂于帝、後寝前自缢。
布衣湯文瓊見愍帝梓官過,恸哭觸石而死。
自成兵充塞街巷,惟殉難諸臣家不敢騷擾。
貫城罪囚,一時盡放。
京師洶洶,早有官民勸進,勸進表文有“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之句,出自才華,一時相傳,為士林之羞。
李自成稱帝,即位于武英殿。
每升禦座,辄目眩頭暈,見白衣人數丈長者前立蘆命鑄永昌錢,字不成文,又鑄九玺不成。
又于明朝制度任意紛更,識者已早知其終于自成矣。
清帝聞之,立起天兵赴援,大敗自成兵于山海關,遂克京師,自成兵西遁。
五月初一日,清帝即皇帝位,定鼎燕京。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