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七回 二百有八十年二十七帝

關燈
,并脔振從子山于市。

    族屬無少長,皆斬之,衆乃定。

    振家在京城,内外凡數處,重堂邃閣,拟于宸居。

    器服绮麗,上方不逮。

    玉盤徑尺者十面,珊瑚樹高六七尺,金銀六十餘庫,币帛珠寶無算。

     皇太後以于謙為兵部尚書。

    也先擁帝至大同,索金币,約賂至即歸帝。

    廣甯伯、劉安等括公私金銀共萬餘兩,出迎駕。

     既獻,敵複擁上去。

    都督郭登謀奪駕,不果。

    上出塞,始入也先營。

    也先初欲害上,會雷震死也先所乘青騙馬而止。

    繼又使人雪夜行刺,見一大蟒蛇,繞護帳外,大怖而去,于是益加禮焉。

    袁彬與哈銘及衛沙狐狸三人侍左右,供薪水,營苦備至。

     皇太後傳旨:“皇太子幼沖,未能踐祚,郕王年長,宜早正大位,以安國家。

    ”于是文武百官交章勸進,遂擇日行禮。

    乙巳九月,郕王祁钰即皇帝位,是為景皇帝。

    遙尊上為太上皇,诏赦天下,以明年為景泰元年。

    尊皇太後孫氏曰上聖皇太後,生母吳氏曰皇太後,立妃汪氏為皇後。

    也先複遣使緻書,辭語悖慢。

    兵部尚書于謙,見上泣言曰:“寇賊不道,勞将長驅深入,宜急遣官,分設召募,朝夕訓練,以補前死亡之數。

    其通州、霸上倉糧,宜急令百官開支為月糧,以免寇據之而久留。

    ”上嘉納之。

    初楊洪、石亨守宣府,坐不救乘輿,系诏獄,至是以于謙言,赦出之。

    命洪仍守宜府,石亨總京師兵馬。

    立功贖罪。

     太監喜甯,故鞑靼也,土木之敗,降于也先,盡以中國虛實告之,為彼向導,奉上皇入寇。

    七日至大同城下,郭登曰:“賴天地祖宗之靈,國有君矣。

    ”也先知有備,不攻去。

    九日至廣昌。

    破紫荊關,朝野洶洶。

    侍講徐珵,方有時名,太監金英召珵問計。

    珵曰:“驗之星象,天命已去,請幸南京。

    ”英叱之,令人扶出。

    明日,于謙抗疏言:“京師天下根本,宗廟、社稷、陵寝,百官萬姓,帑藏倉儲鹹在,若一動,則大勢盡去,宋南渡之事可鑒也。

    徐珵妄言當斬。

    ”金英宣言于衆曰:“死則君臣同死,有以遷都為言者,斬之。

    ”乃出榜告谕,固守之議始決。

    于謙聞寇迫關,思各處刍粟以數萬計,恐為敵資,乃為清野計,急遣使焚之,然後奏聞。

    也先長驅至京城西北關外,于謙躬擐甲冑,身先士卒,出營德勝門,泣以忠義谕三軍,人人感奮,勇往百倍。

    既而宣府楊洪援兵至,軍聲大振。

    時諸軍二十二萬列城下,寇見大軍盛而嚴,不敢輕犯。

    石亨出安定門,與其從子彪,持巨斧,突入敵中堅,所向披靡,敵卻而西。

    亨追戰城西,敵複卻而南。

    神機營都督範廣,以飛槍火箭擊之,殺傷甚衆。

    于謙使諜,諜知上皇移駕遠,命石亨等夜舉大炮擊其營,死者萬人,也先以上皇北遁。

    脫脫不花聞之,遂不敢入關,亦遁。

    京師解嚴,楊洪等班師回京,封洪昌平侯,石亨武清侯,加于謙少保,總督軍務。

     也先挾上皇北去,至小黃河蘇武廟。

    伯顔帖木兒妻阿撻刺阿哈刺令侍女設帳迎駕,宰羊,遞杯進膳。

    尋值聖節,也先上壽,進蟒衣貂裘,筵宴。

    哈銘、袁彬常宿禦寝傍,天寒甚,每夜上皇令彬以兩脅溫足。

    上皇使哈銘緻意伯顔妻,令勸伯顔送還朝。

    銘時時慰上皇勿憂,或成疾。

    喜甯教也先擾邊,且不欲送上皇還,上皇深惡之。

    甯又忌袁彬,誘彬出營,将殺之,上皇急救之,乃免。

    彬與上皇謀誅甯,乃遣甯傳命入京,令軍士高盤與俱,密書系盤髀間,令至宣府,與總兵等官計擒之。

    甯至宣府,參将楊俊出,與甯飲城下,盤抱甯大呼,出髀間書,俊遂縛甯送京師,誅之。

    也先聞甯誅,與賽刊王等分道入寇。

     大同參将許貢,請遣使與瓦刺修好。

    兵部尚書于謙言于理于報,必不可和。

    上是之,于是邊将人人言戰守,也先不得挾上皇為重質,始謀歸上皇矣。

    也先遣其參政完者脫觀等,赍書來請和。

     诏以禮科給事中李實為禮部右侍郎,充正使,羅绮為大理寺少卿,充副使,赍玺書報之。

    書中止言息兵講和,不及迎複上皇意。

    實等至也先營,既見也先,讀玺書畢,乃引見上皇。

    上皇居伯顔帖木兒營,所居氈毳帳服,食飲皆膻酪,牛車一乘,為移營之具。

    左右惟彭彬,哈銘。

    實等見上皇泣,上皇亦泣。

    上皇曰:“朕非為遊畋而出,所以陷此者,王振也。

    ”因問太後、皇上、皇後俱無恙,又問二三大臣,上皇曰:“也先欲歸我,卿等歸報朝廷,善圖之。

    ”日暮,實等歸宿也先營,酌酒相待。

     實等言欲奉迎上皇意。

    也先曰:“南朝遣汝通問,非奉迎也,若歸,急遣大臣來。

    ”實等遂辭歸。

    實等未至京,會瓦刺複遣使議和,朝廷複遣右都禦史楊善、中書舍人趙榮報之,道遇實,以實告故。

    善曰:“得之矣,即敕書所無,可權以集事也。

    ”善等至也先營,也先甚喜。

    善因力請上皇還京,反複數千言,也先悅服。

    平章昂克問善:“欲迎複,來何操?”善言:“若操賄而來,後人皆以爾為貪賄。

    今無所操而歸上皇,書之史冊,後世皆稱仰。

    ”也先然其言。

    明日,也先設宴餞上皇,妻妾以次起為壽。

    又明日,宴使臣。

    又明日,伯顔帖木兒設宴餞上皇。

     又明日,亦宴使臣。

    又明日,上皇駕行,也先率衆頭目羅拜而别。

    伯顔送至野狐狸嶺,恸哭良久,始别去。

    仍命其部将率五百騎,護送至京。

     八月,上皇入塞,禮部議迎複儀注,未定,上皇先遣使诏谕避位,免群臣迎。

    百官迎上皇于安定門。

    上皇自東安門入,上迎拜,上皇答拜,各述授受意,遜讓良久,乃送上皇至南宮,群臣就見而退,大赦天下。

    二年正月,百官請朝上皇,不許。

    命靖遠伯王骥,守備南宮。

    北敵來和,請以所掠男婦易米,每一人易米一石。

    廣州盜黃蕭養,眇一目,有智數。

    在獄中,所卧竹牀忽生竹,衆以為瑞,驚附之。

    因越獄造反,屢敗官軍,據廣州稱王,凡數月,都督董興等讨平之。

    廢英宗太子見深為沂王,立己子見濟為皇太子。

    群臣請朝上皇,不許。

    廢皇後汪氏,立妃杭氏為皇後。

    後,太子生母也。

    未幾,皇太子見濟卒。

     南京大理寺少卿廖莊上疏,請上時朝上皇,笃親親之恩。

    禦史鐘同、禮部儀制司郎中章綸,俱請上朝上皇,複太子。

    皆下獄。

     禦史高平言南宮南城多樹,事叵測,遂盡伐之。

    時盛暑,上皇常倚樹憩息,及樹伐,得其故,太俱。

    少保于謙以疾在告。

    上遣太監興安與舒良視之,見謙自奉甚儉,相與歎息,因以聞上,為計所資用,一切上方給之。

     天順元年正月,景帝不豫,以儲位未定,中外憂懼。

    兵部尚書于謙,日與廷臣疏請立太子。

    石亨知景帝疾必不起,念請複立東宮,不如請太上皇複位,可得功賞,遂與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以南城複辟謀,叩之太常卿許彬,彬請謀之徐元玉。

     元玉,徐有貞字,徐有貞即徐珵改名者也。

    亨、軏于十四日夜,會有貞宅,有貞曰:“如公所謀,南城亦知之乎?”亨、軏曰:“一日前已密達之。

    ”有貞曰:“俟得報乃可。

    ”亨、軏出,至十六日暮,複會有貞曰:“得報矣。

    計将安出?”有貞乃升屋,覽步幹象,亟下曰:“事在今夕,不可失。

    ”會有邊吏告警,言北敵欲寇京師,徐有貞、石亨、張軏、張車兒與王骥、楊善、陳汝言等,借此以備非常為名,陰結中官曹吉祥、蔣冕等通信于孫太後,收諸門鑰。

    夜四鼓,開長安門,納兵千人,宿衛士皆驚愕,不知所為。

    石亨等率衆薄南宮,毀垣壞門而入,共掖上皇登輿以行。

    入大内,門者呵止之,上皇曰:“我太上皇也。

    ” 門者不敢禦,遂升奉天殿。

    登禦座,鳴鐘鼓,啟諸門。

    是日百官入,候景帝視朝,議立太子。

    有貞号于衆曰:“上皇複辟矣。

    ” 趨入賀,百官大駭,乃就班賀。

    景帝聞鐘鼓聲,大驚,聞知為太上皇,連聲曰:“好!好。

    ”明日,上皇臨朝。

    诏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下少保于謙、王文于獄。

    上以于謙有功,未忍殺,而石亨、徐有貞與謙有隙,必欲殺之。

    遂與王文、範廣及太監舒良、王誠、張玉、王勤,同斬于市,妻子戍邊。

    論迎複功,封石亨、張軏、張車兒、楊善等為公侯伯。

    論随駕功,擢哈銘、袁彬并為錦衣衛指揮佥事,複廖莊、鐘同等官,各蔭一子人太學。

    廢景帝仍為郕王,皇後為王妃,遷居西内,尋薨。

    在位七年,葬以親王禮。

    景帝知人善任,外倚于謙,内信興安,不勞聲色,使社稷危而複安,可謂英主。

    特處天性之間未盡善,緻啟奸臣之釁,惜哉!複立故太子見深為皇太子。

     曹吉祥、石亨恨徐有貞,谪之雲南。

    有貞去,而曹、石益橫矣。

    後曹、石敗,放還。

    上頗知石亨等驕恣,屏人語大學士李賢,賢對曰:“權不可下移,惟獨斷乃可。

    ”上語及奪門功,賢曰:“景帝不起,群臣自當表請陛下複位,何用奪門?此輩特藉陛下圖富貴耳!假使當日事洩,此輩固不足惜,不審置陛下于何地。

    ”上大悟,浸疏之。

    于是忠國公石事遂與定遠侯石彪同謀反,事覺,下獄死,黨羽皆伏誅。

    太監曹吉祥與從子昭武伯曹欽謀反,事洩,上執吉祥于内,欽與王師大戰于東華門,大敗,欽投井死,磔吉祥于市,同謀者盡死,籍其家。

    時有河套空地三千裡,無人守禦,忽為北敵所據,遂為中國大患。

    上不豫,既而大漸,複辟後,又八年崩。

    前後共在位二十二年,壽三十八歲。

    上初寵王矗,後寵曹、石,政治固不足稱。

    其晚年,任用李賢,聽言納谏,仁儉愛民,美善于頗多。

     女子見深即位,是為憲宗純皇帝。

    改明年為成化元年。

    上錢後号曰慈懿皇太後,尊生母周貴妃為皇太後。

    錢後無子,性孝謹,不妒忌。

    英宗北狩,後事哀籲拜天,倦則卧地,因損一股,哭泣太多,複損一目,傾宮中所有,以為迎駕費。

    複辟後,待景皇後猶焉。

    立妃吳氏為後,尋廢之,而立王氏為後。

    後紀妃生皇太子祜樘,廢後吳氏抱護惟謹,乃得免萬貴妃之難。

    再後萬貴妃子祜極薨,及立佑樘為太子。

    紀妃暴卒。

    诏複于謙官,遣使往祭其墓,以其子冕為世襲千戶,謙婿朱骥等各給還家産。

     荊襄民劉千斤作亂,衆至四五萬,命撫甯伯朱永等讨平之。

    又陝西周原土官滿四,據石城反,右副都禦史項忠讨平之。

    又襄陽李胡子作亂,亦命項忠讨平之。

     上之初年,任用李賢、彭時、商辂等,天下稱治。

    繼寵萬貴妃,貴妃認萬安為兄弟,遂以安入閣辦事,黜陟任意。

    又置西廠,命太監汪直提督刺個事,直遂羅織生事。

    直仗以督陳钺、威甯伯王越為羽翼,于附己者用之,于異己者傾之,權勢震赫,天下畏之。

    又直欲立功于外,妄開邊釁,上命直掌十二團營。

    時右中官阿醜者,善诙諧,每于上前作院本,頗有東方朔谲谏之風。

    一日,醜作醉人酗酒,一人佯曰:“某官至。

    ”佯罵如故;又曰:“駕至。

    ”酗亦如故;曰:“汪太監來矣。

    ”醉者急驚迫帖然。

    旁一人曰:“天子駕至不懼,而懼汪太監,何也”曰:“吾惟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也。

    ”自是直寵漸衰。

    時王越、陳钺媚直,結為死黨,醜日複作,直持雙斧,趨跄而行。

    或問故,答曰:“吾用兵,惟仗此兩钺耳。

    ”或問钺何名,曰:“王越、陳钺也。

    ”上微曬焉,于盡禦史徐镛等劾直欺罔弄權,擅開邊釁。

    上納其言,遂逐直并其黨,竄斥皆盡,内外莫不快之。

     上以房中術寵妖僧繼曉,賜幕姝十餘,金寶不可勝紀。

    刑部員外林俊直谏,上大怒,下之獄;經曆班黼論救,并逮赴獄,各杖數十,欲殺之。

    時有太監懷恩,每以忠直事上,叩頭诤曰:“自古未有殺涑官者,臣不敢奉诏。

    ”上怒,用禦硯擲之,俊獄乃得解。

    上又以符水小術,寵江西人李孜省,擢為禮部侍郎,掌通政司事。

    主事張吉、舍人丁玑等疏谏,俱被谪。

    時又有東宮内監覃吉,每事以正道輔太子,曰:“吾老矣:安望富貴。

    但得天下有賢主足矣。

    ”上英明仁恕,天下無事,惜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