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應運龍興
關燈
小
中
大
,邀上往觀。
乘輿将出,内侍雲奇知其謀,勒馬言狀,氣方勃舌,不能達意,上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奇垂斃,尚手指賊臣第,弗為痛縮。
上方悟,登城眺察,見惟庸第内兵甲伏屏帷間數匝。
上亟返。
遣兵圍其第,罪人一一就縛,悉誅之。
上召雲奇,死矣,深悼之,追封右少監,賜葬鐘山。
胡惟庸辭連李善長,上赦之。
宋濂、孫宋慎,坐黨逆被刑,籍其家,械濂至京師。
上怒,欲誅之。
皇後谏曰:“宋濂親教太子、諸王書,豈若是恝?況濂緻仕家居,必不知。
”上乃使宋慎茂州安置,至夔州卒。
胡惟庸死,上乃思劉基,以基孫封為誠意伯。
時天下已定,惟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據雲南,殺信使。
十四年九月,上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将軍,永昌侯蘭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将軍,帥師三十萬,以征雲南,上餞于龍江,授以成算,旌旗蔽江而上。
友德至湖廣,分遣都督郭英等帥兵五萬,由四川趨烏撒。
友德等帥大兵,由辰沅趨貴州。
友德等師至普安,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遣平章達裡麻,将精兵十餘萬,屯曲靖,以拒明師。
而兵方到,友德倍道疾趨,出其不意,徑至曲靖,忽大霧四塞,沖霧而行,阻水已臨白石江矣。
頃之霧霁,達裡麻望見大驚。
友德欲濟,沐英曰“不可。
”乃整軍臨流欲濟,潛遣數十百人從下流渡,出其後,于山谷間鳴金鼓樹旗幟,為疑軍,達裡麻急撒衆禦之,沐英乃拔劍督師濟江。
元陣動,明師奮擊,大破之,生擒達裡麻,遂平曲靖。
友德分遣蘭玉、沐英帥師趨雲南,而自以衆數萬向烏撒,為郭英等聲援。
把匝刺瓦爾密聞達裡麻敗,棄城走,驅妻子俱赴滇池而死。
蘭玉、沐英等師至雲南,元右丞觀音保出降,雲南平。
自出師至平雲南,僅百餘日。
雲南平後,上召傅友德班師,沐英留鎮雲南。
沐英,定遠人,上初起兵時,養以為子,故命之留守。
命天下朝觐官,各舉所知一人。
遣使求經明行修之士。
江夏秀士曾泰,有學行,上以為戶部尚書。
皇後馬氏崩。
後性恭儉寬仁,每勸上積德,不可枉殺人,上甚賢之。
及崩,上終身不立後。
诏選高僧,分侍諸王。
有僧道衍者,姓姚,名廣孝,蘇州人。
幼出家,改名道衍,字斯道,好讀書,工詩文,遇異人傅信。
能預知人休咎。
文皇在燕邸,廣孝自請于燕王曰:“殿下若能用臣,臣當奉白帽子與大王戴。
”至是燕王自求廣孝于上,許之。
遣禦史錄囚于諸省。
頒行科舉成式。
定生員巾服之制,上親視,必求典雅,凡三易其制,始定斓衫。
诏公侯各還鄉,賜赉有差。
時帝大殺京民之怨逆者,李善長請免其戚數人,上大怒,遂賜死。
上命大将軍蘭玉征沙漠,蘭玉深入,至捕魚兒海,偵知元主營在海東八十裡,遂乘風沙,直薄其營。
元主驚遁,玉追千餘裡,不及而還。
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後妃公主一百三十餘人。
又獲吳王朵兒隻等将相官校三十人,男女七萬,馬駝五萬。
上大悅,下玺書褒之。
玉奸淫元主妃,秋七月師還,上聞其事,切責之。
二十五年,皇太子标崩,谥曰懿文太子,甚有賢行。
及崩,以嫡孫允枚為皇太孫。
涼國公蘭玉恃功橫暴,以上數裁抑之,乃聚甲士家奴,伏甲将為變。
事覺,磔玉于市,夷其族。
一時公侯大吏以至偏裨将卒,坐黨論死者二萬餘人,并前胡惟庸黨,前後所誅共四萬餘人。
又帝因元宵燈謎畫一婦人,手懷西瓜,乘馬,而馬後腳甚大。
上曰:“彼以皇後為戲谑,蓋言淮西婦,馬後腳大也。
”乃大殺京民之不守本分者。
又嘗微行,遇一老妪,呼帝為老頭兒,乃大殺京民之怨逆者。
二次所殺,又數萬人。
此外以疑似誅殺者甚衆。
嗚呼!亦慘矣哉! 帝聰明睿知,神武性成,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谏如流,求賢若渴。
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度鹹宜,近古以來,未之有也。
然性嚴明,果于誅殺,一時開國元勳鮮克令終,此則其所短也。
在位三十一年,戊寅閏五月,帝崩,壽七十一歲。
太孫允枚即位,是為建文皇帝。
以遺诏,遣使諸王入臨。
上皇祖考谥曰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号太祖。
尊母呂氏為皇太後,追尊父懿文太子為興宗孝康皇帝。
诏行三年之喪,而不廢政事。
卓敬密秦裁抑宗藩,疏入不報。
于是燕、周、齊、湘、代、岷諸王,頗相煽動。
齊泰黃了澄首建削奪之義,齊泰欲先削燕,黃子澄請先削其黨。
乃命李景隆至河南,執周王橚及其世子妃嫔送京師,削爵為庶人,遷之雲南。
燕王見周王被執,遂簡壯士為護衛,以鈎逃軍為名,緻招異人術士。
浙江鄞人袁珙,善相術,道衍嘗遊嵩山佛寺,遇珙,珙相之曰:“甯盤胖和尚乃爾耶?目三角彯白,形如病虎,性必嗜殺,他日劉秉忠之流也。
”衍大喜,至是薦珙于燕王。
王使召之至燕,使人與飲于酒肆,王易服雜衛士中,亦入肆飲。
珙一見即趨拜王前曰:“殿下何自輕若是,殿下異日太平天子也。
”王大喜,館珙于道衍僧舍,熒惑守性。
四川嶽池教谕程濟,通術數,上書言北方兵起,其在明年。
朝議以濟妄言,召入,将殺之。
濟曰:“陛下幸囚臣,至期無兵,殺臣未晚也。
” 乃囚濟于獄。
燕王入朝,行皇道而入,登陛不拜。
監察禦史曾鳳韶,劾王不敬。
帝曰:“至親勿問。
”戶部侍郎舊敬密奏曰:“燕王智慮絕人,酷類先帝,夫北平者,強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宜徙封南昌,以絕禍本。
”上亦不聽。
燕王歸即稱疾,久之,遂稱疾笃。
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至京師,齊泰、徐輝祖請留之,徐增壽力保其無他。
上遣高熾等還,燕王大喜曰:“天贊我也。
”上遣使執湘王柏,王怒,焚其宮室美人,己亦乘馬執弓,躍入火中而死。
又廢岷王梗、齊王榑、代王桂為庶人。
燕護衛百戶倪諒,上告燕官于諒周铎等陰事,言欲為變,逮系至京,皆戮之。
有诏責燕王,王乃佯狂稱疾,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
或卧土壤,彌月不蘇。
張昺謝貴入問疾,王盛夏圍爐搖顫,曰:“寒甚。
”宮中亦杖而行,朝廷稍不以為意。
燕府長史葛誠密告昺,貴日:“殿下本無恙。
公等勿懈防;恐一旦事不可測。
”貴等謀益急。
齊泰奏遣内官逮燕府官屬,又密敕北平都指揮使張信,使手執燕王。
信驚告其母,母曰:“不可,若父嘗言王氣在燕分,王者不死,非汝所能執也。
”信乃往燕邸請見,召人,拜于牀下。
燕王佯為風疾,不能言。
信曰:“殿下無爾也,有事當以告臣。
”王稱疾益堅。
信曰:“王果無意乎?臣奉密敕在此,當就執。
”王始以誠告之。
疾召僧道衍與謀。
适檐瓦堕地而碎,王不怿。
道衍曰:“天欲殿下易黃瓦耳!”王乃喜,遂與定謀。
時謝貴等集兵布陣圍王城,又以木栅斷端禮門。
燕王急呼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等将八百人入衛。
燕王曰:“彼軍滿城,而吾兵甚少,奈何!”朱能曰:“先擒謝貴、張昺,餘無能為矣。
”燕王曰:“是當以計取之。
今奸臣遣内官來逮官屬,依所坐名收之。
”就令内官召貴、昺付之,将必入,入則縛之。
明日,燕王稱疾愈,禦東殿,伏兵左右。
貴、昺不深慮,果入,為壯士所縛。
于是兩庑伏兵盡出,捽葛誠下殿,燕王擲杖起曰:“我何病,為汝輩奸臣所
乘輿将出,内侍雲奇知其謀,勒馬言狀,氣方勃舌,不能達意,上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奇垂斃,尚手指賊臣第,弗為痛縮。
上方悟,登城眺察,見惟庸第内兵甲伏屏帷間數匝。
上亟返。
遣兵圍其第,罪人一一就縛,悉誅之。
上召雲奇,死矣,深悼之,追封右少監,賜葬鐘山。
胡惟庸辭連李善長,上赦之。
宋濂、孫宋慎,坐黨逆被刑,籍其家,械濂至京師。
上怒,欲誅之。
皇後谏曰:“宋濂親教太子、諸王書,豈若是恝?況濂緻仕家居,必不知。
”上乃使宋慎茂州安置,至夔州卒。
胡惟庸死,上乃思劉基,以基孫封為誠意伯。
時天下已定,惟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據雲南,殺信使。
十四年九月,上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将軍,永昌侯蘭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将軍,帥師三十萬,以征雲南,上餞于龍江,授以成算,旌旗蔽江而上。
友德至湖廣,分遣都督郭英等帥兵五萬,由四川趨烏撒。
友德等帥大兵,由辰沅趨貴州。
友德等師至普安,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遣平章達裡麻,将精兵十餘萬,屯曲靖,以拒明師。
而兵方到,友德倍道疾趨,出其不意,徑至曲靖,忽大霧四塞,沖霧而行,阻水已臨白石江矣。
頃之霧霁,達裡麻望見大驚。
友德欲濟,沐英曰“不可。
”乃整軍臨流欲濟,潛遣數十百人從下流渡,出其後,于山谷間鳴金鼓樹旗幟,為疑軍,達裡麻急撒衆禦之,沐英乃拔劍督師濟江。
元陣動,明師奮擊,大破之,生擒達裡麻,遂平曲靖。
友德分遣蘭玉、沐英帥師趨雲南,而自以衆數萬向烏撒,為郭英等聲援。
把匝刺瓦爾密聞達裡麻敗,棄城走,驅妻子俱赴滇池而死。
蘭玉、沐英等師至雲南,元右丞觀音保出降,雲南平。
自出師至平雲南,僅百餘日。
雲南平後,上召傅友德班師,沐英留鎮雲南。
沐英,定遠人,上初起兵時,養以為子,故命之留守。
命天下朝觐官,各舉所知一人。
遣使求經明行修之士。
江夏秀士曾泰,有學行,上以為戶部尚書。
皇後馬氏崩。
後性恭儉寬仁,每勸上積德,不可枉殺人,上甚賢之。
及崩,上終身不立後。
诏選高僧,分侍諸王。
有僧道衍者,姓姚,名廣孝,蘇州人。
幼出家,改名道衍,字斯道,好讀書,工詩文,遇異人傅信。
能預知人休咎。
文皇在燕邸,廣孝自請于燕王曰:“殿下若能用臣,臣當奉白帽子與大王戴。
”至是燕王自求廣孝于上,許之。
遣禦史錄囚于諸省。
頒行科舉成式。
定生員巾服之制,上親視,必求典雅,凡三易其制,始定斓衫。
诏公侯各還鄉,賜赉有差。
時帝大殺京民之怨逆者,李善長請免其戚數人,上大怒,遂賜死。
上命大将軍蘭玉征沙漠,蘭玉深入,至捕魚兒海,偵知元主營在海東八十裡,遂乘風沙,直薄其營。
元主驚遁,玉追千餘裡,不及而還。
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後妃公主一百三十餘人。
又獲吳王朵兒隻等将相官校三十人,男女七萬,馬駝五萬。
上大悅,下玺書褒之。
玉奸淫元主妃,秋七月師還,上聞其事,切責之。
二十五年,皇太子标崩,谥曰懿文太子,甚有賢行。
及崩,以嫡孫允枚為皇太孫。
涼國公蘭玉恃功橫暴,以上數裁抑之,乃聚甲士家奴,伏甲将為變。
事覺,磔玉于市,夷其族。
一時公侯大吏以至偏裨将卒,坐黨論死者二萬餘人,并前胡惟庸黨,前後所誅共四萬餘人。
又帝因元宵燈謎畫一婦人,手懷西瓜,乘馬,而馬後腳甚大。
上曰:“彼以皇後為戲谑,蓋言淮西婦,馬後腳大也。
”乃大殺京民之不守本分者。
又嘗微行,遇一老妪,呼帝為老頭兒,乃大殺京民之怨逆者。
二次所殺,又數萬人。
此外以疑似誅殺者甚衆。
嗚呼!亦慘矣哉! 帝聰明睿知,神武性成,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谏如流,求賢若渴。
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度鹹宜,近古以來,未之有也。
然性嚴明,果于誅殺,一時開國元勳鮮克令終,此則其所短也。
在位三十一年,戊寅閏五月,帝崩,壽七十一歲。
太孫允枚即位,是為建文皇帝。
以遺诏,遣使諸王入臨。
上皇祖考谥曰欽明啟運峻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号太祖。
尊母呂氏為皇太後,追尊父懿文太子為興宗孝康皇帝。
诏行三年之喪,而不廢政事。
卓敬密秦裁抑宗藩,疏入不報。
于是燕、周、齊、湘、代、岷諸王,頗相煽動。
齊泰黃了澄首建削奪之義,齊泰欲先削燕,黃子澄請先削其黨。
乃命李景隆至河南,執周王橚及其世子妃嫔送京師,削爵為庶人,遷之雲南。
燕王見周王被執,遂簡壯士為護衛,以鈎逃軍為名,緻招異人術士。
浙江鄞人袁珙,善相術,道衍嘗遊嵩山佛寺,遇珙,珙相之曰:“甯盤胖和尚乃爾耶?目三角彯白,形如病虎,性必嗜殺,他日劉秉忠之流也。
”衍大喜,至是薦珙于燕王。
王使召之至燕,使人與飲于酒肆,王易服雜衛士中,亦入肆飲。
珙一見即趨拜王前曰:“殿下何自輕若是,殿下異日太平天子也。
”王大喜,館珙于道衍僧舍,熒惑守性。
四川嶽池教谕程濟,通術數,上書言北方兵起,其在明年。
朝議以濟妄言,召入,将殺之。
濟曰:“陛下幸囚臣,至期無兵,殺臣未晚也。
” 乃囚濟于獄。
燕王入朝,行皇道而入,登陛不拜。
監察禦史曾鳳韶,劾王不敬。
帝曰:“至親勿問。
”戶部侍郎舊敬密奏曰:“燕王智慮絕人,酷類先帝,夫北平者,強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宜徙封南昌,以絕禍本。
”上亦不聽。
燕王歸即稱疾,久之,遂稱疾笃。
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至京師,齊泰、徐輝祖請留之,徐增壽力保其無他。
上遣高熾等還,燕王大喜曰:“天贊我也。
”上遣使執湘王柏,王怒,焚其宮室美人,己亦乘馬執弓,躍入火中而死。
又廢岷王梗、齊王榑、代王桂為庶人。
燕護衛百戶倪諒,上告燕官于諒周铎等陰事,言欲為變,逮系至京,皆戮之。
有诏責燕王,王乃佯狂稱疾,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
或卧土壤,彌月不蘇。
張昺謝貴入問疾,王盛夏圍爐搖顫,曰:“寒甚。
”宮中亦杖而行,朝廷稍不以為意。
燕府長史葛誠密告昺,貴日:“殿下本無恙。
公等勿懈防;恐一旦事不可測。
”貴等謀益急。
齊泰奏遣内官逮燕府官屬,又密敕北平都指揮使張信,使手執燕王。
信驚告其母,母曰:“不可,若父嘗言王氣在燕分,王者不死,非汝所能執也。
”信乃往燕邸請見,召人,拜于牀下。
燕王佯為風疾,不能言。
信曰:“殿下無爾也,有事當以告臣。
”王稱疾益堅。
信曰:“王果無意乎?臣奉密敕在此,當就執。
”王始以誠告之。
疾召僧道衍與謀。
适檐瓦堕地而碎,王不怿。
道衍曰:“天欲殿下易黃瓦耳!”王乃喜,遂與定謀。
時謝貴等集兵布陣圍王城,又以木栅斷端禮門。
燕王急呼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等将八百人入衛。
燕王曰:“彼軍滿城,而吾兵甚少,奈何!”朱能曰:“先擒謝貴、張昺,餘無能為矣。
”燕王曰:“是當以計取之。
今奸臣遣内官來逮官屬,依所坐名收之。
”就令内官召貴、昺付之,将必入,入則縛之。
明日,燕王稱疾愈,禦東殿,伏兵左右。
貴、昺不深慮,果入,為壯士所縛。
于是兩庑伏兵盡出,捽葛誠下殿,燕王擲杖起曰:“我何病,為汝輩奸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