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應運龍興

關燈
上急更之,舊舟已為敵衆炮碎矣。

    甲辰正月,上即吳王位,命有司先立宗廟社稷,定文武科取士之法。

    命有司訪求古今書籍,以備閱。

    陳理既還武昌,太祖複進兵圍之,遣其降将羅複仁入城谕之。

    理遂銜璧肉袒,率張定邊等降。

    上憐之,慰谕友諒父母,凡府庫儲蓄,令理自取,妻子資裝,皆俾自随。

    封理為歸德侯。

    城中饑困,命給粟赈之。

    于是湖廣、江西悉平。

     時張士誠自立為吳王于平江,治宮室,立官屬。

    士誠委政于弟士信,士信惟務酒色荒淫,複委政于王敬夫、蔡彥夫、葉德新三人,皆謅佞奸邪,惟事蒙蔽。

    時為之謠曰:“丞相做事業,專用王蔡葉,一朝西風起,幹癟。

    ”上乃以徐達為大将、常遇春副之,帥師二十萬伐吳。

    師将發,上問諸将曰:“此行用師孰先?”常遇春曰:“惟有直搗姑蘇耳!”上曰:“不然,士誠起鹽販,與張天骐、潘原明等相為手足,苟士誠窮蹙,若天骐出湖州,原明出杭州,内外夾攻,何以取勝?莫若先攻湖州,使彼疲于奔命,羽翼既除,然後移兵姑蘇,庶幾萬全。

    ” 諸将敬服。

    師至湖州,張士誠發兵來援,達等大敗之,守将李伯升、張天骐舉城降。

    李文忠師下浙江,杭州守将潘原明遣使詣軍門降。

    徐達會諸将進逼姑蘇,士誠引兵來拒,大戰于尹山橋,敗之。

    又敗之于鮎魚口,遂進圍城,築長圍以困之,城中大震。

    士誠被圍既久,欲突圍出,以城左陣嚴,不敢犯,轉至盤門,欲奔常遇春營。

    遇春先命骁将王弼;馳鐵騎往擊之,敵少卻。

    遇春率衆乘之,敵大敗,溺死于沙盆潭者甚衆。

    士誠馬驚,亦堕水,幾不救,肩輿入城。

    逾三日,士信方在城樓上督戰,忽飛炮碎其首而死。

    徐達督将士破葑門,常遇春破阊門,晡時,士誠兵大潰,諸将遂蟻附登城。

    士誠謂其妻劉氏曰:“我敗且死矣,若曹奈何?”劉氏曰:“君勿憂,妾必不負君。

    ”乃積薪齊雲樓下,驅其群妾侍女登樓,縱火焚之。

    劉氏乃自缢死。

     日暮,士誠距戶自經,舊将李伯升決戶抱解之,乃以舊盾舁至舟中,送建康。

    上欲堡全之,士誠竟自缢死。

    改平江曰蘇州府,浙西吳會皆平。

    乃遣大将軍徐達,副将軍常遇春,率甲二十五萬,北定中原。

    命胡廷瑞為征南将軍,何文輝副之,由江西南取閩。

    命楊璟為主帥,周德興等副之,率荊湘之衆,以取廣西。

     命湯和等帥師讨方國珍遁入海島。

    上複命廖永忠帥師,自海道讨之。

    國珍惶懼,遂與弟國珉等率家屬降,浙東悉平。

    上遂命湯和、廖永忠等助取閩。

     李善長等奉表勸進。

    上曰:“恐德薄不足以當尊。

    ”善長等固請,乃從之。

    洪武元年,戊申正月,上即皇帝位。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追尊四代祖考妣皆為帝後,立妃馬氏為皇後。

    上初渡江時,後謂上曰:“今豪傑并争,雖未知天命所在,然以妾觀之,惟以不殺人為本,人心所歸,即天命之所在。

    ”上深然之。

    又嘗于倉卒中,甯自忍饑餓,懷糗餌以食上。

     又上為郭氏所疑,後于内消釋寬解之,得免于難。

    上甚賢之。

     立世子标為皇太子,以李善長為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

    自壬辰投軍,至即位,凡十七年,而帝業成矣。

    定律令,頒戊申曆。

     上所居新宮,初建時,上命去其雕琢奇麗者,制皆樸素,命書古人行事,可為法為戒者于壁,又命書《大學衍義》于兩庑。

     诏衣冠悉如唐制,而稍更之,定郊社稷宗廟之禮。

    定衛所官軍及将帥領兵之法:凡有事出征,則诏總兵官佩将印領之;既還,則上将印,官兵各回本衛,大将軍身還第。

    禁宦官不得預政典兵,讀書識字。

     卻說湯和、廖永忠等助取閩,進兵延平,遣使谕元福州平章陳友定使降。

    友定不從。

    和等進攻福州,元參政文殊海牙以城降,執陳友定,械送京師。

    胡廷瑞等進兵克興化,元汀州路守将陳國珍納款,于是郡縣相繼降附,福建悉平。

    命廖永忠為征南将軍,朱亮祖副之,由海道以取廣東。

    俟廣東既定,即移師助取廣西,斬元尚書普顔帖木兒等,諸州縣相繼降,進攻平樂府。

    楊璟等克全州,引兵攻靖江,元平章也兒吉尼督衆堅守。

     朱亮祖等亦自平樂來會,攻城益急,也兒吉尼倉皇出走,追執之。

    廖永忠等兵次南甯,元千戶宋真執其守将平章咬住等以降,廣西悉平。

    徐達等出師北伐,既平山東、河南,率師至通州,元主北遁。

    元都既平,徐達、常遇春等進取山西路,适湯和、楊璟等南征還,上命湯和楊璟俱為偏将軍,引兵助徐達等進取山西,又調副将軍馮勝帥師由河南進征山西,所過郡縣多降。

     時擴廓帖木兒以元主命,率師出太原取道保安徑,由居庸關進攻北平。

    徐達等乘虛進兵,直取太原。

    擴廓帖木兒聞之,還兵來救,其鋒甚銳。

    傅友德、薛顯率敢死士擊卻之。

    敵軍營于城西,廓英、常遇春請夜卻之,會擴廓将豁鼻馬潛,使人約降,請為内應。

    達大喜,遂與訂期,乘夜襲之,内外夾攻,敵兵大亂。

    擴廓帖木兒聞變倉卒,跣一足急逾帳後,從十八騎遁去,遂克太原。

    其猗氏平陽等處皆降。

    徐達克河中府,遂會諸将取陝西,造浮橋,攻西安府。

    元平章王武率官屬軍民降。

    達遂遣馮勝,進取鳳翔,李思齊率所部奔臨洮。

    徐達進兵隴州、秦州及鞏昌,乃遣馮勝統兵進逼臨洮。

    李思齊窮迫,遂舉城降。

    大軍圍慶陽,王保保率兵來援,為明師所扼,不得至,慶陽城破,張良臣投井中,引出斬之。

    慶陽平,并下平涼,王保保賀宗哲皆北遁,陝西悉平。

    徐達等班師還京師。

     上封子九人為王,大封功臣,為公侯伯有差,死者肖像祀之。

    置六部官,以分理庶務。

    放元宮人,旁求隐逸及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

    建大本堂,命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諸王。

    以孔希學襲封衍聖公,孔希大為曲阜縣知縣。

    親耕借田,免輸天下各處田租。

    未幾,又統免天下田租。

    命皇後親蠶。

    命翰林為文,無事浮藻。

    禁四六文辭。

    诏天下郡縣皆立學。

    群臣親老者許歸養。

    天下大定,惟僞夏主明升。

    尚據巴蜀。

    洪武四年正月,上命湯和為征西将軍,同楊璟、廖永忠、周德興、曹良臣等,率舟師自荊湘,由瞿塘趨重慶;傅友德為征虜将軍,同顧時、陳德、汪興祖等,率騎自陝西,由秦隴趨成都。

    太祖密渝友德曰:“蜀人聞吾西伐,必悉其精銳東守瞿塘,北阻金牛,若出其不意,直搗階、文,門戶既隳,腹心自潰。

    ”友德頓首受命。

    傅友德進兵,揚言出金牛直搗階、文。

    連戰克階、文、綿、漢四州。

    廖永忠乃與湯和分道并進,約會重慶府。

    永忠師行,沿江州縣望風奔附,乘勝抵重慶。

    明升君臣大懼。

    其臣劉仁勸升奔成都。

    母彭氏曰:“事勢如此,縱往成都,不過延命旦夕,何益?不如降也。

    ”升遂面縛銜璧奉表降。

    蜀地悉平。

    明升至京師,上封為歸義侯。

    遣使祭曆代帝王陵寝。

    置通政使,禁奏事,不許關白中書。

    縱苑中禽獸,惟以虎縛送光祿寺。

    禁僧道閑遊,無度牒者,不許越境。

    每縣隻許存寺觀一所,月具結,男女非年過四十者,不許為僧尼。

    定大明律法。

     上欲相胡惟庸,劉基力言其不可,勿聽,竟相惟庸。

    惟庸讒劉基,上奪劉基祿,基遂留京師。

    胡惟庸欲謀亂,忌基,鸩殺之。

    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謀逆,诳言所居井湧沣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