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
關燈
小
中
大
。
其富民多以錢乞獲持玺書,依倚以欺貧民,侵占民田,強奸民婦,無所控訴。
又官無常俸,取給于公田,而實無田,俱分取于小民。
兇惡者得以橫行,良善者坐受其斃。
積不能堪,以緻其後英雄并起,以至于亡。
帝在位五年崩。
弟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
以脫虎脫等變亂舊章,流毒百姓,奸邪誤國,擇其尤者誅之,而罷黜其黨羽。
仁宗慈孝恭儉,通達儒術,愛養民力,一遵世祖之成憲,為元盛德守文之令主,在位十年崩。
皇太子碩德八刺立,是為英宗。
英宗天性至孝,仁宗不豫,焚香告天,泣願身代。
及嗣位,禦大安閣,見太祖世祖遺衣皆缣素木棉,重加補綴,嗟歎良久。
謂侍臣曰:“祖宗創業艱難,節儉如此,朕焉敢頃刻忘之。
”其用法果于誅殺。
初以鐵木疊兒為相,懷私固寵,乘間肆毒,帝察其奸,以拜住代之。
拜住輔君以正,知無不言。
及鐵木疊兒既死,罪惡日彰,帝乃命追削其官爵,籍沒其家。
禦史大夫鐵失等,以奸黨不自安,乃生異謀。
帝在位三年,秋八月,自上都南還,駐跸南坡。
是夕,鐵失與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耳諸王按梯不花等謀逆,以鐵失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鐵失先與前平章、赤斤鐵木兒殺拜住,鐵失直犯禁幄,手弒帝于卧所。
乃迎裕宗真金之孫、英宗之叔、晉王也孫鐵木耳于北邊,即位于龍居河,是為泰定帝。
帝即位,即誅鐵失、也先鐵木耳及赤斤失木兒等于燕都,皆戮其子孫,籍沒其家産,流諸王按梯不花等于海島。
帝守祖宗之成法以行,天下無事,稱平治焉。
在位五年,崩于上都。
太子阿速吉八嗣位。
初,武宗傳弟仁宗,約以次傳武宗長子和世王束。
及仁宗既立,丞相鐵木疊兒欲固寵,乃立仁宗子英宗。
又與太後幸巨失列門谮和世王束,封為周王。
出鎮雲南,行至金山西北,諸王聞其至,率衆來附,因居北部。
逮泰定帝崩于上都,皇後、皇太子遣使詣燕都,收印章。
時簽樞密院事燕帖木兒,遂謀舉義,大會群臣,從兵皆露刃,令曰:“武皇有子二人,大統所在,當迎立之,不從者死。
”以周王遠在沙漠,猝未能至,而周王弟懷王圖貼木爾,時徙江陵,乃迎入燕都。
懷王固讓曰:“大兄在此,以長以德,當有天下。
”燕帖木兒曰:“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發,一或失之,噬臍無及。
”懷王曰:“必不得已,當明着朕意,布告中外而後可。
”懷王遂襲皇帝位。
改元天曆,明告中外以攝位之意,時倒刺沙在上都,已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遣兵分道攻燕都,敗績。
齊王月魯帖木兒等,以兵圍上都,倒刺沙奉皇帝玺出降,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不知所終。
泰定帝後,後為丞相燕帖木兒夫人。
懷王遣使迎周王和世王束于漠北,周王還,至和甯之北,遂稱帝,是為明宗,遣使立弟懷王圖帖木爾為皇太子。
皇太子發京師,北迎帝。
時戊辰九月十八日,大明太祖生。
明帝在位半年,太白經天,帝次于旺忽察都,皇太子入見,帝宴皇太子及諸王大臣于行殿,帝暴崩。
皇太子圖帖木爾襲位于上都,是為文宗。
明宗後八不沙有後言,被讒遇害,文宗在位五年崩。
丞相燕帖木兒請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蔔答失裡弘吉剌氏,以文帝遺命,傳位于明宗嫡子懿璘質班,是為甯宗。
時方七歲,百司政務,鹹取決于皇後。
甯宗在位二月而殂。
燕帖木兒複請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曰:“吾子尚幼,明宗庶長子妥歡帖睦爾在廣西,今年十三矣,禮當立之。
”乃命迎妥歡帖睦爾于靜江,入即位,是為順帝。
文宗後曰:“萬歲後,其傳位于燕帖古思。
”或曰:“順帝名為明宗庶子,實故宋恭帝瀛國公趙顯之子也。
”趙顯在北方為僧,與娟婦罕祿魯氏名邁來迪者善而生子。
明宗北狩,見邁來迪者美,遂載以歸,并以其子為己子,即順帝是也。
元朝諸帝俱無恁失德,但寵信諸僧,失之寬耳。
惟至順帝荒淫無道,卒以亡元。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其富民多以錢乞獲持玺書,依倚以欺貧民,侵占民田,強奸民婦,無所控訴。
又官無常俸,取給于公田,而實無田,俱分取于小民。
兇惡者得以橫行,良善者坐受其斃。
積不能堪,以緻其後英雄并起,以至于亡。
帝在位五年崩。
弟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
以脫虎脫等變亂舊章,流毒百姓,奸邪誤國,擇其尤者誅之,而罷黜其黨羽。
仁宗慈孝恭儉,通達儒術,愛養民力,一遵世祖之成憲,為元盛德守文之令主,在位十年崩。
皇太子碩德八刺立,是為英宗。
英宗天性至孝,仁宗不豫,焚香告天,泣願身代。
及嗣位,禦大安閣,見太祖世祖遺衣皆缣素木棉,重加補綴,嗟歎良久。
謂侍臣曰:“祖宗創業艱難,節儉如此,朕焉敢頃刻忘之。
”其用法果于誅殺。
初以鐵木疊兒為相,懷私固寵,乘間肆毒,帝察其奸,以拜住代之。
拜住輔君以正,知無不言。
及鐵木疊兒既死,罪惡日彰,帝乃命追削其官爵,籍沒其家。
禦史大夫鐵失等,以奸黨不自安,乃生異謀。
帝在位三年,秋八月,自上都南還,駐跸南坡。
是夕,鐵失與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耳諸王按梯不花等謀逆,以鐵失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鐵失先與前平章、赤斤鐵木兒殺拜住,鐵失直犯禁幄,手弒帝于卧所。
乃迎裕宗真金之孫、英宗之叔、晉王也孫鐵木耳于北邊,即位于龍居河,是為泰定帝。
帝即位,即誅鐵失、也先鐵木耳及赤斤失木兒等于燕都,皆戮其子孫,籍沒其家産,流諸王按梯不花等于海島。
帝守祖宗之成法以行,天下無事,稱平治焉。
在位五年,崩于上都。
太子阿速吉八嗣位。
初,武宗傳弟仁宗,約以次傳武宗長子和世王束。
及仁宗既立,丞相鐵木疊兒欲固寵,乃立仁宗子英宗。
又與太後幸巨失列門谮和世王束,封為周王。
出鎮雲南,行至金山西北,諸王聞其至,率衆來附,因居北部。
逮泰定帝崩于上都,皇後、皇太子遣使詣燕都,收印章。
時簽樞密院事燕帖木兒,遂謀舉義,大會群臣,從兵皆露刃,令曰:“武皇有子二人,大統所在,當迎立之,不從者死。
”以周王遠在沙漠,猝未能至,而周王弟懷王圖貼木爾,時徙江陵,乃迎入燕都。
懷王固讓曰:“大兄在此,以長以德,當有天下。
”燕帖木兒曰:“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發,一或失之,噬臍無及。
”懷王曰:“必不得已,當明着朕意,布告中外而後可。
”懷王遂襲皇帝位。
改元天曆,明告中外以攝位之意,時倒刺沙在上都,已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為帝,遣兵分道攻燕都,敗績。
齊王月魯帖木兒等,以兵圍上都,倒刺沙奉皇帝玺出降,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不知所終。
泰定帝後,後為丞相燕帖木兒夫人。
懷王遣使迎周王和世王束于漠北,周王還,至和甯之北,遂稱帝,是為明宗,遣使立弟懷王圖帖木爾為皇太子。
皇太子發京師,北迎帝。
時戊辰九月十八日,大明太祖生。
明帝在位半年,太白經天,帝次于旺忽察都,皇太子入見,帝宴皇太子及諸王大臣于行殿,帝暴崩。
皇太子圖帖木爾襲位于上都,是為文宗。
明宗後八不沙有後言,被讒遇害,文宗在位五年崩。
丞相燕帖木兒請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蔔答失裡弘吉剌氏,以文帝遺命,傳位于明宗嫡子懿璘質班,是為甯宗。
時方七歲,百司政務,鹹取決于皇後。
甯宗在位二月而殂。
燕帖木兒複請立文宗子燕帖古思,文宗後曰:“吾子尚幼,明宗庶長子妥歡帖睦爾在廣西,今年十三矣,禮當立之。
”乃命迎妥歡帖睦爾于靜江,入即位,是為順帝。
文宗後曰:“萬歲後,其傳位于燕帖古思。
”或曰:“順帝名為明宗庶子,實故宋恭帝瀛國公趙顯之子也。
”趙顯在北方為僧,與娟婦罕祿魯氏名邁來迪者善而生子。
明宗北狩,見邁來迪者美,遂載以歸,并以其子為己子,即順帝是也。
元朝諸帝俱無恁失德,但寵信諸僧,失之寬耳。
惟至順帝荒淫無道,卒以亡元。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