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

關燈
弟忽必烈攻江南路,自引兵攻蜀路,圍宋合州城,遂殂于合州城下,衆解圍北還。

    忽必烈攻鄂州,聞訃,欲引還。

     會宋賈似道請稱臣納币以和,遂班師。

    似道遣兵殺其殿卒以為功。

     忽必烈歸而即位,是為元世祖,谥為聖德神功文武皇帝,改國号曰元。

    遣伯顔将兵二十萬滅宋,并中國為一統,事見前回。

    又滅高麗、交趾、南诏、占城等國,從古幅員之廣莫如元。

    惟征日本、瓜哇、八百媳婦,竟不能克。

    席仁明英武,屢立大功,連年用兵,統一區宇。

    文臣如許衡、姚樞、劉秉忠、史天澤等,謀漠廟堂;武将如伯顔、阿裡、海涯、張宏範、董文炳等,攻城略地。

    大闡嘉猷,制禮作樂,民康物阜,其緻治之盛,古今所希。

    惜其分天下人為十等,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目,又縱西僧楊琏真珈,發掘宋朝陵寝及諸宦家墳墓,聽其到處奸淫婦女。

    又縱相臣阿合馬專權恣橫,病國害民。

    千戶王着,因人心怨憤,矯制殺之。

    帝斬王着,乃始覺阿合馬之奸,誅其子侄,籍沒其家。

    又相桑哥,聽其紊亂朝政,誣殺谏臣,病國害民,始終四年,乃因奉禦官徹裡極言其奸而後覺,籍沒其家,财寶如内藏之半。

    又縱諸王公主驸馬部曲,恣意擾害居民,奸淫婦女。

    又取民間美女入宮供禦,有司采擇,大為民害。

     又于歲首元宵之日,不禁奸淫,軍民化之,或相與易室而飲。

     至于弟收兄妻,子丞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

    其為政頗無男女之别,蓋因蒙古習俗使然,而不能改。

    此則其所短也。

     帝之初年,運糧于海,多為風浪所飄沒,至是郭守敬開通惠河以運糧,即今之運河也。

    昔孔子宗支,從宋南渡,時故宋衍聖公孔洙寓居衙州,或言其為孔氏宗子,召赴阙,洙遜于居曲阜者。

    帝曰:“甯違榮而不違親,真聖人後也。

    ”以洙為國子祭酒。

    初,帝後弘吉刺氏甚賢,時時有所規益,早卒。

    後立其妹弘吉刺氏為後,因帝春秋高,頗與朝政焉。

    帝在位十九年而滅宋,後又十六年,前後共在位三十五年,壽八十歲,甲午正月崩于紫檀殿。

    帝太子真金,仁孝恭儉,優禮大臣,性喜讀書,甚有賢行,早卒。

    皇孫鐵木耳,時撫軍北邊,自軍中來奔喪,至上都即位,是為成宗。

    追尊父真金為裕宗。

    帝承混一之後,垂拱而治,可謂善于守矣。

    末歲寝疾,内任宮闱,外委大臣,緻賊時警,然皆随起随沒,在位一十三年崩。

    太子德壽早卒,安西王阿難答與左丞相阿忽台等,潛謀推成宗後伯嶽吾氏稱制,已而輔之。

     右丞相哈刺哈孫稱疾,守宿掖門,密持其機,陽許之,夜遣人密啟于愛育黎拔力八達曰:“懷甯王遠,不能猝至,恐變生不測,當先事圖之。

    ”八達即言于太後,率衛士入内,誅阿忽台等,執安西王阿難答,遣使迎其兄懷甯王于北邊。

    懷甯王海山,世祖太子真金之孫也。

    由北邊至上都,廢皇後伯嶽吾氏居東安,殺之,遂即位,是為武宗。

    追尊其父答刺麻八刺為順宗,尊母弘吉刺氏為皇太後,以母弟受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

    帝當富有之業,慨然欲創治改法,故其封爵太盛,而遙授之官衆;賜赉太隆,而應賞之恩薄;政失之寬,百姓艱食,盜賊充斥。

    西番僧之在上都者,強市民薪,民訴于李壁。

    璧方詢其由,僧已率其黨持挺突入公府,隔案引壁,發捽諸地,捶撲交下,拽歸,閉諸空室,久乃得脫。

    奔訴于朝,僧竟遇赦免。

    未幾,其徒龔柯等,與諸王合兒八刺妃争道,拉妃堕車毆之,語侵上,事聞,亦釋不問。

    蓋元人最重佛教,縱僧害民,甚至公然與後妃、公主、大臣妻女交歡,謂之舍身大布施。

    甚至明尚公主,封王。

    又西僧馳驿四出,假館民舍,迫逐男子,奸污婦女,往返無度。

     又時作佛事,每作佛事,則為赦令,凡殺人大盜,随犯随赦。

     又作佛事,至一年,齋僧至萬萬,創造寺院,動以數十百萬計。

     凡奴仆弒主,妻妾弒夫者,俱可乞于僧而赦之。

    人犯有罪者,急走入佛寺,抱持佛腳,即釋不問,遂度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