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四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賭勝休嫌力不加,功名富貴眼前花。
千年田地八百主,守到如今有幾家。
卻說元朝初号蒙古,在女真之北。
唐為蒙兀部,亦号蒙骨斯。
其人勁悍善戰,夜中能視。
以鲛魚皮為甲,可扡流矢。
其先曰孛端義兒,母阿蘭果火,生二子而寡居,夜寝,屢有光明照其腹,又生二子。
既又有白光白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卧榻,與交有孕,生孛端義兒,沉默寡言,人謂之癡皇帝。
十傳而至也速該,并吞諸部,勢益盛大。
攻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還而生子,因以鐵木真名之。
也速該死,鐵木真嗣,善撫其衆,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族人泰赤烏部,地廣民衆,而無紀律,其下謀曰:“鐵木真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真吾主也。
”相帥歸之。
未幾,塔塔兒部叛金,鐵木真自斡難河帥衆會金師滅之。
金以為察兀秃魯,猶中國之招讨使也。
鐵木真以乃蠻部強盛,事之甚謹,乃蠻反侵掠之。
鐵木真攻乃蠻,大敗之,益以強盛,諸部皆慕義來降。
于是大會諸部于斡難河之源,建九脖白旗,群臣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遂滅乃蠻國,複滅西域之國四十。
滅回回國,其主走死。
蒙古主遂進,次于印度國之鐵門關。
侍衛見一獸,鹿形馬尾,綠色而獨角,能為人言,謂之曰:“汝主宜早還。
”蒙古主怪之,以問耶律楚材,楚材對曰:“此獸名角端,日行一萬八千裡,解四夷語,是惡殺之象。
今大軍征西已四年,蓋上天惡殺,遣之以告陛下。
願承天心,宥此數國人命,實陛下無疆之福。
”蒙古主即日班師,大掠忻都而還,遂滅西夏。
先是金主遣衛王允濟往靖州,受鐵木真之貢。
允濟奇其狀貌,歸言于金主,請以事除之。
金主不許,鐵木真聞而憾之。
及允濟嗣為金主,因大興師伐金,遂大敗金而取其土地之半。
其所用之臣木華黎,雄勇善謀,與博爾木、博兒忽、赤老溫,俱忠勇善戰,謂之“四傑”.然并中原之功,木華黎為第一。
蒙古太祖鐵木真伐金,殂于六盤山,在位二十二年,壽六十六歲。
少于拖雷監國。
蒙古主臨死,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踞連山,北拒大河,難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關,千裡赴援,人疲馬乏,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言訖而終。
第三子窩闊台自霍博之地,來會太祖之喪。
耶律楚材以太祖遺诏,召諸王畢會,請監國拖雷奉窩闊台即位,是為太宗。
有寬宏大量,信任賢臣耶律楚材,量時度力,事無過舉;華夏殷富,庶民樂業,行旅不赉糧,時稱治平。
約宋滅金,國勢愈昌焉。
在位十三年殂。
遺命以孫失列門為嗣,第六後乃馬真氏不從,遂臨朝稱制。
耶律楚材勸之遵遺诏。
勿聽。
幸臣典都刺合蠻專權,楚材憂憤成疾而卒。
乃馬真氏臨朝四年,乃會諸王百官,議立太宗長子貴由,即乃馬真氏子也。
乃即位于汪吉宿滅秃裡之地,是為定宗。
朝政猶出于後。
時國内大阜,人不聊生。
諸生各部,各遣使四出,征求财貨寶物,驿騎絡繹,民力益困。
定宗在位二年殂,皇後斡兀立海迷失抱太宗之孫、曲出之子失列門聽政稱制,凡三年,諸王大臣皆不服。
諸王末哥及大将兀良合台等,共推拖雷長子蒙哥即位,是為憲宗。
追尊父拖雷為睿宗。
失列門不服,憲宗取首謀者誅之,由是始定。
自太宗以來,君臣擅橫,政出多門。
憲宗凡有诏令,必親為之,罷不急之役,嚴軍律以安民,政始歸一。
命弟忽必烈總治漢地民戶事,開府金蓮川。
忽必烈遣趙壁召姚樞。
樞至,見太弟才有可為,乃為書數千言上之,由是相得,動必見詢。
姚樞請任楊惟中、史天澤等,屯用積谷,練兵守險,國益治強。
以廉希憲為京兆宣撫使,希憲抑強扶弱,摘伏摧奸,境内大安。
忽必烈召僧海雲,海雲召僧劉秉忠與俱,及入見,應對稱旨,忽必烈大愛之,凡有謀議征伐皆咨焉。
憲宗在位九年,大舉伐宋,遣太
千年田地八百主,守到如今有幾家。
卻說元朝初号蒙古,在女真之北。
唐為蒙兀部,亦号蒙骨斯。
其人勁悍善戰,夜中能視。
以鲛魚皮為甲,可扡流矢。
其先曰孛端義兒,母阿蘭果火,生二子而寡居,夜寝,屢有光明照其腹,又生二子。
既又有白光白天窗中入,化為金色神人,來趨卧榻,與交有孕,生孛端義兒,沉默寡言,人謂之癡皇帝。
十傳而至也速該,并吞諸部,勢益盛大。
攻塔塔兒部,獲其部長鐵木真,還而生子,因以鐵木真名之。
也速該死,鐵木真嗣,善撫其衆,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
族人泰赤烏部,地廣民衆,而無紀律,其下謀曰:“鐵木真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真吾主也。
”相帥歸之。
未幾,塔塔兒部叛金,鐵木真自斡難河帥衆會金師滅之。
金以為察兀秃魯,猶中國之招讨使也。
鐵木真以乃蠻部強盛,事之甚謹,乃蠻反侵掠之。
鐵木真攻乃蠻,大敗之,益以強盛,諸部皆慕義來降。
于是大會諸部于斡難河之源,建九脖白旗,群臣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遂滅乃蠻國,複滅西域之國四十。
滅回回國,其主走死。
蒙古主遂進,次于印度國之鐵門關。
侍衛見一獸,鹿形馬尾,綠色而獨角,能為人言,謂之曰:“汝主宜早還。
”蒙古主怪之,以問耶律楚材,楚材對曰:“此獸名角端,日行一萬八千裡,解四夷語,是惡殺之象。
今大軍征西已四年,蓋上天惡殺,遣之以告陛下。
願承天心,宥此數國人命,實陛下無疆之福。
”蒙古主即日班師,大掠忻都而還,遂滅西夏。
先是金主遣衛王允濟往靖州,受鐵木真之貢。
允濟奇其狀貌,歸言于金主,請以事除之。
金主不許,鐵木真聞而憾之。
及允濟嗣為金主,因大興師伐金,遂大敗金而取其土地之半。
其所用之臣木華黎,雄勇善謀,與博爾木、博兒忽、赤老溫,俱忠勇善戰,謂之“四傑”.然并中原之功,木華黎為第一。
蒙古太祖鐵木真伐金,殂于六盤山,在位二十二年,壽六十六歲。
少于拖雷監國。
蒙古主臨死,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踞連山,北拒大河,難以遽破。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
金急,必征兵潼關,千裡赴援,人疲馬乏,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言訖而終。
第三子窩闊台自霍博之地,來會太祖之喪。
耶律楚材以太祖遺诏,召諸王畢會,請監國拖雷奉窩闊台即位,是為太宗。
有寬宏大量,信任賢臣耶律楚材,量時度力,事無過舉;華夏殷富,庶民樂業,行旅不赉糧,時稱治平。
約宋滅金,國勢愈昌焉。
在位十三年殂。
遺命以孫失列門為嗣,第六後乃馬真氏不從,遂臨朝稱制。
耶律楚材勸之遵遺诏。
勿聽。
幸臣典都刺合蠻專權,楚材憂憤成疾而卒。
乃馬真氏臨朝四年,乃會諸王百官,議立太宗長子貴由,即乃馬真氏子也。
乃即位于汪吉宿滅秃裡之地,是為定宗。
朝政猶出于後。
時國内大阜,人不聊生。
諸生各部,各遣使四出,征求财貨寶物,驿騎絡繹,民力益困。
定宗在位二年殂,皇後斡兀立海迷失抱太宗之孫、曲出之子失列門聽政稱制,凡三年,諸王大臣皆不服。
諸王末哥及大将兀良合台等,共推拖雷長子蒙哥即位,是為憲宗。
追尊父拖雷為睿宗。
失列門不服,憲宗取首謀者誅之,由是始定。
自太宗以來,君臣擅橫,政出多門。
憲宗凡有诏令,必親為之,罷不急之役,嚴軍律以安民,政始歸一。
命弟忽必烈總治漢地民戶事,開府金蓮川。
忽必烈遣趙壁召姚樞。
樞至,見太弟才有可為,乃為書數千言上之,由是相得,動必見詢。
姚樞請任楊惟中、史天澤等,屯用積谷,練兵守險,國益治強。
以廉希憲為京兆宣撫使,希憲抑強扶弱,摘伏摧奸,境内大安。
忽必烈召僧海雲,海雲召僧劉秉忠與俱,及入見,應對稱旨,忽必烈大愛之,凡有謀議征伐皆咨焉。
憲宗在位九年,大舉伐宋,遣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