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九回 朱溫起号梁朝歸于李氏
關燈
小
中
大
城,慰撫之,其衆大呼曰:“吾輩複為王人矣。
”燧等引軍直逼河中。
懷光舉火,諸營不應,河中軍士自相驚恐,須臾,皆易其号為太平字。
懷光不知所為,乃缢而死,将士斬其首以降。
燧自辭行。
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
初,懷光之解奉天圍也,上以其子李璀為監察禦史;及懷光屯鹹陽不進,璀密言于上曰:“臣父必負陛下,願早為之備。
”上驚曰:“卿大臣愛子,當為朕委曲彌縫之。
”對曰:“臣父非不愛子,臣非不愛其父與宗族也,顧臣力竭,無能回也。
”上曰:“然則卿以何策自免?”對曰:“臣父敗,則臣與之俱死,複何策哉? 使臣賣父求生,陛下亦何所用之?”及懷光死,璀即自殺。
上以璀故,诏赦懷光一子,收葬其屍。
李希烈在蔡州,兵勢日蹙,會有疾,大将陳仙奇使醫生陳山甫毒殺之,舉衆來降。
希烈亂,凡五年。
诏以仙奇為淮西節度使,未幾,仙奇為其将吳少誠所殺,上亦即以少誠為留後。
吐蕃入寇,李晟遣兵擊敗之。
其主巋結贊謂人曰:“唐之良将,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去之。
”乃遣使求和于馬燧。
燧信其言,為之請于朝。
李晟曰:“戎狄無信,不如擊之。
”燧與張延賞皆與晟有隙,欲反其謀,争言和親便,上計遂定。
吐蕃尚結贊請和,欲得渾瑊會盟,使乃詐誘之曰:“渾侍中信厚,聞于異域,請必使之主盟。
”瑊發長安,李晟深戒之,以為盟所不可不嚴備。
張延賞言于上曰:“晟不欲盟好之成,故戒瑊以嚴備,我有疑彼之形,則彼亦疑我矣,盟何由成?” 上乃召瑊切戒,以推誠待虜,勿為猜疑。
渾瑊表奏吐蕃,決于辛末日盟。
上大喜,以表誇示群臣,辛未将盟。
吐蕃伏精兵數萬于壇西,瑊等皆不知。
入幕易禮服,吐蕃伐鼓三聲,大噪而至。
瑊自幕後出,偶得他馬,乘之而遁。
唐将士皆東走,吐蕃縱兵追擊,或殺或擒之。
是日,上與群臣方慶盟誓得成,乃社稷之福,惟柳渾深以為憂。
李晟曰:“誠如渾言。
”上變色不悅而罷。
是夕,韓遊環表言虜動盟,上大驚。
明日謂柳渾曰:“卿書生,乃能料敵如此之審耶?”初,吐蕃尚結贊惡李晟、馬燧、渾瑊,曰:“去此三人,則唐可圖也。
”于是離間李晟,因馬燧以求和,欲執渾瑊以賣燧,使并獲罪,因縱兵直犯長安,會失渾瑊而止。
上以李泌同平章事。
泌有謀略,谙練軍國之事,曆事三朝,因事納谏,為益弘多,且善調停上于君臣父子之間,順宗之不廢,泌之力也。
然好仙術,不蓄家室,既力辭還山,而複出相,此其所短也。
上于亂時,頗能信用李泌、陸贽之言,及亂稍定,李泌複卒,遂罷陸贽而用裴延齡等。
又猜忌輕聽而好聚斂,治否各半。
上在位二十六年崩,太子誦立,是為順宗。
時順帝失音,不能決事,常居深宮,施簾帷。
獨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
王任、王叔文、韓愈。
柳宗元、劉禹錫等用事,西川節度韋臯表請太子監國。
上傳位于太子純,在位一年,自稱太上皇。
太子即位,是為憲宗。
貶王伾、王叔文等。
帝剛明果斷,能用忠謀。
西川節度韋臯卒,劉辟自為留後,求節钺。
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讨,許之。
辟益驕,求兼領三川,上不許,遂發兵反,圍東川。
衆以地險難取,杜黃裳獨請讨之。
力薦高崇文為将。
崇文長驅直指成都,所向崩潰,遂克成都,擒劉辟,送京都斬之,市肆不驚,一境皆平。
杜黃裳、裴垍、李绛相繼為相。
上嘗與宰相論治道于延英殿,日旰暑甚,汗透禦服,宰相恐上體倦,求退。
上留之曰:“朕入宮中,所與處者,獨宦官宮人耳,故樂與卿等且共談為治之要,殊不知倦也。
”時上處置得宜,諸藩鎮逆命者,多畏威懷德,歸順朝廷。
淮西節度使吳少誠卒,吳少陽自為留後,及少陽卒,其子吳元濟匿喪,自領軍務,上以李光顔為節度使,嚴绶為招撫使,督諸道兵讨吳元濟。
諸軍讨淮西,久未有功,衆請罷征,惟裴度言彰義必可取之狀。
上以度為相,悉以兵事委之,讨賊愈急。
以李晟子李愬為唐鄧随節度使,愬謀襲蔡州。
遣馬少良将十餘騎巡邏,遇吳元濟捉生虞侯,丁士良與戰,擒之。
愬命釋其縛,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将。
士良言于愬曰:“吳秀琳擁三千之衆,據文城城栅,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謀主也。
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公先擒光洽,則秀琳自降矣。
”遂擒光拾以歸,秀琳果以栅降。
引兵入據其城,想與秀琳謀取蔡,秀琳日:“公欲取蔡,非得李佑不可,如秀琳無能為也。
”會佑帥士卒刈麥于張柴村,使廂虞侯史用誠擒之以歸,愬待以客禮,士卒不悅,乃諜言佑為賊内應。
愬恐謗,先達于上,已不及救,乃持佑泣曰:“豈天不欲平此賊耶?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勝衆口也。
”乃械佑送京師。
先密奏曰:“若殺佑,則無以成功。
”诏以佑還愬,愬見之喜,執其手曰:“爾之得全,社稷之福也。
”諸軍讨淮西,四年不克,饋運疲弊,李逢吉等競言師老财竭,意欲罷兵。
裴度請身自督戰,誓不與此賊俱生。
上悅,使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督諸軍讨賊。
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待賊将聞之,元濟已成擒矣。
”愬然之。
因雪,假名出獵,夜半雪甚,行七十裡,至州城。
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混軍聲。
自希烈亂後,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城下者三十餘年,故蔡人不為備。
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佑等镢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雞鳴,入居元濟外宅。
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
” 元濟尚寝,笑曰:“俘囚為盜爾,曉當盡殺之。
”又有告者曰:“城陷矣。
”元濟起,聽于庭,聞愬軍号令,曰:“常侍傳語。
” 應者近萬人。
元濟始懼,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
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人據洄曲,想曰:“元濟所望者,重質之救耳。
”乃訪重質家,厚撫之,遣其子傳道持書,谕重質。
重質遂單騎詣愬降,元濟于城上請罪,梯而下之。
檻送京師,不戮一人,屯于鞠場,以待斐度。
度入城,李愬具橐糙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
愬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
”度乃受之。
還軍文城,裴度入蔡州。
上禦門受俘,斬吳元濟,賜李愬爵涼國公,以李佑為神武将軍。
賜裴度爵晉國公,複入知政事。
淮西既平,成德節度使王承宗聞之大懼,請以二子為質。
及獻德、棣二州,輸租稅,請官吏,上許之。
初,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使盜殺宰相武元衡,又擊傷裴度首,上未暇讨,及見吳元濟伏誅,大懼。
奉表納質,既而悔之,表言軍心不聽,納質割地。
上怒,令宣武、魏博、成義、武甯、橫海諸鎮兵共讨之。
李愬、田弘正屢敗師道兵。
師道聞官軍侵逼,發民治郓州城塹,修守備,役及婦女,民益懼且怨。
都知兵馬使劉悟,勒兵捕師道與其二子,斬之,函首送弘正營。
弘正大喜,露布以聞,淄青等十二州皆平。
自肅、代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河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受朝廷約束矣。
時天下既平,上浸驕侈,用皇甫镈、李吉甫,而罷裴度,政治頗衰。
又漸好仙佛,以方士柳泌為台州刺史,使求靈草合長生藥;又遣中使至鳳翔迎佛骨。
刑部侍郎韓愈上疏切竦。
上大怒,将加愈極刑,以裴度等言,乃貶為潮州刺史。
柳泌至台州,驅吏民采藥,歲餘無所得,懼而逃入山中。
浙東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镈、李道古保護之。
上服其藥,日加燥渴,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内常侍陳弘志,用毒藥弒帝于中和殿,其黨共為之諱,但雲藥發暴崩,在位十五年。
中尉梁守謙、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恒穆宗,即位于太極殿,貶皇甫镈、李道古為遠州司戶,柳泌伏誅。
翰林學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牛僧孺、李宗闵嘗對策譏切其父
”燧等引軍直逼河中。
懷光舉火,諸營不應,河中軍士自相驚恐,須臾,皆易其号為太平字。
懷光不知所為,乃缢而死,将士斬其首以降。
燧自辭行。
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
初,懷光之解奉天圍也,上以其子李璀為監察禦史;及懷光屯鹹陽不進,璀密言于上曰:“臣父必負陛下,願早為之備。
”上驚曰:“卿大臣愛子,當為朕委曲彌縫之。
”對曰:“臣父非不愛子,臣非不愛其父與宗族也,顧臣力竭,無能回也。
”上曰:“然則卿以何策自免?”對曰:“臣父敗,則臣與之俱死,複何策哉? 使臣賣父求生,陛下亦何所用之?”及懷光死,璀即自殺。
上以璀故,诏赦懷光一子,收葬其屍。
李希烈在蔡州,兵勢日蹙,會有疾,大将陳仙奇使醫生陳山甫毒殺之,舉衆來降。
希烈亂,凡五年。
诏以仙奇為淮西節度使,未幾,仙奇為其将吳少誠所殺,上亦即以少誠為留後。
吐蕃入寇,李晟遣兵擊敗之。
其主巋結贊謂人曰:“唐之良将,李晟、馬燧、渾瑊而已,當以計去之。
”乃遣使求和于馬燧。
燧信其言,為之請于朝。
李晟曰:“戎狄無信,不如擊之。
”燧與張延賞皆與晟有隙,欲反其謀,争言和親便,上計遂定。
吐蕃尚結贊請和,欲得渾瑊會盟,使乃詐誘之曰:“渾侍中信厚,聞于異域,請必使之主盟。
”瑊發長安,李晟深戒之,以為盟所不可不嚴備。
張延賞言于上曰:“晟不欲盟好之成,故戒瑊以嚴備,我有疑彼之形,則彼亦疑我矣,盟何由成?” 上乃召瑊切戒,以推誠待虜,勿為猜疑。
渾瑊表奏吐蕃,決于辛末日盟。
上大喜,以表誇示群臣,辛未将盟。
吐蕃伏精兵數萬于壇西,瑊等皆不知。
入幕易禮服,吐蕃伐鼓三聲,大噪而至。
瑊自幕後出,偶得他馬,乘之而遁。
唐将士皆東走,吐蕃縱兵追擊,或殺或擒之。
是日,上與群臣方慶盟誓得成,乃社稷之福,惟柳渾深以為憂。
李晟曰:“誠如渾言。
”上變色不悅而罷。
是夕,韓遊環表言虜動盟,上大驚。
明日謂柳渾曰:“卿書生,乃能料敵如此之審耶?”初,吐蕃尚結贊惡李晟、馬燧、渾瑊,曰:“去此三人,則唐可圖也。
”于是離間李晟,因馬燧以求和,欲執渾瑊以賣燧,使并獲罪,因縱兵直犯長安,會失渾瑊而止。
上以李泌同平章事。
泌有謀略,谙練軍國之事,曆事三朝,因事納谏,為益弘多,且善調停上于君臣父子之間,順宗之不廢,泌之力也。
然好仙術,不蓄家室,既力辭還山,而複出相,此其所短也。
上于亂時,頗能信用李泌、陸贽之言,及亂稍定,李泌複卒,遂罷陸贽而用裴延齡等。
又猜忌輕聽而好聚斂,治否各半。
上在位二十六年崩,太子誦立,是為順宗。
時順帝失音,不能決事,常居深宮,施簾帷。
獨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
王任、王叔文、韓愈。
柳宗元、劉禹錫等用事,西川節度韋臯表請太子監國。
上傳位于太子純,在位一年,自稱太上皇。
太子即位,是為憲宗。
貶王伾、王叔文等。
帝剛明果斷,能用忠謀。
西川節度韋臯卒,劉辟自為留後,求節钺。
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讨,許之。
辟益驕,求兼領三川,上不許,遂發兵反,圍東川。
衆以地險難取,杜黃裳獨請讨之。
力薦高崇文為将。
崇文長驅直指成都,所向崩潰,遂克成都,擒劉辟,送京都斬之,市肆不驚,一境皆平。
杜黃裳、裴垍、李绛相繼為相。
上嘗與宰相論治道于延英殿,日旰暑甚,汗透禦服,宰相恐上體倦,求退。
上留之曰:“朕入宮中,所與處者,獨宦官宮人耳,故樂與卿等且共談為治之要,殊不知倦也。
”時上處置得宜,諸藩鎮逆命者,多畏威懷德,歸順朝廷。
淮西節度使吳少誠卒,吳少陽自為留後,及少陽卒,其子吳元濟匿喪,自領軍務,上以李光顔為節度使,嚴绶為招撫使,督諸道兵讨吳元濟。
諸軍讨淮西,久未有功,衆請罷征,惟裴度言彰義必可取之狀。
上以度為相,悉以兵事委之,讨賊愈急。
以李晟子李愬為唐鄧随節度使,愬謀襲蔡州。
遣馬少良将十餘騎巡邏,遇吳元濟捉生虞侯,丁士良與戰,擒之。
愬命釋其縛,給其衣服器械,署為捉生将。
士良言于愬曰:“吳秀琳擁三千之衆,據文城城栅,為賊左臂,官軍不敢近者,有陳光洽為謀主也。
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請為公先擒光洽,則秀琳自降矣。
”遂擒光拾以歸,秀琳果以栅降。
引兵入據其城,想與秀琳謀取蔡,秀琳日:“公欲取蔡,非得李佑不可,如秀琳無能為也。
”會佑帥士卒刈麥于張柴村,使廂虞侯史用誠擒之以歸,愬待以客禮,士卒不悅,乃諜言佑為賊内應。
愬恐謗,先達于上,已不及救,乃持佑泣曰:“豈天不欲平此賊耶?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勝衆口也。
”乃械佑送京師。
先密奏曰:“若殺佑,則無以成功。
”诏以佑還愬,愬見之喜,執其手曰:“爾之得全,社稷之福也。
”諸軍讨淮西,四年不克,饋運疲弊,李逢吉等競言師老财竭,意欲罷兵。
裴度請身自督戰,誓不與此賊俱生。
上悅,使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督諸軍讨賊。
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虛直抵其城,待賊将聞之,元濟已成擒矣。
”愬然之。
因雪,假名出獵,夜半雪甚,行七十裡,至州城。
近城有鵝鴨池,愬令驚之,以混軍聲。
自希烈亂後,吳少誠拒命,官軍不至蔡州城下者三十餘年,故蔡人不為備。
四鼓,愬至城下,無一人知者,李佑等镢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雞鳴,入居元濟外宅。
或告元濟曰:“官軍至矣。
” 元濟尚寝,笑曰:“俘囚為盜爾,曉當盡殺之。
”又有告者曰:“城陷矣。
”元濟起,聽于庭,聞愬軍号令,曰:“常侍傳語。
” 應者近萬人。
元濟始懼,乃帥左右登牙城拒戰。
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人據洄曲,想曰:“元濟所望者,重質之救耳。
”乃訪重質家,厚撫之,遣其子傳道持書,谕重質。
重質遂單騎詣愬降,元濟于城上請罪,梯而下之。
檻送京師,不戮一人,屯于鞠場,以待斐度。
度入城,李愬具橐糙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
愬曰:“蔡人頑悖,不識上下之分數十年矣,願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
”度乃受之。
還軍文城,裴度入蔡州。
上禦門受俘,斬吳元濟,賜李愬爵涼國公,以李佑為神武将軍。
賜裴度爵晉國公,複入知政事。
淮西既平,成德節度使王承宗聞之大懼,請以二子為質。
及獻德、棣二州,輸租稅,請官吏,上許之。
初,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使盜殺宰相武元衡,又擊傷裴度首,上未暇讨,及見吳元濟伏誅,大懼。
奉表納質,既而悔之,表言軍心不聽,納質割地。
上怒,令宣武、魏博、成義、武甯、橫海諸鎮兵共讨之。
李愬、田弘正屢敗師道兵。
師道聞官軍侵逼,發民治郓州城塹,修守備,役及婦女,民益懼且怨。
都知兵馬使劉悟,勒兵捕師道與其二子,斬之,函首送弘正營。
弘正大喜,露布以聞,淄青等十二州皆平。
自肅、代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河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受朝廷約束矣。
時天下既平,上浸驕侈,用皇甫镈、李吉甫,而罷裴度,政治頗衰。
又漸好仙佛,以方士柳泌為台州刺史,使求靈草合長生藥;又遣中使至鳳翔迎佛骨。
刑部侍郎韓愈上疏切竦。
上大怒,将加愈極刑,以裴度等言,乃貶為潮州刺史。
柳泌至台州,驅吏民采藥,歲餘無所得,懼而逃入山中。
浙東觀察使捕送京師,皇甫镈、李道古保護之。
上服其藥,日加燥渴,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獲罪有死者,人人自危。
内常侍陳弘志,用毒藥弒帝于中和殿,其黨共為之諱,但雲藥發暴崩,在位十五年。
中尉梁守謙、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恒穆宗,即位于太極殿,貶皇甫镈、李道古為遠州司戶,柳泌伏誅。
翰林學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牛僧孺、李宗闵嘗對策譏切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