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回 四十年彈指過海内風塵
關燈
小
中
大
。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衆,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風振槁葉耳。
屈突通自守之虜,不足為慮。
”淵兩從之,留劉文靜等圍河東,自引兵而西。
淵帥諸軍濟河,關中士民歸之者如市。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從之如流。
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
淵女适柴紹者,亦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左親衛段綸亦娶淵女,聚徒于藍田,得萬餘人,以應淵。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
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亦自以遇知己,竭罄心力,知無不為。
世民引兵屯于阿城,勝兵十二萬,軍令嚴肅,秋毫無犯。
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殺留守官陰世師等十二人,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馬邑丞李靖,素與淵有隙,淵收靖,将斬之,靖大呼曰:“公興義兵,除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乃舍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路者,獨此子耳。
”李淵立代王侑為皇帝,遙尊炀帝為太上皇,自為大丞相,封唐王。
隋帝侑在位一年,禅位于唐。
唐主李淵即皇帝位,改元武德,都長安。
封隋帝侑為鄭國公,明年殂,谥為恭帝,年十五,無後。
且擱過不提。
卻說炀帝在江都夜眠中,恒驚悸,雲有賊,必令數婦人抱持搖撫,乃得眠,諸骁果從炀帝在江都者,多逃亡。
帝患之,以問裴矩。
矩對曰:“人情非有匹偶,難以久處,請聽軍士于此納室。
”帝從之,悉召江都寡婦處女集宮中,恣将士所取,或先與有奸者,聽自首,即以配之。
民間美婦,骁果诳雲有奸,盡奪淫之。
帝荒淫益甚,宮中為百餘房,各盛供張,日令一房為主人,酒卮不離于口,然見天下危亂,亦不自安。
退朝則幅巾短衣,遍曆台閣,汲汲顧景,唯恐不足。
常仰視天文,謂蕭後曰:“外間大有人圖依,然且共樂飲耳!”因飲沉醉。
又引鏡自照曰:“好頸項,誰當砍之?”後驚問故,帝笑曰:“貴賤苦樂,更疊為之,亦複何傷?”時江都糧盡,從駕骁果多關中人,皆思歸。
虎贲郎将司馬德戡、直閣裴虔通等,共謀亡去,因轉相招引,于廣坐明論叛計。
宮人聞之,言于炀帝。
帝怒斬之,自是無敢言者。
郎将趙行樞以告宇文智及,智及大喜曰:“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公等之去,徒取死耳!不如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德戡等然之,因推宇文化及為主,悉召諸骁果谕以所為。
乃夜于東城集兵,得數萬人,舉火與城外相應。
炀帝望見火,聞宮外喧嚣,問何事,裴虔通對曰:“草坊失火,外人共救之耳。
”五更,德戡使虔通将數百騎入宮屯衛,将軍獨孤盛拒戰死之。
先是,炀帝選骁健宮奴數百人,守玄武門,以備非常。
至是化及等結炀帝所寵宮人魏氏,矯诏散其兵,德戡遂引兵自玄武門人。
炀帝易服逃于西閣,校尉令孤行達拔刀直進,扶炀帝下閣,勒兵守之。
至旦,以甲騎迎化及。
化及戰栗,不能言。
既至,德戡等迎谒引入,号為丞相,虔通以騎逼炀帝出宮。
化及曰:“何用将此物出?急還與手。
”于是引炀帝還寝殿。
帝歎曰:“我何罪至此?”賊黨馬文舉曆數炀帝罪惡。
帝曰:“我實負百姓,至于爾輩榮祿兼及,何乃如是?”時炀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二,在炀帝側,号恸不已,虔通斬之,血賤禦服,遂欲弒帝。
帝曰:“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鸩酒來,文舉等不許,令狐行達頓炀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等缢殺之。
炀帝竊位十三年,蕭後與宮人撤漆牀闆為小棺,與趙王杲同殡于西院之流珠堂。
化及殺炀帝諸子幼孫及隋氏宗室外戚,無少長皆斬之。
惟炀帝侄秦王浩,素與智及往來,得免,立為帝,令居别宮,惟發诏畫敕而已。
化及自為大丞相,總百揆,擁衆十餘萬,據有六宮,奸宿蕭後妃嫔,宣淫無忌,自奉一如炀帝。
以諸骁果欲西還長安,乃引兵而西。
至彭城,水路不通。
複奪民間牛車,載宮人珍寶,而使軍士自負戈甲,道遠披劇,軍士皆怨。
司馬德戡與趙行樞等謀殺化及,化及殺之。
李密據鞏洛以拒化及,化及不得西,乃引兵向東都,入滑台。
東都留守官得炀帝兇聞,奉越王侗即位,以王世充為納言,封鄭國公。
化及引兵趨黎陽,東都聞之,與李密合兵以拒之。
化及敗,乃北趨魏縣。
化及兵勢日蹙,兄弟更無他計,但相聚酣宴,奏女樂,擁蕭後縱酒宣淫。
醉則尤智及,持其兩子而泣。
智及怒曰:“事捷之日,初不賜尤;及其相敗,乃欲歸罪,何不殺我以降窦建德?”數相争鬥,醒而複飲,以此為恒,衆多亡散。
化及歎曰:“人生固當一死,豈可不一日為帝乎?”乃鸩殺秦王浩,即帝位于魏縣,國号許。
唐高祖從弟淮安王神通擊化及于魏縣,化及走聊城。
夏王窦建德引兵趨聊城,大破之,生擒化及與智及,并其二子丞基、丞趾,及其黨羽盡斬之。
獲蕭後與傳國玺。
未幾,突厥遣使迎蕭後,建德送蕭後于突厥。
化及既平隋,王世充自為相國,封鄭王加九錫。
未幾,鄭王世充幽隋主侗于含涼殿,廢為潞國公,自稱皇帝,尋弒之,亦谥為恭帝。
時唐高祖武德二年五月事也。
隋主凡四主,共三十九年。
至唐高祖如何統一天下,話長,且聽下回分解。
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衆,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風振槁葉耳。
屈突通自守之虜,不足為慮。
”淵兩從之,留劉文靜等圍河東,自引兵而西。
淵帥諸軍濟河,關中士民歸之者如市。
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從之如流。
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
淵女适柴紹者,亦将精兵萬餘,會世民于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号娘子軍。
左親衛段綸亦娶淵女,聚徒于藍田,得萬餘人,以應淵。
隰城尉房玄齡,谒世民于軍門。
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玄齡亦自以遇知己,竭罄心力,知無不為。
世民引兵屯于阿城,勝兵十二萬,軍令嚴肅,秋毫無犯。
十一月,李淵克長安,殺留守官陰世師等十二人,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
馬邑丞李靖,素與淵有隙,淵收靖,将斬之,靖大呼曰:“公興義兵,除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世民為之固請,乃舍之。
世民因召置幕府。
靖少負志氣,有文武才略,其舅韓擒虎每撫之曰:“可與言将帥之路者,獨此子耳。
”李淵立代王侑為皇帝,遙尊炀帝為太上皇,自為大丞相,封唐王。
隋帝侑在位一年,禅位于唐。
唐主李淵即皇帝位,改元武德,都長安。
封隋帝侑為鄭國公,明年殂,谥為恭帝,年十五,無後。
且擱過不提。
卻說炀帝在江都夜眠中,恒驚悸,雲有賊,必令數婦人抱持搖撫,乃得眠,諸骁果從炀帝在江都者,多逃亡。
帝患之,以問裴矩。
矩對曰:“人情非有匹偶,難以久處,請聽軍士于此納室。
”帝從之,悉召江都寡婦處女集宮中,恣将士所取,或先與有奸者,聽自首,即以配之。
民間美婦,骁果诳雲有奸,盡奪淫之。
帝荒淫益甚,宮中為百餘房,各盛供張,日令一房為主人,酒卮不離于口,然見天下危亂,亦不自安。
退朝則幅巾短衣,遍曆台閣,汲汲顧景,唯恐不足。
常仰視天文,謂蕭後曰:“外間大有人圖依,然且共樂飲耳!”因飲沉醉。
又引鏡自照曰:“好頸項,誰當砍之?”後驚問故,帝笑曰:“貴賤苦樂,更疊為之,亦複何傷?”時江都糧盡,從駕骁果多關中人,皆思歸。
虎贲郎将司馬德戡、直閣裴虔通等,共謀亡去,因轉相招引,于廣坐明論叛計。
宮人聞之,言于炀帝。
帝怒斬之,自是無敢言者。
郎将趙行樞以告宇文智及,智及大喜曰:“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公等之去,徒取死耳!不如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德戡等然之,因推宇文化及為主,悉召諸骁果谕以所為。
乃夜于東城集兵,得數萬人,舉火與城外相應。
炀帝望見火,聞宮外喧嚣,問何事,裴虔通對曰:“草坊失火,外人共救之耳。
”五更,德戡使虔通将數百騎入宮屯衛,将軍獨孤盛拒戰死之。
先是,炀帝選骁健宮奴數百人,守玄武門,以備非常。
至是化及等結炀帝所寵宮人魏氏,矯诏散其兵,德戡遂引兵自玄武門人。
炀帝易服逃于西閣,校尉令孤行達拔刀直進,扶炀帝下閣,勒兵守之。
至旦,以甲騎迎化及。
化及戰栗,不能言。
既至,德戡等迎谒引入,号為丞相,虔通以騎逼炀帝出宮。
化及曰:“何用将此物出?急還與手。
”于是引炀帝還寝殿。
帝歎曰:“我何罪至此?”賊黨馬文舉曆數炀帝罪惡。
帝曰:“我實負百姓,至于爾輩榮祿兼及,何乃如是?”時炀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二,在炀帝側,号恸不已,虔通斬之,血賤禦服,遂欲弒帝。
帝曰:“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鸩酒來,文舉等不許,令狐行達頓炀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等缢殺之。
炀帝竊位十三年,蕭後與宮人撤漆牀闆為小棺,與趙王杲同殡于西院之流珠堂。
化及殺炀帝諸子幼孫及隋氏宗室外戚,無少長皆斬之。
惟炀帝侄秦王浩,素與智及往來,得免,立為帝,令居别宮,惟發诏畫敕而已。
化及自為大丞相,總百揆,擁衆十餘萬,據有六宮,奸宿蕭後妃嫔,宣淫無忌,自奉一如炀帝。
以諸骁果欲西還長安,乃引兵而西。
至彭城,水路不通。
複奪民間牛車,載宮人珍寶,而使軍士自負戈甲,道遠披劇,軍士皆怨。
司馬德戡與趙行樞等謀殺化及,化及殺之。
李密據鞏洛以拒化及,化及不得西,乃引兵向東都,入滑台。
東都留守官得炀帝兇聞,奉越王侗即位,以王世充為納言,封鄭國公。
化及引兵趨黎陽,東都聞之,與李密合兵以拒之。
化及敗,乃北趨魏縣。
化及兵勢日蹙,兄弟更無他計,但相聚酣宴,奏女樂,擁蕭後縱酒宣淫。
醉則尤智及,持其兩子而泣。
智及怒曰:“事捷之日,初不賜尤;及其相敗,乃欲歸罪,何不殺我以降窦建德?”數相争鬥,醒而複飲,以此為恒,衆多亡散。
化及歎曰:“人生固當一死,豈可不一日為帝乎?”乃鸩殺秦王浩,即帝位于魏縣,國号許。
唐高祖從弟淮安王神通擊化及于魏縣,化及走聊城。
夏王窦建德引兵趨聊城,大破之,生擒化及與智及,并其二子丞基、丞趾,及其黨羽盡斬之。
獲蕭後與傳國玺。
未幾,突厥遣使迎蕭後,建德送蕭後于突厥。
化及既平隋,王世充自為相國,封鄭王加九錫。
未幾,鄭王世充幽隋主侗于含涼殿,廢為潞國公,自稱皇帝,尋弒之,亦谥為恭帝。
時唐高祖武德二年五月事也。
隋主凡四主,共三十九年。
至唐高祖如何統一天下,話長,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