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回 四十年彈指過海内風塵

關燈
守東都,以民部尚書樊子蓋輔之。

    楊素之子楚公楊玄感起黎陽,圍東郡,以蒲山公李密為謀主。

    密少有才略,志氣雄遠,輕财好士,為左親侍。

    帝忌之,密遂屏人事,專務讀書,嘗乘黃牛讀《漢書》,楊素遇而異之,謂元感等曰:“汝等不及也。

    ”玄感見朝政日絮,潛就密問計。

     密曰:“天子出征,遠在邊外,去幽州猶隔千裡。

    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扼其咽喉,高麗聞之,必蹑其後。

    不過旬日,資糧皆盡,招撫其衆,不降則潰,可不戰而擒,此上計也。

    關中四塞,天府之國,今帥衆鼓行而西,經城勿攻,直取長安,據險而守之,以徐圖天子,此中計也,簡兵倍道,襲取東都,以号令四方,若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面而至,非仆所知也”。

    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并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其心。

    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遂引兵向洛陽,圍東都。

    炀帝聞之,乃引兵還。

    遣宇文述、來護兒等擊玄感,玄感複委韋福嗣以心膂,不專任密。

    密退,謂所親曰:“楚公好反而不欲勝,吾屬今為虜矣。

    ”玄感引兵趨潼關,字文述等追之,玄感敗死。

    炀帝使裴蘊推治玄感黨羽,謂蘊曰:“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則相聚為盜爾。

    不盡加誅,何以懲後。

    ”由是所殺三十餘萬,枉死者大半。

    玄感之圍東都也,開倉赈給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李密亡命,為人所獲,執送東都。

    密與王仲伯等竊謀逃亡,悉出所有金寶與使者曰:“吾等死日甚近,此金并留付公,幸以些須相瘗,請極歡而死無恨矣。

    ”所至覓酒食,覓妓女,宴飲喧嘩,竟夕達旦,以為常行。

    至魏郡石梁驿,飲防守者皆醉,乃穿牆而逸去,聚徒教授于王秀才家,郡縣捕之,值出獲免。

    韋城翟讓為東郡法曹,坐事當斬,亡命于瓦崗,為群盜。

     同郡徐世責力、單雄信皆從之。

    李密自雍邱亡命,亦歸讓。

    諸帥相謂曰:“今人皆言楊氏将滅,李氏将興,吾聞王者不死,斯人再三獲濟,豈非其人乎?”由是漸敬密。

    密遂與群盜翟讓等起兵攻荥陽。

    炀帝徙張須阤為荥陽通守以讨之。

    通守者,即今之通判也。

    密畫策,分兵千餘人,伏林間,殺須阤.羅士信、秦叔寶等俱降于密,河南郡縣為之喪氣。

    李密說翟讓曰:“洛口倉多積粟,将軍若親帥大軍輕行掩襲,發倉以赈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衆,一朝可集。

    ”遂将精兵七千人,襲回洛倉,破之。

    開倉恣民所取,老弱襁負,道路相屬讓。

    于是推密為主,号為魏公,用祖君彥為記室。

    密移檄州郡,數炀帝十罪,“罄南山之行,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君彥之手筆也。

    河間賊帥格謙起兵,自稱燕王。

    炀帝命王世充讨斬之。

    謙将高開道收其餘衆,寇掠燕地,複稱燕王。

    杜伏威起兵,據曆陽,略江淮,自稱總管,以輔公祜為長史,分徇諸縣,小盜多附之,衆遂盛。

    東海李子通渡淮,與杜伏威合,自稱将軍,尋稱帝,國号吳。

    城父朱粲聚衆為盜,謂之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衆十餘萬,引兵轉掠荊、沔及山南諸郡縣,所過淫掠,以人為糧,噍類無孑遺。

    鄱陽賊帥操師乞攻陷豫章,自稱元興王。

    侍禦史劉子诩讨之,師乞中流矢死。

    其鄉人林士宏代領其衆以戰,子翊敗死,宏自稱楚帝,自九江以南及番禺,皆為所有。

    魯郡賊帥徐圓朗攻陷東平,至琅琊以西盡有之。

    朔方鷹揚郎将梁師都起兵,自稱大丞相。

    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起兵,自稱太守,二人皆北附于突厥。

    突厥立武周為定楊可汗,武周遂自稱帝,取樓煩、定襄、雁門諸郡,據汾陽宮。

    梁師都取雕陰、宏化、延安等郡,自稱梁帝。

    郭子和坐事,徙榆林,會大饑,子和結死士十八人殺郡丞,開倉赈施,起兵,自稱永樂王,北附突厥,二年降唐,封成阝國公,得善終。

    金城校尉薛舉起兵隴西,開倉赈施,自稱西秦霸王,尋稱帝。

    一時起兵據地者六十四處。

     先是,郡盜得隋官及土族子弟皆殺之,獨窦建德善遇之,由是隋官多以城降之,聲勢日盛。

    他如武威鷹揚府司馬李軌據河西,自稱河西大梁王。

    後梁宣帝蕭察曾孫羅川今銑,起兵取豫章、江陵、嶺南等地,勝兵四十餘萬,自稱梁王,尋稱帝。

     内史郎虞世基以帝惡聞盜賊,諸将有告敗求救者,皆不以聞,但雲:“鼠竊狗偷,郡縣捕逐,行當殄滅,願陛下勿以介懷。

    ” 炀帝以為然,或杖其使者,以為妄言。

    由是,盜賊遍海内,陷沒郡縣,帝皆弗之知也。

    時太仆楊義臣擊張金稱、高士達,斬之,破降河北賊數十萬,列狀上聞。

    帝歎曰:“我初不聞賊頓如此,義臣降賊何多也?”世基對曰:“小竊雖多,未足為慮,義臣克之,擁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帝曰:“卿言是也。

    ”遽追還義臣,放散其兵,賊由是複盛。

    诏百僚複議伐高麗,征天下兵,百道俱進。

    時天下已亂,所征兵多不至,高麗困敝,遣使乞降。

    帝乃班師,仍征高麗王元入朝,元竟不至。

     有二孔雀,自西苑飛集寶成朝堂,前親衛校尉高德儒見之,奏以為鸾,時孔雀已去,無可得驗,于是百官稱賀,诏以德儒誠心冥會,肇見嘉祥,拜朝散大夫。

    诏江都更造龍舟數千艘。

    龍舟成,送東都,宇文述勸炀帝幸江都,帝大悅,從之。

    群臣谏者盡斬之,宇文述死,帝以其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