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回 四十年彈指過海内風塵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九裡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
烏江流水潺潺響,彷佛虞姬哭霸王。
霸主烏江血未幹,長陵樹老朔風寒。
千年暗草埋金谷,幾輩征夫老玉關。
去烏銷沉雲漠漠,野花零落水潺潺。
豪華一去無蹤迹,留得虛名紙上看。
卻說隋文帝即篡周,複滅後梁,至九年正月,又滅陳為一統。
子楊廣,既弒父,複殺兄,于弒父之夕,又烝淫父妾而篡立。
廣小字阿摩,文帝第二子。
初封晉王,既篡位,是為炀帝。
立皇後蕭氏,命楊素營東京宮室,又敕宇文恺與舍人封德彜等營顯仁宮,南接皂澗,北跨洛濱。
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
又求海内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
自長安至江都,引谷、洛、河、江、淮諸水,各相通為水道,廣四十步,傍築禦道,樹以柳,沿途置離宮四十餘所。
又遣黃門侍郎王宏等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
東京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成臯,北至河陽,相望于道。
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周十餘裡,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百餘尺。
台觀宮殿,羅絡山上。
海北有龍鱗渠,索纡注海内,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苑以四品夫人主之。
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沼内亦剪彩為荷芰菱茨,乘輿遊幸,則去水而布之。
十六院競以肴馐精麗相高,求市恩寵。
上好以月夜縱宮女數千騎,遊四苑,作《清夜遊曲》,于馬上奏之。
行幸江都,發顯仁宮,出洛口,禦龍舟。
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
上重有正殿,内殿,朝堂;中二重有房百二十間,皆飾以金玉沉檀,以處美女妃嫔;下重内侍處之。
皇後乘翔螭舟,制度差小,三重。
别有浮景九艘,挽船美女九千餘人,謂之殿腳女,皆衣以錦繡之彩,豔冶奪目。
餘數千艘,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蓄客乘之,挽船士八萬餘人,舳橹相接二百裡,照耀川陸,騎兵翼兩岸而行,旌旗蔽野。
所過州縣,五百裡内皆令獻食,多者一州至百辇,極水陸珍奇。
後宮厭饫,将發之際,多棄埋之。
新作輿衛儀服,課州縣送羽毛,民求捕之。
殆無遺類。
烏程有高樹,逾百尺,上有鶴巢。
民欲取之不可得,将伐其根,鶴恐殺子,自拔羽毛投于地,時人或稱以為瑞。
置洛口倉于鞏東南原上,城周二十餘裡,穿三千窖。
置加回洛倉于洛陽,北七裡,城周十裡,穿三百每窖皆容米八千石。
發丁男一百餘萬以修秦始皇時萬裡長城。
殺高穎、賀若弼、宇文弼、薛道衡等,先朝舊臣及忠谏之士皆死。
炀帝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
薛道衡死,乃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炀帝北巡,車駕發榆林,甲士五十餘萬,旌旗辎重,千裡不絕絕。
突厥啟民可汗秦廬帳以俟車駕,帝幸其帳,啟尼秦觞上壽。
帝大悅,賦詩曰:“呼韓稽颡至,屠耆接踵來。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賜各有差。
西域諸胡多至張掖等郡交易,帝使史部侍郎裴矩掌之。
矩知帝好遠略,諸商胡至者,矩誘訪諸國山川風俗,撰《西域圖紀》三卷,合四十四國,入朝奏之,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将通西域,四夷經略,鹹以委矩。
自是西域諸胡往來相繼,所經郡縣疲于迎送,糜費以萬萬計。
西域諸胡來朝獻地,置西海等郡。
諸番來朝,陳百戲于端門以示之,終月而罷,所費巨萬。
諸番入豐都市交易,先命整飾肆店,盛設帷帳,珍貨充積。
胡客過酒食店,悉邀入,醉飽而散,不取其值,绐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值。
”胡客皆驚歎,其黠者覺之,見以缯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體,何不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 市人慚,不能答。
帝稱裴矩之能,謂群臣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而未發者,自非奉國盡忠,孰能如是?” 征高麗王元入朝,不至。
裴矩說炀帝曰:“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今乃不臣,當陛下之時,何可不取?”乃下诏伐高麗,敕幽州總管元宏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十三四。
總征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郡。
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餘裡。
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死者相枕于道,天下騷動。
于是始相聚為群盜。
七年冬,鄒平民王簿倡亂,擁衆據長白山,剽掠齊濟之郊,自稱知世郎,言世事可知也。
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感動,避征役者多往歸之。
凡二年,為張須随所滅。
窦建德起兵漳南,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役,由是人争附之,為之緻死,稱長樂王,尋改稱夏王。
張金稱聚衆河曲,高士達聚衆清河,自是所在群盜蠭起,不可勝數。
炀帝至遼東,高麗諸城各堅守不下。
将軍宇文述等九軍,皆敗于薩水而還。
初,大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人,及還,惟二千五百人,資儲器械,失之殆盡。
炀帝還東郡,一時後宮妃主,狼狽相失,與軍士雜宿山谷間。
複征天下兵集涿郡,募民間骁勇,複自将擊高麗。
時太子昭早卒,炀帝命太子昭長子代王侑留守西京,以刑部尚書衛文升輔之。
命太子昭次子越王侗留
烏江流水潺潺響,彷佛虞姬哭霸王。
霸主烏江血未幹,長陵樹老朔風寒。
千年暗草埋金谷,幾輩征夫老玉關。
去烏銷沉雲漠漠,野花零落水潺潺。
豪華一去無蹤迹,留得虛名紙上看。
卻說隋文帝即篡周,複滅後梁,至九年正月,又滅陳為一統。
子楊廣,既弒父,複殺兄,于弒父之夕,又烝淫父妾而篡立。
廣小字阿摩,文帝第二子。
初封晉王,既篡位,是為炀帝。
立皇後蕭氏,命楊素營東京宮室,又敕宇文恺與舍人封德彜等營顯仁宮,南接皂澗,北跨洛濱。
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
又求海内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
自長安至江都,引谷、洛、河、江、淮諸水,各相通為水道,廣四十步,傍築禦道,樹以柳,沿途置離宮四十餘所。
又遣黃門侍郎王宏等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
東京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成臯,北至河陽,相望于道。
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周十餘裡,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百餘尺。
台觀宮殿,羅絡山上。
海北有龍鱗渠,索纡注海内,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苑以四品夫人主之。
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沼内亦剪彩為荷芰菱茨,乘輿遊幸,則去水而布之。
十六院競以肴馐精麗相高,求市恩寵。
上好以月夜縱宮女數千騎,遊四苑,作《清夜遊曲》,于馬上奏之。
行幸江都,發顯仁宮,出洛口,禦龍舟。
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
上重有正殿,内殿,朝堂;中二重有房百二十間,皆飾以金玉沉檀,以處美女妃嫔;下重内侍處之。
皇後乘翔螭舟,制度差小,三重。
别有浮景九艘,挽船美女九千餘人,謂之殿腳女,皆衣以錦繡之彩,豔冶奪目。
餘數千艘,後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蓄客乘之,挽船士八萬餘人,舳橹相接二百裡,照耀川陸,騎兵翼兩岸而行,旌旗蔽野。
所過州縣,五百裡内皆令獻食,多者一州至百辇,極水陸珍奇。
後宮厭饫,将發之際,多棄埋之。
新作輿衛儀服,課州縣送羽毛,民求捕之。
殆無遺類。
烏程有高樹,逾百尺,上有鶴巢。
民欲取之不可得,将伐其根,鶴恐殺子,自拔羽毛投于地,時人或稱以為瑞。
置洛口倉于鞏東南原上,城周二十餘裡,穿三千窖。
置加回洛倉于洛陽,北七裡,城周十裡,穿三百每窖皆容米八千石。
發丁男一百餘萬以修秦始皇時萬裡長城。
殺高穎、賀若弼、宇文弼、薛道衡等,先朝舊臣及忠谏之士皆死。
炀帝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
薛道衡死,乃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炀帝北巡,車駕發榆林,甲士五十餘萬,旌旗辎重,千裡不絕絕。
突厥啟民可汗秦廬帳以俟車駕,帝幸其帳,啟尼秦觞上壽。
帝大悅,賦詩曰:“呼韓稽颡至,屠耆接踵來。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賜各有差。
西域諸胡多至張掖等郡交易,帝使史部侍郎裴矩掌之。
矩知帝好遠略,諸商胡至者,矩誘訪諸國山川風俗,撰《西域圖紀》三卷,合四十四國,入朝奏之,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漢武之功,将通西域,四夷經略,鹹以委矩。
自是西域諸胡往來相繼,所經郡縣疲于迎送,糜費以萬萬計。
西域諸胡來朝獻地,置西海等郡。
諸番來朝,陳百戲于端門以示之,終月而罷,所費巨萬。
諸番入豐都市交易,先命整飾肆店,盛設帷帳,珍貨充積。
胡客過酒食店,悉邀入,醉飽而散,不取其值,绐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值。
”胡客皆驚歎,其黠者覺之,見以缯帛纏樹,曰:“中國亦有貧者,衣不蓋體,何不以此物與之,纏樹何為?” 市人慚,不能答。
帝稱裴矩之能,謂群臣曰:“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而未發者,自非奉國盡忠,孰能如是?” 征高麗王元入朝,不至。
裴矩說炀帝曰:“高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今乃不臣,當陛下之時,何可不取?”乃下诏伐高麗,敕幽州總管元宏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十三四。
總征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郡。
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餘裡。
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死者相枕于道,天下騷動。
于是始相聚為群盜。
七年冬,鄒平民王簿倡亂,擁衆據長白山,剽掠齊濟之郊,自稱知世郎,言世事可知也。
又作《無向遼東浪死》歌,以相感動,避征役者多往歸之。
凡二年,為張須随所滅。
窦建德起兵漳南,能傾身接物,與士卒均勞役,由是人争附之,為之緻死,稱長樂王,尋改稱夏王。
張金稱聚衆河曲,高士達聚衆清河,自是所在群盜蠭起,不可勝數。
炀帝至遼東,高麗諸城各堅守不下。
将軍宇文述等九軍,皆敗于薩水而還。
初,大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人,及還,惟二千五百人,資儲器械,失之殆盡。
炀帝還東郡,一時後宮妃主,狼狽相失,與軍士雜宿山谷間。
複征天下兵集涿郡,募民間骁勇,複自将擊高麗。
時太子昭早卒,炀帝命太子昭長子代王侑留守西京,以刑部尚書衛文升輔之。
命太子昭次子越王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