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關燈
始禁同姓為婚,拜祀周公、孔子,行養老禮,以平城地寒,風沙常起,乃遷都洛陽,改姓元氏,初定族姓,興禮樂,變華風。

    禁胡語,求遣書,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于洛陽,魏主好讀書,手不釋卷,善屬文,多于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

    自太和十一年以後,诏策皆自為之。

    好賢樂善,情如饑渴,所與遊接,常寄以布素之意。

    友愛諸弟,始終無間,精勤庶務,從善如流。

    制禮作樂,蔚然可觀,有三代之風焉。

    魏主宏連年在外,後馮氏私于幸臣高菩薩。

    魏主還,收菩薩等誅之,而不忍廢後。

    時魏主因禦齊師得勝,疾甚而還。

    至谷塘,原以嗣子恪托其弟司徒彭城王勰,勰慮權寵震主,取罪必重,涕泣固辭。

    魏主手诏太子曰:“汝叔父勰,清規榇德,松竹為心,吾百年後,其聽勰辭蟬冕,遂其沖挹之性!”又謂勰曰:“後官久乖陰德,吾死後,可賜自盡,葬以後禮。

    ”遂殂,在位二十九年。

     太子恪至魯陽,遇梓宮,乃發喪即位,是為世宗宣武帝。

     嬖幸擅權,幸臣趙邕及外戚高肇等用事,魏政始衰。

    高肇怨彭城王勰,數谮于魏主,誣以謀反,以酒毒殺之,舉朝莫不喪氣。

    魏主立于诩為太子。

    诩,胡貴嫔所生也。

    魏自是不殺太子之母。

     宣武帝在位十六年殂,子肅宗孝明帝诩立。

    胡太後臨朝稱制。

    太後聰悟,好讀書,善屬文,射能中針孔,政事皆手筆自決。

     作永甯寺浮屠,高九十丈,極土木之美。

    僧房千間,珠玉錦繡,駭人心目。

    遣比丘慧生如西域求佛書,慧生出魏境西行二年,至幹羅國,得佛書一百七十部而還。

    胡太後弒故正宮商太後,以尼禮葬之。

    帝叔太傅清河王怿,美風儀,胡太後逼而淫之。

     然怿素有才能,輔政多所匡益。

    侍中元義、衛将軍劉騰,恃寵擅權,怿每裁抑之,義、騰誣怿欲毒殺魏主,閉永巷門,太後不得出,執怿殺之,還政魏主。

    幽太後于北宮,魏主不得省見,太後不免饑寒。

    義遂輔政,與騰表裡擅權。

    義嗜酒好色,貪吝寶賄,牧守長令,率皆貪污。

    百姓窮困,人人思亂,及劉騰死,魏主與太後左右防衛稍緩,母子乃得相見。

    太後定計,使義解兵權,複臨朝攝政。

    因賜元義死。

     胡太後自再臨朝以來,頗事妝飾,數出遊,李神軌、徐纥等俱得幸于太後,鄭俨尤為得幸,使領尚食典禦,晝夜在禁中。

     每休沐,太後常遣宦者随之,俨見其妻,惟得略言家事而已。

     嬖幸用事,政事縱馳,盜賊蠭起。

    葛榮肆亂國号齊,封疆日蹙,國用耗竭,讨虜大都督爾朱榮,兵勢強盛,魏朝憚之。

    魏主年寝長,太後自以所為不謹,凡魏主所親信者,辄以事去之。

    于是母子之間嫌隙日深。

    魏主及鄭俨、徐纥等逼于太後,不能去,密诏爾朱榮舉兵内向,威逼太後。

    榮以高歡為前鋒,行至上黨,魏主複以私诏止之。

    鄭俨、徐纥恐禍,乃陰與太後謀鸩魏主。

     宣武帝在位十六年殂,立皇子為帝。

    既而下诏自:“潘嫔所生,實皇女也。

    故臨洮王寶陴世子钊,高祖之孫可立。

    ”遂迎钊即位,年方三歲。

    爾朱榮聞之,抗表領兵赴阙,立彭城武宜王勰之孫子攸為帝,是為敬宗孝莊帝。

    以榮都督中外諸軍事,封太原王。

    李神軌、鄭俨、徐纥等皆遠遁,太後及後宮皆落發為尼。

    榮遣騎執胡太後及幼主钊沉之于河,殺王公以下二千人。

    爾朱榮之女先為孝明帝嫔妃,至是榮欲魏主納為後,魏主從之,榮甚悅。

    爾朱榮讨葛榮,擒之。

    冀、定、滄、瀛、殷五州皆平。

    榮雖身居外藩,遙制朝政。

    敬宗外逼于榮,内迫于後,快怏不樂。

    唯幸寇盜未息,與榮相持。

    及榮告捷,殊不喜,因密有圖榮之意。

     乃用陽城王微之計,聲言皇子生,榮遂與元天穆俱入朝賀喜。

     光祿少卿魯安、典禦李侃晞等俱抽刀入,榮起趨禦座。

    魏主先橫刀于膝,遂手刃之,并殺于穆及榮子菩提等,赦其餘黨。

    内外喜噪,百僚入賀。

    是夜,榮從弟世隆帥榮部曲焚西陽門,出屯河陰,索太原王屍北遁。

    榮侄兆聞榮死,自汾州帥騎據晉陽。

     世隆至長子兆來會之,推立太武帝五世孫長廣王晔為帝,大赦改元。

    兆以輕兵倍道兼行,從河橋西渡直叩宮門,宿衛乃覺,彎弓欲射,矢不得發,一時散走。

    兆騎執魏主,鎖于永甯寺樓上,在位二年。

    兆縱兵大掠,捕殺皇子,污辱嫔妃公主,殺臨淮王彧等。

    魏主寒甚,就兆求頭巾,兆不與,尋缢殺之。

    爾朱世隆兄弟以長廣王晔疏屬,欲更立親近,以從人望,乃廢晔,在位一年,而更立獻文帝之孫廣陵王恭,是為節闵帝。

     初,葛榮之亂,部衆流入并肆者二十餘萬,謀亂不止。

    爾朱兆患之,問計于高歡。

    歡曰:“宜選王心腹使統之。

    ”兆即以其衆委歡,以為冀州刺史。

    歡自此得兵柄,不可複制矣。

    魏河北大史高幹與其弟敖曹起兵讨兆。

    高歡起兵屯壺關,聲言欲讨幹。

    幹潛往谒之,說歡讨兆。

    時趙郡太守李元忠赤說歡讨兆。

    歡大悅,起兵讨爾朱氏,立太武帝玄孫渤海太守元朗為帝,自為丞相。

    縱反間計,使爾朱世隆兄弟與兆互相猜疑。

    歡遂進戰,大破兆軍。

    歡又進擊爾朱兆等于邺,複大破之,兆自殺,盡滅爾朱氏之黨,遂幽節闵帝于崇訓佛寺,尋弒之,在位二年。

    歡又以元朗疏屬,乃廢朝,朗在位廠年,而立孝文帝之孫乎陽王修,是為孝武帝。

    雍州刺史賀拔嶽,遣司馬宇牢泰詣晉陽,觀高歡之為人,歡奇其狀貌,将留之,泰固求複命,歡乃遣之行,還謂嶽曰:“歡之所以未篡者,正憚公兄弟耳。

    宜潛為之備。

    ” 嶽大悅,以夏州被邊要重,乃表用奉以鎮之。

    未幾,嶽為陳悅所殺。

    泰讨殺悅,而代領嶽衆。

    魏大丞相高舉舉兵反,中軍将軍王思政言于魏主曰:“高歡之心,昭然可知。

    宇文泰乃心王室,今往就之,還象舊京,何慮弗克。

    ”魏主從之,以五千騎西赴長安。

    泰備儀衛迎帝,谒軸于東陽驿。

    魏主遂入長安,以泰為尚書令,軍國之事,鹹取決焉。

    魏主下制,數高歡罪惡,召荊糾刺史賀拔勝盡行在所。

    勝遲疑不決,後竟奔梁。

    高歡勒兵追魏主修不及,遂還洛陽,集百官耆老,立孝文帝曾孫清河世子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

    北遷都邺,時謂之東魏。

    魏主修至長安,未幾,複與宇文泰有隙,飲酒遇鸩而死,在位三年。

     泰立孝文帝孫南陽王寶炬即位,都長安,是為西魏文帝。

    自是而東魏、西魏分為二矣。

    魏自拓跋力微,至什翼犍國号代,凡十三主。

    起漢獻帝庚子,晉孝武帝丙子,共一百五十七年,而滅于秦。

    又自道武帝拓跋圭再建國起,改号魏,至梁武帝癸醜,共一百五十七年而分。

    其後東魏篡于齊,西魏篡于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