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回 索頭魏分齊周北地稱尊
關燈
小
中
大
十九年。
其起滅于北涼者,有西涼李暠,暠字符盛,敦煌胡人。
漢前将軍李廣之後,好文學,有令名,北涼主段業以為敦煌太守,都督鎮西将軍,尋叛北涼,自稱西涼公,取沙州、秦州、涼州等地,取酒泉徙都之。
酒泉今肅州衛是也。
暠僭位十八年殂。
其後七世孫。
為唐高祖今世子歆立,歆僭位四年。
北涼主蒙遜欲取西涼,詐引兵攻秦,而潛還師以待之。
西涼主歆果将少騎三萬襲北涼,北涼主蒙遜擊殺之。
歆弟敦煌太守李恂等奔北山,蒙遜以索元緒為敦煌太守。
初,李恂在敦煌有惠政,索元緒粗險好殺,大失人和,郡人逐元緒,密信召恂,推恂為敦煌王。
北涼主築堤壅水以灌敦煌,李恂自殺,僭位一年。
蒙遜屠敦煌,西涼亡。
凡三世,共二十二年。
此外又有仇池。
東漢南帝時,略陽清水氏楊駒,始居仇池。
仇池山,在陝西鞏昌府成縣西北百裡。
其城天然,石角外向,如雉堞然。
地方百頃,其傍平地二十餘裡,四面鬥絕,為羊腸蟠道,三十六回而上。
三國時,駒孫楊千萬附于曹魏,魏封為百頃王。
傳楊飛龍、楊茂搜、楊難敵、楊毅、楊初、楊國、楊俊、楊世,楊纂、楊安、楊定、楊盛,蒙聞晉亡,不改義熙年号,謂世子元曰:“吾老矣,當終為晉臣,汝善事宋帝。
” 盛卒,元立。
元卒,弟難當立,降于元魏。
魏封為南秦王,再 傳楊保宗、楊文德、楊元和、楊僧嗣、楊文度、楊文宏、楊後 起、楊集始、楊紹先。
時楊集起、楊集義等立紹先為帝以叛魏。
魏梁、秦二州刺史邢巒擊破之,執送洛陽,滅其國,仇池亡。
起漢獻帝,終梁武帝,凡二十五世,共二百八十七年。
五胡諸國,今已講完,再叙北朝元魏之事。
卻說北朝元魏,初為代國,自前秦主苻堅滅代,分之為二。
使劉庫仁、劉衛辰統之。
衛辰之後為複國,見前不贅。
庫仁招撫離叛,恩信并着。
拓跋圭之母窦氏,以圭走依庫仁,庫仁事圭,恩勤周備,不以廢興易意。
嘗謂諸子曰:“此兒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業,汝曹當謹遇之。
”及前秦國亂,諸部大人共推拓跋圭為主,大會于牛川,即代王位。
自代滅後,至是十年而複興。
牛川,即今直隸萬全都司懷來衛是也。
圭務農息民,國人悅之,改國号曰魏,服于後燕,後與魏絕,破柔然,獲馬蘭十餘萬,牛羊四百餘萬,國用遂饒。
又破後燕而取其地之半,遷都平城稱帝,是為太祖道武帝。
襲高車,破其衆三十餘部,獲馬三十餘萬,諸部大震。
複敗後秦之師,遂為強國。
置五經博士,增國于太學生員三千人。
圭問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可以益人神智?”對曰:“莫如書籍。
”圭遂命郡縣大索書籍,悉舉平城。
初,圭納劉頭眷女,寵冠後庭,生子嗣,即明元帝。
及克中山,獲燕主寶幼女,又寵之,将立後,用其國故事,鑄金人以蔔之。
慕容氏象成,遂立為後。
圭又見賀太後之妹美,請納之。
太後曰:“不可,是過美,且已有夫。
”圭密令人殺其夫而納之,生清河王紹,兇狠無賴。
時圭服餌丹藥,躁怒無常,因怒殺人無算。
欲立齊王嗣為太子。
魏故事:欲立嗣子,先殺其母,乃賜嗣母劉貴人死,召嗣谕之。
嗣性孝,哀泣不自勝。
圭怒,嗣還舍,日夜号泣。
圭複召之,左右曰:“上怒甚,人将不測,不如且避之。
”嗣乃逃匿于外,惟帳下車頭王洛兒随之。
圭又以事責賀夫人,将殺之。
夫人密求于其子紹。
先是神有巫嘗誡圭,當有暴禍,惟誅清河,殺萬人,乃可免。
圭乃殺清河一郡,常手自殺人,欲令滿萬魇之。
圭寝處人莫能知,惟愛妾名萬人者知之。
清河王紹年十六,萬人與之私通。
至是紹欲救母弒父,令萬人為内應,紹逾垣入宮弒圭。
圭臨死曰:“清河萬人之言,乃汝等耶?”太武帝在位二十二年。
嗣在外聞變,遣王洛兒夜入平城,告将軍安同等,衆翕然奉迎,衛士執紹送嗣。
嗣并賀氏及萬人等為内應者,皆銮食之。
乃即位,是為太宗。
”月元帝。
任用崔浩,勸課農桑,人民安富。
有事于太廟,助祭者數百國。
在位十五年殂。
太子焘立,是為世祖太武帝,仍用崔浩。
魏主為人,壯健鸷勇,臨城外陣,親犯矢石,左右死傷相繼,神色自若,将士畏服,鹹盡死力。
明于知人,或拔于卒伍之中,聽察精微,下無遁情,賞不遺賤,罰不避貴,由是兵甲強盛,戰無不克。
滅夏、滅北燕、滅北涼,取仇池。
北朝諸國,皆并于魏。
又平西域及柔然、高車等國。
除江左南朝外,居然一統。
振興文學,墾田積粟,魏國大治。
惜其不念崔浩之功,以其作史暴揚國惡,誅及其族,為少過耳。
太武帝以太子晃監國,中常侍宗愛扌勾之,晃以憂卒。
魏主追悼太子不已。
宗愛懼誅,遂弒太武帝,而立帝子南安王餘。
太武帝在位二十九年。
未幾宗愛複弒餘。
尚書源賀、陸鹿等勒兵誅愛,奉太子晃之于皇孫浚即位,是為高宗文成帝。
任用高允靜以鎮之,懷集中外,魏國大治。
立子宏為太子,使其母李貴人條記所事,付托兄弟,然後依故事賜死。
文成帝在位十四年殂。
獻文帝宏立,年方十三,馮太後臨朝稱制。
雖淫亂而能任用高允,魏國無事。
魏主李夫人生子宏,馮太後自撫養之,遂還政于獻文帝。
帝始親政,剛毅有斷,勒于政事,賞罰嚴明。
援清節,黜貪污,魏國稱治。
因好黃老浮屠之學,傳位于太子宏,自号太上皇帝。
子孝文帝宏立,生方五歲,幼有至性,顯祖病癰,宏親為吮之。
及受禅,悲不自勝。
顯祖問其故?對曰:“代親之感,内切于心。
”群臣奏曰:“今皇帝幼沖,萬機大政。
猶宜陛下總之。
”顯祖從之。
初,太上嫡母馮太後素幸李奕,太上怒,因事殺之。
馮太後由是恨太上,密鸩殺之。
在位六年,在太上位又五年而被弒。
高祖孝文帝宏即位,馮太後複臨朝稱制。
太後聰察知書,計曉政事,多權數,減膳馐,被服儉素。
然性淫;每多外交。
魏主宏性至孝,承顔順志,事無大小,皆仰成焉。
太蔔令睿得幸于馮太後,遷尚書令,爵中山王。
至是病,太後屢至其家。
及卒,贈谥立廟,文士作誅者百餘人。
及葬,自稱姻舊,衰經哭送者千餘人。
魏主以睿子代為尚書令。
太後自以失行,畏人議己,群下語言,稍涉疑忌,辄殺之。
太後前後臨朝,凡二十五年殂。
孝文勺飲不入于口者五日,哀毀過禮。
初,太後忌孝文英敏,恐不利于己,盛寒,閉之冷室,絕食三日,欲廢之,而立鹹陽王禧,東陽王丕等固谏乃止。
魏主初無憾意,惟深德丕等,又有宦者谮魏主于太後,太後杖魏主數十,至是亦不追問。
魏鹹陽公高允卒,允曆事五帝,卒年九十八歲。
孝文帝
其起滅于北涼者,有西涼李暠,暠字符盛,敦煌胡人。
漢前将軍李廣之後,好文學,有令名,北涼主段業以為敦煌太守,都督鎮西将軍,尋叛北涼,自稱西涼公,取沙州、秦州、涼州等地,取酒泉徙都之。
酒泉今肅州衛是也。
暠僭位十八年殂。
其後七世孫。
為唐高祖今世子歆立,歆僭位四年。
北涼主蒙遜欲取西涼,詐引兵攻秦,而潛還師以待之。
西涼主歆果将少騎三萬襲北涼,北涼主蒙遜擊殺之。
歆弟敦煌太守李恂等奔北山,蒙遜以索元緒為敦煌太守。
初,李恂在敦煌有惠政,索元緒粗險好殺,大失人和,郡人逐元緒,密信召恂,推恂為敦煌王。
北涼主築堤壅水以灌敦煌,李恂自殺,僭位一年。
蒙遜屠敦煌,西涼亡。
凡三世,共二十二年。
此外又有仇池。
東漢南帝時,略陽清水氏楊駒,始居仇池。
仇池山,在陝西鞏昌府成縣西北百裡。
其城天然,石角外向,如雉堞然。
地方百頃,其傍平地二十餘裡,四面鬥絕,為羊腸蟠道,三十六回而上。
三國時,駒孫楊千萬附于曹魏,魏封為百頃王。
傳楊飛龍、楊茂搜、楊難敵、楊毅、楊初、楊國、楊俊、楊世,楊纂、楊安、楊定、楊盛,蒙聞晉亡,不改義熙年号,謂世子元曰:“吾老矣,當終為晉臣,汝善事宋帝。
” 盛卒,元立。
元卒,弟難當立,降于元魏。
魏封為南秦王,再 傳楊保宗、楊文德、楊元和、楊僧嗣、楊文度、楊文宏、楊後 起、楊集始、楊紹先。
時楊集起、楊集義等立紹先為帝以叛魏。
魏梁、秦二州刺史邢巒擊破之,執送洛陽,滅其國,仇池亡。
起漢獻帝,終梁武帝,凡二十五世,共二百八十七年。
五胡諸國,今已講完,再叙北朝元魏之事。
卻說北朝元魏,初為代國,自前秦主苻堅滅代,分之為二。
使劉庫仁、劉衛辰統之。
衛辰之後為複國,見前不贅。
庫仁招撫離叛,恩信并着。
拓跋圭之母窦氏,以圭走依庫仁,庫仁事圭,恩勤周備,不以廢興易意。
嘗謂諸子曰:“此兒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業,汝曹當謹遇之。
”及前秦國亂,諸部大人共推拓跋圭為主,大會于牛川,即代王位。
自代滅後,至是十年而複興。
牛川,即今直隸萬全都司懷來衛是也。
圭務農息民,國人悅之,改國号曰魏,服于後燕,後與魏絕,破柔然,獲馬蘭十餘萬,牛羊四百餘萬,國用遂饒。
又破後燕而取其地之半,遷都平城稱帝,是為太祖道武帝。
襲高車,破其衆三十餘部,獲馬三十餘萬,諸部大震。
複敗後秦之師,遂為強國。
置五經博士,增國于太學生員三千人。
圭問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可以益人神智?”對曰:“莫如書籍。
”圭遂命郡縣大索書籍,悉舉平城。
初,圭納劉頭眷女,寵冠後庭,生子嗣,即明元帝。
及克中山,獲燕主寶幼女,又寵之,将立後,用其國故事,鑄金人以蔔之。
慕容氏象成,遂立為後。
圭又見賀太後之妹美,請納之。
太後曰:“不可,是過美,且已有夫。
”圭密令人殺其夫而納之,生清河王紹,兇狠無賴。
時圭服餌丹藥,躁怒無常,因怒殺人無算。
欲立齊王嗣為太子。
魏故事:欲立嗣子,先殺其母,乃賜嗣母劉貴人死,召嗣谕之。
嗣性孝,哀泣不自勝。
圭怒,嗣還舍,日夜号泣。
圭複召之,左右曰:“上怒甚,人将不測,不如且避之。
”嗣乃逃匿于外,惟帳下車頭王洛兒随之。
圭又以事責賀夫人,将殺之。
夫人密求于其子紹。
先是神有巫嘗誡圭,當有暴禍,惟誅清河,殺萬人,乃可免。
圭乃殺清河一郡,常手自殺人,欲令滿萬魇之。
圭寝處人莫能知,惟愛妾名萬人者知之。
清河王紹年十六,萬人與之私通。
至是紹欲救母弒父,令萬人為内應,紹逾垣入宮弒圭。
圭臨死曰:“清河萬人之言,乃汝等耶?”太武帝在位二十二年。
嗣在外聞變,遣王洛兒夜入平城,告将軍安同等,衆翕然奉迎,衛士執紹送嗣。
嗣并賀氏及萬人等為内應者,皆銮食之。
乃即位,是為太宗。
”月元帝。
任用崔浩,勸課農桑,人民安富。
有事于太廟,助祭者數百國。
在位十五年殂。
太子焘立,是為世祖太武帝,仍用崔浩。
魏主為人,壯健鸷勇,臨城外陣,親犯矢石,左右死傷相繼,神色自若,将士畏服,鹹盡死力。
明于知人,或拔于卒伍之中,聽察精微,下無遁情,賞不遺賤,罰不避貴,由是兵甲強盛,戰無不克。
滅夏、滅北燕、滅北涼,取仇池。
北朝諸國,皆并于魏。
又平西域及柔然、高車等國。
除江左南朝外,居然一統。
振興文學,墾田積粟,魏國大治。
惜其不念崔浩之功,以其作史暴揚國惡,誅及其族,為少過耳。
太武帝以太子晃監國,中常侍宗愛扌勾之,晃以憂卒。
魏主追悼太子不已。
宗愛懼誅,遂弒太武帝,而立帝子南安王餘。
太武帝在位二十九年。
未幾宗愛複弒餘。
尚書源賀、陸鹿等勒兵誅愛,奉太子晃之于皇孫浚即位,是為高宗文成帝。
任用高允靜以鎮之,懷集中外,魏國大治。
立子宏為太子,使其母李貴人條記所事,付托兄弟,然後依故事賜死。
文成帝在位十四年殂。
獻文帝宏立,年方十三,馮太後臨朝稱制。
雖淫亂而能任用高允,魏國無事。
魏主李夫人生子宏,馮太後自撫養之,遂還政于獻文帝。
帝始親政,剛毅有斷,勒于政事,賞罰嚴明。
援清節,黜貪污,魏國稱治。
因好黃老浮屠之學,傳位于太子宏,自号太上皇帝。
子孝文帝宏立,生方五歲,幼有至性,顯祖病癰,宏親為吮之。
及受禅,悲不自勝。
顯祖問其故?對曰:“代親之感,内切于心。
”群臣奏曰:“今皇帝幼沖,萬機大政。
猶宜陛下總之。
”顯祖從之。
初,太上嫡母馮太後素幸李奕,太上怒,因事殺之。
馮太後由是恨太上,密鸩殺之。
在位六年,在太上位又五年而被弒。
高祖孝文帝宏即位,馮太後複臨朝稱制。
太後聰察知書,計曉政事,多權數,減膳馐,被服儉素。
然性淫;每多外交。
魏主宏性至孝,承顔順志,事無大小,皆仰成焉。
太蔔令睿得幸于馮太後,遷尚書令,爵中山王。
至是病,太後屢至其家。
及卒,贈谥立廟,文士作誅者百餘人。
及葬,自稱姻舊,衰經哭送者千餘人。
魏主以睿子代為尚書令。
太後自以失行,畏人議己,群下語言,稍涉疑忌,辄殺之。
太後前後臨朝,凡二十五年殂。
孝文勺飲不入于口者五日,哀毀過禮。
初,太後忌孝文英敏,恐不利于己,盛寒,閉之冷室,絕食三日,欲廢之,而立鹹陽王禧,東陽王丕等固谏乃止。
魏主初無憾意,惟深德丕等,又有宦者谮魏主于太後,太後杖魏主數十,至是亦不追問。
魏鹹陽公高允卒,允曆事五帝,卒年九十八歲。
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