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回 三國志亂紛紛五十餘載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将軍割據江東,兵精糧足,當為天下除殘去惡,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為後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驅中國土衆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
将軍擒操,宜在今日。
瑜請得精兵五萬人,保為将軍破之。
” 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但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
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因拔刀砍案曰:“諸将吏敢有複言迎操者,與此案同!”遂令瑜督兵三萬,與劉備并力禦操。
權軍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已生疫疾,初戰不利,引次江北。
瑜部将黃蓋曰:“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取也。
” 乃取蒙沖鬥艦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
時諸葛亮祭禱祈風,東南風急,蓋以十艦居前,江中舉帆,餘船以次俱進。
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視,指言蓋降。
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煙焰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
北軍大潰。
操引兵從華容道步走,劉備與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操軍死者大半。
操乃留曹仁、徐晃守江陵,引兵北還。
于是吳将士形勢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與曹仁相拒。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降之。
周瑜攻曹仁歲餘,殺傷甚衆,仁委城走,瑜屯據江陵。
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
權以妹妻備。
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懔僳。
周瑜還江陵,道病,與權箋曰:“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倘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邱。
權即命魯肅代瑜領兵。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備,相與共拒曹操,權從之。
曹操謀取巴蜀,據吳之上流以伐吳,乃遣司隸校尉鐘繇等讨張魯。
韓遂、馬超在陝西隴地,疑為襲己,十部俱反,操自将擊之。
夾潼關而陳,令徐晃、朱靈以兵四千人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操乃北渡河,兵衆先行,而自斷後。
超将萬餘人,攻之,矢下如雨,操據胡牀不動。
及事急,都尉許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舉馬鞍蔽操,右手劃船。
校尉丁裴放牛馬以餌賊,操乃得渡。
超等挑戰,不許。
操與韓遂有舊,請與遂相見,交馬語移時,但說京都舊話,撫手歡笑,而不及軍事。
既罷,超問遂曰:“曹操何言?”遂曰:“無所言也。
”超心疑之。
他日,曹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韓遂、馬超遂自相疑貳。
操先以輕兵挑戰,後縱虎騎夾攻,大破之。
遂、超奔涼州,操追至安定而還。
操既還,馬超複率羌胡攻隴上諸縣,郡縣皆應之。
輯阜、姜叙等起兵讨超,超大敗,南奔張魯,後三年,降于劉備。
西平、金城諸将共殺韓遂,送詣操降。
卻說劉備以龐統為耒陽令,不治,免官。
魯肅遺劉備書曰:“龐士元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任,始得展其骥足耳!” 諸月葛亮亦言之。
備見統,與言談,大器之,遂用統為治中,相衙門于諸葛亮。
初,劉焉為益州牧,見漢亂,陰蓄異志。
沛人張魯,自乃祖道陵以來,世為五鬥米道,客居于蜀,焉以為督義司馬,與合兵掩殺漢中太守,斷斜谷關。
及焉卒,子璋立,張魯以璋閹弱,遂據漢中扶風。
法正為璋軍議校尉,璋不能用,悒悒不得志。
益州别駕架松與正善,自負其才,度璋不足以有為,勸璋結備以讨張魯。
璋曰:“誰可為使?”松舉法正。
璋然之,遣正将兵四千迎備。
主簿黃權切谏,璋不聽。
法正至荊州,陰說劉備舉益州,備疑而未決,龐統曰:“益州土沃财富,大業可成,逆取順守,古人所貴,若事成之後,封以大國,何負于信。
今日不敢,終為他人利耳。
”備以為然,乃留諸葛亮、關公等守荊州,自将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備至巴郡,太守嚴顔拊心歎曰:“此所謂獨坐深山,引虎自衛者也。
”備至涪,璋往會之,增備兵,厚加資給,使擊張魯。
備北到葭萌,不即讨魯,厚樹碑以收民心。
劉備在葭萌,龐統言于備曰:“今陰選精兵,晝夜兼行,徑襲成都,此上策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将,各擁強兵據關隘,聞數谏璋,遣将軍還荊州。
将軍遣人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二子喜,必來見,因而執之,取其兵,進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徐,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備用其中計;進據涪城。
諸葛亮留關公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将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顔。
飛呵顔曰:“何以不降?” 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
我州但有斷頭将軍,霜降将軍也!”飛壯而釋之,引
将軍割據江東,兵精糧足,當為天下除殘去惡,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今北土未平,馬超、韓遂尚為後患,而操舍鞍馬,仗舟楫,驅中國土衆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
将軍擒操,宜在今日。
瑜請得精兵五萬人,保為将軍破之。
” 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但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
孤與老賊勢不兩立。
”因拔刀砍案曰:“諸将吏敢有複言迎操者,與此案同!”遂令瑜督兵三萬,與劉備并力禦操。
權軍與操遇于赤壁。
時操軍已生疫疾,初戰不利,引次江北。
瑜部将黃蓋曰:“曹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取也。
” 乃取蒙沖鬥艦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先以書遺操,詐雲欲降。
時諸葛亮祭禱祈風,東南風急,蓋以十艦居前,江中舉帆,餘船以次俱進。
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視,指言蓋降。
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
煙焰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
北軍大潰。
操引兵從華容道步走,劉備與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操軍死者大半。
操乃留曹仁、徐晃守江陵,引兵北還。
于是吳将士形勢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與曹仁相拒。
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引兵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皆降之。
周瑜攻曹仁歲餘,殺傷甚衆,仁委城走,瑜屯據江陵。
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
權以妹妻備。
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懔僳。
周瑜還江陵,道病,與權箋曰:“方今曹操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倘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于巴邱。
權即命魯肅代瑜領兵。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備,相與共拒曹操,權從之。
曹操謀取巴蜀,據吳之上流以伐吳,乃遣司隸校尉鐘繇等讨張魯。
韓遂、馬超在陝西隴地,疑為襲己,十部俱反,操自将擊之。
夾潼關而陳,令徐晃、朱靈以兵四千人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操乃北渡河,兵衆先行,而自斷後。
超将萬餘人,攻之,矢下如雨,操據胡牀不動。
及事急,都尉許褚扶操上船,船工中流矢死,褚左手舉馬鞍蔽操,右手劃船。
校尉丁裴放牛馬以餌賊,操乃得渡。
超等挑戰,不許。
操與韓遂有舊,請與遂相見,交馬語移時,但說京都舊話,撫手歡笑,而不及軍事。
既罷,超問遂曰:“曹操何言?”遂曰:“無所言也。
”超心疑之。
他日,曹操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韓遂、馬超遂自相疑貳。
操先以輕兵挑戰,後縱虎騎夾攻,大破之。
遂、超奔涼州,操追至安定而還。
操既還,馬超複率羌胡攻隴上諸縣,郡縣皆應之。
輯阜、姜叙等起兵讨超,超大敗,南奔張魯,後三年,降于劉備。
西平、金城諸将共殺韓遂,送詣操降。
卻說劉備以龐統為耒陽令,不治,免官。
魯肅遺劉備書曰:“龐士元非百裡才也,使處治中、别駕之任,始得展其骥足耳!” 諸月葛亮亦言之。
備見統,與言談,大器之,遂用統為治中,相衙門于諸葛亮。
初,劉焉為益州牧,見漢亂,陰蓄異志。
沛人張魯,自乃祖道陵以來,世為五鬥米道,客居于蜀,焉以為督義司馬,與合兵掩殺漢中太守,斷斜谷關。
及焉卒,子璋立,張魯以璋閹弱,遂據漢中扶風。
法正為璋軍議校尉,璋不能用,悒悒不得志。
益州别駕架松與正善,自負其才,度璋不足以有為,勸璋結備以讨張魯。
璋曰:“誰可為使?”松舉法正。
璋然之,遣正将兵四千迎備。
主簿黃權切谏,璋不聽。
法正至荊州,陰說劉備舉益州,備疑而未決,龐統曰:“益州土沃财富,大業可成,逆取順守,古人所貴,若事成之後,封以大國,何負于信。
今日不敢,終為他人利耳。
”備以為然,乃留諸葛亮、關公等守荊州,自将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備至巴郡,太守嚴顔拊心歎曰:“此所謂獨坐深山,引虎自衛者也。
”備至涪,璋往會之,增備兵,厚加資給,使擊張魯。
備北到葭萌,不即讨魯,厚樹碑以收民心。
劉備在葭萌,龐統言于備曰:“今陰選精兵,晝夜兼行,徑襲成都,此上策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将,各擁強兵據關隘,聞數谏璋,遣将軍還荊州。
将軍遣人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二子喜,必來見,因而執之,取其兵,進向成都,此中計也。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徐,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備用其中計;進據涪城。
諸葛亮留關公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将兵溯流,克巴東,破巴郡,獲太守嚴顔。
飛呵顔曰:“何以不降?” 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
我州但有斷頭将軍,霜降将軍也!”飛壯而釋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