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鸩君

關燈
諸生小民,旦夕會哭,為設餐粥,甚悲哀者,除以為郎,郎至五千月餘人。

    又拜将軍九人,皆以虎為号。

    時省中黃金尚有六十餘萬斤,莽賜九虎士,每人錢四千,衆無鬥志。

    又赦城中囚徒,殺牲飲其血,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

    ”既而皆敗走。

    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

    漢兵攻長安,衆宜平入,火及掖庭。

    黃皇室主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時值九月,莽绀色單衣,持虞帝匕首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

    漢兵其如予何?”庚戌旦平明,群臣扶掖莽之漸台。

    衆兵圍之。

    晡時上台,商人杜吳殺莽。

    校尉殺莽頭,軍人分莽身,節解脔分,争相殺者數十人。

    傳莽頭詣宛,懸于市,百姓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王莽年三十八為大司馬,五十一居攝,五十四即真,六十八誅死,竊位一十八年。

     漢上公王匡拔洛陽,斬莽将王匡、哀章。

    成紀人隗嚣與周宗等起兵應漢,移檄郡國,勒衆十萬,攻下隴西、武都等地。

     茂陵公孫述起兵成都,自稱輔漢将軍,兼益州牧。

    淮南李憲起兵據盧江稱王。

    安定三水人盧方,詐稱武帝曾孫劉文伯,據平涼等地,與匈奴和親,匈奴立為漢帝。

    更始封梁孝王八世孫劉永為梁王,即據國起兵,攻下濟陰、山陽等地,以董憲、張步為将軍,遂專據東方。

    漢新市、平林諸将,以劉演兄弟威名日盛,因勸更始除之。

    演部将劉稷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

    今更始何為者耶?”更始收稷,将誅之,演固争。

    李轶、朱鲔因勸更始并執演殺之。

    秀自父城馳詣宛謝,司徒官屬迎吊秀,秀不與私交一語,惟深引過而已,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為演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

    更始以是自慚,乃拜秀為破虜将軍,封武信侯。

    更始将遷都河南洛陽,以劉秀為司隸校尉,使前往整修宮室。

    秀乃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

    時三輔吏士來迎更始,見諸将過,皆冠帻而服婦人衣,莫不笑之。

    及見司隸僚屬,畢喜不自勝。

    一老吏垂涕曰:“不圖今日複見漢宮威儀。

    ”由是識者皆心向焉。

    更始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河,鎮慰州縣。

    秀至河北,即今北直隸等地,所過郡縣,考察官吏,黜陟能杏,平遣囚徒,除莽苛政,複漢宮兵。

    吏民大悅,争持牛酒迎勞,秀皆不受。

    南陽鄧禹仗策追秀,及于邺。

    秀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豈欲仕乎?”井禹曰:“不願也。

    但願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

    ”禹進說曰:“今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

    更始既是常才,不自聽斷;諸将皆庸人崛起,志在财帛子女,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也。

    明公素有盛德大功,為天下所向服,軍政齊肅,賞罰有信。

    為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以公而慮,天下不難定也!”秀大悅,因令禹常止宿于此,與定計議。

    每任使諸将,多訪于禹,皆當其才。

    秀自兄演死,每獨居,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痕。

    主簿馮異獨寬慰之。

    秀止之曰:“卿勿妄言。

    ”異因進說曰:“更始政亂,百姓無所依戴。

    夫人久饑渴,易為充飽。

    令公專命方面,宜分遣官屬,循行郡縣,宣布惠澤。

    ”秀從之。

    騎都慰耿純谒秀于邯鄲,見其官屑将兵法度,不與他将同,遂自結納。

     初,王莽時,長安中有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

    邯鄲蔔者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百姓多信之,立郎為天子。

    趙地以北,遼東以西,皆望風響應。

    時上谷太守耿況遣其子賓弇詣長安。

    弇年二十一,至宋子,會王郎即行。

    從吏曰:“子輿成帝正統,舍此不歸,遠行安之?”弇曰:“子輿敝賊,卒為降虜耳。

    我至長安,陳漁陽上谷兵馬,歸發突騎,以擊烏合之衆,如摧枯折朽耳。

    公等不識去就,滅族不久也。

    ”弇聞大司馬劉秀在盧奴,乃北馳上谒。

    秀留署長史,與俱北。

    至蘇,秀将南歸,弇曰:“今兵從聲方來,不可南行。

    漁陽太守彭寵,公之同邑人,上谷太守,即弇父也。

    發此兩郡,控弦萬騎,邯鄲不足慮也,”秀官屬皆曰:“死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