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鸩君

關燈
稂人蔡少公頗學圖谶,言:“劉秀,當為天子。

    ”或曰:“是國師公劉秀乎?”(此劉秀乃劉向子歆,更名秀,時為王莽國師,封嘉新公者)秀戲曰:“何由知非仆也?”坐者皆大笑。

    宛人李守,好星曆谶記,嘗謂其子通曰:“劉氏當興,李氏為輔。

    ”及新市、平林兵起,南陽騷動。

    通從第轶謂通曰:“今四方擾亂,漢當複興。

    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衆,可與謀大事。

    ”通笑曰:“吾意也!”會秀賣谷于宛,通令轶迎秀,與秀約歸南陽白水鄉,起兵南陽,今河南南陽府是也。

    劉演召諸豪傑計議,分遣親友于諸縣起兵。

    演自發白水鄉子弟,子弟皆恐懼亡匿,及見秀,绛衣大冠,皆驚曰:“謹厚者亦複為之。

    ”乃稍自安。

    凡得子弟七八千人,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

    秀時年二十八,演使族人招降新市、平林兵。

    殺南陽尉,進拔棘陽。

    李轶、鄧晨皆将賓各來會。

    又與下江兵王常合,夜襲藍鄉,盡獲其辎重。

    時漢兵已十餘萬,諸将議立漢後,以從人望。

    南陽豪傑欲立劉演,而景帝五世孫玄在平林中,軍中号更始将軍。

    新市、平林将帥憚演威名,貪元懦弱,先定策立之,然後召演示共議。

    演以為宜且稱王,待破莽、降赤眉後,然後舉尊号。

    衆不從,立劉玄為皇帝,大赦改元,号更始元年。

    南面朝群臣,愧羞汗流,舉手不能言。

    置公卿,拜演為大司徒偏将軍。

    劉秀等攻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王莽遣王邑、王尋發兵平定山東,征諸明兵法者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無霸為壘尉。

    無霸身長丈二,腰大十圍,辂車不能載,三馬不能勝,能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号百萬,圍昆陽。

    諸将見兵盛,大懼,皆欲散歸諸城。

    劉秀曰:“今兵少而敵強,并力禦之,庶可立功;如欲分散,勢無俱全,昆陽既拔,諸城亦滅矣。

    今不同心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耶?”諸将怒曰:“劉将軍何敢如是!” 秀笑而起。

    會莽兵至,城北諸将窘迫,乃又請秀計之。

    秀複為圖畫成敗,皆曰:“諾。

    ”時城中惟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王常守昆陽,夜與李轶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以收外兵。

    時莽兵至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

    王邑、王尋縱兵圍昆陽,嚴尤曰:“昆陽城小而堅,不如先擊宛,宛敗,昆陽自下。

    ”王邑不聽,遂圍之數十裡。

    嚴尤又曰:“兵法圍城必缺,一使得逸出,以怖其下。

    ”又不聽。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而進,自将步騎千餘為前鋒,王邑、王尋亦遣數千來戰。

    秀犇之,斬首數千級。

    諸将喜曰:“劉将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

    ”乃複進。

     王邑、王尋兵卻,都部共乘之,膽氣益壯,無不以一當百。

    初,莽兵恃巨無霸召神怪助勝,而秀軍中有侏儒郅君章,能役鴉禽破之,遂殺王尋。

    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動天地,莽兵大潰,死者數萬。

    會大風雷,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河川盛溢,士卒溺死者又數萬。

    王邑、嚴尤等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辎重。

    于是海内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将軍,用漢年号,以待诏命。

    岑彭以宛城降漢,更始入都之。

    宛,即今河南南陽府是也。

    劉秀巡颍川,馮異以五縣降。

    莽聞之大懼,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髭須,進所征淑女杜陵史氏為皇後。

    史氏有美色,莽親迎,成同牢之禮。

    是日大風拔木,群臣上壽。

    莽日與方士考驗方術,縱淫樂焉。

    莽聞漢兵言鸩殺平王事,乃會公卿于王路堂,開所為平帝請命金滕之策,泣以示群臣。

    時有衛将軍王涉,與國師劉秀、大司馬董忠等,謀劫莽降漢(此劉秀乃劉向之子歆,阿附王莽,複聞圖谶有劉秀名,因改歆為秀)。

     事覺,莽召忠,寸斬之。

    秀、涉皆自殺。

    莽以大軍外破,大臣内叛,憂憤不能食,但飲酒,啖蝮魚,閱軍書,倦困凴幾寐,不複就枕矣。

    更始遣上公王匡攻洛陽,大将軍申屠建攻武關,三輔震動。

    析人鄧晔、于匡起兵應漢,開武關,迎漢兵。

    諸縣大姓各起兵稱漢将,共會城下,莽愈憂,不知所出。

    莽大司空崔發曰:“古者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

    宜告天以求救。

    ”莽乃帥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

    氣盡,伏而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