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回 二百年遭王莽篡國鸩君

關燈
詩曰: 一自沙場戰罷歸,劍華生澀馬空肥。

     風憔伏虎蓮花帳,塵鎖蟠龍帥字旗。

     戰策兵書慵再展,龍韬虎略有誰知。

     昨宵夢想相持處,血進金槍污鐵衣。

     卻說漢自高祖開基,傳至二百年後,被王莽用鸩酒毒殺平帝,篡孺子嬰而自立。

    乃執孺子手,流涕唏噓,孺子反北面稱臣,百僚莫不感歎。

    莽女安定太後,常稱疾不與朝會。

    時年未二十,莽欲嫁之,乃更号曰“黃皇室主”,欲絕之于漢。

    後大怒,堅卧不起,莽亦不複強。

    廢漢廟,立王氏九廟,方四十丈,高十七丈,費數百餘萬,卒徒死者數萬。

    廢漢諸侯王為民,廢諸劉為吏者。

    莽母功顯君死,莽無哀意。

    自以為身承漢宗為天子,為服缌麻,如天子吊諸侯之服。

    以孫新都侯宗為喪主,服喪三年。

    其後太皇太後王政君崩,莽反為之服喪三年,立廟,以元帝配食。

    莽又以讒殺其嫂及其兄子光。

    莽孫宗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發覺自殺。

    莽妻死,莽太子臨謀殺莽,事覺自殺。

    莽性躁擾,不能無為。

    每有興造,動欲慕古,不度時宜。

     每狹小漢家制度,乃曰:古者一夫百畝,十一而稅。

    秦壞聖制,廢井田,強者規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地。

    又置奴婢之市,與牛馬同,昧于天地人為貴之義。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以與九族。

    敢有非井田聖制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

    于是富者不自保,貧者不聊生,天下嗷嗷,民大愁怨思亂。

     初,莽之謀篡也,吏民争為符命,皆得封侯。

    其不為者相戲曰:“獨五天帝持書乎?”久而莽亦厭之。

    元年秋,遣五威将王奇等十二人,班符命二十四篇于天下,外及蠻夷,其後言符命,非五威将所頒者罪之。

    莽好空言,慕古封建之制,多封爵人,而性實吝啬,托以地理未定,故且先頒菁茅四色之土,用慰封者,于是諸侯食用皆乏。

    莽恃庫府充足,欲立威匈奴,乃遣孫建等率十二将,分道并出擊匈奴。

    嚴尤切谏,勿聽,轉運兵谷如故。

    内郡苦于征發,始流亡為盜賊。

    北邊自宜帝以來,數世不見烽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滿野。

    及莽擾亂,單于怒曰:“先單于受漢宣帝恩,不可負也。

    今天子非宣帝子孫,何以得立?”乃遣兵分道入塞。

    殺守尉,掠吏民,邊民死亡者殆盡。

    莽遣五威将王駿、李崇等出西域,使諸國郊迎送兵食。

    焉耆詐降,而聚兵自備。

    駿等至,伏兵襲殺之,西域遂絕。

    莽大募兵擊匈奴,下令曰:“敢有趨避違令者,斬首。

    ”于是殺人無算,百姓倒懸,道路以目。

    彗星出見,黃霧四塞,大風拔木,飛瓦,大雪深一丈餘,竹樹皆枯死。

    雨雹殺牛羊,民間訛言,黃龍堕死黃山宮中,走觀者萬數,莽悉收捕斬之。

    又飛蝗蔽天,大饑,人相食。

    夏隕霜,殺草木。

    莽法令煩苛,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于是并起為盜賊。

    臨淮人瓜田儀等,依阻會稽長洲,聚衆為盜。

    琅邪女子呂母,聚黨數千,殺海曲縣令,人海作亂,聚衆至數萬人。

    荊州饑馑,更相侵奪。

     新市人王匡、王鳳,聚衆數百人,諸亡命者馬武、王常、成丹等,皆往從之,藏于綠林山中。

    數月間,至七八千。

    琅邪樊崇起兵于莒,衆百餘人,群盜以崇勇猛,多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

    東海刁子都起兵抄擊徐、兖,莽遣兵擊之,不能克。

     關東大饑,人相食。

    南郡秦豐起兵,平原女子遲昭平亦聚衆數千人,在河阻中。

    樊崇等衆寝盛,乃相與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

    莽遣太師王匡、更始将軍廉丹征之。

    崇等恐其衆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記别,由是号曰赤眉。

    莽将王匡、廉丹,共領銳卒十餘萬人,所過放縱淫掠。

    東方為之語曰:“甯逢赤眉,勿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赤眉破莽更始将軍廉丹,斬之。

    新市兵王匡等攻随。

    平林人陳牧、廖湛,複聚衆千餘人,号平林兵以應之。

     初,漢景帝第十子、長沙定王發三世孫曰欽,欽娶南陽樊重女,生三子:演、仲、秀。

    演字伯升,性剛毅,慷慨,威名素着;仲初起兵時,戰死于小沛。

    秀隆準日角,性勤稼穑,演常非笑之,比于高祖兄仲。

    秀嘗過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