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回 秦無道四十年止傳二世
關燈
小
中
大
長,封武安侯。
項籍為長安侯,号為魯公。
章邯已破項梁,乃北擊趙,破邯鄲。
張耳以趙王走巨鹿,王離圍之。
陳餘軍其北,章邯軍其南。
趙請救于楚。
楚懷王聞宋義先策武安君必敗,召與計議,大悅之,因以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以救趙。
諸别将皆屬于義,号為卿子冠軍。
宋義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項羽勸義疾引兵渡河,義曰:“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乘其敝;不勝,則我鼓行而西,必舉秦矣!”因下令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遣其子襄相齊,送之無鹽,飲酒高會。
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羽曰:“今歲饑民貧,卒食半菽,須戮力攻秦。
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與趙并力,乃曰‘乘其敝’。
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何敝之乘?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内而屬将軍。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臣也。
”十一月,羽晨朝義,即帳中斬之。
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王陰令籍誅之。
”諸将莫敢枝梧。
遣使報命懷王,王以羽為上将軍,羽悉引兵渡河,沉船破釜,燒廬舍,持三日糧,示士卒以必死。
與秦軍遇,九戰,皆大破之。
章邯敗走,遂虜王離。
時諸侯救巨鹿者十餘遍,莫敢戰。
及楚擊秦,皆從壁上觀。
楚軍無不一當十,呼聲動天地,諸侯軍人人惴恐。
既破秦軍,項羽召見諸将,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将軍,諸侯兵皆屬焉。
章邯既敗,軍棘原,使司馬欣奏事鹹陽。
趙高匿不使見。
欣恐,還報邯。
章邯以軍降羽。
羽立章邯為雍王,以司馬欣為上将軍,将秦軍為前行。
初,楚懷主與諸侯約:“先人關者王之。
”時秦兵尚強,諸将莫敢先入關,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願與沛公西。
諸将曰:“羽殘暴不可遣。
”乃遣沛公伐秦。
三年春二月,沛公擊昌邑,彭越以兵從。
沛公過高陽。
高陽人郦食其,年六十餘,家貧落魄,為裡監門。
其裡人有為沛公騎士者。
食其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遊。
”騎士曰:“沛公不好儒。
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不可以儒生說也。
”郦生曰:“第言之。
”騎士從容言。
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郦生。
生至入谒。
沛公方踞牀,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郦生。
生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
”于是沛公辍洗而起,延生上坐,問計。
生曰:“足下兵不滿萬,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夫陳留天下之沖,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降足下。
即不聽,舉兵攻之,臣為内應。
”乃遣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陳留,号生為廣野君。
其弟商,亦聚兵四千人,來屬沛公。
沛公攻颍川,取之。
因張良遂略韓地。
良引兵從沛公,略南陽郡;引兵而西,無不下者。
所過禁擄掠,秦兵皆喜。
八月,沛公攻屠武關。
趙高前言關東盜無能為,至是二世使責高。
高懼,乃與其婿鹹陽令閻樂謀立新君。
樂将吏卒入望夷宮。
二世召左右,皆惶憂不鬥。
樂前數二世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皆叛。
其自為計。
”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
”弗許。
又曰:“願為萬戶侯。
”又弗許。
曰:“願與妻子為黔首。
”樂曰:“吾受命丞相,為天下誅足下。
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
”麾其兵進。
二世自殺,趙高乃立二世兄之子子嬰為秦王。
子嬰稱疾不行。
高自往請,子嬰遂刺殺高,夷其三族;遣将将兵拒峣關。
沛公欲擊之。
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
”乃遣人益張旗幟于山上,為疑兵;使郦食其、陸賈往說秦将,啖以利。
秦将果欲連和。
沛公欲許之。
張良曰:“此獨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從,不如因其懈怠擊之。
”沛公遂擊秦軍,大破之;至藍田北,又破之。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奉皇帝玺符節,降轵道旁。
諸将或言:“誅秦王。
”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因以我能寬容,且人已服,殺之不祥。
”乃以屬吏。
秦凡三主,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庚辰,并天下為一統,至二世乙未,子嬰為君四十六日,共一十六年而亡,通共四十二年。
未和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項籍為長安侯,号為魯公。
章邯已破項梁,乃北擊趙,破邯鄲。
張耳以趙王走巨鹿,王離圍之。
陳餘軍其北,章邯軍其南。
趙請救于楚。
楚懷王聞宋義先策武安君必敗,召與計議,大悅之,因以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範增為末将,以救趙。
諸别将皆屬于義,号為卿子冠軍。
宋義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項羽勸義疾引兵渡河,義曰:“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疲,我乘其敝;不勝,則我鼓行而西,必舉秦矣!”因下令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遣其子襄相齊,送之無鹽,飲酒高會。
天寒大雨,士卒凍饑。
羽曰:“今歲饑民貧,卒食半菽,須戮力攻秦。
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與趙并力,乃曰‘乘其敝’。
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何敝之乘?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内而屬将軍。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臣也。
”十一月,羽晨朝義,即帳中斬之。
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王陰令籍誅之。
”諸将莫敢枝梧。
遣使報命懷王,王以羽為上将軍,羽悉引兵渡河,沉船破釜,燒廬舍,持三日糧,示士卒以必死。
與秦軍遇,九戰,皆大破之。
章邯敗走,遂虜王離。
時諸侯救巨鹿者十餘遍,莫敢戰。
及楚擊秦,皆從壁上觀。
楚軍無不一當十,呼聲動天地,諸侯軍人人惴恐。
既破秦軍,項羽召見諸将,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将軍,諸侯兵皆屬焉。
章邯既敗,軍棘原,使司馬欣奏事鹹陽。
趙高匿不使見。
欣恐,還報邯。
章邯以軍降羽。
羽立章邯為雍王,以司馬欣為上将軍,将秦軍為前行。
初,楚懷主與諸侯約:“先人關者王之。
”時秦兵尚強,諸将莫敢先入關,獨項羽怨秦之殺項梁,願與沛公西。
諸将曰:“羽殘暴不可遣。
”乃遣沛公伐秦。
三年春二月,沛公擊昌邑,彭越以兵從。
沛公過高陽。
高陽人郦食其,年六十餘,家貧落魄,為裡監門。
其裡人有為沛公騎士者。
食其曰:“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遊。
”騎士曰:“沛公不好儒。
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不可以儒生說也。
”郦生曰:“第言之。
”騎士從容言。
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郦生。
生至入谒。
沛公方踞牀,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郦生。
生長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
”于是沛公辍洗而起,延生上坐,問計。
生曰:“足下兵不滿萬,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夫陳留天下之沖,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降足下。
即不聽,舉兵攻之,臣為内應。
”乃遣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陳留,号生為廣野君。
其弟商,亦聚兵四千人,來屬沛公。
沛公攻颍川,取之。
因張良遂略韓地。
良引兵從沛公,略南陽郡;引兵而西,無不下者。
所過禁擄掠,秦兵皆喜。
八月,沛公攻屠武關。
趙高前言關東盜無能為,至是二世使責高。
高懼,乃與其婿鹹陽令閻樂謀立新君。
樂将吏卒入望夷宮。
二世召左右,皆惶憂不鬥。
樂前數二世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皆叛。
其自為計。
”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
”弗許。
又曰:“願為萬戶侯。
”又弗許。
曰:“願與妻子為黔首。
”樂曰:“吾受命丞相,為天下誅足下。
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
”麾其兵進。
二世自殺,趙高乃立二世兄之子子嬰為秦王。
子嬰稱疾不行。
高自往請,子嬰遂刺殺高,夷其三族;遣将将兵拒峣關。
沛公欲擊之。
張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
”乃遣人益張旗幟于山上,為疑兵;使郦食其、陸賈往說秦将,啖以利。
秦将果欲連和。
沛公欲許之。
張良曰:“此獨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從,不如因其懈怠擊之。
”沛公遂擊秦軍,大破之;至藍田北,又破之。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奉皇帝玺符節,降轵道旁。
諸将或言:“誅秦王。
”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因以我能寬容,且人已服,殺之不祥。
”乃以屬吏。
秦凡三主,自秦王政二十六年庚辰,并天下為一統,至二世乙未,子嬰為君四十六日,共一十六年而亡,通共四十二年。
未和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