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關燈
小
中
大
遊江淮,試靈劍,除蛟害,隐顯變化,四百餘年。
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間,時時濟度人。
其餘諸仙頗多,不能盡述。
又中國川陝雲南之西曰西藏,西藏之外曰西域。
西域大秦、天竺等國,兇頑暴虐,創為锉、燒、舂、磨等刑。
老子憫其人類将盡,因至其地,用手一指,其锉、燒、舂、磨等具或斷或折,俱無所施。
因教國王以仁慈,遂開化于西域,号古先生。
其後大茅草王老而無子,傳位大臣,出家學道,得成正果。
弟子以籠盛屍,懸樹上,獵人射之,滴血于地,出二甘蔗。
日炙,出一男一女。
即善生與妃,後為甘蔗王。
甘蔗王斥四子于雪山北,以德化人,成大國。
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
太史蘇田奏曰:“有大聖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後,聲教及此。
”時天竺迦維衛國,淨飯王妃摩耶氏,夢天降金人,遂有孕。
是日生太子于右脅,姓剎利,名悉達多。
初生時,放大光慧光呀,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捧住雙足,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分開玉指,指上天下地,作獅子吼聲,曰:“天上地下,東西南北,惟我為尊。
”至周昭王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
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于窗牖中叉手曰:“太子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言,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行。
又至象頭山,日食麻麥,參悟性靈,經一十六年而道成。
入水火,貫金石,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
既而于鹿野苑中,論道說法,又于靈山會上,拈花示衆,以燈喻法。
住世四十九年,于周穆王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地震動,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連夜不滅。
太史扈多曰:“西方有大聖人死,衰相現耳。
”遂圓寂于拘屍那城。
既圓寂後,複從棺起,為母說法。
既返,金光直透,忽空中化三昧火,将棺自焚。
是為世尊,又号如來,化為金身丈六,圓光七尺,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根長廣而繞于耳,眉間有白毫,其毫中空,右旋,宛轉如玻璃筒。
釋迦傳一祖摩诃迦葉,迦葉傳二祖阿難,至菩提達摩,凡二十八傳,是為西天二十八祖。
達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自西土泛海至金陵,與武帝語,師知幾不契,遂去梁。
折蘆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
九年,形入石中,拭之益顯。
達摩以法寶袈裟授意可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輾轉至我,今以付汝。
吾滅度後二百年,衣缽無傳。
”自初祖達摩始至中國,以缽盂、錫杖、袈裟傳二祖慧可,慧可傳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宏忍,宏忍傳六祖慧能。
是為中原六祖。
慧能姓盧。
初,五祖欲傳衣缽,令寺僧各述一偈。
上座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令染塵埃。
”時慧能在堆坊杵臼之間,夜書于秀偈旁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用拂塵埃。
”五祖來觀,心契其語,法嗣遂定,傳以衣缽。
池州使君問曰:“會中五百僧不付衣缽,為恁付與盧行者?”五祖曰:“雖五百人,四百九十九人會佛法,惟盧行者不會佛法。
他則悟道,謂之過量人,方傳得衣缽。
”六祖于韶州曹溪說法,乃置衣缽而不傳。
于是言佛法者,群推道場教主觀世音矣。
觀世音乃鹫嶺孤竹國祗樹園施動長者第三子施善化身,托生于北阙國中,今并入日本國。
父妙莊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
初,妙莊王無嗣,祝于其國西嶽香山寺。
天帝以其父好殺,奪其嗣而與之女。
長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
生時,異香滿室,霞光遍座。
幼而聰敏,便欲了人間事。
至九歲,力阻父命,誓不成姻。
後因長、次二女招二郎,父乃強妙善畢偶。
妙善不從,乃禁于後園中。
善守淨彌笃,再舍入汝州龍樹縣白雀寺為尼,暗命僧頭夷優寺勸化之。
百計不從,無奈善何,乃厄以苦行。
妙善朝汲水,暮聽經,晨焚掃,晝柴炊,毫無難色。
誠感上天,使三千八百天龍持護,伽藍掃地,東海龍王掃塵,六丁上香,遊奕點燭,伽雀進茶,飛猿進菜,白虎銜柴,飛走毛牆滋化,八洞神仙獻果,夜夜風雷喧吓,鬼神走動。
衆僧懼,而複命于妙莊王。
莊王遣五城兵馬忽必力,驅兵圍寺焚之,而妙善口叩靈山世尊,齒齧玉指,噴血成紅雨,滅火救寺,五百僧鹹無恙。
忽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無奈,奏聞莊王。
莊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場,陰以母旨救之。
蓋深愛三女之慈順,欲其完聚成婚,以攝國
常遊湘潭、嶽、鄂及兩浙間,時時濟度人。
其餘諸仙頗多,不能盡述。
又中國川陝雲南之西曰西藏,西藏之外曰西域。
西域大秦、天竺等國,兇頑暴虐,創為锉、燒、舂、磨等刑。
老子憫其人類将盡,因至其地,用手一指,其锉、燒、舂、磨等具或斷或折,俱無所施。
因教國王以仁慈,遂開化于西域,号古先生。
其後大茅草王老而無子,傳位大臣,出家學道,得成正果。
弟子以籠盛屍,懸樹上,獵人射之,滴血于地,出二甘蔗。
日炙,出一男一女。
即善生與妃,後為甘蔗王。
甘蔗王斥四子于雪山北,以德化人,成大國。
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山川震動,五色光貫太微。
太史蘇田奏曰:“有大聖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後,聲教及此。
”時天竺迦維衛國,淨飯王妃摩耶氏,夢天降金人,遂有孕。
是日生太子于右脅,姓剎利,名悉達多。
初生時,放大光慧光呀,照十方世界,地湧金蓮,捧住雙足,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分開玉指,指上天下地,作獅子吼聲,曰:“天上地下,東西南北,惟我為尊。
”至周昭王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
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淨居,于窗牖中叉手曰:“太子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言,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行。
又至象頭山,日食麻麥,參悟性靈,經一十六年而道成。
入水火,貫金石,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
既而于鹿野苑中,論道說法,又于靈山會上,拈花示衆,以燈喻法。
住世四十九年,于周穆王二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地震動,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連夜不滅。
太史扈多曰:“西方有大聖人死,衰相現耳。
”遂圓寂于拘屍那城。
既圓寂後,複從棺起,為母說法。
既返,金光直透,忽空中化三昧火,将棺自焚。
是為世尊,又号如來,化為金身丈六,圓光七尺,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根長廣而繞于耳,眉間有白毫,其毫中空,右旋,宛轉如玻璃筒。
釋迦傳一祖摩诃迦葉,迦葉傳二祖阿難,至菩提達摩,凡二十八傳,是為西天二十八祖。
達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自西土泛海至金陵,與武帝語,師知幾不契,遂去梁。
折蘆渡江,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
九年,形入石中,拭之益顯。
達摩以法寶袈裟授意可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迦葉,輾轉至我,今以付汝。
吾滅度後二百年,衣缽無傳。
”自初祖達摩始至中國,以缽盂、錫杖、袈裟傳二祖慧可,慧可傳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宏忍,宏忍傳六祖慧能。
是為中原六祖。
慧能姓盧。
初,五祖欲傳衣缽,令寺僧各述一偈。
上座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令染塵埃。
”時慧能在堆坊杵臼之間,夜書于秀偈旁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用拂塵埃。
”五祖來觀,心契其語,法嗣遂定,傳以衣缽。
池州使君問曰:“會中五百僧不付衣缽,為恁付與盧行者?”五祖曰:“雖五百人,四百九十九人會佛法,惟盧行者不會佛法。
他則悟道,謂之過量人,方傳得衣缽。
”六祖于韶州曹溪說法,乃置衣缽而不傳。
于是言佛法者,群推道場教主觀世音矣。
觀世音乃鹫嶺孤竹國祗樹園施動長者第三子施善化身,托生于北阙國中,今并入日本國。
父妙莊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
初,妙莊王無嗣,祝于其國西嶽香山寺。
天帝以其父好殺,奪其嗣而與之女。
長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
生時,異香滿室,霞光遍座。
幼而聰敏,便欲了人間事。
至九歲,力阻父命,誓不成姻。
後因長、次二女招二郎,父乃強妙善畢偶。
妙善不從,乃禁于後園中。
善守淨彌笃,再舍入汝州龍樹縣白雀寺為尼,暗命僧頭夷優寺勸化之。
百計不從,無奈善何,乃厄以苦行。
妙善朝汲水,暮聽經,晨焚掃,晝柴炊,毫無難色。
誠感上天,使三千八百天龍持護,伽藍掃地,東海龍王掃塵,六丁上香,遊奕點燭,伽雀進茶,飛猿進菜,白虎銜柴,飛走毛牆滋化,八洞神仙獻果,夜夜風雷喧吓,鬼神走動。
衆僧懼,而複命于妙莊王。
莊王遣五城兵馬忽必力,驅兵圍寺焚之,而妙善口叩靈山世尊,齒齧玉指,噴血成紅雨,滅火救寺,五百僧鹹無恙。
忽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無奈,奏聞莊王。
莊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場,陰以母旨救之。
蓋深愛三女之慈順,欲其完聚成婚,以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