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回 李老子釋迦氏說法談經
關燈
小
中
大
枕峰起,垂手過膝,美髭髯,龍蹲虎步,豐下銳上,望之俨然。
漢光武建武十年,生于天目山。
初,母氏夢大人自北鬥魁星中降至地,長丈餘,衣繡衣,以蘅薇香授之。
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有孕。
及生日,黃雲籠室,紫氣盈庭,室中光氣如日月;複聞昔日之香,浃旬方散。
七歲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
舉賢良方正,身雖仕而志在修煉。
無何,隐北邙山,有白虎銜符文置座傍。
和帝征為太傅,封冀侯。
三诏不就。
入蜀,愛蜀中溪嶺深秀,遂隐于鶴鳴山。
山有石鶴,每鳴則有得道者。
道陵居此苦節學道,啬氣養神,鶴乃鳴。
弟子有王長者,相與煉龍虎大丹。
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青龍白虎繞護丹鼎;三年丹成。
真人年六十餘,饣甘之,若三十許人。
行及奔馬,與王長入北嵩山。
遇繡衣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上三皇内文,黃帝九鼎太清丹經,得而修之,乃升天也。
”于是真人齋戒七日,入石室,足所履處,蛩然有聲,即掘丹地以取之,果得丹書。
精思修煉,能飛行遙聽,得分形散影之妙。
每泛舟池中,誦經堂上,隐幾對客,杖藜行吟,一時并赴,人莫測其靈異。
西城房陵間,有白虎神,好飲人血,每歲其鄉殺人祭之。
真人召其神戒之,遂滅。
又梓州有大蛇,鳴則山石震動,吐毒霧,行人中毒辄死。
真人以法禁之,不覆為害。
順帝壬午歲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聞鸾佩珊珊,天樂隐隐,香花覆地,紫雲滿空。
瞪目東瞻,見紫雲中素車一乘,駕五白龍,車傍旌旗儀衛甚盛。
車中一神人,儀容若冰玉,手執五明寶扇,項負八景圓光,身長丈六,神光照人,不可正視。
車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驚怖,吾即太上老君也。
”真人禮拜。
老子授真人《三洞經篆》、雌雄二劍、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且曰:“與子千日為期,後會阆苑。
”真人乃叩頭領訖。
日味秘文,按法遵修千日,内顧五髒,外集三萬六千神。
又感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氣,攝伏精邪,隐遁出沒,皆得自然。
乃還陽平山,以飛仙輕舉之法付嗣師,仍還鶴鳴山。
上帝遣使者持玉冊,授道陵以正一真人之号,谕以行當飛升。
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諸秘箓、斬邪二劍、玉冊玉印,以授其長子衡,戒之曰:“此文總統三五步罡,正一之樞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子孫紹吾之位,非吾家子孫木傳。
”謂弟子王長、趙升曰:“尚有餘丹。
二子可分饣甘之,今日當随吾上升矣。
”亭午,群仙儀從畢至,玉女二人,引真人夫人雍氏,升登黑龍紫輿,天樂擁導,于雲台峰白日升天。
時真人年一百二十三歲。
今其子孫世襲真人,居于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之龍虎山。
道陵之後,至唐時又有呂洞賓。
洞賓名岩,唐蒲州永樂人。
其祖渭,禮部侍郎。
父讓,海州刺史。
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因号純陽子。
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帳中不見。
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胥入鬓,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
身長八尺二寸。
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
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
遊長安酒肆,見一道士,青巾白袍,相與吟詩,談論至洽。
道士曰:“吾雲房先生也,居終南鶴嶺,子能從吾遊乎?”洞賓未應。
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
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
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兩娶富貴家女,生子婚嫁蚤畢,孫曾振振,簪笏滿門,如此幾四十年。
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
偶被重罪,籍沒家赀,分散妻孥,流于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
方興浩歎,恍然夢覺,炊尚未熟。
雲房笑吟曰:“黃粱尚未熟,一夢到華胥。
”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适來之夢,升沉萬态,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息耳。
”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之術。
雲房凡十試洞賓,洞賓不為動。
雲房授以黃白之術。
洞賓曰:“所作金銀有變乎?” 雲房曰:“三千年後,複還本質耳?”洞賓曰:“誤三千年後人,吾不為也。
”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功行,即在此矣!”悉傳以上真秘訣。
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龍真人天遁劍法,始
漢光武建武十年,生于天目山。
初,母氏夢大人自北鬥魁星中降至地,長丈餘,衣繡衣,以蘅薇香授之。
既覺,衣服居室皆有異香,經月不散,感而有孕。
及生日,黃雲籠室,紫氣盈庭,室中光氣如日月;複聞昔日之香,浃旬方散。
七歲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
舉賢良方正,身雖仕而志在修煉。
無何,隐北邙山,有白虎銜符文置座傍。
和帝征為太傅,封冀侯。
三诏不就。
入蜀,愛蜀中溪嶺深秀,遂隐于鶴鳴山。
山有石鶴,每鳴則有得道者。
道陵居此苦節學道,啬氣養神,鶴乃鳴。
弟子有王長者,相與煉龍虎大丹。
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青龍白虎繞護丹鼎;三年丹成。
真人年六十餘,饣甘之,若三十許人。
行及奔馬,與王長入北嵩山。
遇繡衣使者告曰:“中峰石室藏上三皇内文,黃帝九鼎太清丹經,得而修之,乃升天也。
”于是真人齋戒七日,入石室,足所履處,蛩然有聲,即掘丹地以取之,果得丹書。
精思修煉,能飛行遙聽,得分形散影之妙。
每泛舟池中,誦經堂上,隐幾對客,杖藜行吟,一時并赴,人莫測其靈異。
西城房陵間,有白虎神,好飲人血,每歲其鄉殺人祭之。
真人召其神戒之,遂滅。
又梓州有大蛇,鳴則山石震動,吐毒霧,行人中毒辄死。
真人以法禁之,不覆為害。
順帝壬午歲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聞鸾佩珊珊,天樂隐隐,香花覆地,紫雲滿空。
瞪目東瞻,見紫雲中素車一乘,駕五白龍,車傍旌旗儀衛甚盛。
車中一神人,儀容若冰玉,手執五明寶扇,項負八景圓光,身長丈六,神光照人,不可正視。
車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驚怖,吾即太上老君也。
”真人禮拜。
老子授真人《三洞經篆》、雌雄二劍、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且曰:“與子千日為期,後會阆苑。
”真人乃叩頭領訖。
日味秘文,按法遵修千日,内顧五髒,外集三萬六千神。
又感玉女教以吐納清和之氣,攝伏精邪,隐遁出沒,皆得自然。
乃還陽平山,以飛仙輕舉之法付嗣師,仍還鶴鳴山。
上帝遣使者持玉冊,授道陵以正一真人之号,谕以行當飛升。
真人乃以盟威、都功等諸秘箓、斬邪二劍、玉冊玉印,以授其長子衡,戒之曰:“此文總統三五步罡,正一之樞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子孫紹吾之位,非吾家子孫木傳。
”謂弟子王長、趙升曰:“尚有餘丹。
二子可分饣甘之,今日當随吾上升矣。
”亭午,群仙儀從畢至,玉女二人,引真人夫人雍氏,升登黑龍紫輿,天樂擁導,于雲台峰白日升天。
時真人年一百二十三歲。
今其子孫世襲真人,居于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之龍虎山。
道陵之後,至唐時又有呂洞賓。
洞賓名岩,唐蒲州永樂人。
其祖渭,禮部侍郎。
父讓,海州刺史。
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因号純陽子。
初,母就蓐時,異香滿堂,天樂浮空,一白鶴自天而下,飛入帳中不見。
生而金形木質,道骨仙豐,鶴頂龜背,虎體龍腮,鳳眼朝天,雙胥入鬓,頸修顴露,額闊身圓,鼻梁聳直,面色白黃,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紋起如龜。
少聰明,日記萬言,矢口成文。
身長八尺二寸。
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天遁劍法。
唐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
遊長安酒肆,見一道士,青巾白袍,相與吟詩,談論至洽。
道士曰:“吾雲房先生也,居終南鶴嶺,子能從吾遊乎?”洞賓未應。
雲房因與同憩肆中,雲房自為執炊。
洞賓忽就枕昏睡,夢以舉子赴京,狀元及第。
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閣,及諸清要,無不備曆,兩娶富貴家女,生子婚嫁蚤畢,孫曾振振,簪笏滿門,如此幾四十年。
又獨相十年,權勢熏炙。
偶被重罪,籍沒家赀,分散妻孥,流于嶺表,一身孑然,窮苦憔悴,立馬風雪中。
方興浩歎,恍然夢覺,炊尚未熟。
雲房笑吟曰:“黃粱尚未熟,一夢到華胥。
”洞賓驚曰:“先生知我夢耶?”雲房曰:“子适來之夢,升沉萬态,榮悴千端,五十年間,一瞬息耳。
”洞賓感悟,遂拜雲房,求度世之術。
雲房凡十試洞賓,洞賓不為動。
雲房授以黃白之術。
洞賓曰:“所作金銀有變乎?” 雲房曰:“三千年後,複還本質耳?”洞賓曰:“誤三千年後人,吾不為也。
”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功行,即在此矣!”悉傳以上真秘訣。
洞賓既得雲房之道,兼火龍真人天遁劍法,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