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回 五帝起亶聰明創制立法

關燈
所在有光。

    石則不能明亮,故石所補處,乃複體濁無光,女娲氏患之。

     彼時鐘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色,身長千裡,兩眼有光,開目則如日月一般,有光照地,且其氣暖,吐出溫和,就如夏天一般。

    女娲氏乃以法制鐘山之神,令之常居鐘山之上,昂其首以照北海諸國。

    其目開則為晝,閉則為夜,其氣出則為夏,吸則為冬。

    不飲不食,使之乘時以吐風雨,而百姓乃得安生。

     女娲氏治天下一百三十年,繼之者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陸氏。

    栗陸氏剛愎自用,民始攜叛。

    其臣東裡子谏而被殺,天下益貳,栗陸氏亡,渾沌氏、骊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

    前有巢氏教民架木為巢于樹,及其久也,木處而颠。

    此有巢氏,教民編槿緝藿,造成茅屋,而民賴之,蓋屋廬之始也。

    故亦号有巢氏。

    朱襄氏、葛天氏,其治世也,不言而信,不化而行,俗熙熙而自治。

    陰康氏,此時水渎不疏,陰凝易悶,人郁于内,脈理壅滞,多患重腿之疾,陰康氏始制舞焉,以和其關節,治于華原。

    無懷氏,其民甘食樂居,懷土重生,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自後神農氏作,而帝王之曆代世數,遂斑斑可稽矣。

     炎帝神農氏,名石年,乃少典國君之子。

    初,少典國君娶有蟲喬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

    長曰石年,感神龍而生帝,故身似龍形,生于烈山之石室,身長八尺七寸,以火德王天下,故曰炎帝,都于陳,遷都曲阜。

    曲阜,今山東兖州府曲阜縣是也。

    癸未元年,初藝五谷。

    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之肉。

     神農氏思禽獸有限,而人民衆多,一旦禽獸食盡,民将無以為生。

    若草木一年可生一次,源源無窮,而草木之可以養人者,莫如五谷。

    乃因天時,相地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作陶冶,制镈耨。

    教民樹藝五谷,而農事興矣。

    教民治麻為布,而衣服起矣。

    時民有疾病,未知藥石,故多死亡。

    神農始嘗百草,察其溫、平、寒、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宜。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病。

    始列廛于國,為日中之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不相争。

    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

    作扶犁之樂,緻豐年之詠。

     有火瑞,以火紀官,如大火、鹑火、西火、北水之類。

    諸侯夙沙氏叛,煮海為鹽,不受帝命。

    其臣箕文谏而被殺,帝益修德。

    夙沙氏之民,自攻殺其君而來歸。

    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

    帝南巡狩,崩于長沙之茶鄉,今湖廣長沙府茶陵州是也。

    在位一百四十年,壽一百六十八歲。

    神農氏納莽水氏之女,曰聽,生帝臨魁,在位八十年。

     臨魁生帝承,在位六十年。

    承生帝明,在位四十九年。

    明生帝宜,在位四十五年。

    宜生帝來,在位四十三年。

    來生帝裡,在位四十三年。

    裡生節莖,節莖生克及戲,俱不在位。

    克生子帝榆罔立,居于空桑,為政苛急,務乘人而鬥其捷,法多酷民。

     群臣怨望,諸侯攜貳。

     其臣蚩尤,乃姜姓,炎帝之裔也。

    好兵喜戰,作大弩刀戟,以兼諸侯。

    帝榆罔不能制,命居少颢以臨四方。

    蚩尤益肆其惡,出洋水,登九淖,以攻帝榆罔于空桑。

    炎帝遜居涿鹿,軒轅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霧,軍士昏迷,不能取勝。

    軒轅乃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殺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絕辔之野。

    炎帝榆罔仍然不改前非,軒轅修德治兵,與炎帝榆罔戰于闆泉之野。

    三戰,然後勝之。

    榆罔在帝位五十五年。

    諸侯遂推軒轅,代神農氏為天子,是為黃帝有熊氏。

     初,神農氏之母生二子,長為神農氏,其弟則世嗣少典氏為諸侯。

    至帝榆罔之代,少典國君之妃曰附寶者,見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孕。

    二十四月而生帝于軒轅之丘,因名曰軒轅。

    軒轅,今河南開封府新鄭縣是也。

    姓公孫,長于姬水,故又以姬為姓。

    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聰明絕世,國于有熊,故又号有熊氏。

    以土德王天下,故号曰黃帝。

     都于涿鹿,今北直保安州是也。

    帝始制陣法,内行用刀鋸,外行用甲兵。

    設旌麾,有不順者則征之。

    拔山通道,未嘗甯居。

     雖都涿鹿,而遷徙無常,以兵師為營衛。

    時有雲瑞,乃以雲紀官,如青雲、缙雲、白雲、黑雲、黃雲之類。

    帝一日忽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

    寤而歎曰:“風為号令執政者也,垢去土而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

    夫千鈞之弩,異力者也。

    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求之,得風後于海隅,進以為相。

    得力牧于大澤,進以為将。

    又得六相而天下治。

    風後明乎天道,故為當時;力牧察乎地勢,故為禀者;奢龍辨乎東方,故為土師;祝融辨乎南方,故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為司馬;後土辨乎北方,故為司李。

    帝一日又夢兩龍以圖授帝,帝乃齋戒往河求之。

    有大魚溯流負圖文而進,帝拜受之,得其五要。

    乃設靈台,立五官以叙五事。

    命羲和占日,常儀占月,鬼臾蓲占星,車區占風。

    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始作甲子,幹支相配,而定以納音。

    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