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論祈禱
關燈
小
中
大
的嘛!有人向我承認,他一輩子都在宣揚一種據他說是邪惡的宗教并且為它出力,這宗教與他心裡信的根本對立,在他的内心是怎麼對待這些話的呢?在這個問題上,他們是用什麼語言同公正的上帝交談的呢?他們的忏悔明擺着是随手拈來彌補過失的,所以在上帝眼裡,在我們眼裡,他們的忏悔是不算數的。
難道他們如此大膽竟敢不彌補過失、不忏悔就要求寬恕嗎?我堅持認為滿腦子下流東西的人同這些人沒什麼兩樣;但是,這兩類人的頑固不化不是那麼容易承認的。
他們會突然起勁地捏造出一套互相矛盾倏忽多變的說法來,這種矛盾和多變我覺得真是妙不可言。
他們擺出的是一副精神上非常痛苦無法忍受的樣子。
前幾年,有些人的想象豐富得令我吃驚,不論誰頭腦清醒一點信奉着天主教,他們就說那是假的;為了擡舉這個人,他們甚至不顧他公開說些什麼,硬說他内心裡一定跟他們一樣,信奉的是改革了的宗教。
讓人生氣的是,這些人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所以深信這個人不可能跟他們的信仰不一樣。
更加氣人的是,他們竟深信,不管今生的命運如何,這個人一定甯可接受今世的命運安排也不願考慮将來有無永生的希望。
他們可以相信,我的信仰可不是假的。
我年輕的時候,如果說有什麼事曾令我向往的話,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也能經受從前的那件大事[2]帶來的危險和困難的考驗。
我覺得,教會規定不得胡亂冒失地吟唱聖靈口授大衛的聖歌不無道理。
在我們的行為牽扯到上帝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專心緻志,滿懷敬意與尊重。
這種聲音太神聖了,不能隻拿它來閑唱閑聽。
它應該從我們的内心,而不應從舌頭發出。
允許一個店鋪的夥計一邊想着無聊的心事一邊哼着它解悶是毫無道理的。
當然,拿着記載我們信仰的神聖奧義的聖書在飯廳和廚房裡胡亂揮舞也是不對的。
從前那叫研讀奧義,如今卻成了消遣解悶了。
這樣嚴肅認真的研讀是不應該插空亂哄哄地進行的。
這件事必須事先準備,平心靜氣地進行,每次必須先說這句做日課的序禱文:&ldquo永不灰心&rdquo,而且要坐姿端正,顯得專心緻志,畢恭畢敬。
那不是人人都可研讀的,需是上帝要求的專事研讀的人。
惡人、無知的人越讀越糟糕。
那不是講給人聽的故事,而是叫人肅然起敬頂禮膜拜的曆史。
有人以為把它譯成了通俗語言,老百姓就能理會領悟,那真是可笑之至!他們不完全理解書上寫的東西難道隻是文字的關系嗎?這還用我說明嗎?為了給百姓提供這麼一點點理解它的方便,他們将百姓推得離它更遠了。
其他人的完全徹底安安穩穩的無知比起他們這種在字面上做文章、毫無用處、助長狂妄自大魯莽冒失的有知更有益處,更加明智。
我還認為,人人都來把這麼神聖這麼重要的經典任意翻譯成各種語言,其危險大大多于益處。
猶太人、穆斯林以及幾乎所有的其他民族,都接受和尊重最初用來寫他們的宗教奧義的語言并且禁止篡改和變動。
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知道嗎,在巴斯克和布列塔尼有相當多的裁判官能用他們的語言翻譯聖經的[3]?普天下的教會沒有比作這樣的&ldquo裁判&rdquo更艱難、更莊嚴的了。
在布道和說話時,解釋可以含糊、随便和變通,而且談的是一個部分;譯聖經就不一樣了。
一位希臘的曆史學家曾正确地批評說,基督教的奧秘當時在大庭廣衆中傳播,落到了卑賤的手藝人手裡;人人都可以妄加評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既然貴族們從前曾禁止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大賢哲們談論和打聽德爾福斯的神甫們領受什麼任務,如今看着純潔的宗教奧義在無知百姓的口中遭到亵渎,那些托上帝之福得以了解這些奧義的人,應該感到莫大的恥辱。
他還說,在神學問題上君王們行事不是依仗虔誠,而是依靠發脾氣;虔誠行事按部就班,穩重節制,符合上帝的道理,合乎公道;但是,一旦它受到人的感情的支配,就會變成仇恨和嫉妒,種出毒麥和荨麻而不是小麥和葡萄。
另外有一位也說得對,他向羅馬皇帝提奧多西烏斯進言道,争論解決不了教會的分裂,反而會激起分裂鼓勵異端邪說;必須避免一切争論争辯,幹脆按照古人定下的規矩和信條行事。
拜占庭皇帝安德羅第庫斯在宮中遇到兩名大臣在與洛帕第
難道他們如此大膽竟敢不彌補過失、不忏悔就要求寬恕嗎?我堅持認為滿腦子下流東西的人同這些人沒什麼兩樣;但是,這兩類人的頑固不化不是那麼容易承認的。
他們會突然起勁地捏造出一套互相矛盾倏忽多變的說法來,這種矛盾和多變我覺得真是妙不可言。
他們擺出的是一副精神上非常痛苦無法忍受的樣子。
前幾年,有些人的想象豐富得令我吃驚,不論誰頭腦清醒一點信奉着天主教,他們就說那是假的;為了擡舉這個人,他們甚至不顧他公開說些什麼,硬說他内心裡一定跟他們一樣,信奉的是改革了的宗教。
讓人生氣的是,這些人自以為非常了不起,所以深信這個人不可能跟他們的信仰不一樣。
更加氣人的是,他們竟深信,不管今生的命運如何,這個人一定甯可接受今世的命運安排也不願考慮将來有無永生的希望。
他們可以相信,我的信仰可不是假的。
我年輕的時候,如果說有什麼事曾令我向往的話,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也能經受從前的那件大事[2]帶來的危險和困難的考驗。
我覺得,教會規定不得胡亂冒失地吟唱聖靈口授大衛的聖歌不無道理。
在我們的行為牽扯到上帝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專心緻志,滿懷敬意與尊重。
這種聲音太神聖了,不能隻拿它來閑唱閑聽。
它應該從我們的内心,而不應從舌頭發出。
允許一個店鋪的夥計一邊想着無聊的心事一邊哼着它解悶是毫無道理的。
當然,拿着記載我們信仰的神聖奧義的聖書在飯廳和廚房裡胡亂揮舞也是不對的。
從前那叫研讀奧義,如今卻成了消遣解悶了。
這樣嚴肅認真的研讀是不應該插空亂哄哄地進行的。
這件事必須事先準備,平心靜氣地進行,每次必須先說這句做日課的序禱文:&ldquo永不灰心&rdquo,而且要坐姿端正,顯得專心緻志,畢恭畢敬。
那不是人人都可研讀的,需是上帝要求的專事研讀的人。
惡人、無知的人越讀越糟糕。
那不是講給人聽的故事,而是叫人肅然起敬頂禮膜拜的曆史。
有人以為把它譯成了通俗語言,老百姓就能理會領悟,那真是可笑之至!他們不完全理解書上寫的東西難道隻是文字的關系嗎?這還用我說明嗎?為了給百姓提供這麼一點點理解它的方便,他們将百姓推得離它更遠了。
其他人的完全徹底安安穩穩的無知比起他們這種在字面上做文章、毫無用處、助長狂妄自大魯莽冒失的有知更有益處,更加明智。
我還認為,人人都來把這麼神聖這麼重要的經典任意翻譯成各種語言,其危險大大多于益處。
猶太人、穆斯林以及幾乎所有的其他民族,都接受和尊重最初用來寫他們的宗教奧義的語言并且禁止篡改和變動。
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知道嗎,在巴斯克和布列塔尼有相當多的裁判官能用他們的語言翻譯聖經的[3]?普天下的教會沒有比作這樣的&ldquo裁判&rdquo更艱難、更莊嚴的了。
在布道和說話時,解釋可以含糊、随便和變通,而且談的是一個部分;譯聖經就不一樣了。
一位希臘的曆史學家曾正确地批評說,基督教的奧秘當時在大庭廣衆中傳播,落到了卑賤的手藝人手裡;人人都可以妄加評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既然貴族們從前曾禁止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大賢哲們談論和打聽德爾福斯的神甫們領受什麼任務,如今看着純潔的宗教奧義在無知百姓的口中遭到亵渎,那些托上帝之福得以了解這些奧義的人,應該感到莫大的恥辱。
他還說,在神學問題上君王們行事不是依仗虔誠,而是依靠發脾氣;虔誠行事按部就班,穩重節制,符合上帝的道理,合乎公道;但是,一旦它受到人的感情的支配,就會變成仇恨和嫉妒,種出毒麥和荨麻而不是小麥和葡萄。
另外有一位也說得對,他向羅馬皇帝提奧多西烏斯進言道,争論解決不了教會的分裂,反而會激起分裂鼓勵異端邪說;必須避免一切争論争辯,幹脆按照古人定下的規矩和信條行事。
拜占庭皇帝安德羅第庫斯在宮中遇到兩名大臣在與洛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