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卷 卷五十一 東萊學案(黃氏原本、全氏修定)

關燈
朱、張,鼎立為世師,其精辭奧義,豈後學所能窺其萬分之一。

    然嘗觀之,晦翁與先生同心者,先生辯詰之不少恕;象山與晦翁異論者,先生容下之不少忤。

    鵝湖之會,先生謂元晦英邁剛明,而工夫就實入細,殊未易量;謂子靜亦堅實有力,但欠開闊。

    其後象山祭先生文,亦自悔鵝湖之會集粗心浮氣。

    然則先生忠厚之至,一時調娛其間,有功于斯道何如邪!若其講學之要,尤有切于今日者,學者不可不亟自思也。

    蓋理雖歷萬世而無變,講之者每隨世變而輒易,要當常以孔子為準的耳。

    孔子教人,以孝弟忠信躬行為本。

    至子思則言誠,至孟子則言性,已漸發其秘,視孔子之說為已深。

    至濂溪則言太極,至橫渠則言太虛,又盡發其秘,視子思、孟子之說為益深。

    一議論出,一士習變。

    至晦庵先生出,始會萃濂、洛之說,以上達洙泗之傳,取本朝諸儒議論之切于後學者為《近思錄》,然猶以「無極太極」、「陰陽造化」冠之篇首,則亦以本朝之議論為本也。

    東萊先生乾道四年《規約》,以孝弟忠信為本。

    明年《規約》,以明理躬行為本。

    至其題《近思錄》卷首,則謂:「陰陽性命,特使之知所嚮。

    講學具有科級,若躐等陵節,流于空虛,豈所謂『近思』﹖」嗚呼,學者可以觀矣!(補。

    ) ◆東萊講友 文公朱晦庵先生熹(別為《晦翁學案》。

    ) 宣公張南軒先生栻(別為《南軒學案》。

    ) 顯謨潘先生畤(別見《元城學案》。

    ) ◆東萊學侶 文節陳止齋先生傅良(別為《止齋學案》。

    ) 文毅陳龍川先生亮(別為《龍川學案》。

    ) ◆東萊同調 教授劉孝敬先生靖之 知州劉靜春先生清之(并為《清江學案》。

    ) 忠定丘宗卿先生(別為《丘劉諸儒學案》。

    ) 將仕郭先生良臣 郭良臣,字德鄰,東陽人,官將仕郎,橫浦弟子欽止從兄也。

    創西園書院,延師教授,一如欽止石洞之規。

    子澄、江,皆好學:(參隆慶《東陽志》。

    ) ◆東萊家學(劉、胡三傳。

    ) 忠公呂大愚先生祖儉 呂祖儉,字子約,金華人,成公之弟也。

    受業于成公,如諸生。

    監明州倉,將上,會成公卒。

    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

    先生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先生始。

    淳熙壬寅至官,去以丁未,凡六年。

    時明州諸先生多裡居,慈湖開講于碧沚,沈端憲講于竹洲,潔齋則講于城南之樓氏精舍,惟舒文靖以宦遊出。

    先生以明招山中父兄中原文獻之傳,其于諸講院,無日不會也。

    甬上學者遂以先生代文靖,亦稱為四先生。

    而滕德粹為鄞尉,朱文公語之曰:「彼中有楊、袁、沈、呂,可與語也。

    」寧宗即位,歷大府丞。

    時韓侂冑用事,正言李沐論右相趙忠定罷之,先生上疏論救,貶韶州安置。

    後移筠州,卒。

    朱子與書曰:「熹以官則高于子約,以上之顧遇恩禮則深于子約。

    乃今子約獨舒憤懣,觸群小而蹈禍機,其愧嘆深矣!」先生報書曰:「在朝行聞時事,如在水火中,不可一朝居。

    使處鄉閭,理亂不知,又何以多言為哉!」著有《大愚集》。

    謚忠。

    (修。

    ) 謝山《呂忠公祠堂碑文》曰:忠公之官吾鄉,為司庾,故不得有所設施,但傳其屏去倉中淫祠一事,深寧志之《四明七觀》。

    而是時正甬上奎婁光聚,正學大昌。

    忠公以明招山中父兄中原文獻之傳,左右其間,其功無所見于官守,而見之講學。

    忠公之《集》雖不傳,然猶散見于《永樂大典》中,予欲鈔其與諸先生論學之文而未得。

    顧讀忠公《吾鄉》之詩,吊景迂之祠,式清敏之裡,求了翁寓齋之遺,想見其一往情深。

    乃自元訖明,以至于今,竟無有以溪芼薦及忠公者,是則甬上文獻之衰,可為長太息者矣。

    禮于釋奠之制,必求之其鄉之先師,不然者,則有合也。

    有合者,謂其鄉無足以當先師之享,則合之他鄉之近而可溯者。

    今甬上之先師楊、袁、舒、沈,其人可謂盛矣。

    而愚謂當以忠公合之,以其同講學于鄞久,并列于先師之座無歉也。

     又《奉臨川帖子五》曰:考大愚《柬王季和》詩雲「晁景迂大觀庚寅冬為四明船場。

    後七十有餘年,某適以倉氏之職至此間,而王兄季和亦來作景迂官,相與訪問舊蹟,尚有可攷,偶成數語,柬季和并呈叔晦。

    」其詩有曰:「鄞江舊有船司空,小江晚望江之東。

    朅來海頭四閱月,塵埃滿袖生。

    」是大愚初至明之作。

    其時慈湖方參佐浙西帥幕,廣平教授徽州,絜齋以進士尉江陰,獨叔晦以國正家居,故往還者不及三君。

    其《遊候濤山記》曰:「壬寅之冬,逐祿海東,距海六十裡。

    友人潘端叔主定海簿,相約偕遊,未果。

    今年夏四月,端叔因謝子暢自臨安至,會于太白、鄮山之間。

    刻日,康炳道兄弟會于王季和家,李叔潤、方居敬、史丞相之幼子開叔、楊希度偕行,舒元英亦與其徒諸葛生來。

    」東萊卒于辛醜,大愚以壬寅冬之官,正合期喪服滿之期。

    元英則廣平弟也。

    其《題慈溪龍虎軒》詩雲:「年來世路轉蹉跎,正大中庸論愈多。

    出本無心歸亦好,何須胸次自幹戈。

    」似屬大愚將去明之作。

    大愚之赴銓也,本傳言平園方為丞相,招之不往。

    《宰輔表》平園自西樞入中書,在淳熙丁未春二月,而朱子答大愚書曰:「對班在何時﹖今日既難說話,而疏遠尤難,且隻收斂人主心念是第一義。

    」題注在丁未冬十一月。

    是大愚之赴任以壬寅,其去官以丁未,首尾六年。

     附錄 子約問「主忠信」之言後于「不重則不威」,其意如何。

    朱子答曰:「聖賢所言為學之序,例如此。

    須先是外面分明有形象 處把捉扶持起來。

    不如今人動便說『正心誠意』,卻打入無形影無稽考處去也。

    」監嶽呂先生祖泰 呂祖泰,字泰然,文靖公夷簡五世孫,寓常之宜興。

    性疏達,尚氣誼,學問該洽。

    遊江、淮,交當世知名士,論世事無所忌諱。

    慶元初,忠公以言事移置瑞州,先生徒步往省之,留月餘,語其友王深厚曰:(梓材案:「厚」當作「原」,說見《麗澤諸儒學案》。

    )「自吾兄之貶,諸人箝口。

    我雖無位,義必以言報國,當少須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

    」及忠公歿貶所,嘉泰初、周益公降少保緻仕,先生乃詣登聞鼓院,上書曰:「道學,自古所恃以為國也。

    丞相汝愚,今之有大勳勞者也。

    立偽學之禁,逐汝愚之黨,韓侂冑自尊而卑朝廷,一至于此。

    願亟誅侂冑,以周必大代之。

    」書出,中外大駭,有旨拘管連州。

    右諫議程松與先生友,懼為所連,奏請杖黥,竄遠方。

    乃杖之百,配欽州牢城收管。

    先生知必死,無懼色。

    既至府廷,尹為好語誘之曰:「誰教汝共為章﹖」先生笑曰:「公何問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與人議之乎﹖」尹曰:「汝病風喪心邪﹖」先生曰:「今之附韓氏得美官者,乃病風喪心耳!」先生既貶,道出潭州,錢文子為醴陵令,私贐其行。

    侂冑誅,朝廷詔雪其冤,特授迪功郎,監南嶽廟。

    喪母,無以葬,至都謀于諸公,得寒疾,索紙書曰:「吾與吾兄共攻權臣,今權臣誅,死不憾。

    獨吾生還無以報國,且未能葬吾母,為可憾耳!」乃卒。

    尹王合齋為具斂歸葬焉。

    (參史傳。

    ) ◆東萊門人 主簿葉先生邽 軍守樓迂齋先生昉 端獻葛先生洪 文惠喬先生行簡(并為《麗澤諸儒學案》。

    ) 司直趙先生焯(別見《玉山學案》。

    ) 朝奉輔傳貽先生廣(別為《潛庵學案》。

    ) 中散朱先生塾(別見《晦翁學案》。

    ) 文簡劉雲莊先生爚 侍郎劉先生炳 縣丞吳先生必大 右司王東湖先生遇 修撰陳北山先生孔碩(并見《滄洲諸儒學案》。

    ) 直閣沈先生有開 潘先生友端 鹽事宋西園先生甡(并見《嶽麓諸儒學案》。

    ) 章先生用中 侍講倪先生千裡(并見《止齋學案》。

    ) 文靖舒廣平先生璘(別為《廣平定川學案》。

    ) 正獻袁絜齋先生燮(別為《絜齋學案》。

    ) 知軍石先生鬥文 侍從石先生宗昭 教授陳先生剛(并見《槐堂諸儒學案》。

    ) 少詹丁先生希亮(別見《水心學案》。

    ) (梓材謹案:東萊弟子自別見諸學案外,并入《麗澤諸儒學案》。

    ) ◆東萊私淑 常博李先生大有 李大有,字謙仲,東陽人也。

    大同之兄。

    私淑三先生之學。

    嘗以輪對上疏,略曰:「國朝自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本于正心修身,至于緻君行道。

    近世張栻、朱熹、呂祖謙闡而大之,而義理益明。

    自慶元權臣創道學名以排之,而士始有以其說為不足學者。

    其能者又求之于科舉,而幸中于剽竊。

    願召宿儒,推明儒先之訓,扶植治本。

    而師儒之官亦以此意風厲作成,毋徒為襲取利祿計。

    」聞者是之。

     (雲濠謹案:先生慶元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博士。

    卒,魏鶴山誌其墓。

    ) ◆郭氏家學 主簿郭先生澄(別見《麗澤諸儒學案》。

    ) 參軍郭先生江 郭江,字伯山,東陽人。

    良臣子。

    葉水心謂其「本有佐世材,用既習熟師友大旨,芒銳銷盡,不復伸吐」雲。

    後官管押三江袋鹽、監穿山破鹽場、盱眙軍錄事參軍以卒。

    (參《葉水心集》。

    ) (梓材謹案:陳同甫志何夫人杜氏墓雲:「女適同邑郭江,江兄弟為東方學者。

    」) 郭先生溥 郭溥,字伯廣,良臣猶子。

    亦創南湖書院。

    (參隆慶《東陽志》。

    ) ◆大愚家學(劉、胡四傳。

    ) 呂先生喬年 呂喬年,字巽伯,金華人。

    忠公長子,沈端憲婿也。

    亦賢者,能守家學。

    (補。

    ) (梓材謹案:先生,絜齋稱其「克肖厥父,議論勁正不阿」。

    ) 進士呂先生康年 呂康年,成公猶子。

    諸講學子孫,惟呂氏未墜。

    先生甲戌廷對,真文忠公欲置之狀頭。

    同列以其言中書之務多觸時政,固爭不從,遂自甲置乙。

    文忠太息,為之開雕。

    (補。

    ) (梓材謹案:嘉定七年甲戌;距成公之卒淳熙八年辛醜已三十四年,則先生蓋受學大愚者。

    ) 寺丞呂先生延年 呂延年,字伯愚,成公之子。

    縉雲羊哲師之(參《括蒼彙紀》。

    ) (梓材謹案:工氏崇炳撰成公本傳,言:「成公一子,曰延年,成公之卒也甫三歲,官至寺丞。

    」先生不及受學于成公,蓋亦得之大愚也。

    ) ◆大愚門人 舒先生衍(別見《絜齋學案》。

    ) 張先生渭(別見《慈湖學案》。

    ) ◆寺丞門人(二胡五傳。

    ) 羊先生哲(別見《麗澤諸儒學案》。

    ) ◆呂學續傳 文憲宋潛溪先生濂(別見《北山四先生學案》。

    ) 忠文王華川先生禕(別見《滄洲諸儒學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