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淵閣領閣事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方略館總裁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吏部事務戶部三庫事務加七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七級紀錄三十次臣寶鋆蒙古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少保文淵閣領閣事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總裁正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工部光祿寺事務内大臣輔國公軍功加一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七次臣宗室載齡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學士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國史館總裁方略館總裁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軍機大臣教習庶吉士管理戶部三庫事務國子監事務加九級軍功加五級随帶加六級紀錄十九次臣沈桂芬稿本副總裁官經筵講官頭品頂帶禮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事務随帶加五級紀錄十二次臣徐桐等奉敕修
同治元年。
壬戌。
八月。
辛亥朔。
上詣妥履殿問慈安皇太後安。
平安室問慈禧皇太後安。
至庚辰皆如之。
○谕内閣、前據慶端奏、已革參将蔡潤澤随軍進攻。
尚知愧奮。
墾請暫緩發遣。
因其系總兵林文察營内得力之将。
是以降旨允準。
茲據都察院左都禦史李棠階奏、該革員業經奉旨發往新疆。
不應以軍營乏人。
奏請暫緩發遣等語。
蔡潤澤着仍遵前旨。
發往新疆。
效力贖罪。
并着迅速起解。
不準遲延以肅軍律。
○又谕、前因鄭元善出省剿辦撚匪。
河南鄉試。
降旨派黃贊湯入闱監臨。
茲據鄭元善奏、秋汛險工疊出。
黃贊湯現已親赴工次。
督率搶護。
該撫業經回省。
仍請照例辦理監臨等語。
所有本年壬戌恩科河南鄉試仍着鄭元善照例入闱監臨。
○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慶端奏、天台等處克複。
并剿辦沙縣等邑土匪各摺片。
現在新昌既克。
自可進攻紹興。
慶端已饬知縣王興杞激勵民團。
會同紹郡紳團。
迅圖克複。
即着相機。
妥辦侍逆李侍賢經左宗棠擊敗後。
以金華為巢穴。
該撫既從龍遊進剿。
賊勢必并力抗拒。
正可乘此空虛之時迅克紹郡。
斷賊左臂。
以為進圖杭城地步。
處郡尚未克複。
并着克期進攻。
毋稍遲緩。
沙縣等處土匪。
勢頗蔓延。
亟應添派兵勇。
迅圖殲除斷不準任其遷延。
至成巨患。
慶端本系革職暫留本任之員。
自到浦城後。
僅據克複溫處各屬城池數處其餘均系民團之力。
并無奇功足錄。
昨複授以杭州将軍。
耆齡到閩節節遷延。
本有革職留任處分。
昨複畀以總督重任。
此系朝廷格外殊恩。
冀其感愧思奮。
該将軍等務當益加勉勵用副期望。
毋謂寬典之可屢邀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鄭元善奏回省日期并派洪貞謙督兵追剿粵匪。
又酌調副将楊長春駐紮陳州一摺。
南陽敗匪。
分竄鎮平安臯等處。
勢已窮蹙惟副将王佐臣、參将盧得勝等軍。
事無統屬恐不免推诿遷延。
該撫派署臬司洪貞謙馳赴宛郡。
督率調遣。
即着饬令該員克日出省。
嚴督各軍。
将此股窮寇悉數殲除毋留餘孽傥敢遲延不進縱匪他竄。
即将洪貞謙嚴參治罪。
楊長春所部四營即饬令迅速前進。
駐紮陳郡。
以剿為防俟僧格林沁督兵大舉進搗撚巢該員即可就近聽候調遣。
黃贊湯雖已<??閑>放廣東巡撫。
惟秋汛為日正長中河上南現在險工疊出。
譚廷襄遠在兖州。
恐一時尚難兼顧。
仍着黃贊湯駐工。
認真辦理。
俟險工平穩以後。
再行來京請訓。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成明奏、渡河獲勝。
并哨弁攜帶回匪訴呈。
來營禀報各摺片。
據稱督隊過河。
适回匪在朝邑縣北關滋擾。
侍衛皂成等率馬隊迎擊。
該匪往西北敗竄。
護軍校明祥等巡哨在洛河北岸。
見有二回匪凫水過河。
手捧訴呈。
哀憐禀告各等語。
回匪性情狡詐。
所禀各情。
殊難憑信。
疊據瑛棨等奏報。
回匪攻撲省城。
協領圖克唐阿等力戰陣亡。
該逆佯為不知。
但稱械鬥。
前副都禦史張芾往油房街安撫回匪。
竟被拘留。
據陝紳李應選等呈稱業已被害。
而該逆則稱張芾勸谕漢人。
不知所之。
察其情詞。
殊多閃爍。
顯系聞大兵将至。
藉詞以緩我師。
第成明所部。
兵力不厚。
未便遽行深入。
自應在同朝一帶。
扼要駐紮。
該回匪既有禀訴。
即乘機再行出示曉谕。
令其聽候勝保到陝查辦。
不準焚掠。
以示羁縻傥。
該回匪仍在附近州縣殘殺。
即着成明督饬将領。
随時援剿。
毋得以匪勢鸱張不敷調撥等詞。
藉端推诿勝保計已統帶大隊。
馳入潼關。
着即相機前進大張撻伐。
将圍撲省垣逆壘。
悉數蕩平懾以兵威再行察看辦理。
不可以該逆悔罪投誠。
輕議招撫。
轉緻堕其奸計。
贻患将來。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命吏部尚書朱鳳标為國史館副總裁官 ○以浙江台州、甯波、兩府暨所屬各縣城上年被賊竄陷。
革副将薩爾善、參将蘇方拱、博忠、都司林發榮、陳韶虞職。
都司藍新浩革職逮問。
○予浙江瑞安陣亡千總邱龍高等祭葬世職。
○以浙江台州紳民集團禦賊。
疊克城池。
豁免臨海、仙居、天台、黃岩、甯海、太平、六縣本年暨同治二年額賦。
○壬子。
上詣觀德殿幾筵前供奠。
○谕内閣、據恭理喪儀王大臣等奏、文宗顯皇帝梓宮。
暨孝德顯皇後梓宮。
奉移隆福寺行宮暫安。
查照道光三十年成案。
開列王大臣等名單。
請派輪流守衛一摺。
皇考文宗顯皇帝梓宮。
暨皇妣孝德顯皇後梓宮。
暫安隆福寺行宮。
自應<??閑>派王大臣等敬謹直宿。
以昭慎重。
所有恭理喪儀王大臣。
着派仁壽、義道、奕誴。
宮門直宿。
着派慶恩、溥莊、載容。
散秩大臣着派德鑒、鶴齡、樂英、松秀、載森、瑞興。
稽查直班兵丁大臣。
着派奕貴、孟保、福钤。
并着禦前大臣德木楚克紮布、景壽奕山。
禦前侍衛棍楚克林沁、安興阿、西拉繃阿、乾清門侍衛德徽、載崇、德長、索布多爾紮布、福錫、載坤。
均着分為三班。
輪流在隆福寺行宮守護。
着一個月一換。
○又谕、前因京師時疫未除。
谕令在京問刑各衙門。
趕緊清厘庶獄。
迅速次第結案。
現在星變頻仍。
上蒼垂儆。
弭災之法。
尤重恤刑。
允宜格外推恩。
以承天戒。
除上年十月初九日恩诏以前軍流以下各犯業經分别饬部減等外。
其自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恩诏以後至本年奉旨之日止。
着刑部将現審各案。
所拟軍流以下等罪官常各犯無論已結未結曾否發配均着查照舊章。
一并分别奏請減等。
其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及各直省督撫将軍都統等。
均着遵照刑部奏定章程。
一體查辦。
以清庶獄而迓祥和。
○又谕、軍興以來需饷浩繁。
各直省捐輸抽厘。
藉資民力。
實朝廷萬不得已之舉疊經谕令各督撫嚴禁科勒并将捐輸名目及抽厘各局酌量裁減各該督撫大吏。
宜如何仰體朝廷子惠黎元之意加意拊循。
痛除積弊以期康濟時艱乃本日據協辦大學士倭仁奏、胪陳河南省官民情形内稱該省州縣。
誅求無厭。
錢漕之浮收。
雜派之訛索。
日增日盛。
其捐輸抽厘等項。
雖至零星小戶。
偪勒無遺。
胥役劣紳。
從中私飽。
似此情形。
小民何以堪之。
因思各直省州縣積習相沿。
潔己奉公。
殊難其選。
此等藉端苛勒朘削小民者。
恐不乏人各該督撫等平日果能正己率屬。
廉潔自持斷不能為屬員挾制。
亦何至任令不肖官吏。
浮收雜派。
罔恤民瘼。
用特申谕各直省督撫。
于所屬各州縣。
嗣後務當實力痛除前弊。
如有貪鄙地方官。
藉捐輸抽厘名目。
加徵勒派。
中飽私囊。
一經查出。
即着嚴參治罪。
該督撫等亦當廉隅自勵。
痛絕苞苴。
以期大法小廉。
各盡厥職。
用副朝廷澄叙官方。
撫綏黎庶至意。
○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禦史劉慶奏、關中回匪猖獗。
敬陳堵剿之方。
并請饬專意主剿各摺片。
據稱剿回情形。
必先将渭河南岸回匪。
大申撻伐。
再将北岸逆回殲剿。
惟此拏彼竄。
亟須豫謀堵截。
宜先由西路起手。
東路豫先咨照豫晉堵禦。
又渭南等縣交界處所。
宜先令各該府州縣親帶兵團扼堵。
然後會合大兵進偪。
乃可盡除醜類等語。
該禦史所籌應先防堵之各交界處所。
及進剿機宜是否切中窾要。
若照其所議。
先由西路進兵。
其山西河南等要隘。
能否遏截兜剿。
後起亳撚入陝。
能否杜其句結。
均着勝保酌度情形。
相機辦理。
所稱回匪宜專意主剿。
疊經谕令勝保入關剿辦。
諒該大臣定能遵照。
斷不至輕議收撫。
希圖将就了事。
轉贻後患于無窮也。
又稱富平縣知縣江開、保境安民。
無一回匪敢犯其境。
署洵陽縣知縣劉昌蕃、值回匪擾及縣境。
督團剿滅淨盡。
是否實有其事。
着勝保确切查明。
如果實系剿匪得力即着核實保奏。
劉慶摺着鈔給閱看。
正在寄谕閑。
據勝保奏、撥兵馳赴潼關。
并留兵河洛。
摉捕滋事團練各摺片。
王佐臣一軍。
由盧氏靈寶阌鄉一帶。
與成祿等軍同赴潼關。
互為策應。
河洛等處恃團抗糧蠢蠢思動。
該大臣酌留兵一二千名。
派委得力妥員管帶。
會同該地方官摉捕懲辦。
一俟布置妥協。
即馳赴潼關調度。
所籌均尚周妥。
陝省回匪。
兇焰日張。
民不聊生。
省垣待援尤亟。
該大臣務當先其所急。
統率大軍。
兼程前往。
痛加剿洗。
以申天讨而解倒懸。
毋稍遲延。
本日據毛昶熙奏、亳東撚匪。
将由鹿邑西竄潼關。
且有移巢西山套之信等語。
此股撚匪西竄。
勢必經由河洛。
移師入關。
該逆适乘其後。
殊屬可慮。
該大臣于河洛一帶既拟酌留兵一二千名。
應如何抽撥若幹。
迎頭截擊之處。
并着統籌兼顧。
妥為布置。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李鴻章奏、官軍攻克青浦縣城并常勝軍克複餘姚縣城一摺。
此次圍攻青浦縣城。
華爾管帶常勝軍。
躬冒矢石。
争先效命。
将南門城垣轟裂。
冒煙直上。
諸軍乘勢擁進。
遂将縣城克複。
實屬異常出力。
該撫自應善為駕馭。
壬戌。
八月。
辛亥朔。
上詣妥履殿問慈安皇太後安。
平安室問慈禧皇太後安。
至庚辰皆如之。
○谕内閣、前據慶端奏、已革參将蔡潤澤随軍進攻。
尚知愧奮。
墾請暫緩發遣。
因其系總兵林文察營内得力之将。
是以降旨允準。
茲據都察院左都禦史李棠階奏、該革員業經奉旨發往新疆。
不應以軍營乏人。
奏請暫緩發遣等語。
蔡潤澤着仍遵前旨。
發往新疆。
效力贖罪。
并着迅速起解。
不準遲延以肅軍律。
○又谕、前因鄭元善出省剿辦撚匪。
河南鄉試。
降旨派黃贊湯入闱監臨。
茲據鄭元善奏、秋汛險工疊出。
黃贊湯現已親赴工次。
督率搶護。
該撫業經回省。
仍請照例辦理監臨等語。
所有本年壬戌恩科河南鄉試仍着鄭元善照例入闱監臨。
○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慶端奏、天台等處克複。
并剿辦沙縣等邑土匪各摺片。
現在新昌既克。
自可進攻紹興。
慶端已饬知縣王興杞激勵民團。
會同紹郡紳團。
迅圖克複。
即着相機。
妥辦侍逆李侍賢經左宗棠擊敗後。
以金華為巢穴。
該撫既從龍遊進剿。
賊勢必并力抗拒。
正可乘此空虛之時迅克紹郡。
斷賊左臂。
以為進圖杭城地步。
處郡尚未克複。
并着克期進攻。
毋稍遲緩。
沙縣等處土匪。
勢頗蔓延。
亟應添派兵勇。
迅圖殲除斷不準任其遷延。
至成巨患。
慶端本系革職暫留本任之員。
自到浦城後。
僅據克複溫處各屬城池數處其餘均系民團之力。
并無奇功足錄。
昨複授以杭州将軍。
耆齡到閩節節遷延。
本有革職留任處分。
昨複畀以總督重任。
此系朝廷格外殊恩。
冀其感愧思奮。
該将軍等務當益加勉勵用副期望。
毋謂寬典之可屢邀也。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鄭元善奏回省日期并派洪貞謙督兵追剿粵匪。
又酌調副将楊長春駐紮陳州一摺。
南陽敗匪。
分竄鎮平安臯等處。
勢已窮蹙惟副将王佐臣、參将盧得勝等軍。
事無統屬恐不免推诿遷延。
該撫派署臬司洪貞謙馳赴宛郡。
督率調遣。
即着饬令該員克日出省。
嚴督各軍。
将此股窮寇悉數殲除毋留餘孽傥敢遲延不進縱匪他竄。
即将洪貞謙嚴參治罪。
楊長春所部四營即饬令迅速前進。
駐紮陳郡。
以剿為防俟僧格林沁督兵大舉進搗撚巢該員即可就近聽候調遣。
黃贊湯雖已<??閑>放廣東巡撫。
惟秋汛為日正長中河上南現在險工疊出。
譚廷襄遠在兖州。
恐一時尚難兼顧。
仍着黃贊湯駐工。
認真辦理。
俟險工平穩以後。
再行來京請訓。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成明奏、渡河獲勝。
并哨弁攜帶回匪訴呈。
來營禀報各摺片。
據稱督隊過河。
适回匪在朝邑縣北關滋擾。
侍衛皂成等率馬隊迎擊。
該匪往西北敗竄。
護軍校明祥等巡哨在洛河北岸。
見有二回匪凫水過河。
手捧訴呈。
哀憐禀告各等語。
回匪性情狡詐。
所禀各情。
殊難憑信。
疊據瑛棨等奏報。
回匪攻撲省城。
協領圖克唐阿等力戰陣亡。
該逆佯為不知。
但稱械鬥。
前副都禦史張芾往油房街安撫回匪。
竟被拘留。
據陝紳李應選等呈稱業已被害。
而該逆則稱張芾勸谕漢人。
不知所之。
察其情詞。
殊多閃爍。
顯系聞大兵将至。
藉詞以緩我師。
第成明所部。
兵力不厚。
未便遽行深入。
自應在同朝一帶。
扼要駐紮。
該回匪既有禀訴。
即乘機再行出示曉谕。
令其聽候勝保到陝查辦。
不準焚掠。
以示羁縻傥。
該回匪仍在附近州縣殘殺。
即着成明督饬将領。
随時援剿。
毋得以匪勢鸱張不敷調撥等詞。
藉端推诿勝保計已統帶大隊。
馳入潼關。
着即相機前進大張撻伐。
将圍撲省垣逆壘。
悉數蕩平懾以兵威再行察看辦理。
不可以該逆悔罪投誠。
輕議招撫。
轉緻堕其奸計。
贻患将來。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命吏部尚書朱鳳标為國史館副總裁官 ○以浙江台州、甯波、兩府暨所屬各縣城上年被賊竄陷。
革副将薩爾善、參将蘇方拱、博忠、都司林發榮、陳韶虞職。
都司藍新浩革職逮問。
○予浙江瑞安陣亡千總邱龍高等祭葬世職。
○以浙江台州紳民集團禦賊。
疊克城池。
豁免臨海、仙居、天台、黃岩、甯海、太平、六縣本年暨同治二年額賦。
○壬子。
上詣觀德殿幾筵前供奠。
○谕内閣、據恭理喪儀王大臣等奏、文宗顯皇帝梓宮。
暨孝德顯皇後梓宮。
奉移隆福寺行宮暫安。
查照道光三十年成案。
開列王大臣等名單。
請派輪流守衛一摺。
皇考文宗顯皇帝梓宮。
暨皇妣孝德顯皇後梓宮。
暫安隆福寺行宮。
自應<??閑>派王大臣等敬謹直宿。
以昭慎重。
所有恭理喪儀王大臣。
着派仁壽、義道、奕誴。
宮門直宿。
着派慶恩、溥莊、載容。
散秩大臣着派德鑒、鶴齡、樂英、松秀、載森、瑞興。
稽查直班兵丁大臣。
着派奕貴、孟保、福钤。
并着禦前大臣德木楚克紮布、景壽奕山。
禦前侍衛棍楚克林沁、安興阿、西拉繃阿、乾清門侍衛德徽、載崇、德長、索布多爾紮布、福錫、載坤。
均着分為三班。
輪流在隆福寺行宮守護。
着一個月一換。
○又谕、前因京師時疫未除。
谕令在京問刑各衙門。
趕緊清厘庶獄。
迅速次第結案。
現在星變頻仍。
上蒼垂儆。
弭災之法。
尤重恤刑。
允宜格外推恩。
以承天戒。
除上年十月初九日恩诏以前軍流以下各犯業經分别饬部減等外。
其自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恩诏以後至本年奉旨之日止。
着刑部将現審各案。
所拟軍流以下等罪官常各犯無論已結未結曾否發配均着查照舊章。
一并分别奏請減等。
其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及各直省督撫将軍都統等。
均着遵照刑部奏定章程。
一體查辦。
以清庶獄而迓祥和。
○又谕、軍興以來需饷浩繁。
各直省捐輸抽厘。
藉資民力。
實朝廷萬不得已之舉疊經谕令各督撫嚴禁科勒并将捐輸名目及抽厘各局酌量裁減各該督撫大吏。
宜如何仰體朝廷子惠黎元之意加意拊循。
痛除積弊以期康濟時艱乃本日據協辦大學士倭仁奏、胪陳河南省官民情形内稱該省州縣。
誅求無厭。
錢漕之浮收。
雜派之訛索。
日增日盛。
其捐輸抽厘等項。
雖至零星小戶。
偪勒無遺。
胥役劣紳。
從中私飽。
似此情形。
小民何以堪之。
因思各直省州縣積習相沿。
潔己奉公。
殊難其選。
此等藉端苛勒朘削小民者。
恐不乏人各該督撫等平日果能正己率屬。
廉潔自持斷不能為屬員挾制。
亦何至任令不肖官吏。
浮收雜派。
罔恤民瘼。
用特申谕各直省督撫。
于所屬各州縣。
嗣後務當實力痛除前弊。
如有貪鄙地方官。
藉捐輸抽厘名目。
加徵勒派。
中飽私囊。
一經查出。
即着嚴參治罪。
該督撫等亦當廉隅自勵。
痛絕苞苴。
以期大法小廉。
各盡厥職。
用副朝廷澄叙官方。
撫綏黎庶至意。
○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禦史劉慶奏、關中回匪猖獗。
敬陳堵剿之方。
并請饬專意主剿各摺片。
據稱剿回情形。
必先将渭河南岸回匪。
大申撻伐。
再将北岸逆回殲剿。
惟此拏彼竄。
亟須豫謀堵截。
宜先由西路起手。
東路豫先咨照豫晉堵禦。
又渭南等縣交界處所。
宜先令各該府州縣親帶兵團扼堵。
然後會合大兵進偪。
乃可盡除醜類等語。
該禦史所籌應先防堵之各交界處所。
及進剿機宜是否切中窾要。
若照其所議。
先由西路進兵。
其山西河南等要隘。
能否遏截兜剿。
後起亳撚入陝。
能否杜其句結。
均着勝保酌度情形。
相機辦理。
所稱回匪宜專意主剿。
疊經谕令勝保入關剿辦。
諒該大臣定能遵照。
斷不至輕議收撫。
希圖将就了事。
轉贻後患于無窮也。
又稱富平縣知縣江開、保境安民。
無一回匪敢犯其境。
署洵陽縣知縣劉昌蕃、值回匪擾及縣境。
督團剿滅淨盡。
是否實有其事。
着勝保确切查明。
如果實系剿匪得力即着核實保奏。
劉慶摺着鈔給閱看。
正在寄谕閑。
據勝保奏、撥兵馳赴潼關。
并留兵河洛。
摉捕滋事團練各摺片。
王佐臣一軍。
由盧氏靈寶阌鄉一帶。
與成祿等軍同赴潼關。
互為策應。
河洛等處恃團抗糧蠢蠢思動。
該大臣酌留兵一二千名。
派委得力妥員管帶。
會同該地方官摉捕懲辦。
一俟布置妥協。
即馳赴潼關調度。
所籌均尚周妥。
陝省回匪。
兇焰日張。
民不聊生。
省垣待援尤亟。
該大臣務當先其所急。
統率大軍。
兼程前往。
痛加剿洗。
以申天讨而解倒懸。
毋稍遲延。
本日據毛昶熙奏、亳東撚匪。
将由鹿邑西竄潼關。
且有移巢西山套之信等語。
此股撚匪西竄。
勢必經由河洛。
移師入關。
該逆适乘其後。
殊屬可慮。
該大臣于河洛一帶既拟酌留兵一二千名。
應如何抽撥若幹。
迎頭截擊之處。
并着統籌兼顧。
妥為布置。
将此由六百裡谕令知之。
○又谕、李鴻章奏、官軍攻克青浦縣城并常勝軍克複餘姚縣城一摺。
此次圍攻青浦縣城。
華爾管帶常勝軍。
躬冒矢石。
争先效命。
将南門城垣轟裂。
冒煙直上。
諸軍乘勢擁進。
遂将縣城克複。
實屬異常出力。
該撫自應善為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