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四

關燈


    即着文煜、譚廷襄、遮克敦布、乘此甫經蠢動之際。

    酌撥兵團趕緊撲滅傥任其猖獗緻成巨患。

    必将文煜等重懲。

    懔之勉之。

    将此由六百裡各谕令知之。

     ○又谕、成明奏、連日督兵過河出隊。

    并現在同境賊匪大概情形一摺。

    陝省回匪狓猖。

    亟宜極力援剿。

    本日尋銮炜奏請派大員駐兵渭河以北。

    保障同州朝邑。

    以防回匪偷渡黃河。

    與本日成明防衛同朝要區之奏适相符合。

    成明着即統帶全軍。

    克日渡河。

    駐紮同郡。

    會同該地方員弁聯絡民團。

    何路緊急。

    即向何路援應。

    一俟豫楚兩省援軍有到陝者。

    即着成明會同分投剿擊。

    斷不可以防守晉疆為詞。

    任令陝省地方被匪蹂躏。

    昨據英桂奏京兵赴陝。

    拟即派和昌督兵赴嚴家莊駐紮。

    以作成明聲援。

    并調東灘茅津渡等處官兵。

    移守蒲郡。

    晉防應不至空虛。

    仍着該撫嚴饬該員弁等認真防守。

    毋徒虛應故事。

    至河津甯鄉等縣河身甚窄。

    陝省難民多從該處私渡。

    恐回匪奸細溷入煽動。

    着英桂責成防河員弁及地方紳衆。

    嚴密稽查。

    毋令匪徒偷渡。

    其沿河船戶水手等。

    一經禁渡。

    無可謀生。

    亦恐流而為匪。

    或招募為勇。

    或設法安戢。

    并着英桂妥籌辦理。

    再尋銮炜奏請饬派毛震壽專剿陝南賊匪。

    以一事權等語。

    已寄谕駱秉章饬令毛震壽專辦矣。

    着瑛棨傳谕該藩司督率各軍迅将洋縣城池克複。

    盡殲醜類。

    毋留餘孽。

    将此由六百裡谕知英桂、瑛棨、成明、并傳谕毛震壽知之。

     ○又谕、駱秉章奏、官軍進攻石逆連破賊壘。

    克複長甯縣城一摺。

    此次石逆被剿窮蹙。

    圖撲永甯縣城。

    雖經總兵吳安康等力戰賊不敢偪。

    惟該逆并未大受懲創。

    難保不狡焉思逞。

    着駱秉章嚴饬熊煥章、唐友耕、曾傳理各軍。

    分路迅速追剿。

    與吳安康所部合力夾擊。

    并饬合江江津等縣嚴防下遊。

    毋令偷渡。

    務将此股巨憝偪至川黔邊界。

    聚而殲旃以靖疆圉。

    本日有人奏洋縣西鄉。

    據漢江南北水陸之險。

    若令賊匪久踞。

    險要悉為賊有。

    剿辦益難等語。

    現在陝省回匪勢極鸱張。

    瑛棨一籌莫展。

    豈能顧及漢中。

    此軍本系駱秉章派往。

    仍着該督饬令毛震壽專剿陝南賊匪。

    俾令事權畫一。

    以期早日廓清。

    将此由五百裡谕令知之。

     ○改派署工部右侍郎皂保恭理喪儀。

     ○以正紅旗蒙古都統奕山署鑲黃旗漢軍都統。

    鑲藍旗漢軍都統綿森署鑲白旗漢軍都統。

     ○以直隸知州秦聚奎署大順廣道。

    命會同副都統遮克敦布、辦理直隸山東交界防剿事宜。

     ○以候補總兵官唐友耕為四川重慶鎮總兵官。

     ○以安徽克複廬州府城出力。

    賞副将唐萬清、趙昌富、協領勝安、參領保隆、巴圖魯名号。

    同知張克賢、參将黃秀峰等花翎。

    知州周灏孫等藍翎。

    餘加銜升叙開複有差。

     ○以克複四川長甯縣城。

    賞總兵官吳安康、副将謝景春、巴圖魯名号。

    餘加銜升叙開複有差。

    摘督援不力總兵官熊煥章頂帶。

    革誤報軍情遊擊田長翼職。

    均留營。

    予殉難知縣周于堃、陣亡都司劉立成、千總郭尚三等、祭葬世職加等。

     ○予故直隸道員劉煦祭葬恤蔭。

    如軍營病故例。

     ○己亥。

    谕内閣、本日吏部具題、繳憑違限之鮑懷降調一本。

    經内閣票拟雙簽進呈。

    已準将繳憑違限半年以上之湖南辰溪縣知縣鮑懷、交該督撫出具切實考語送部引見矣。

    近年軍務省分铨選各員。

    往往沿途逗遛。

    藉詞規避。

    嗣後遇有此等違限之案。

    着該部将領憑繳憑年月日期詳細聲明不得以違限半年以上等詞籠統聲請。

    以杜規避。

    而免牽混。

     ○又谕、禮部奏、據江蘇選拔生黃師虞龔寶英、浙江選拔生張翊俊等、呈稱考取選拔後。

    因本省頻年軍務。

    試事久辍。

    未經會考。

    本年航海來京。

    複因格于成例。

    不準應順天鄉試。

    該生等志切觀光。

    懇準先行送監錄科。

    俾得應試。

    據情代奏。

    并援引本年奏未與覆試舉人。

    恩準先行會試之案請旨等語。

    選拔生未經會考。

    定例不準送監錄科。

    惟念江浙二省。

    大半為賊蹂躏。

    兵燹餘生。

    尤堪矜憫。

    該省會考事宜。

    現尚不克舉行。

    該生等并非有心遲誤。

    今遠道北來。

    若照例不準入場。

    未免向隅。

    黃師虞等着準其先行取具同鄉官印結。

    送監錄科。

    一體應試。

    以示逾格嘉惠至意。

    其餘不得援以為例。

     ○又谕、前因光祿寺卿潘祖蔭、給事中卞寶第、先後奏參總兵田在田駐軍徐宿。

    殺團冒功。

    總兵搶掠各情。

    當經降旨交僧格林沁、吳棠、查明嚴參。

    茲據僧格林沁等奏、田在田在宿遷剿賊。

    有與民團口角。

    并無開槍攻毀民圩搶奪器械情事。

    惟于千總田藍田搶奪民物毆辱委員等事。

    經吳棠咨查。

    并未具覆。

    顯系心存回護。

    六月閑追剿會撚各匪。

    該總兵遷延落後。

    所帶勇隊。

    搶擄财物。

    并不即時查辦。

    迨撚送殘敗。

    該總兵自認追剿。

    總以兵疲饷绌為詞。

    觀望不進。

    且性耽安逸。

    日晡未起。

    難期得力等語。

    田在田以專阃大員督辦軍務。

    委任不為不重。

    乃庸懦無能。

    既不知約束兵勇。

    又不能實力攻剿。

    一味巧飾希圖安逸。

    沾染軍營惡習。

    實屬辜恩溺職。

    田在田着即革職。

    以為怠玩軍務者戒。

     ○谕議政王軍機大臣等、據僧格林沁等奏遵查田在田被參各款一摺。

    已明降谕旨。

    将該總兵即行革職矣。

    惟據奏稱該總兵所帶之軍悉歸吳棠統帶。

    揀派得力将領赴徐剿辦。

    自因僧格林沁營内無得力大員可派第徐州為南北襟要。

    必得謀勇兼優。

    足以獨當一面者。

    方可勝任。

    着僧格林沁會商吳棠于清淮軍營内酌派一員。

    迅速前往統帶。

    仍歸僧格林沁節制。

    以資攻剿。

    其該處軍務。

    即由僧格林沁、吳棠、統籌兼顧。

    庶調度得合機宜。

    不至任賊北竄。

    清淮防剿吃緊。

    吳棠自刻不可離。

    秋閑大舉之時。

    傥必須親自前往。

    清淮防剿事宜。

    仍應設法兼籌。

    以免疏虞。

    田在田雖經革職。

    徐宿一帶軍務。

    仍着僧格林沁、吳棠、責令實力辦理不準松懈。

    一俟派有接替之員。

    方準交卸回籍。

    其田藍田搶奪一案。

    即着吳棠查明嚴參。

    以肅軍律。

    将此由五百裡各谕令知之。

    尋奏、遵查田藍田并無縱勇搶奪情事。

    惟約束兵勇不嚴實屬庸懦。

    應請即行革職。

    從之。

     ○以記名總兵官馬升為山西太原鎮總兵官。

     ○庚子。

    谕内閣、據恭理喪儀王大臣合詞奏懇。

    奉移文宗顯皇帝梓宮。

    請朕準禮節哀。

    步送至景山東門外一摺。

    朕受皇考顧複深恩。

    哀思罔極。

    即照前旨步送至地安門外。

    亦豈足以盡依戀之忱。

    且朕年在沖齡。

    雖積哀之餘。

    尚不至過形勞勚。

    今王大臣等諄詞籲懇。

    若依所請祗送至景山東門外而止。

    朕心實所難安。

    惟念從前奉移皇祖宣宗成皇帝梓宮時。

    曾奉皇考谕旨。

    步送至南海澱。

    嗣因王大臣等合詞籲請。

    仍躬親送至恩佑等恩慕寺之南。

    敬溯舊儀。

    朕亦不敢過禮。

    此次奉移皇考梓宮。

    朕當步送至景山後。

    跪俟靈轝經過。

    再由閑道豫往蘆殿。

    祗候跪迎。

    藉以少申哀慕。

    王大臣等不必再行渎請。

     ○又谕、甘肅布政使恩麟奏、署陝甘總督沈兆霖于七月初二日自碾伯縣起程回省。

    初四日行至平番縣屬之三道嶺溝地方。

    猝遇雨雹。

    山水漲發。

    緻将該署督行轎關防。

    并随從兵役人等概行沖沒。

    随員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