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五十一

關燈
城。

    寶求救于亮,亮以城固,不時遣軍,城遂陷。

    寶、峻等率左右突圍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寶亦溺死。

    亮哭之恸,因發疾,遂薨。

     诏曰:“寶之傾敗,宜在貶裁。

    然蘇峻之難,緻力王室。

    今咎其過,故不加贈,祭之可也。

    ”其後公卿言寶有重勳,加死王事,不宜奪爵。

    升平三年,乃下诏複本封。

     初,寶在武昌,軍人有于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

    邾城之敗,養龜人被铠持刀,自投于水中,如覺堕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

     寶二子:穆之、安之。

     穆之字憲祖,小字武生,名犯王靖後諱,故行字,後又以桓溫母名憲,乃更稱小字。

    穆之果毅有父風,安西将軍庾翼以為參軍。

    襲爵州陵侯,翼等專威陝西,以子方之為建武将軍,守襄陽。

    方之年少,翼選武将可信杖者為輔弼,乃以穆之為建武司馬。

    俄而翼薨,大将幹瓚、戴羲等作亂,穆之與安西長史江[A170]、司馬硃焘等共平之。

     桓溫代翼,複取為參軍。

    從溫平蜀,以功賜次子都鄉侯。

    尋除揚威将軍、颍川太守,随溫平洛,入關。

    溫将旋師,以謝尚未至,留穆之以二千人衛山陵。

    升平初,遷督甯州諸軍事、揚威将軍、甯州刺史。

    以桓溫封南郡,徙穆之為建安侯,複為溫太尉參軍。

    加冠軍将軍,以所募兵配之。

    溫伐慕容?,使穆之監鑿钜野百餘裡,引汶會于濟川。

    及溫焚舟步歸,使穆之督東燕四郡軍事。

    領東燕太守,本官如故。

    袁真以壽陽叛,溫将征之。

    穆之以冠軍領淮南太守,守曆陽。

    真平,餘黨分散,乃以穆之督揚州之江西軍事,複領陳郡太守。

    俄而徙督揚州之義成荊州五郡雍州之兆軍事、襄陽義成河南三郡太守,将軍如故。

    尋進領梁州刺史。

    頃之,以疾解職,诏以冠軍征還。

     苻堅别将寇彭城,複以将軍假節、監江北軍事。

    鎮廣陵。

    遷右将軍、宣城内史、假節,鎮姑孰。

    穆之以為戍在近畿,無複軍警,不宜加節,上疏辭讓,許之。

    苻堅别将圍襄陽,诏穆之就上明受桓沖節度。

    沖使穆之遊軍沔中。

    穆之始至,而硃序陷沒,引軍還郡。

    堅衆又寇蜀漢,梁州刺史楊亮、益州刺史周仲孫奔退,沖使穆之督梁州之三郡軍事、右将軍、西蠻校尉、益州刺史、領建平太守、假節,戍巴郡。

    以子球為梓潼太守。

    穆之與球伐堅,至于巴西郡,以糧運乏少,退屯巴東,病卒。

    追贈中軍将軍,谥曰烈。

    子珍嗣,位至天門太守。

    珍弟璩、球、璠、瑾、瑗,璩最知名。

     璩字叔琏。

    弱冠,右将軍桓豁以為參軍。

    尋遭父憂,服阙,為謝安衛将軍參軍,除尚書郎。

    安複請為參軍,轉安子琰征虜司馬。

    淮肥之役,苻堅迸走,璩與田次之共蹑堅,至中陽,不及而歸。

    遷甯朔将軍、淮南太守。

    尋補鎮北将軍、谯王恬司馬。

    海陵縣界地名青蒲,四面湖澤,皆是菰葑,逃亡所聚,威令不能及。

    璩建議率千讨人。

    時大旱,璩因放火,菰葑盡然,亡戶窘迫,悉出詣璩自首,近有萬戶,皆以補兵,朝廷嘉之。

    轉西中郎司馬、龍骧将軍、谯梁二郡内史。

    尋代郭铨為建威将軍、益州刺史。

     安帝初,進征虜将軍。

    及桓玄篡位,遣使加璩散騎常侍、左将軍。

    璩執留玄使,不受命。

    玄以桓希為梁州刺史,王異據涪,郭法戍宕渠,師寂戍巴郡,周道子戍白帝以防之。

    璩傳檄遠近,列玄罪狀,遣巴東太守柳約之、建平太守羅述、征虜司馬甄季之擊破希等,仍率衆次于白帝。

    武陵王令曰:“益州刺史毛璩忠誠悫亮,自桓玄萌禍,常思蹑其後。

    今若平殄兇逆,肅清荊郢者,便當即授上流之任。

    ” 初,璩弟甯州刺史璠卒官,璩兄球孫祐之及參軍費恬以數百人送喪,葬江陵。

    會玄敗,謀奔梁州。

    璩弟瑾子修之時為玄屯騎校尉,誘玄使入蜀,既而修之與祐之、費恬及漢嘉人馮遷共殺玄。

    約之等聞玄死,進軍到枝複攻沒江陵。

    劉毅等還尋陽,約之亦退。

    俄而季子、述皆病,約子詣振僞降,因欲襲振而桓振。

    事洩,被害。

    約之司馬時延祖、涪陵太守文處茂等撫其餘衆,保涪陵。

    振遣桓放之為益州,屯西陵。

    處茂距擊,破之。

    振死,安帝反正,诏曰:“夫貞松标于歲寒,忠臣亮于國危。

    益州刺史璩體識弘正,誠契義旗,受命偏師,次于近畿,匡翼之勳,實感朕心。

    可進征西将軍,加散騎常侍,都督益梁秦涼甯五州軍事,行宜都、甯蜀太守。

    文處茂宣贊蕃牧,蒙險夷難,可輔國将軍、西夷校尉、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又诏西夷校尉瑾為持節、監梁秦二州軍事、征虜将軍、梁秦二州刺史、略陽武都太守。

    瑾弟蜀郡太守瑗為輔國将軍、甯州刺史。

     初,璩聞振陷江陵,率衆赴難,使瑾、瑗順外江而下,使參軍谯縱領巴西、梓潼二郡軍下涪水,當與璩軍會于巴郡。

    蜀人不樂東征,縱因人情思歸,于五城水口反,還襲涪,害瑾,瑾留府長史鄭純之自成都馳使告璩。

    璩時在略城,去成都四百裡,遣參軍王瓊讨反者,相距于廣漢。

    僰道令何林聚黨助縱,而璩下人受縱誘說,遂共害璩及瑗,并子侄之在蜀者,一時殄沒。

    璩子弘之嗣。

     義熙中,時延祖為始康太守,上疏訟璩兄弟,于是诏曰:“故益州刺史璩、西夷校尉瑾、蜀郡太守瑗勤王忠烈,事乖慮外。

    葬送日近,益懷恻怆,可皆贈先所授官,給錢三十萬、布三百匹。

    ”論璩讨桓玄功,追封歸鄉公,千五百戶。

    又以祐之斬玄功,封夷道縣侯。

      自寶至璩三葉,擁旄開國者四人,将帥之家,與尋陽周氏為輩,而人物不及也。

      瑾子修之,頻曆清顯,至右衛将軍,從劉裕平姚泓。

    後為安西司馬,沒于魏。

      安之字仲祖,亦有武幹,累遷撫軍參軍、魏郡太守。

    簡文輔政,委以爪牙。

    及登阼,安之領兵從駕,使止宿宮中。

    尋拜遊擊将軍。

    時庾希入京口,朝廷震動,命安之督城門諸軍事。

    孝武即位,妖賊盧悚突入殿廷。

    安之聞難,率衆直入雲龍門,手自奮擊。

    既而左衛将軍殷康、領軍将軍桓秘等至,與安之并力,悚因剿滅。

    遷右衛将軍。

    定後崩,領将作大匠。

    卒官。

    追贈光祿勳。

     四子:潭、泰、邃、遁。

    潭嗣爵,官至江夏相。

    泰曆太傅從事中郎、後軍谘議參軍,與邃俱為會稽王父子所昵,乃追論安之讨盧悚勳,賜爵平都子,命潭襲爵。

    元顯嘗宴泰家,既而欲去,泰苦留之曰:“公若遂去,當取公腳。

    ”元顯大怒,奮衣而出,遂與元顯有隙。

    及元顯敗,泰時為冠軍将軍、堂邑太山二郡太守。

    邃為遊擊将軍,遁為太傅主簿,桓玄得志,使泰收元顯,遂于新亭,泰因宿恨,手加毆辱。

    俄并為玄所殺,惟遁被徙廣州。

    義熙初,得還,至宜都太守。

     德祖,璩宗人也。

    父祖并沒于賊中。

    德祖兄弟五人,相攜南渡,皆有武幹,荊州刺史劉道規以德祖為建武将軍、始平太守,又徙涪陵太守。

    盧循之役,道規又以為參軍,伐徐道覆于始興。

    尋遭母憂。

    劉裕伐司馬休之,版補太尉參軍、義陽太守,賜爵遷陵縣侯,轉南陽太守,從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