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郎将桓伊、龍骧将軍檀玄、建威将軍戴熙、揚武将軍陶隐等距之,衆凡八萬。
玄先遣廣陵相劉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澗,即斬梁成及成弟雲,步騎崩潰,争赴淮水。
牢之縱兵追之,生擒堅僞将梁他、王顯、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軍實。
堅進屯壽陽,列陣臨肥水,玄軍不得渡。
玄使謂苻融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
諸君稍卻,令将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辔而觀之,不亦樂乎!”堅衆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
我衆彼寡,勢必萬全。
”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
”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衆因亂不能止。
于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
石軍距張蚝,小退。
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
堅中流矢,臨陣斬融。
堅衆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
餘衆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
诏遣殿中将軍慰勞。
進号前将軍、假節,固讓不受。
賜錢百萬,彩千匹。
既而安奏苻堅喪敗,宜乘其釁會,以玄為前鋒都督,率冠軍将軍桓石虔徑造渦颍,經略舊都。
玄複率衆次于彭城,遣參軍劉襲攻堅兗州刺史張崇于鄄城,走之,使劉牢之守鄄城。
兗州既平,玄患水道險澀,糧運艱難,用督護聞人奭謀,堰呂梁水,樹栅,立七埭為派,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又進伐青州,故謂之青州派。
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廣固,降堅青州刺史苻朗。
又進伐冀州,遣龍骧将軍劉牢之、濟北太守丁匡據碻磝,濟陽太守郭滿據滑台,奮武将軍顔雄渡河立營。
堅子丕遣将桑據屯黎陽。
玄命劉襲夜襲據,走之。
丕惶遽欲降,玄許之。
丕告饑,玄饋丕米二千斛。
又遣晉陵太守滕恬之渡河守黎陽,三魏皆降。
以兗、青、司、豫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
玄上疏以方平河北,幽冀宜須總督,司州縣遠,應統豫州。
以勳封康樂縣公。
玄請以先封東興侯賜兄子玩,诏聽之,更封玩豫甯伯。
複遣甯遠将軍{夭曰}演伐申凱于魏郡,破之。
玄欲令豫州刺史硃序鎮梁國,玄住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内籓朝廷。
朝議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還,使玄還鎮淮陰,序鎮壽陽。
會翟遼據黎陽反,執滕恬之,又泰山太守張願舉郡叛,河北騷動,玄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盡求解所職。
诏慰勞,令且還鎮淮陰,以硃序代鎮彭城。
玄既還,遇疾,上疏解職,诏書不許。
玄又自陳,既不堪攝職,慮有曠廢,诏又使移鎮東陽城。
玄即路,于道疾笃,上疏曰: 臣以常人,才不佐世,忽蒙殊遇,不複自量,遂從戎政。
驅馳十載,不辭鳴镝之險,每有征事,辄請為軍鋒,由恩厚忘軀,甘死若生也。
冀有毫厘,上報榮寵。
天祚大晉,王威屢舉,實由陛下神武英斷,無思不服。
亡叔臣安協贊雍熙,以成天工。
而雰霧尚翳,六合未朗,遺黎塗炭,巢窟宜除,複命臣荷戈前驅,董司戎首。
冀仰憑皇威,宇宙甯一,陛下緻太平之化,庸臣以塵露報恩,然後從亡叔臣安退身東山,以道養壽。
此誠以形于文旨,達于聖聽矣。
臣所以區區家國,實在于此,不謂臣愆咎夙積,罪鐘中年,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系殂背,下逮稚子,尋複夭昏。
哀毒兼纏,痛百常情。
臣不勝禍酷暴集,每一恸殆弊。
所以含哀忍悲,期之必存者,雖哲輔傾落,聖明方融,伊周嗣作,人懷自厲,猶欲申臣本志,隆國保家,故能豁其情滞,同之無心耳。
去冬奉司徒道子告括囊遠圖,逮問臣進止之宜。
臣進不達事機,以蹙境為恥,退不自揆,故欲順其宿心。
豈謂經略不振,自贻斯戾。
是以奉送章節,待罪有司,執徇常儀,實有愧心。
而聖恩赦過,黩法垂宥,使抱罪之臣複得更名于所司。
木石猶感,而況臣乎!顧将身不良,動與釁會,謙德不著,害盈是荷,先疾既動,便至委笃,陛下體臣疢重,使還籓淮側。
甫欲休兵靜衆,綏懷善撫,兼苦自療,冀日月漸瘳,繕甲俟會,思更奮迅。
而所患沈頓,有增無損。
今者惙惙,救命朝夕。
臣之平日,率其常矩,加以匪懈,猶不能令政理弘宣,況今内外天隔,永不複接,甯可卧居重任,以招患慮。
追尋前事,可為寒心。
臣之微身,複何足惜,區區血誠,憂國實深。
謹遣兼長史劉濟重奉送節蓋章傳。
伏願陛下垂天地之仁,拯将絕之氣,時遣軍司鎮慰荒雜,聽臣所乞,盡醫藥消息,歸誠道門,冀神祇之佑。
若此而不差,修短命也。
使臣得及視息,瞻睹墳柏,以此之盡,公私真無恨矣,伏枕悲慨,不覺流涕。
诏遣高手醫一人,令自消息,又使還京口療疾。
玄奉诏便還,病久不差,又上疏曰:“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繼,惟臣一己,孑然獨存。
在生荼酷,無如臣比。
所以含哀忍痛,希延視息者,欲報之德,實懷罔極,庶蒙一瘳,申其此志。
且臣孤遣滿目,顧之恻然,為欲極其求生之心,未能自分于灰士。
慺慺之情,可哀可愍。
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壤。
”表寝不報。
前後表疏十餘上,久之。
乃轉授散騎常侍、左将軍、會稽内史。
時吳興太守晉甯侯張玄之亦以才學顯,自吏部尚書與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亞于玄,時人稱為“南北二玄”,論者美之。
玄既輿疾之郡,十三年,卒于官,時年四十六。
追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獻武。
子瑍嗣,秘書郎,早卒。
子靈運嗣。
瑍少不惠,而靈運文藻豔逸,玄嘗稱曰:“我尚生瑍,瑍那得生靈運!”永熙中,為劉裕世子左衛率。
始從玄征伐者,何謙字恭子,東海人,戴逯字安丘,處士逵之弟,并骁果多權略。
逵厲操東山,而逯以武勇顯。
謝安嘗謂逯曰:“卿兄弟志業何殊?”逯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兄不改其樂。
”逯以軍功封廣信侯,位至大司農。
萬字萬石,才器隽秀,雖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時譽。
工言論,善屬文,叙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龔勝
玄先遣廣陵相劉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澗,即斬梁成及成弟雲,步騎崩潰,争赴淮水。
牢之縱兵追之,生擒堅僞将梁他、王顯、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軍實。
堅進屯壽陽,列陣臨肥水,玄軍不得渡。
玄使謂苻融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
諸君稍卻,令将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辔而觀之,不亦樂乎!”堅衆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
我衆彼寡,勢必萬全。
”堅曰:“但卻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
”融亦以為然,遂麾使卻陣,衆因亂不能止。
于是玄與琰、伊等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
石軍距張蚝,小退。
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
堅中流矢,臨陣斬融。
堅衆奔潰,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
餘衆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
诏遣殿中将軍慰勞。
進号前将軍、假節,固讓不受。
賜錢百萬,彩千匹。
既而安奏苻堅喪敗,宜乘其釁會,以玄為前鋒都督,率冠軍将軍桓石虔徑造渦颍,經略舊都。
玄複率衆次于彭城,遣參軍劉襲攻堅兗州刺史張崇于鄄城,走之,使劉牢之守鄄城。
兗州既平,玄患水道險澀,糧運艱難,用督護聞人奭謀,堰呂梁水,樹栅,立七埭為派,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又進伐青州,故謂之青州派。
遣淮陵太守高素以三千人向廣固,降堅青州刺史苻朗。
又進伐冀州,遣龍骧将軍劉牢之、濟北太守丁匡據碻磝,濟陽太守郭滿據滑台,奮武将軍顔雄渡河立營。
堅子丕遣将桑據屯黎陽。
玄命劉襲夜襲據,走之。
丕惶遽欲降,玄許之。
丕告饑,玄饋丕米二千斛。
又遣晉陵太守滕恬之渡河守黎陽,三魏皆降。
以兗、青、司、豫平,加玄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
玄上疏以方平河北,幽冀宜須總督,司州縣遠,應統豫州。
以勳封康樂縣公。
玄請以先封東興侯賜兄子玩,诏聽之,更封玩豫甯伯。
複遣甯遠将軍{夭曰}演伐申凱于魏郡,破之。
玄欲令豫州刺史硃序鎮梁國,玄住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内籓朝廷。
朝議以征役既久,宜置戍而還,使玄還鎮淮陰,序鎮壽陽。
會翟遼據黎陽反,執滕恬之,又泰山太守張願舉郡叛,河北騷動,玄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盡求解所職。
诏慰勞,令且還鎮淮陰,以硃序代鎮彭城。
玄既還,遇疾,上疏解職,诏書不許。
玄又自陳,既不堪攝職,慮有曠廢,诏又使移鎮東陽城。
玄即路,于道疾笃,上疏曰: 臣以常人,才不佐世,忽蒙殊遇,不複自量,遂從戎政。
驅馳十載,不辭鳴镝之險,每有征事,辄請為軍鋒,由恩厚忘軀,甘死若生也。
冀有毫厘,上報榮寵。
天祚大晉,王威屢舉,實由陛下神武英斷,無思不服。
亡叔臣安協贊雍熙,以成天工。
而雰霧尚翳,六合未朗,遺黎塗炭,巢窟宜除,複命臣荷戈前驅,董司戎首。
冀仰憑皇威,宇宙甯一,陛下緻太平之化,庸臣以塵露報恩,然後從亡叔臣安退身東山,以道養壽。
此誠以形于文旨,達于聖聽矣。
臣所以區區家國,實在于此,不謂臣愆咎夙積,罪鐘中年,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系殂背,下逮稚子,尋複夭昏。
哀毒兼纏,痛百常情。
臣不勝禍酷暴集,每一恸殆弊。
所以含哀忍悲,期之必存者,雖哲輔傾落,聖明方融,伊周嗣作,人懷自厲,猶欲申臣本志,隆國保家,故能豁其情滞,同之無心耳。
去冬奉司徒道子告括囊遠圖,逮問臣進止之宜。
臣進不達事機,以蹙境為恥,退不自揆,故欲順其宿心。
豈謂經略不振,自贻斯戾。
是以奉送章節,待罪有司,執徇常儀,實有愧心。
而聖恩赦過,黩法垂宥,使抱罪之臣複得更名于所司。
木石猶感,而況臣乎!顧将身不良,動與釁會,謙德不著,害盈是荷,先疾既動,便至委笃,陛下體臣疢重,使還籓淮側。
甫欲休兵靜衆,綏懷善撫,兼苦自療,冀日月漸瘳,繕甲俟會,思更奮迅。
而所患沈頓,有增無損。
今者惙惙,救命朝夕。
臣之平日,率其常矩,加以匪懈,猶不能令政理弘宣,況今内外天隔,永不複接,甯可卧居重任,以招患慮。
追尋前事,可為寒心。
臣之微身,複何足惜,區區血誠,憂國實深。
謹遣兼長史劉濟重奉送節蓋章傳。
伏願陛下垂天地之仁,拯将絕之氣,時遣軍司鎮慰荒雜,聽臣所乞,盡醫藥消息,歸誠道門,冀神祇之佑。
若此而不差,修短命也。
使臣得及視息,瞻睹墳柏,以此之盡,公私真無恨矣,伏枕悲慨,不覺流涕。
诏遣高手醫一人,令自消息,又使還京口療疾。
玄奉诏便還,病久不差,又上疏曰:“臣同生七人,凋落相繼,惟臣一己,孑然獨存。
在生荼酷,無如臣比。
所以含哀忍痛,希延視息者,欲報之德,實懷罔極,庶蒙一瘳,申其此志。
且臣孤遣滿目,顧之恻然,為欲極其求生之心,未能自分于灰士。
慺慺之情,可哀可愍。
伏願陛下矜其所訴,霈然垂恕,不令微臣銜恨泉壤。
”表寝不報。
前後表疏十餘上,久之。
乃轉授散騎常侍、左将軍、會稽内史。
時吳興太守晉甯侯張玄之亦以才學顯,自吏部尚書與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亞于玄,時人稱為“南北二玄”,論者美之。
玄既輿疾之郡,十三年,卒于官,時年四十六。
追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獻武。
子瑍嗣,秘書郎,早卒。
子靈運嗣。
瑍少不惠,而靈運文藻豔逸,玄嘗稱曰:“我尚生瑍,瑍那得生靈運!”永熙中,為劉裕世子左衛率。
始從玄征伐者,何謙字恭子,東海人,戴逯字安丘,處士逵之弟,并骁果多權略。
逵厲操東山,而逯以武勇顯。
謝安嘗謂逯曰:“卿兄弟志業何殊?”逯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兄不改其樂。
”逯以軍功封廣信侯,位至大司農。
萬字萬石,才器隽秀,雖器量不及安,而善自炫曜,故早有時譽。
工言論,善屬文,叙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龔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