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帝。
”諸儒鹹以嚴議為長,竟從之。
隆和元年,诏曰:“天文失度,太史雖有禳祈之事,猶釁眚屢彰。
今欲依鴻祀之制,于太極殿前庭親執虔肅。
”嚴谏曰:“鴻祀雖出《尚書大傳》,先儒所不究,曆代莫之興,承天接神,豈可以疑殆行事乎!天道無親,唯德是輔,陛下祗順恭敬,留心兆庶,可以消災複異。
皆已蹈而行之,德合神明,丘禱久矣,豈須屈萬乘之尊,修雜祀之事!君舉必書,可不慎欤!”帝嘉之而止。
以為揚州大中正,嚴不就。
有司奏免,诏特以侯領尚書 時東海王奕求海鹽、錢塘以水牛牽埭稅取錢直,帝初從之,嚴谏乃止。
初,帝或施私恩,以錢帛賜左右。
嚴又啟諸所别賜及給廚食,皆應減省。
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賜,今通斷之。
又廚膳宜有減撤,思詳具聞。
”嚴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吳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善于宰牧,甚得人和。
餘杭婦人經年荒,賣其子以活夫之兄子。
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遠行未反,遇荒歲,不能兩全,棄其子而活弟子。
嚴并褒薦之。
又甄賞才能之士,論者美焉。
五年,以疾去職,卒于家。
三子:道民,宣城内史;靜民,散騎侍郎;福民,太子洗馬,皆為孫恩所害。
群字敬林,嚴叔父也。
有智局,志尚不羁。
蘇峻入石頭,時匡術有寵于峻,賓從甚盛。
群與從兄愉同行于橫塘,遇之,愉止與語,而群初不視術。
術怒,欲刃之。
愉下車抱術曰:“吾弟發狂,卿為我宥之。
”乃獲免。
後峻平,王導保存術,嘗因衆坐,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
群答曰:“群非孔子,厄同匡人。
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鸠,至于識者,猶憎其目。
”導有愧色。
仕曆中丞。
性嗜酒,導嘗戒之曰:“卿恆飲,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久糜爛邪?”答曰:“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嘗與親友書雲:“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曲糵事。
”其耽湎如此。
卒于官。
嗣子沉。
沉字德度,有美名。
何充薦沉于王導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門。
”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學,并不就。
從兄坦以裘遺之,辭不受。
坦曰:“晏平仲儉,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複何辭!”于是受而服之。
是時沉與魏顗、虞球、虞存、謝奉并為四族之俊。
沉子廞,位至吳興太守、廷尉。
廞子琳之,以草書擅名,又為吳興太守,侍中。
丁潭,字世康,會稽山陰人也。
祖固,吳司徒。
父彌,梁州刺史。
潭初為郡功曹,察孝廉,除郎中,稍遷丞相西閣祭酒。
時元帝稱制,使各陳時事損益,潭上書曰: 為國者恃人須才,蓋二千石長吏是也。
安可不明簡其才,使必允當。
既然得其人,使久于其職,在官者無苟且,居下者有恆心,此為政之較也。
今之長吏,遷轉既數,有送迎之費。
古人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中才處局,故難以速成矣。
夫兵所以防禦未然,鎮壓奸兇,周雖三聖,功成由武。
今戎戰之世,益宜留心,簡選精銳,以備不虞。
無事則優其身,有難則責其力。
竊聞今之兵士,或私有役使,而營陳不充。
夫為國者,由為家也。
計财力之所任,審趨舍之舉動,不營難成之功,損棄分外之役。
今兵人未強,當審其宜,經塗遠舉,未獻大捷,更使力單财盡而威望挫弱也。
及帝踐阼,拜驸馬都尉、奉朝請、尚書祠部郎。
時琅邪王裒始受封,帝欲引朝賢為其國上卿,将用潭,以問中書令賀循。
循曰:“郎中令職望清重,實宜審授。
潭清淳貞粹,雅有隐正,聖明所簡,才實宜之。
”遂為琅邪王郎中令。
會裒薨,潭上疏求行終喪禮,曰:“在三之義,禮有達制,近代已來,或随時降殺,宜一匡革,以敦于後,辄案令文,王侯之喪,官僚服斬,既葬而除。
今國無繼統,喪庭無主,臣實陋賤,不足當重,謬荷首任,禮宜終喪。
”诏下博議。
國子祭酒杜夷議:“古者諒闇,三年不言。
下及周世,稅衰效命。
春秋之時,天子諸侯既葬而除。
此所謂三代損益,禮有不同。
故三年之喪,由此而廢。
然則漢文之诏,合于随時,凡有國者,皆宜同也,非唯施于帝皇而已。
案禮,殇與無後,降于成人。
有後,既葬而除。
今不得以無後之故而獨不除也。
愚以丁郎中應除衰麻,自宜主祭,以終三年。
”太常賀循議:“禮,天子諸侯俱以至尊臨人,上下之義,群臣之禮,自古以來,其例一
”諸儒鹹以嚴議為長,竟從之。
隆和元年,诏曰:“天文失度,太史雖有禳祈之事,猶釁眚屢彰。
今欲依鴻祀之制,于太極殿前庭親執虔肅。
”嚴谏曰:“鴻祀雖出《尚書大傳》,先儒所不究,曆代莫之興,承天接神,豈可以疑殆行事乎!天道無親,唯德是輔,陛下祗順恭敬,留心兆庶,可以消災複異。
皆已蹈而行之,德合神明,丘禱久矣,豈須屈萬乘之尊,修雜祀之事!君舉必書,可不慎欤!”帝嘉之而止。
以為揚州大中正,嚴不就。
有司奏免,诏特以侯領尚書 時東海王奕求海鹽、錢塘以水牛牽埭稅取錢直,帝初從之,嚴谏乃止。
初,帝或施私恩,以錢帛賜左右。
嚴又啟諸所别賜及給廚食,皆應減省。
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賜,今通斷之。
又廚膳宜有減撤,思詳具聞。
”嚴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吳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
善于宰牧,甚得人和。
餘杭婦人經年荒,賣其子以活夫之兄子。
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遠行未反,遇荒歲,不能兩全,棄其子而活弟子。
嚴并褒薦之。
又甄賞才能之士,論者美焉。
五年,以疾去職,卒于家。
三子:道民,宣城内史;靜民,散騎侍郎;福民,太子洗馬,皆為孫恩所害。
群字敬林,嚴叔父也。
有智局,志尚不羁。
蘇峻入石頭,時匡術有寵于峻,賓從甚盛。
群與從兄愉同行于橫塘,遇之,愉止與語,而群初不視術。
術怒,欲刃之。
愉下車抱術曰:“吾弟發狂,卿為我宥之。
”乃獲免。
後峻平,王導保存術,嘗因衆坐,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
群答曰:“群非孔子,厄同匡人。
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鸠,至于識者,猶憎其目。
”導有愧色。
仕曆中丞。
性嗜酒,導嘗戒之曰:“卿恆飲,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久糜爛邪?”答曰:“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嘗與親友書雲:“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不足了曲糵事。
”其耽湎如此。
卒于官。
嗣子沉。
沉字德度,有美名。
何充薦沉于王導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門。
”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學,并不就。
從兄坦以裘遺之,辭不受。
坦曰:“晏平仲儉,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猶狐裘數十年,卿複何辭!”于是受而服之。
是時沉與魏顗、虞球、虞存、謝奉并為四族之俊。
沉子廞,位至吳興太守、廷尉。
廞子琳之,以草書擅名,又為吳興太守,侍中。
丁潭,字世康,會稽山陰人也。
祖固,吳司徒。
父彌,梁州刺史。
潭初為郡功曹,察孝廉,除郎中,稍遷丞相西閣祭酒。
時元帝稱制,使各陳時事損益,潭上書曰: 為國者恃人須才,蓋二千石長吏是也。
安可不明簡其才,使必允當。
既然得其人,使久于其職,在官者無苟且,居下者有恆心,此為政之較也。
今之長吏,遷轉既數,有送迎之費。
古人三載考績,三考黜陟,中才處局,故難以速成矣。
夫兵所以防禦未然,鎮壓奸兇,周雖三聖,功成由武。
今戎戰之世,益宜留心,簡選精銳,以備不虞。
無事則優其身,有難則責其力。
竊聞今之兵士,或私有役使,而營陳不充。
夫為國者,由為家也。
計财力之所任,審趨舍之舉動,不營難成之功,損棄分外之役。
今兵人未強,當審其宜,經塗遠舉,未獻大捷,更使力單财盡而威望挫弱也。
及帝踐阼,拜驸馬都尉、奉朝請、尚書祠部郎。
時琅邪王裒始受封,帝欲引朝賢為其國上卿,将用潭,以問中書令賀循。
循曰:“郎中令職望清重,實宜審授。
潭清淳貞粹,雅有隐正,聖明所簡,才實宜之。
”遂為琅邪王郎中令。
會裒薨,潭上疏求行終喪禮,曰:“在三之義,禮有達制,近代已來,或随時降殺,宜一匡革,以敦于後,辄案令文,王侯之喪,官僚服斬,既葬而除。
今國無繼統,喪庭無主,臣實陋賤,不足當重,謬荷首任,禮宜終喪。
”诏下博議。
國子祭酒杜夷議:“古者諒闇,三年不言。
下及周世,稅衰效命。
春秋之時,天子諸侯既葬而除。
此所謂三代損益,禮有不同。
故三年之喪,由此而廢。
然則漢文之诏,合于随時,凡有國者,皆宜同也,非唯施于帝皇而已。
案禮,殇與無後,降于成人。
有後,既葬而除。
今不得以無後之故而獨不除也。
愚以丁郎中應除衰麻,自宜主祭,以終三年。
”太常賀循議:“禮,天子諸侯俱以至尊臨人,上下之義,群臣之禮,自古以來,其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