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寐永歎,痛心疾首。
天罰既集,罪人斯隕,王旅未加,自相魚肉。
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蘭艾同焚,賢愚所歎,哀矜勿喜,我後之仁,大赦曠廓,唯季龍是讨。
彭谯使至,粗具動靜,知将軍忿疾醜類,翻然同舉。
承問欣豫,慶若在己。
何知幾之先覺,砎石之易悟哉!引領來儀,怪無聲息。
将軍出自名族,誕育洪胄。
遭世多故,國傾家覆,生離親屬,假養異類。
雖逼僞寵,将亦何賴!聞之者猶或有悼,況身嬰之,能不憤慨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誠反族歸正之秋,圖義建功之日也。
若将軍喻納往言,宣之同盟,率關右之衆,輔河南之卒,申威趙魏,為國前驅,雖窦融之保西河,黥布之去項羽,比諸古今,未足為喻。
聖上寬明,宰輔弘納,雖射鈎之隙,賞之故行,雍齒之恨,侯之列國。
況二三子無曩人之嫌,而遇天啟之會,當如影響,有何遲疑! 今六軍誡嚴,水陸齊舉,熊罴踴躍,龁噬争先,鋒镝一交,玉石同碎,雖複後悔,何嗟及矣!仆以不才,世荷國寵,雖實不敏,誠為行李之主,區區之情,還信所具。
夫機事不先,鮮不後悔,自求多福,唯将軍圖之。
朝廷遂不果北伐,人皆懷恨。
坦在職數年,遷侍中。
時成帝每幸丞相王導府,拜導妻曹氏,有同家人,坦每切谏。
時帝刻日納後,而尚書左仆射王彬卒,議者以為欲卻期。
坦曰:“婚禮之重,重于救日蝕。
救日蝕,有後之喪,太子堕井,則止。
納後盛禮,豈可以臣喪而廢!”從之。
及帝既加元服,猶委政王導,坦每發憤,以國事為己憂,嘗從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長,聖敬日跻,宜博納朝臣,谘诹善道。
”由是忤導,出為廷尉,怏怏不悅,以疾去職。
加散騎常侍,遷尚書,未拜。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
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終不問安國甯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邪!”冰深謝焉。
臨終,與庾亮書曰:“不謂疾苦,遂至頓弊,自省綿綿,奄忽無日。
修短命也,将何所悲!但以身往名沒,朝恩不報,所懷未叙,即命多恨耳!足下以伯舅之尊,居方伯之重,抗威顧眄,名震天下,榱椽之佐,常願下風。
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統,封京觀于中原,反紫極于華壤,是宿昔之味詠,慷慨之本誠矣。
今中道而斃,豈不惜哉!若死而有靈,潛聽風烈。
”俄卒,時年五十一。
追贈光祿勳,谥曰簡。
亮報書曰:“廷尉孔君,神遊體離,嗚呼哀哉!得八月十五日書,知疾患轉笃,遂不起濟,悲恨傷楚,不能自勝。
足下方在中年,素少疾患,雖天命有在,亦禍出不圖。
且足下才經于世,世常須才,況于今日,倍相痛惜。
吾以寡乏,忝當大任,國恥未雪,夙夜憂憤。
常欲足下同在外籓,戮力時事。
此情未果,來書奄至。
申尋往複,不覺涕隕。
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
邈然永隔,夫複何言!謹遣報答,并緻薄祭,望足下降神飨之。
”子混嗣。
嚴字彭祖。
祖父奕,全椒令,明察過人。
時有遺其酒者,始提入門,奕遙呵之曰:“人饷吾兩罂酒,其一何故非也?”檢視之,一罂果是水。
或問奕何以知之,笑曰:“酒重水輕,提酒者手有輕重之異故耳。
”在官有惠化,及卒,市人若喪慈親焉。
父倫,黃門郎。
嚴少仕州郡,曆司徒掾、尚書殿中郎。
殷浩臨揚州,請為别駕。
遷尚書左丞。
時朝廷崇樹浩,以抗拟桓溫,溫深以不平。
浩又引接荒人,謀立功于阃外。
嚴言于浩曰:“當今時事艱難,可謂百六之運,使君屈己應務,屬當其會。
聖懷所以日昃匪懈,臨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靜邊甯國耳,亦豈至私哉!而處任者所志不同,所見各異,人口雲雲,無所不至。
頃來天時人情,良可寒心。
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間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懷,不審竟當何以鎮之?《老子》雲‘夫唯不争,則萬物不難與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
愚意故謂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韓彭可專征伐,蕭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
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義,令婉然通順,人無間言,然後乃可保大定功,平濟天下也。
又觀頃日降附之徒,皆人面獸心,貪而無親,難以義感。
而聚著都邑,雜處人間,使君常疲聖體以接之,虛府庫以拯之,足以疑惑視聽耳。
”浩深納之。
及哀帝踐阼,議所承統,時多異議。
嚴與丹陽尹庾和議曰:“順本居正,親親不可奪,宜繼成皇
天罰既集,罪人斯隕,王旅未加,自相魚肉。
豈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災!蘭艾同焚,賢愚所歎,哀矜勿喜,我後之仁,大赦曠廓,唯季龍是讨。
彭谯使至,粗具動靜,知将軍忿疾醜類,翻然同舉。
承問欣豫,慶若在己。
何知幾之先覺,砎石之易悟哉!引領來儀,怪無聲息。
将軍出自名族,誕育洪胄。
遭世多故,國傾家覆,生離親屬,假養異類。
雖逼僞寵,将亦何賴!聞之者猶或有悼,況身嬰之,能不憤慨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誠反族歸正之秋,圖義建功之日也。
若将軍喻納往言,宣之同盟,率關右之衆,輔河南之卒,申威趙魏,為國前驅,雖窦融之保西河,黥布之去項羽,比諸古今,未足為喻。
聖上寬明,宰輔弘納,雖射鈎之隙,賞之故行,雍齒之恨,侯之列國。
況二三子無曩人之嫌,而遇天啟之會,當如影響,有何遲疑! 今六軍誡嚴,水陸齊舉,熊罴踴躍,龁噬争先,鋒镝一交,玉石同碎,雖複後悔,何嗟及矣!仆以不才,世荷國寵,雖實不敏,誠為行李之主,區區之情,還信所具。
夫機事不先,鮮不後悔,自求多福,唯将軍圖之。
朝廷遂不果北伐,人皆懷恨。
坦在職數年,遷侍中。
時成帝每幸丞相王導府,拜導妻曹氏,有同家人,坦每切谏。
時帝刻日納後,而尚書左仆射王彬卒,議者以為欲卻期。
坦曰:“婚禮之重,重于救日蝕。
救日蝕,有後之喪,太子堕井,則止。
納後盛禮,豈可以臣喪而廢!”從之。
及帝既加元服,猶委政王導,坦每發憤,以國事為己憂,嘗從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長,聖敬日跻,宜博納朝臣,谘诹善道。
”由是忤導,出為廷尉,怏怏不悅,以疾去職。
加散騎常侍,遷尚書,未拜。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
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終不問安國甯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邪!”冰深謝焉。
臨終,與庾亮書曰:“不謂疾苦,遂至頓弊,自省綿綿,奄忽無日。
修短命也,将何所悲!但以身往名沒,朝恩不報,所懷未叙,即命多恨耳!足下以伯舅之尊,居方伯之重,抗威顧眄,名震天下,榱椽之佐,常願下風。
使九服式序,四海一統,封京觀于中原,反紫極于華壤,是宿昔之味詠,慷慨之本誠矣。
今中道而斃,豈不惜哉!若死而有靈,潛聽風烈。
”俄卒,時年五十一。
追贈光祿勳,谥曰簡。
亮報書曰:“廷尉孔君,神遊體離,嗚呼哀哉!得八月十五日書,知疾患轉笃,遂不起濟,悲恨傷楚,不能自勝。
足下方在中年,素少疾患,雖天命有在,亦禍出不圖。
且足下才經于世,世常須才,況于今日,倍相痛惜。
吾以寡乏,忝當大任,國恥未雪,夙夜憂憤。
常欲足下同在外籓,戮力時事。
此情未果,來書奄至。
申尋往複,不覺涕隕。
深明足下慷慨之懷,深痛足下不遂之志。
邈然永隔,夫複何言!謹遣報答,并緻薄祭,望足下降神飨之。
”子混嗣。
嚴字彭祖。
祖父奕,全椒令,明察過人。
時有遺其酒者,始提入門,奕遙呵之曰:“人饷吾兩罂酒,其一何故非也?”檢視之,一罂果是水。
或問奕何以知之,笑曰:“酒重水輕,提酒者手有輕重之異故耳。
”在官有惠化,及卒,市人若喪慈親焉。
父倫,黃門郎。
嚴少仕州郡,曆司徒掾、尚書殿中郎。
殷浩臨揚州,請為别駕。
遷尚書左丞。
時朝廷崇樹浩,以抗拟桓溫,溫深以不平。
浩又引接荒人,謀立功于阃外。
嚴言于浩曰:“當今時事艱難,可謂百六之運,使君屈己應務,屬當其會。
聖懷所以日昃匪懈,臨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靜邊甯國耳,亦豈至私哉!而處任者所志不同,所見各異,人口雲雲,無所不至。
頃來天時人情,良可寒心。
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間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懷,不審竟當何以鎮之?《老子》雲‘夫唯不争,則萬物不難與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
愚意故謂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韓彭可專征伐,蕭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
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義,令婉然通順,人無間言,然後乃可保大定功,平濟天下也。
又觀頃日降附之徒,皆人面獸心,貪而無親,難以義感。
而聚著都邑,雜處人間,使君常疲聖體以接之,虛府庫以拯之,足以疑惑視聽耳。
”浩深納之。
及哀帝踐阼,議所承統,時多異議。
嚴與丹陽尹庾和議曰:“順本居正,親親不可奪,宜繼成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