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孔愉子汪安國弟祗從子坦嚴從弟群群子沉丁潭張茂陶回
孔愉,字敬康,會稽山陰人也。
其先世居梁國。
曾祖潛,太子少傅,漢末避地會稽,因家焉。
祖竺,吳豫章太守。
父恬,湘東太守。
從兄侃,大司農。
俱有名江左。
愉年十三而孤,養祖母以孝聞,與同郡張茂字偉康、丁潭字世康齊名,時人号曰“會稽三康”。
吳平,愉遷于洛。
惠帝末,歸鄉裡,行至江淮間,遇石冰、封雲為亂,雲逼愉為參軍,不從将殺之,賴雲司馬張統營救獲免。
東還會稽,人新安山中,改姓孫氏,以稼穑讀書為務,信著鄉裡。
後忽舍去,皆謂為神人,而為之立祠。
永嘉中,元帝始以安東将軍鎮揚土,命愉為參軍。
邦族尋求,莫知所在。
建興初,始出應召。
為丞相掾,仍除驸馬都尉、參丞相軍事,時年已五十矣。
以讨華轶功,封餘不亭侯。
愉嘗行經餘不亭,見籠龜于路者,愉買而放之溪中,龜中流左顧者數四。
及是,鑄侯印,而印龜左顧,三鑄如初。
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
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
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勳,謂事無大小皆宜谘訪。
由是不合旨,出為司徒左長史,累遷吳興太守。
沈充反,愉棄官還京師,拜禦史中丞,遷侍中、太常。
及蘇峻反,愉朝服守宗廟。
初,愉為司徒長史,以平南将軍溫峤母亡遭亂不葬,乃不過其品。
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頭詣峤,峤執愉手而流涕曰:“天下喪亂,忠孝道廢。
能持古人之節,歲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
”時人鹹稱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
尋徙大尚書,遷安南将軍、江州刺史,不行。
轉尚書右仆射,領東海王師。
尋遷左仆射。
鹹和八年,诏曰:“尚書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祿不代耕。
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給玩親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賜。
”愉上疏固讓,優诏不許。
重表曰:“臣以朽暗,忝廁朝右,而以惰劣,無益毗佐。
方今強寇未殄,疆場日駭,政煩役重,百姓困苦,奸吏擅威,暴人肆虐。
大弊之後,倉庫空虛,功勞之士,賞報不足,困悴之餘,未見拯恤,呼嗟之怨,人鬼感動。
宜并官省職,貶食節用,勤撫其人,以濟其艱。
臣等不能贊揚大化,糾明刑政,而偷安高位,橫受寵給,無德而祿,殃必及之,不敢橫受殊施,以重罪戾。
”從之。
王導聞而非之,于都坐謂愉曰:“君言奸吏擅威,暴人肆虐,為患是誰?”愉欲大論朝廷得失,陸玩抑之乃止。
後導将以趙胤為護軍,愉謂導曰:“中興以來,處此官者,周伯仁、應思遠耳。
今誠乏才,豈宜以趙胤居之邪!”導不從。
其守正如此。
由是為導所銜。
後省左右仆射,以愉為尚書仆射。
愉年在懸車,累乞骸骨,不許,轉護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複徙領軍将軍,加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
頃之,出為鎮軍将軍、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句章縣有漢時舊陂,毀廢數百年。
愉自巡行,修複故堰,溉田二百餘頃,皆成良業。
在郡三年,乃營山陰湖南侯山下數畝地為宅,草屋數間,便棄官居之。
送資數百萬,悉無所取。
病笃,遺令斂以時服,鄉邑義赗,一不得受。
年七十五,鹹康八年卒。
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貞。
三子:訚、汪、安國。
訚嗣爵,位至建安太守。
訚子靜,字季恭,再為會稽内史,累遷尚書左仆射,加後将軍。
汪字德澤,好學有志行,孝武帝時位至侍中。
時茹千秋以佞媚見幸于會稽王道子,汪屢言之于帝,帝不納。
遷尚書太常卿,以不合意,求出。
為假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征虜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甚有政績,為嶺表所稱。
太元十七年卒。
安國字安國,年小諸兄三十餘歲。
群從諸兄并乏才名,以富強自立,唯安國與汪少厲孤貧之操。
汪既以直亮稱,安國亦以儒素顯。
孝武帝時甚蒙禮遇,仕曆侍中、太常。
及帝崩,安國形素赢瘦,服衰绖,涕泗竟日,見者以為真孝,再為會稽内史、領軍将軍。
安帝隆安中下诏曰:“領軍将軍孔安國貞慎清正,出内播譽,可以本官領東海王師,必能導達津梁,依仁遊藝。
”後曆尚書左右仆射。
義熙四年卒,贈左光祿大夫。
祗字承祖。
太守周劄命為功曹史。
劄為沈充所害,故人賓吏莫敢近者。
祗冒刃号哭,親行殡禮,送喪還義興,時人義之。
坦字君平。
祖沖,丹
其先世居梁國。
曾祖潛,太子少傅,漢末避地會稽,因家焉。
祖竺,吳豫章太守。
父恬,湘東太守。
從兄侃,大司農。
俱有名江左。
愉年十三而孤,養祖母以孝聞,與同郡張茂字偉康、丁潭字世康齊名,時人号曰“會稽三康”。
吳平,愉遷于洛。
惠帝末,歸鄉裡,行至江淮間,遇石冰、封雲為亂,雲逼愉為參軍,不從将殺之,賴雲司馬張統營救獲免。
東還會稽,人新安山中,改姓孫氏,以稼穑讀書為務,信著鄉裡。
後忽舍去,皆謂為神人,而為之立祠。
永嘉中,元帝始以安東将軍鎮揚土,命愉為參軍。
邦族尋求,莫知所在。
建興初,始出應召。
為丞相掾,仍除驸馬都尉、參丞相軍事,時年已五十矣。
以讨華轶功,封餘不亭侯。
愉嘗行經餘不亭,見籠龜于路者,愉買而放之溪中,龜中流左顧者數四。
及是,鑄侯印,而印龜左顧,三鑄如初。
印工以告,愉乃悟,遂佩焉。
帝為晉王,使長兼中書郎。
于時刁協、劉隗用事,王導頗見疏遠。
愉陳導忠賢,有佐命之勳,謂事無大小皆宜谘訪。
由是不合旨,出為司徒左長史,累遷吳興太守。
沈充反,愉棄官還京師,拜禦史中丞,遷侍中、太常。
及蘇峻反,愉朝服守宗廟。
初,愉為司徒長史,以平南将軍溫峤母亡遭亂不葬,乃不過其品。
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頭詣峤,峤執愉手而流涕曰:“天下喪亂,忠孝道廢。
能持古人之節,歲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
”時人鹹稱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
尋徙大尚書,遷安南将軍、江州刺史,不行。
轉尚書右仆射,領東海王師。
尋遷左仆射。
鹹和八年,诏曰:“尚書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祿不代耕。
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給玩親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賜。
”愉上疏固讓,優诏不許。
重表曰:“臣以朽暗,忝廁朝右,而以惰劣,無益毗佐。
方今強寇未殄,疆場日駭,政煩役重,百姓困苦,奸吏擅威,暴人肆虐。
大弊之後,倉庫空虛,功勞之士,賞報不足,困悴之餘,未見拯恤,呼嗟之怨,人鬼感動。
宜并官省職,貶食節用,勤撫其人,以濟其艱。
臣等不能贊揚大化,糾明刑政,而偷安高位,橫受寵給,無德而祿,殃必及之,不敢橫受殊施,以重罪戾。
”從之。
王導聞而非之,于都坐謂愉曰:“君言奸吏擅威,暴人肆虐,為患是誰?”愉欲大論朝廷得失,陸玩抑之乃止。
後導将以趙胤為護軍,愉謂導曰:“中興以來,處此官者,周伯仁、應思遠耳。
今誠乏才,豈宜以趙胤居之邪!”導不從。
其守正如此。
由是為導所銜。
後省左右仆射,以愉為尚書仆射。
愉年在懸車,累乞骸骨,不許,轉護軍将軍,加散騎常侍。
複徙領軍将軍,加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
頃之,出為鎮軍将軍、會稽内史,加散騎常侍。
句章縣有漢時舊陂,毀廢數百年。
愉自巡行,修複故堰,溉田二百餘頃,皆成良業。
在郡三年,乃營山陰湖南侯山下數畝地為宅,草屋數間,便棄官居之。
送資數百萬,悉無所取。
病笃,遺令斂以時服,鄉邑義赗,一不得受。
年七十五,鹹康八年卒。
贈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谥曰貞。
三子:訚、汪、安國。
訚嗣爵,位至建安太守。
訚子靜,字季恭,再為會稽内史,累遷尚書左仆射,加後将軍。
汪字德澤,好學有志行,孝武帝時位至侍中。
時茹千秋以佞媚見幸于會稽王道子,汪屢言之于帝,帝不納。
遷尚書太常卿,以不合意,求出。
為假節、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征虜将軍、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甚有政績,為嶺表所稱。
太元十七年卒。
安國字安國,年小諸兄三十餘歲。
群從諸兄并乏才名,以富強自立,唯安國與汪少厲孤貧之操。
汪既以直亮稱,安國亦以儒素顯。
孝武帝時甚蒙禮遇,仕曆侍中、太常。
及帝崩,安國形素赢瘦,服衰绖,涕泗竟日,見者以為真孝,再為會稽内史、領軍将軍。
安帝隆安中下诏曰:“領軍将軍孔安國貞慎清正,出内播譽,可以本官領東海王師,必能導達津梁,依仁遊藝。
”後曆尚書左右仆射。
義熙四年卒,贈左光祿大夫。
祗字承祖。
太守周劄命為功曹史。
劄為沈充所害,故人賓吏莫敢近者。
祗冒刃号哭,親行殡禮,送喪還義興,時人義之。
坦字君平。
祖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