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陸晔(弟玩玩子納何充褚翜蔡谟諸葛恢殷浩(顧悅之蔡裔) 陸晔,字士光,吳郡吳人也。

    伯父喜,吳吏部尚書。

    父英,高平相,員外散騎常侍,晔少有雅望,從兄機每稱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

    ”居喪,以孝聞。

    同郡顧榮與鄉人書曰:“士光氣息裁屬,慮其性命,言之傷心矣。

    ”後察孝廉,除永世、烏江二縣令,皆不就。

    元帝初鎮江左,辟為祭酒,尋補振威将軍、義興太守,以疾不拜。

    預讨華轶功,封平望亭侯,累遷散騎常侍、本郡大中正。

    太興元年,遷太子詹事。

    時帝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晔以清貞著稱,遂拜侍中,徙尚書,領州大中正。

     明帝即位,轉光祿勳,遷太常,代紀瞻為尚書左仆射,領太子少傅,尋加金紫光祿大夫,代卞壸為領軍将軍。

    以平錢鳳功,進爵江陵伯。

    帝不豫,晔與王導、壸、庾亮、溫峤、郗鑒并受顧命,輔皇太子,更入殿将兵直宿。

    遺诏曰:“晔清操忠貞,曆職顯允,且其兄弟事君如父,憂國如家,歲寒不凋,體自門風。

    既委以六軍,可錄尚書事,加散騎常侍。

    ” 成帝踐阼,拜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給親兵百人,常侍如故。

    蘇峻之難,晔随帝左石頭,舉動方正,不以兇威變節。

    峻以晔吳士之望,不敢加害,使守留台。

    匡術以苑城歸順,時共推晔督宮城軍事。

    峻平,加衛将軍。

    給千兵百騎,以勳進爵為公,封次子嘏新康子。

     鹹和中,求歸鄉裡拜墳墓。

    有司奏,舊制假六十日。

    侍中顔含、黃門侍郎馮懷駁曰:“晔内蘊至德,清一其心,受托付之重,居台司之位,既蒙诏許歸省填茔,大臣之義本在忘己,豈容有期而反,無期必遠。

    愚謂宜還自還,不須制日。

    ”帝從之,晔因歸。

    以疾卒,時年七十四。

    追贈侍中、車騎大将軍,谥曰穆。

    子谌,散騎常侍。

     玩字士瑤。

    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賀循每稱其清允平當,郡檄綱紀,東海王越辟為掾,皆不就。

    元帝引為丞相參軍。

    時王導初至江左,思結人情,請婚于玩。

    玩對曰:“培塿無松柏,薰莸不同器。

    玩雖不才,義不能為亂倫之始。

    ”導乃止。

    玩嘗詣導食酪,因而得疾。

    與導箋曰:“仆雖吳人,幾為伧鬼。

    ”其輕易權貴如此。

     累加奮武将軍,征拜侍中,以疾辭。

    王敦請為長史,逼以軍期,不得已,乃從命。

    敦平,尚書令郗鑒議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惡,宜皆免官禁锢。

    會溫峤上表申理,得不坐。

    複拜侍中,遷吏部尚書,領會稽王師,讓不拜,轉尚書左仆射,領本州大中正。

    及蘇峻反,遣玩與兄晔俱守宮城。

    玩潛說匡術歸順,以功封興平伯。

    轉尚書令。

    又诏曰:“玩體道清純,雅量弘遠,曆位内外,風績顯著。

    宜居台司,以允衆望。

    授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餘如故。

    ”玩頻自表,優诏褒揚。

    重複自陳曰:“臣實凡短,風操不立,階緣嘉會,便蕃榮顯,遂總括憲台,豫聞政道。

    竟不能敷融玄風,清一朝序,咎責之來,于臣已重。

    誠以身許國,義忘曲讓。

    而慺慺所守,終于陳訴者,特以端右機要,事務殷多,臣已盈六十之年,智力有限,疾患深重,體氣日弊,朝夕自勵,非複所堪。

    若偃息苟免,職事并廢,則莫大之悔,天下将謂臣何!乞陛下披豁聖懷,霈然垂允。

    ”诏不許。

    玩重表曰:“臣比披誠款,不足上暢天聰,聖恩徘徊,厲以體國。

    臣聞至公之道,上下玄同,用才不負其長,量力不受其短。

    雖加官重祿無世不有,皆庸勳親賢,時所須賴,兼統以濟世務,非優崇以榮一人。

    臣受遇三世,恩隆寵厚,豈敢辭職事之勞,求沖讓之譽。

    徒以端右要重,興替所存,久以無任,妨賢曠職。

    臣猶自知不可,況天下之人乎!今複外參論道,内統百揆,不堪之名,有如皎日。

    願陛下少垂哀矜,使四海知官不可以私于人,人不可以私取官,則天工弘坦,誰不謂允!”猶不許。

    尋而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而薨,朝野鹹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

    以玩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玩既拜,有人詣之,索杯酒,瀉置柱梁之間,咒曰:“當今乏材,以爾為柱石,莫傾人梁棟邪!”玩笑曰:“戢卿良箴。

    ”既而歎息,謂賓客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為無人。

    ”談者以為知言。

     玩雖登公輔,謙讓不辟掾屬。

    成帝聞而勸之。

    玩不得已而從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

    玩翼亮累世,常以弘重為人主所貴,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誘納後進,謙若布衣,由是搢紳之徒莫不廕其德宇。

    後疾甚,上表曰:“臣嬰遘疾疢,沈頓曆月,不蒙痊損,而日夕漸笃,自省微綿,無複生望。

    荷恩不報,孤負已及,仰瞻天覆,伏枕隕涕。

    臣年向中壽,窮極寵榮,終身歸全,将複何恨!惟願陛下崇明聖德,弘敷洪化,曾構祖宗之基,道濟群生之命。

    臣不勝臨命遺戀之情,貪及視息,上表以聞。

    ”薨年六十四,谥曰康,給兵千人,守冢七十家。

    太元中,功臣普被減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勳,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興平伯官屬以衛墓。

    子始嗣,曆侍中、尚書。

     納字祖言。

    少有清操,貞厲絕俗。

    初辟鎮軍大将軍、武陵王掾,州舉秀才。

    太原王述雅敬重之,引為建威長史。

    累遷黃門侍郎、本州别駕、尚書吏部郎,出為吳興太守。

    将之郡,先至姑孰辭桓溫,因問溫曰:“公緻醉可飲幾酒?食肉多少?”溫曰:“年大來飲三升便醉,白肉不過十脔。

    卿複雲何?”納曰:“素不能飲,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

    ”後伺溫閑,謂之曰:“外有微禮,方守遠郡,欲與公一醉,以展下情。

    ”溫欣然納之。

    時王坦之、刁彜在坐。

    及受禮,唯酒一鬥,鹿肉一拌,坐客愕然。

    納徐曰:“明公近雲飲酒三升,納止可二升,今有一鬥,以備杯杓餘瀝。

    ”溫及賓客并歎其率素,更敕中廚設精馔,酣飲極歎而罷。

    納至郡,不受俸祿。

    頃之,征拜左民尚書,領州大中正。

    将應召,外白宜裝幾船,納曰:“私奴裝糧食來,無所複須也。

    ”臨發,止有被襆而已,其餘并封以還官。

    遷太常,徙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衛将軍。

    謝安嘗欲詣納,而納殊無供辦。

    其兄子俶不敢問之,乃密為之具。

    安既至,納所設唯茶果而已。

    俶遂陳盛馔,珍羞畢具。

    客罷,納大怒曰:“汝不能光益父叔,乃複穢我素業邪!”于是杖之四十。

    其舉措多此類。

     後以愛子長生有疾,求解官營視,兄子禽又犯法應刑,乞免官謝罪。

    诏特許輕降。

    頃長生小佳,喻還攝職。

    尋遷尚書仆射,轉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俄拜尚書令,常侍如故。

    恪勤貞固,始終不渝。

    時會稽王道子以少年專政,委任群小,納望阙而歎曰:“好家居,纖兒欲撞壞之邪!”朝士鹹服其忠亮。

    尋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未拜而卒,即以為贈。

    長生先卒,無子。

    以弟子道隆嗣,元熙中,為廷尉。

     何充,字次道,廬江灊人,魏光祿大夫祯之曾孫也。

    祖恽,豫州刺史。

    父睿,安豐太守。

    充風韻淹雅,文義見稱。

    初辟大将軍王敦掾,轉主簿。

    敦兄含時為廬江郡,貪污狼藉,敦嘗于座中稱曰:“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鹹稱之。

    ”充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

    ”敦默然。

    傍人皆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

    由是忤敦,左遷東海王文學,尋屬敦敗,累遷中書侍郎。

     充即王導妻之姊子,充妻,明穆皇後之妹也,故少與導善,早曆顯官。

    嘗詣導,導以麈尾反指床呼充共坐,曰:“此是君坐也。

    ”導繕揚州解會,顧而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