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七

關燈
正為次道耳。

    ”明帝亦友昵之。

    成帝即位,遷給事黃門侍郎。

    蘇峻作亂,京都傾覆,導從駕在石頭,充東奔義軍。

    其後導奔白石,充亦得還。

    賊平,封都鄉侯,拜散騎常侍,出為東陽太守,仍除建威将軍、會稽内史。

    在郡甚有德政,薦征士虞喜,拔郡人謝奉、魏顗等以為佐吏。

    後以墓被發去郡。

    诏征侍中,不拜。

    改葬畢,除建威将軍、丹陽尹。

    王導、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錄朝端,為老臣之副。

    臣死之日,願引充内侍,則外譽唯緝,社稷無虞矣。

    ”由是加吏部尚書,進号冠軍将軍,又領會稽王師。

    及導薨,轉護軍将軍,與中書監庾冰參錄尚書事。

    诏充、冰各以甲杖五十人至止車門。

    尋遷尚書令,加左将軍。

    充以内外統任,宜相糾正,若使事綜一人,于課對為嫌,乃上疏固讓。

    許之。

    徙中書令,加散騎常侍,領軍如故。

    又領州大中正,以州有先達宿德,固讓不拜。

      庾冰兄弟以舅氏輔王室,權侔人主,慮易世之後,戚屬轉疏,将為外物所攻,謀立康帝,即帝母弟也。

    每說帝以國有強敵,宜須長君,帝從之。

    充建議曰:“父子相傳,先王舊典,忽妄改易,懼非長計。

    故武王不授聖弟,即其義也。

    昔漢景亦欲傳祚梁王,朝臣鹹以為虧亂典制,據而弗聽。

    今琅邪踐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廟,将其危乎!”冰等不從,既而康帝立,帝臨軒,冰、充侍坐。

    帝曰:“朕嗣鴻業,二君之力也。

    充對曰:“陛下龍飛,臣冰之力也。

    若如臣議,不睹升平之世。

    ”帝有慚色。

     建元初,出為骠騎将軍、都督徐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假節,領徐州刺史,鎮京口,以避諸庾。

    頃之,庾翼将北伐,庾冰出鎮江州,充入朝,言于帝曰:“臣冰舅氏之重,宜居宰相,不應遠出。

    ”朝議不從。

    于是征充入為都督揚豫徐州之琅邪諸軍事、假節,領揚州刺史,将軍如故。

    先是,翼悉發江、荊二州編戶奴以充兵役,士庶嗷然。

    充複欲發揚州奴以均其謗。

    後以中興時已發三吳,今不宜複發而止。

      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簡文帝,而充建議立皇太子,奏可。

    及帝崩,充奉遺旨,便立太子,是為穆帝,冰、翼甚恨之。

    獻後臨朝,诏曰:“骠騎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

    ”又加中書監、錄尚書事。

    充自陳既錄尚書,不宜複監中書,許之。

    複加侍中,羽林騎十人。

     冰、翼等尋卒,充專輔幼主。

    翼臨終,表以後任委息爰之。

    于時論者并以諸庾世在西籓,人情所歸,宜依翼所請,以安物情。

    充曰:“不然。

    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胡,西鄰勁蜀,經略險阻,周旋萬裡。

    得賢則中原可定,勢弱則社稷同憂,所謂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者,豈可以白面年少猥當此任哉!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識度,西夏之任,無出溫者。

    ”議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溫乎?如令阻兵,恥懼不淺。

    ”充曰:“溫足能制之,諸君勿憂。

    ”乃使溫西。

    爰之果不敢争。

    充以衛将軍褚裒皇太後父,宜綜朝政,上疏薦裒參錄尚書。

    裒以地逼,固求外出。

    充每曰:“桓溫、褚裒為方伯,殷浩居門下,我可無勞矣。

    ” 充居宰相,雖無澄正改革之能,而強力有器局,臨朝正色,以社稷為己任,凡所選用,皆以功臣為先,不以私恩樹親戚,談者以此重之。

    然所昵庸雜,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釋典,崇修佛寺,供給沙門以百數,糜費巨億而不吝也。

    親友至于貧乏,無所施遺,以此獲譏于世。

    阮裕嘗戲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

    ”充問其故。

    裕曰:“我圖數千戶郡尚未能得,卿圖作佛,不亦大乎!”于時郗愔及弟昙奉天師道,而充與弟崇準信釋氏,謝萬譏之雲:“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

    ”充能飲酒,雅為劉惔所貴。

    惔每雲:“見次道飲,令人欲傾家釀。

    ”言其能溫克也。

     永和二年卒,時年五十五,贈司空,谥曰文穆。

    無子,弟子放嗣。

    卒,又無子,又以兄孫松嗣,位至骠騎咨議參軍。

    充弟準,見《外戚傳》。

     褚翜,字謀遠,太傅裒之從父兄也。

    父頠,少知名,早卒。

    翜以才藝桢幹稱。

    襲爵關内侯,補冠軍參軍。

    于時長沙王乂擅權,成都、河間阻兵于外,翜知内難方作,乃棄官避地幽州。

    後河北有寇難,複還鄉裡。

    河南尹舉翜行本縣事。

    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圖過江,先移住陽城界。

    颍川庾敳,即翜之舅也,亦憂世亂,以家付翜。

    翜道斷,不得前。

    東海王越以為參軍,辭疾不就。

     尋洛陽覆沒,與荥陽太守郭秀共保萬氏台,秀不能綏衆,與将陳撫、郭重等構怨,遂相攻擊。

    翜懼禍及,謂撫等曰:“以諸君所以在此,謀逃難也。

    今宜共戮力以備賊,幸無外難,而内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郭秀誠為失理,應且容之。

    若遂所忿,城内自潰,胡賊聞之,指來掩襲,諸君雖得殺秀,無解胡虜矣,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撫等悔悟,與秀交和。

    時數萬口賴翜獲全。

     明年,率數千家将謀東下,遇道險,不得進,因留密縣。

    司隸校尉荀組以為參軍、廣威将軍,複領本縣,率邑人三千,督新城、梁、陽城三郡諸營事。

    頃之,遷司隸司馬,仍督營事。

    率衆進至汝水柴肥口,複阻賊。

    翜乃單馬至許昌,見司空荀籓,以為振威将軍,行梁國内史。

     建興初,複為豫州司馬,督司州軍事。

    太傅參軍王玄代翜為郡。

    時梁國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專勢,翜常優遇之。

    玄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殺已多,而人情難一,宜深慎之。

    ”玄納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懷憤。

    會遷為陳留,将發,乃收奴斬之。

    翜奴餘黨聚衆殺玄。

    梁郡既有内難,而徐州賊張平等欲掩襲之。

    郡人遑惑,将以郡歸平。

    荀組遣翜往撫之,衆心乃定。

    頃之,組舉翜為吏部郎,不應召,遂東過江。

     元帝為晉王,以翜為散騎郎,轉太子中庶子,出為奮威将軍、淮南内史。

    永昌初,王敦構逆,征西将軍戴若思令翜出軍赴難,翜遣将領五百人從之。

    明帝即位,征拜屯騎校尉,遷太子左衛率。

    成帝初,為左衛将軍。

    蘇峻之役,朝廷戒嚴,以翜為侍中,典征讨軍事。

    既而王師敗績,司徒王導謂翜曰:“至尊當禦正殿,君可啟令速出。

    ”翜即入上大閣,躬自抱帝登太極前殿。

    導升禦床抱帝,翜及鐘雅、劉超侍立左右。

    時百官奔散,殿省蕭然。

    峻兵既入,叱翜令下。

    翜正立不動,呵之曰:“蘇冠軍來觐至尊,軍人豈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及峻執政,猶以為侍中,從乘輿幸石頭。

    明年,與光祿大夫陸晔等出據苑城。

    蘇逸、任讓圍之,翜等固守。

    賊平,以功封長平縣伯,遷丹陽尹。

    時京邑焚蕩,人物凋殘,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代庾亮為中護軍,鎮石頭。

    尋為領軍,徙五兵尚書,加奉車都尉,監新宮事。

    遷尚書右仆射,轉左仆射,加散騎常侍。

    久之,代何充為護軍将軍,常侍如故。

    鹹康七年卒,時年六十七,贈衛将軍,谥曰穆。

    子希嗣,官至豫章太守。

     蔡谟,字道明,陳留考城人也。

    世為著姓。

    曾祖睦,魏尚書。

    祖德,樂平太守。

    父克,少好學,博涉書記,為邦族所敬。

    性公亮守正,行不合己,雖富貴不交也。

    高平劉整恃才縱誕,服飾詭異,無所拘忌。

    嘗行造人,遇克在坐,整終席慚不自安。

    克時為處士,而見憚如此。

    後為成都王穎大将軍記室督。

    穎為丞相,擢為東曹掾。

    克素有格量,及居選官,苟進之徒,望風畏憚。

    初,克未仕時,河内山簡嘗與琅邪王衍書曰:“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