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十六

關燈
王舒(子允之)王廙(弟彬彬子彪之彬從兄棱)虞潭(孫嘯父兄子?斐)顧衆張闿 王舒,字處明,丞相導之從弟也。

    父會,侍禦史。

    舒少為從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營當時名,恆處私門,潛心學植。

    年四十餘,州禮命,太傅辟,皆不就。

    及敦為青州,舒往依焉。

    時敦被征為秘書監,以寇難路險,輕騎歸洛陽,委棄公主。

    時辎重金寶甚多,親賓無不競取,惟舒一無所眄,益為敦所賞。

     及元帝鎮建康,因與諸父兄弟俱渡江委質焉。

    參鎮東軍事,出補溧陽令。

    明帝之為東中郎将,妙選上佐,以舒為司馬。

    轉後将軍、宣城公褚裒谘議參軍,遷軍司,固辭不受。

    裒鎮廣陵,複以舒為車騎司馬。

    頻領望府,鹹稱明練。

    裒薨,遂代裒鎮,除北中郎将、監青徐二州軍事。

    頃之,征國子博士,加散騎常侍,未拜,轉少府。

    太甯初,徙廷尉。

    敦表舒為鷹揚将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監荊州沔南諸軍事。

    及敦敗,王含父子俱奔舒,舒遣軍逆之,并沈于江。

    進都督荊州、平西将軍、假節。

    尋以陶侃代舒,遷舒為安南将軍、廣州刺史。

    舒疾病,不樂越嶺,朝議亦以其有功,不應遠出,乃徙為湘州刺史,将軍、都督、持節如故。

    征代鄧攸為尚書仆射。

     時将征蘇峻,司徒王導欲出舒為外援,乃授撫軍将軍、會稽内史,秩中二千石。

    舒上疏辭以父名,朝議以字同音異,于禮無嫌。

    舒複陳音雖異而字同,求換他郡。

    于是改“會”字為“郐”。

    舒不得已而行。

    在郡二年而蘇峻作逆,乃假舒節都督,行揚州刺史事。

    時吳國内史庾冰棄郡奔舒,舒移告屬縣,以吳王師虞?斐為軍司,禦史中丞謝藻行龍骧将軍、監前鋒征讨軍事,率衆一萬,與庾冰俱渡浙江。

    前義興太守顧衆、護軍參軍顧飏等,皆起義軍以應舒。

    舒假衆揚威将軍、督護吳中軍事,飏監晉陵軍事,于禦亭築壘。

    峻聞舒等兵起,乃赦庾亮諸弟,以悅東軍。

    舒率衆次郡之西江,為冰、藻後繼。

    冰、飏等遣前鋒進據無錫,遇賊将張健等數千人,交戰,大敗,奔還禦亭,複自相驚擾,冰、飏等并退于錢唐,藻守嘉興。

    賊遂入吳,燒府舍,掠諸縣,所在塗地。

    舒以輕進奔敗,斬二軍主者,免冰、飏督護,以白衣行事。

    更以顧衆督護吳晉陵軍,屯兵章埭。

    吳興太守虞潭率所領讨健,屯烏苞亭,并不敢進。

    時暴雨大水,賊管商乘船旁出,襲潭及衆。

    潭等奔敗。

    潭還保吳興,衆退守錢唐。

    舒更遣将軍陳孺率精銳千人增戍海浦,所在築壘。

    或勸舒宜還都,使謝藻守西陵,扶海立栅。

    舒不聽,留藻守錢唐,使衆、飏守紫壁。

    于是賊轉攻吳興,潭諸軍複退。

    賊複掠東遷、餘杭、武康諸縣。

    舒遣子允之行揚烈将軍,與将軍徐遜、陳孺及揚烈司馬硃焘,以精銳三千,輕邀賊于武康,出其不意,遂破之,斬首數百級,賊悉委舟步走。

    允之收其器械,進兵助潭。

    時賊韓晃既破宣城,轉人故鄣、長城。

    允之遣硃焘、何準等于之,戰擊于湖。

    潭以強弩射之,晃等退走,斬首千餘級,納降二千人。

    潭由是得保郡。

    是時臨海、新安諸山縣并反應賊,舒分兵悉讨平之。

    會陶侃等至京都,舒、潭等并以屢戰失利,移書盟府,自貶去節。

    侃遣使敦喻,不聽。

    及侃立行台,上舒監浙江東五郡軍事,允之督護吳郡、義興、晉陵三郡征讨軍事。

    既而晃等南走,允之追蹑于長塘湖,複大破之。

    賊平,以功封彭澤縣侯,尋卒官,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谥曰穆。

     長子晏之,蘇峻時為護軍參軍,被害。

    晏之子崐之嗣。

    卒,子陋之嗣。

    宋受禅,國除。

    晏之弟允之最知名 允之字深猷。

    總角,從伯敦謂為似己,恆以自随,出則同輿,入則共寝。

    敦嘗夜飲,允之辭醉先卧。

    敦與錢鳳謀為逆,允之已醒,悉聞其言,慮敦或疑己,便于卧處大吐,衣面并污。

    鳳既出,敦果照視,見允之卧吐中,以為大醉,不複疑之。

    時父舒始拜廷尉,允之求還定省,敦許之。

    至都,以敦、鳳謀議事白舒,舒即與導俱啟明帝。

     舒為荊州,允之随在西府。

    及敦平,帝欲令允之仕,舒請曰:“臣子尚少,不樂早官。

    ”帝許随舒之會稽。

    及蘇峻反,允之讨賊有功,封番禺縣侯,邑千六百戶,除建武将軍、錢唐令,領司鹽都尉。

    舒卒,去職。

    既葬,除義興太守,以憂哀不拜,從伯導與其書曰:“太保、安豐侯以孝聞天下,不得辭司隸;和長輿海内名士,不免作中書令。

    吾群從死亡略盡,子弟零落,遇汝如親,如其不爾,吾複何言!”允之固不肯就。

    鹹和末,除宣城内史、監揚州江西四郡事、建武将軍,鎮于湖。

    鹹康中,進号西中郎将、假節。

    尋遷南中郎将、江州刺史。

    莅政甚有威惠。

    時王恬服阕,除豫章郡。

    允之聞之驚愕,以為恬丞相子,應被優遇,不可出為遠郡,乃求自解州,欲與庾冰言之。

    冰聞甚愧,即以恬為吳郡,而以允之為衛将軍、會稽内史。

    未到,卒,年四十。

    谥曰忠。

     子晞之嗣。

    卒,子肇之嗣。

     王暠,字世将,丞相導從弟,而元帝姨弟也。

    父正,尚書郎。

    暠少能屬文,多所通涉,工書畫,善音樂、射禦、博弈、雜伎。

    辟太傅掾,轉參軍。

    豫迎大駕,封武陵縣侯,拜尚書郎,出為濮陽太守。

    元帝作鎮江左,暠棄郡過江。

    帝見之大悅,以為司馬。

    頻守廬江、鄱陽二郡。

    豫讨周馥、杜韬,以功累增封邑,除冠軍将軍,鎮石頭,領丞相軍谘祭酒。

    王敦啟為甯遠将軍、荊州刺史。

     及帝即位,暠奏《中興賦》,上疏曰: 臣托備肺腑,幼蒙洪潤,愛自龆龀,至于弱冠,陛下之所撫育,恩侔于兄弟,義同于交友,思欲攀龍鱗附鳳翼者,有年矣,是以昔忝濮陽,棄官遠迹,扶持